当前位置: 首页 > 小游戏 > 羊了个羊

别迷“羊了个羊”了,心理专家透露你意想不到的真相……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9-21 06:51:56
导读别迷“羊了个羊”了,心理专家透露你意想不到的真相……,催眠,催眠者,游戏,正反馈,多巴胺

近日,一款“消消乐”式玩法的小游戏风靡朋友圈,如果说第一关是新手教程,那么第二关就是终极boss战。如果说第一关是幼儿园入园考试,那么第二关就是高考。简而言之,第一关输不了,第二关赢不了。

多少人为了那不到0.1%的通关率,和对自己堪比爱因斯坦IQ的信心,成为了大批人菜瘾大,“一天玩了1000多次”、“看了900多遍广告”的冤种玩家。本来只想发泄身心压力,没想到心理压力更大了。

在梧州市妇幼保健院最近开展的职工心理沙龙里,有一位职工向我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何慧提出疑问,最近好多人都沉迷于玩“羊了个羊”这个游戏,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不能自拔,这是被“一只羊”给拿捏住了?

何慧表示,通常,人们会选择玩一些休闲游戏来打发时间以及发泄内心的压力,但过度沉迷游戏反而会影响心理健康。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摄影,与朋友逛街、倾诉或者品尝美食等更为健康的方式舒缓压力、改善情绪。

如果通过以上方式还不能很好地缓解压力、改善情绪,仍然感觉到焦虑,无法自我调整,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接收心理疏导和治疗。

专业的心理疏导方式

01

心理沙盘游戏

心理沙盘游戏又称箱庭游戏,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是通过将沙子、水和沙具运用于意像的创建,在安全而受保护的空间里,来访者自由的表达与创造,内心的世界得以呈现,心灵得到充实与发展,治愈与转化也获得了可能。对应在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情绪也会得到改善,推进治愈过程和人格发展。

02

催眠心理治疗

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

催眠是在被催眠者愿意的前提下,透过一套有效引导与暗示的方法,引领被催眠者进入一种放松的潜意识开放状态,将可以帮助被催眠者达成改变的观念植入于他的潜意识,以达到帮助被催眠者改变行为习惯、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

咨询地址:梧州市万秀区下三云62号 梧州市妇幼保健院社区综合楼 7楼儿童保健科

咨询电话:0774—3836585

妇幼健康科普

你是如何被“一只羊”拿捏了

01.

反馈效应

所谓玩游戏上瘾,一般来说都是在游戏里,能够满足在现实中没有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在游戏中,玩家打怪、升级、完成击杀,都获得了正反馈。每次游戏结束后,心里就会想着继续玩,继续获得正反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如果表现不好,会获得负反馈,这将刺激玩家下次再来,并加强下次的正反馈。

这也是孩子会沉迷游戏的原因之一:由于家长对孩子的陪伴时间短,并且采用否定式教育,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正反馈,只能通过游戏获得正反馈,满足内心需求。

02.

自我实现需要

在游戏中,成就系统、排名机制、荣誉称号等就体现了自我实现需要,以省份为一个羊群进行省份排名,以及微信好友排行榜,配上“通关率不到0.01%”的宣传口号,以此来激发玩家的征服欲望,促使玩家在游戏中获得自我实现的需要。

03.

不确定性刺激多巴胺的分泌

多巴胺是一种可以使人感觉兴奋、传递开心激动的物质。不确定的结果可以让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而每次进入游戏界面都是新的排列,闯关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惊喜会让大脑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

就好比微信抢红包,大家明知道抢到的不多,但还是乐此不疲,这是因为抢红包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让大脑分泌的多巴胺远多于别人直接将10块钱放进你口袋带来的惊喜。

如何成为“这只羊”的“主人”

在沉迷游戏时,出现“想要停下”的念头时,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个“先停1分钟”的“小目标”,在给自己如喝点饮料、发个“众人皆瘾我独醒”的炫耀式朋友圈等即时的奖励,不断重复,把“停下玩手机”设计成游戏,循序渐进,强化奖励,自然而然就能淡化“上瘾”。

文/图:周幸

编辑:周幸

审核:何颖聪

终审:梁涛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