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保卫萝卜4

【地理素养】 地理视角看雾霾,逆温现象及其影响,附地中海气候详解

来源:网络 时间:2022-10-26 09:41:23
导读4.频率代表次数,不代表强度,由图可知,西宁在7:00的逆温频率高,在19:00的逆温频率低,不能说明自19:00至次日7:00逆温现象是加强的,A错误;图示信息是逆温频率的季节变化,只能反映冬季逆温频…

原标题:【地理素养】 地理视角看雾霾,逆温现象及其影响,附地中海气候详解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又有“帮凶”,其“源头”可谓是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其“帮凶”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1

雾的形成

雾是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或者说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成的透明度差的空气和微小水滴混合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

2

霾的概念

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在空气湿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

3

霾和雾的区别

① 雾是液态水滴,霾是固态灰尘微粒;

② 雾的形成必须湿度大,而霾的形成必须是空气相对湿度较小;

③ 霾通常出现在城市和人类活动比较多的地方,雾在城市和野外森林山区都会出现。

4

雾霾天气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天气预报说雾霾天气不恰当,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实际上,是雾天和灰霾天气。

霾和雾的共同点都使空气变混浊,是视程障碍物,尤其对交通安全造成危害,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目前北京监测的是PM10,也就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同样,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也会加重雾霾程度。

5

PM2.5

“PM2.5”初识这个数字的人可能是懵懵懂懂的,不知道这个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PM是英文Particulatematter的简称,用字母缩写就变成了PM,其实就是颗粒物的意思,而2.5则代表的是颗粒物在空气中的直径为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由于颗粒比较细小,所以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

可能这样您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2.5微米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给大家做个比喻,人体纤细的发丝直径一般在70微米,比PM2.5多了将近30倍,这下在您的脑海里是不是有个大概的印象了。

6

PM2.5从何来

PM2.5主要成分是元素氮,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等,其它的还包括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镉,铜等主要源自于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虽然自燃过程也会产生PM2.5,但是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比如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焚烧垃圾,道路粉尘,工业污染,森林火灾,花粉细菌等等。

7

产生雾霾天气的原因

“随着时光推移,我国的大气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了,那么,究竟是谁在严重雾国呢?”这是曾经出现在考试卷上的问题,下面是答案:

主要是机动车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餐饮油烟污染(燃煤)和扬尘四大“杀手”在雾国。当然还有工业化和城镇化大规模建设的扬尘也是引起的雾霾的重要原因。

其一,汽车尾气污染。

大气中的污染物,50%来源于汽车尾气污染。我国机动车使用的油品质量低,排放水平不高,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导致汽车尾气污染型城市增多,因而车尾气是灰霾形成的重要因素。

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其二,工业废气污染。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主要围绕着“工业兴市”的方向发展,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或只污染不治理的粗放型发展道路,工业废气排放量稳居世界第一。

燃煤的主要杂质是硫化物、氟、砷、钙、铁、镉等的化合物。石油的主要杂质是硫化物和氮化物,以及少量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排放量,除了与燃料中所含杂质的种类及数量有关外,还受到燃料燃烧方式影响。燃料燃烧完全时主要污染物是CO2、SO2、NO2、水汽和灰分。燃烧不完全时,则会产生CO、硫氧化物、醛类、碳粒、多环芳烃等污染物。

其三,餐饮油烟污染(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镇餐饮业布满大街小巷。小摊点星罗棋布,大排档见缝插针,所造成的燃煤废气、油烟污染等多种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投诉的重点和热点,并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并列为城市、集镇居民所厌恶的两大公害。

餐饮业污染对人体最大的危害,首推油烟中含有的大量致癌物质,极易引起肺部发生疾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隐性杀手”。

其次,小城镇的餐饮小商贩大多以煤为燃料,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悬浮颗粒物等有害成分,对人体的巨大危害不容忽视。

其四,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同时工业化和城镇化大规模建设的扬尘也是引起的雾霾的重要原因。

8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大颗粒物易被鼻腔,咽喉,气管拦截,或者通过绒毛的运动将其排除体外,但是由于PM2.5是细小颗粒物,一旦被人从呼吸道吸入,就会沉积于人的肺泡,而后溶解进去血液,造成血液中毒,很容易达到肺部深处。会造成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伤害,出现呼吸道刺激,咳嗽,呼吸困难,加重哮喘发作,出现心律失常诱发心脏病等等

(2)雾霾天气对交通安全的危害。

出现雾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出现车辆追尾相撞,影响正常交通秩序,对大家出行造成不便,在日常行车行走时更应该多观察路况,以免发生危险。

9

如何应对雾霾天气

(1)尽量少出门:由于雾霾天气中存在着大小颗粒物,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颗粒物进入身体后会粘附在呼吸道,造成支气管炎,咽炎。尤其是抵抗力相对比较弱的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应该减少出行,或户外运动时应戴口罩防护身体。

(2)晨练应限制:有很多人比较习惯晨练,其实这对于人体来讲,时间并不是很正确,由于早晨处于空气交换环境,空气质量很差,尤其是雾霾天气,呼吸道容易受到刺激,在锻炼时容易诱发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

(3)做好个人卫生:出门后进入室内要洗脸,漱口,换掉外出时穿的衣服去掉污染的残留。

(4)饮食方面有讲究:

① 多喝水,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

② 饮食上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对于冬季爱吃火锅的人群应尽量较少;

③ 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银耳,梨,柿子,百合,萝卜,荸荠等润肺食品。

试题链接

1. 每年十月通常秋高气爽的北京,今年深陷重重雾霾污染中。28日开始的雾霾严重污染北京并将延续到29日,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如图为城区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下列问题。

(1)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2)读图可以发现此时虽然为浓雾天气,能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 )

A. 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

B. 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C. 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

D. 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

【答案】 1. D 2. A

【解析】

(1)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雾是指由于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见度不足5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大雾主要发生在晴天昼夜温差较大的时候。晴天时候,由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水汽易凝结,同时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弱,白天温度高(晴天温差大),气流上升运动强烈,有利于扬尘产生,故D项正确。

(2)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白天大雾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使光线很弱,能见度降低;散射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交通信号灯的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故显得很醒目,A项正确。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相对湿度为80%~90%时,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低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即雾霾。2013年1月以来,北京多次出现雾霾天气,与此同时,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病例相应增多,引发了民众的“空气焦虑”。

(1)人为原因是造成雾霾天气增多的主要原因,雾霾天气增多主要是由 增多造成的。简述我国中东部地区这种大气污染物增多的主要原因。

(2)简述减少雾霾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固体颗粒物;工业生产排放,能源消费中煤炭使用比重高,冬季用煤炭取暖等使固体尘埃排放量多,机动车增多,大气中污染物排放增多等。

(2)转变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煤炭在生活中的使用;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等。

【解析】

(1)从材料中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可知,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是空气中尘埃增多,而空气中固体尘埃增多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可以从图中获取信息。

(2)大气中固体尘埃增多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减少空气中大气污染物的角度来回答减少雾霾天气的主要措施。减少雾霾可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煤炭的使用、植树造林、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等解决。

01

逆温现象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

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 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象),这就是逆温现象。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的温度低于0.6 ℃,也属逆温现象。

02

逆温的类型

①辐射逆温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②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③平流逆温

由于暖空气流到冷的地面上而形成的逆温称为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流到冷的地面上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最大,气温降低最强烈,上层降温缓慢,从而形成逆温。

④锋面逆温

对流层中,暖空气运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相交的锋面. 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若锋面上下暖冷空气的温差较大,便形成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在冬半年有时会形成冻雨一些恶劣性天气。

乱流逆温

乱流逆温一听名字就大概能够猜测到它发生在乱流运动时。地面的摩擦作用导致了空气流动不规律,这被称为乱流运动。乱流运动在稳定的大气里能把乱流层上部的热量往下传送。这样,乱流层上部的气温便会降低,而乱流层以上的气层温度并无变化,这样在他们之间就会出现逆温。它的高度通常在乱流层的顶部离地面几百米到1000多米的低空。

03

逆温的影响

①有利方面

a.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b.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c.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逆温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种植,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

②不利方面

主要影响:大气污染

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了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几十米甚至几百米厚的逆温层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城市的上空,近地面的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厚,烟尘遮天蔽日,空气污染势必加重。

同时,空气污染中毒事件大都与逆温有关。如果连续出现几天逆温,空气污染物就会大量积累,易发生空气污染中毒事件。

a.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b.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c.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04

试题中的逆温

(2021·广东·高考真题)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

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答案:1.C 2.D 3.B

西宁市四面环山,分布在湟水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河谷中。下图为西宁市污染物季节平均浓度与逆温频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可知逆温现象

A. 自19:00至次日7:00加强

B. 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

C. 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

D. 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

5.冬季逆温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①冬季昼短夜长 ②冬季空气干燥

③冬季风势力强 ④冬季山坡温度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 4. C 5. B

【解析】

4.频率代表次数,不代表强度,由图可知,西宁在7:00的逆温频率高,在19:00的逆温频率低,不能说明自19:00至次日7:00逆温现象是加强的,A错误;图示信息是逆温频率的季节变化,只能反映冬季逆温频率高,春季低,但无法判断逆温现象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B错误;读图可知,逆温频率季节变化大,但二氧化氮浓度季节变化小,可推测逆温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C正确;逆温不利于污染物消散,但污染物的排放量与逆温现象无关,D错误。故本题选C。

5.逆温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大气的稳定状况、天气状况有关。冬季风势力强,有利于空气的流动,不宜形成逆温现象,③错误;冬季昼短夜长,地面热量散失多,导致近地面的大气气温低,形成逆温,冬季空气干燥,近地面的大气降温快,冬季山坡地形开阔,散热快,冷空气沿坡下沉,加剧谷地的逆温,①②④正确。故本题选B。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下题。

6. 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 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 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 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7.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 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 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 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答案】6.A 7.C

【解析】

6.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对。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

7.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

8. 长三角地区是工业集聚程度高,大气环境污染较为严峻的区域之一,部分城市(见图示)雾霾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雾霾污染是PM2.5(粒径小于2.5um细颗粒物)浓度过高导致,已经成为跨区域的环境问题。除自然原因外,雾霾形成与能源消耗、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人为因素有关。

材料二:2017年每万元GDP工业烟尘排放量。江苏的8个城市平均为0.36千克,浙江的7个城市平均为0.26千克,江苏比浙江高出38.5%。

材料三:“逆温现象”是指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现象。

(1)概述长三角PM2.5浓度南北差异并说明该差异主要原因。

(2)推测PM2.5浓度冬夏季节差异并用大气逆温原理解释其原因。

(3)从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角度推测防治雾霾的主要措施。

(4)面对雾霾污染的环境问题,人们呼吁“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围绕为什么要“共同打赢”,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

(1)差异:南北地域分异明显;北高南低

原因:北方地区工业和生活排放污染物较多,在冬季风影响下不断向南扩散;长三角北部地区工业烟尘排放量多于南部浙江;北部地区降水少,南部地区降水较多有利于PM2.5沉降。(任答2点)

(2)差异:冬季大于夏季

原因: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地面降温快,气温低,容易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处于静稳状态,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地面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不容易形成逆温。(任答2点)

(3)措施:鼓励开展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对不达标车辆进行安装尾气过滤装置,减少尾气中PM2.5的排放;加强立法保护环境。

(4)PM2.5污染会随着大气进行跨区域扩散;长三角洲PM2.5污染的影响面积较大,因此,需要区域合作,进行共同治理,共同打赢保护战。

地中海气候详解

地中海气候,又称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和南部阿德莱德一带,南非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

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

气候特点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13种气候类型中唯一一种雨热不同期的气候类型。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少雨,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频繁活动,气候温和,最冷月气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

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季半年约占60%-70%,夏季半年只有30%-40%,冬季降水量多于夏季。如果将地中海地区全年降水量制成条形统计图,就会发现它会形成一个盆状弧线。

温度特点

夏季温度在沿海和内陆有较大区别,沿海受寒流影响,温度较低,最热月在22℃以下,空气比较潮湿,多雾,称为凉夏型。在内陆距海较远,海洋调节较小,空气干燥,暖热,最热月温度在22℃以上,称为暖夏型。

植被特点

由于地中海式气候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这种不协调的配合,对植物十分不利。在生长季节,植物必须经过炎热干燥的锻炼,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叶片一般较厚,植被的叶子上长有一层厚厚的蜡质层,叶小,很硬,故地中海的植被类型被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亦有干旱灌木丛或硬叶草地(针茅等)。此外地中海气候型花卉也比较典型(本区由于夏季干燥,故形成了夏季休眠的秋植球根花卉的自然分布中心)。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土壤是褐土。

农业

受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特征的影响,该区农业形成了以耐旱的农作物、木本经济作物与饲养牲畜相结合的特征。 典型农业是水果园艺业,代表水果是柑橘、葡萄、橄榄。

夏季时炎热干燥,水分蒸发剧烈,导致水果的糖分积累,冬季温和的气候有利于种植物的安全过冬,充分的水资源符合了种植物对于水分的需求。

农作物中主要是小麦和大麦,其次是燕麦和玉米。葡萄、木本作物油橄榄及无花果是该地区广为种植的经济作物。

经济

地中海气候下生产的葡萄、油橄榄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例如阿尔及利亚的橄榄油食品,法国的葡萄酒、白兰地等;由于地中海气候区的主导风向是盛行西风,所以意大利布局在西西里岛上石油化工厂应布置在该岛的东侧,即盛行风的下风向。

旅游

本区独特的气候资源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中海气候区有适宜的温度(年平均气温为15℃),充足的光照,特别是地中海地区阳光灿烂的海滩,松树覆盖的群山,现代化大都市, 悠久的 历史文化遗产,使得这里的旅游业收入相当可观。例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塞浦路斯、希腊、埃及等,它们都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

学以致用,习题链接

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地中海地区葡萄种植业的优势

一、气候适宜。

葡萄喜光,不耐寒,尤其对水分要求严格。葡萄在生长初期需水量较多,生长中后期需水较少。雨水过多易造成日照不足,光合作用受限制,过多吸收水量易引起枝条徒长及湿度过高,极易引起各种疾病。北半球大致4月初发芽,5月底开花,8月成熟(不同品种有差异)。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如下图)。生长期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品质的提升;越冬期,气候温暖,有利于葡萄树的休整(我国的新疆,葡萄面临冬季低温的威胁)。

地中海气候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二、土壤条件良好。

葡萄生长不需要特别肥沃的土壤。地中海沿岸葡萄多种植在丘陵地区,土壤肥力一般,含水量适中。丘陵地区,多砾石,能够反射太阳光,保持水分,提升气温,有利于叶片光合作用和葡萄的着色。另外,这里土壤多样化,可以种植不同类型的葡萄,丰富了产品市场。

砾石满地的葡萄园

三、市场广阔。

葡萄除了直接吃,最重要的用途就数酿酒了。葡萄酒是欧洲人喜爱的饮品,地中海地区靠近消费市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播,其他地区人对葡萄酒的需求持续增长。

红酒西餐

四、交通便利。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便捷的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使得地中海区域的葡萄和葡萄酒等衍生品得以快速进入世界各地市场。

地中海葡萄流向世界图

五、种植历史悠久。

地中海地区有2000多年的葡萄种植和酿酒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既有利于现有的种植,也有利于新品种的培育。对于酿酒业,有经验的酿酒师至关重要。

世界级酿酒师

六、机械化水平高。

地中海葡萄种植国家一般经济发展水平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弥补了劳动力短缺的困扰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甚至是产品质量。

机械化采摘葡萄

地中海的葡萄种植对我国的葡萄(农业)种植的借鉴意义

①培养优良品种

②打造农业品牌

③延长产业链

④加强对应农作物文化发展(如油菜花节)

⑤适度规模化生产

综合自中学地理研究、润物地理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