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保卫萝卜4

【旧文】描写力:于阅读中建构语言运用之内核——以《水》教学为例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9-22 21:26:25
导读【威课】每天早7点,一起听语文

古诗|古文|习题|读书|作文|复习|公开课

【点击下面小圆圈听课】

6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音频: 进度条 00:00 08:45

【摘要】描写能力薄弱、语言缺乏表现力已经是成为当前小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相对于面面俱到的习作训练,在阅读中选择典型片段进行针对性训练,更有助于学生提高描写能力。教学中,老师要增强“描写”的意识,发现文本中富有教学价值的描写片段,引导学生破译作者表达的言语密码,学习必要的描写知识。老师还应结合描写范例,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描写训练,合理安排描写的内容,切实提高学生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描写能力  教学内容  言语密码  训练

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在指导青年莫泊桑写作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一句话道出了描写力之于写作的核心地位,可以说,不懂描写就很难写出精彩的文章,也没有哪一位成功的作家不是描写的高手。联想到当前小学生作文语言普遍平淡乏味,鲜有亮色,与语文教学中忽视描写、方法单一不无关系。

一、描写力普遍缺失的客观现状

“百米长卷”作文比赛是S市比较有影响力的作文竞赛活动。比赛的规则也很简单,在规定的时间里,谁写的内容长成绩就好。因而,参赛的同学总要拼命写多写长,写完的稿纸连起来的长度往往要以“米”计,一个考场有时要用去“百米”稿纸,所以被称作“百米长卷”。恰巧,我在教学中遇到一名百米长卷一等奖的孩子。本以为这个孩子一定是个作文高手,谁知两次作文写出来不仅内容空洞,语言表达更是平淡苍白,缺乏表现力。再读读他引为豪的“获奖作文”,其实表达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基本只是流水帐式的记录。

这种现象并非个案。我对小学语文毕业试卷进行了分析统计(见表1),全年级458份试卷的习作中,能够比较成功地运用描写,仅占16%,而有四成习作中基本没有描写。仔细分析还能看出,即使是优秀习作,“有两处以上生动描写”的也不到半数,描写能力薄弱、语言缺乏表现力已经是成为当前小学生习作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项目

一类文

88

二类文

246

三类文

103

四类文

21

总计

458

有两处以上描写,比较生动

41(47%)

32(13%)

2(2%)

0(0%)

75(16%)

有描写,但不够生动

30(34%)

142(58%)

26(25%)

3(14%)

201(44%)

基本无描写

17(17%)

72(29%)

75(73%)

18(86%)

182(40%)

(表1

二、描写力普遍缺失的原因探析

作文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能力。语文教学就应该抓住语文的学科特点,集中精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受与实践运用的能力,这也是语文课上真正的“有用功”。具体地说,学生描写力的缺失正是驾驭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反思当前的语文课堂,的确存在轻视“语言”的种种问题。

1.教学内容研制不准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内容的研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基本是以内容为主题的单元式架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内容至上,至于写法,要么熟视无睹,要么无暇顾及。对文本中精彩的描写片段关注不够充分,是语文教学内容研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比如《少年王冕》一文中,对雨后池塘边景色的描写细腻唯美,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可读性,还引发了人物的思考,推动故事发展。但不少老师只是围绕着王冕孝敬母亲、自强不息的人物品质展开教学,而对这样一段至真至美的文字,只是将其作为一般的写景片段处理,读一读、背一背而已,实在可惜。

2.写作知识普遍缺位

“描写”是一个专业的写作术语,具体地它还包括描写的内容、角度、方法、方式等不同概念。由于受到《语文课程标准》“淡化语文知识学习”“不宜系统学习写作知识”等影响,老师们通常不对文本中描写的内容作过多分析。只是,《课标》同时也指出“可以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对于重要的写作片段,如果缺少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只是一味地感悟,无异于囫囵吞枣。例如,《穷人》一文中对桑娜的心理描写极为传神,仔细分析这里的心理描写是从“想自己”“想他人”“想后果”等几方面展开的,若是教学中没有老师的分析提炼,学生自然会错过很多精彩,对于以后进行“心理描写”也没有实质性帮助。

3.习作训练针对不强

提及描写能力的培养,老师自然会想到习作训练。事实上,教师在习作指导中,更多的是指向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对于具体内容的描写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即便老师有心进行了指导,结果也会千篇一律、难显个性。可见,仅凭习作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效果并不理想。

三、以《水》教学为例,探析阅读中培养描写能力的策略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离不开生动传神的描写;而细腻准确的描写,也是读者阅读后印象最为深刻的内容。读完《背影》,人们自然会对文中父亲微胖的身躯、蹒跚着翻过月台的情景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读了《祝福》,相信文中十多处对祥林嫂眼神的描写,同样让人记忆深刻……这些描写既是作家文字功底的直接展示,更凸显了作品要表达的主旨情谊。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并不缺少这样的描写范例。《二泉映月》中,对整首乐曲声音的描绘,仿佛让我们听到这动人乐声,可谓当代“琵琶行”。《钱学森》中开篇的环境描写,读后让人入情入境,同时留下悬念,引发思考;文中对钱学森两处语言的描写,又让我们走进人物内心,领悟人物品格。《青海高原一株柳》中,对这株柳树形态的直接描绘,对柳树生存环境之恶劣的刻画,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株柳树不屈不挠的强大生命伟力。这样的文本范例不胜枚举,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描写力提供了广阔的实施空间。我在教学《水》一文时,也努力尝试在阅读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描写能力的一些策略。

1.增强“描写意识”,发现教学内容之核心价值

《水》作为一篇散文化小说,回忆了“我”儿时“缺水”的生活经历,表现了水对于生活的重要价值。如果再联系到课文所在单元“人与自然”的环保主题,这样的解读也不失为符合编者意图、符合文本主旨。深入品读,文本在表现缺水生活艰辛的同时,也表现了乡亲们艰苦环境下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说,这也是一个“苦”与“乐”的故事,相信这同样也是作者的表达意图所在。事实上,我们看到这不少老师正是围绕这样的内容展开教学的。

当然,上述解读都是从文本内容的角度展开的,从文本表达的视角进一步细细研读文本,无论是缺水生活的艰辛,还是乐观顽强的生活态度,均来自于作者细腻而生动地描写,特别是两处“洗澡”的内容,作者把“缺水”境遇中的独特感受展现得淋漓尽致。“雨中洗澡”是一次集体狂欢,孩子们“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大人们穿着脱衣服也要“加入洗澡的行列里来”,是对节日般场面的细致刻画。而“一勺水泡澡”的感受则是作者全文描写最为细腻之处,本来瞬间的感受,作者用上了想象及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读完后让人感同身受。可以说极致细腻传神的描写是文本最为成功之处,是文本的核心价值所在,相比于“珍惜水资源”“乐观的生活态度”等教学内容来说,发现并学习文本描写的方法,更应成为本文教学中最为重要内容。

教材中并不缺乏成功的描写范例,《大江保卫战》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的人物外貌、语言描写,《郑和远航》中的战争场面描写,《爱如茉莉》《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的环境描写……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只要老师在文本解读中具备了一定的“描写意识”,就能不断发挖优秀的描写片段,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典型范例。

2.渗透“描写知识”,破译作者表达之言语密码

正如大文豪歌德所言:“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就描写而言,就存在不少这样的“秘密”。从描写的对象来说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从描写手法看有细节描写、白描和粗笔等;此外描写通常还会用到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当然,在具体的文本中,作者的描写还会有各种个性化的表达。老师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领孩子发现作者描写的精妙,并触摸作者描写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技巧以及独特之处,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渗透必要的写作知识,从而破译作者表达的言语密码。围绕“一勺水洗澡”的内容,我展开了这样一段教学:

师: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四兄弟洗澡,读了这一内容,给你什么感受?

生:真是痛快淋漓。

生:就像沙漠里的植物遇到一场暴风雨,无比畅快。

师:是呀,读了作者的描述仿佛也让我们感同身受。其实,要想把这种感觉写清楚是很难的,作家马朝虎是怎么写准确、写清楚的呢?再细细读一读一段,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往下流动时应该时很快的,我发现这里作者把水流到的地方一点一点地写了出来,写得很清楚,这样自己的感觉也会比较清楚。

师:就是说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并板书),这是描写的一个重要方法。

生:我发现这里水的流动似乎不是一下子流过的,而是慢慢流过身体的每个部位,这也应该是“我”泡澡时独特的感受,是别人无法体验到的。

师:本来瞬间发生的事,作者却有意放慢了节奏,拉长了时间,就像电影中一个慢镜头,这样感受也会写得更传神。(板书:放慢节奏)

生:我还发现作者把自己洗澡时痛快的感觉写得很夸张,“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这样一夸张很震憾,也很传神。(师板书)

生:前面也放大了自己的感受。本来只有一勺水,作者却说“像一条不溪流”倾注而下,既是夸张,也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让人也感受到水在身上流动时的感觉。

师:你们看本来瞬间的感受,如果像作者一样,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放慢节奏、放大感觉,就能写得很细腻传神,让人过目不忘。

最近微信圈地里有一个“写作秘诀”流传很广,其中有这样一条——把三秒钟的事情写到三百字,其实就是要把内容写具体、写细腻。这个道理很明了,但缺少了一定写作方法的引领,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对于这样核心语段的教学,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读一读、品一品,体会一下作者的感受;我们亟需要做的是引领学生从文本丰富的描写范例中,解析作者描写的方法,从模糊走向清晰,由单纯的阅读感悟,走向理性的写法解构,积累基本的写作方法。

3.尝试“描写训练”,转化写作知识为实践能力

描写力说到底还是一项语言运用的能力,是一项语言的实践能力,因而在阅读理解、写法分析的基础上,老师就要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就《水》一文练笔设计而言,有的老师教学完课文,就让学生写一写怎么保护水资源,怎样珍惜每一滴水;或是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家乡干旱的情景,我们缺水生活的艰难;甚至有的老师还让学生写一写想对母亲说些什么。诸如此类的练笔设计,都没有关注到文本的描写方法,学生都无法把自己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起来。这样孩子学习到的所谓“写作方法”依然停留在纸上,很难在以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

我在教学完“一勺水洗澡”后,设计了这样一段写话训练:“在我的家乡,更多的是口渴难耐。一天,我们四兄弟回到家中,母亲端了一杯水来。我__________水,慢慢地流进_________,流过________,我感觉________最后,水_________,我全身_________,整个人_________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写”“放慢节奏”“放大感受”等这些方法,进行现场练笔。有孩子写道:我轻轻泯上一口。水慢慢流进我的嘴巴,流过我的喉咙,我感觉自己像一头扎进了清凉的湖水中。最后,水顺着血管到达了每一个部位,我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吸足了水分,整个人也觉得开始膨胀起来。在课堂练笔的基础上,我还设计一道课后练笔:用上课堂上所学的方法,写一次特别的感受。有孩子写的是自己吃了烧饼的感受: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脆皮的油香味顿时钻满了嘴里的每个牙缝。再看看烧饼里面,竟有十几层皮——外面是看相很好的脆皮,中间有些泛白却依然香脆、满是油香的中层皮,而最里面还夹着晶莹的糖浆和又细又长的萝卜丝。细细咀嚼,脆脆的,糯糯的,嘴巴里就像上演了一台美味大戏,真是舍不得下咽。这样的设计,既把学习的写作方法与练笔结合起来,又把练笔与课文情境结合起来,学生有话可写,又有“法”可依,有助于写作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4.对比“描写内容”,选择着力刻画之恰当时机

精当的描写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作者着力描写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核心内容所在,是最能突出文章主题的内容。可见,就一篇特定的文章来说,并非什么内容都要着力刻画、铺陈渲染,即便是需要描写的,也会有轻重之分、主次之别。因而,学习描写,不仅要学习作者描写的手法、角度和运用语言的技巧,还要学习作者如何选择描写的内容,即什么内容要作力用墨,重点描写,什么内容可以一笔带过,甚至不着笔墨。在学生练笔的基础上,我呈现了两个精彩片段,问:“作者可以不可以像我们一样,补一段喝水的内容呢?”孩子纷纷摇头,我启发他们把补写的片段与文本进行对比品鉴,深入思考应该如何选择描写的内容——

生:描写的内容应该避免重复,每次描写都应该让人有不一样的感受。

生:有与众不同的体验,或是特别的感受时,应该重点运用描写突出一下。

生:要着力描写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而不能什么都描写,什么都抓住不放,否则就等于没有描写。

这样的写话训练向前迈进一步,所花的时间不多,却引领学生进一步把握了作者表达过程的思路,理清了文脉,有助于学生从宏观层面对描写的内容与时机进行合理选择,科学安排。

四、阅读培养与习作训练二者关系的厘清

描写力是语言运用能力的一部分,描写力的提高也其主渠道也应该是在习作训练中进行,也许有老师会质疑:把描写力的培养作为阅读课上的一项内容,是否合理?这就需要我们对两者关系进行进一步厘清。

1.阅读教学中进行描写训练的优势分析

当前的习作训练模式基本都是以内容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放在选材、构思的指导,很难涉及到对具体内容的描写指导。随着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已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描写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内容的研制,到写作知识的学习,再到真刀真枪的实践运用,有具体范例的指引,语言的训练的切口小,针对性强,实践证明,教学的效果也比较显著。这样的教学,也有助于构建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与运用能力为核心的阅读课堂。

2.阅读培养与习作训练二者互补共存

强调阅读中培养的重要性,并不是否认习作训练对于提高学生描写能力的作用。任何一篇习作都离不开合适的描写。在阅读课堂训练的基础上,习作过程应该成为孩子展示学习成果的时机,同时也是老师在了解学生写作情况、发现描写问题的时机。从而促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进一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更有针对地开展教学。可见,对于学生描写能力的提升,无论是阅读中培养,还是习作中训练,二者缺一不可,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描写之于写作,正如种子之于泥土,日月之于苍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正行走在积极语用的大道上,关注描写的教学,关注学生描写能力的提高,是对现实问题的应有表现,也是语用意识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有效落实,将切实提高学生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忠豪.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6

[2]谷生华 林健.小学语文学习心理[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4

【学习方法提示】

第一步:关注【威课】,长按识别下图

 第二步:每天学习、打卡

将学习情况发送朋友圈:打卡第X天(配一张与学习有关图片、或转发本文)

第三步:加入QQ群

在这里可以分享文字、图片、音频、小视频等等,这是我们的学习部落。

长按更方便

习作可投稿到306470308@qq.com

优秀作文有机会推荐发表哦!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