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京师瓷——开启文物复兴时代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9-02 07:12:14
导读谨以此文纪念京师瓷事件一周年!鸣谢在争取文物复兴的顽强抗争中与邱季端、与京师瓷风雨同舟的后援会会友,以及同情、支持邱季端与京师瓷的所有人们!

序言

无论从历史、文化、文物、收藏哪个角度来说,发生在2016年7月13日的京师瓷“事件”,都是一个足以影响民藏命运、文博改革,乃至影响中国社会演进的大事件。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一次捐赠善举、一次回报母校,而是就此吹响了“文化图存”的号角,开启了一个以“京师瓷”的文化选择为使命的文物复兴时代。

邱季端先生(中)

 文物的复兴和湮灭,预示着一个民族的命运。京师瓷作为一种文化选择,从一开始就挑起了文化精神、精神长城、文化安全的重担。面对日益加剧的民藏危机、文物危机、中华文化危机,面对异文化、利益集团、体制积弊的立体围剿,它毫不退缩地寒江进发,冲破层层封锁。前面有邱季端和他的后援会,后面有文保会、国科大等同盟军,在中国民藏、中国文物、中华文明救亡图存的转折关头,京师瓷的曙光初现,无疑开启了一个时代、一个较欧洲文艺复兴更有意义的中华文物复兴时代。

  明晰京师瓷的历史意义,走近并引领文物复兴时代,不仅是对民藏兴衰的试炼,也是民藏从自发到自觉的文化蜕变。

1

一、复兴的前夜

  众所周知,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硕果仅存的只有中国。中华文明较之其他古文明,不但传承没有中断,而且在饱受侵略后仍然保持了文明的连续性,从而成就了今天的筑梦。那么是什么伟力维持了中华文明的长久生命力,使她超越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至今仍庇护着中华民族?答案显然是文化。而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文字,二是文物。文物较之文字,还具有补充、证明、纠正历史的作用。所以,文物的处境就是传承的处境、民族命运的处境。战后日本单方面公布的拥有高达360万件中国文物,就此证明了这一点。

  近四十年来,中国的文物经历了一个大出土大出水大面世的过程,同时也伴随了一个大流散大弃毁大否认的过程,与这个过程相对应的,是一场静悄悄的战争,即针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摧毁战!进攻的一方已不再是哪国鬼子,而是国际垄断资本!!!因为对嗜血成性的国际垄断资本来说,既有资源又有市场的中国,注定是他们掠夺的对象。然而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是不利于掠夺的,像搞垮苏联那样搞垮中国,必须从文化上操刀!必须在错觉和麻木中进行......换句话说,除了剑指文物,任何方式都不能同时实现这两个阴谋。而此刻的国人,对于致命的文化进攻,就如同广岛的军民在那个清晨仰望着原子弹,人们甚至没有基本概念,仍然停滞在看国家安全多看军事,对印刷机的速度要高于坦克的速度、微信的速度要高于导弹的速度既闻所未闻又难以想象,这就是中国文化守军的基本状况,以至连“中央军”都不堪较量!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试举战例:

以幼少教战场为例,我们不仅仰望,而且拥抱了原子弹,过程触目惊心!

1980年,央视接受了日本免费赠送的52集《铁臂阿童木》,进而沪视接受了迪士尼95集的《变形金刚》。热播的结果,不仅是儿童玩具市场的瞬间变洋,院线丧失,更重要的是乌龙般击垮了以《哪吒闹海》、《葫芦娃》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元素。直到今天,中国的幼少教育阵地已不仅是传统难觅,就连西方经典也难得一见,垃圾成山,满目疮痍。我们已再难播种以五百骑破金兵五十万的少年将军岳云,再难激励起英雄小八路向着胜利勇敢前进的革命勇气。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文化精神更是频遭偷袭。“抹黑英雄”、“更换祖宗”、“舆论唱衰”、“渗透历史”等等,中华文明、民族自信正在被潜移默化地消解和受到全方位狙击。一个巨大到难以想象的“文化转基因”阴谋,正在国人的价值取向、网络阵地、语言文字、艺术审美等领域植入。而肩负文脉传承大任的文物,虽然数以千万计,但却被一“假”以蔽(毙)之,一条“文物三八线”横亘在传承与受众之间,有史以来最大数量的文物遗存和最大规模的民藏大军被砸瓷、冀宝斋、浙师大案打得晕头转向。无数毁家纾难,抢救文物的藏家竟没有一个得到体制救援。遍地开花的鉴宝竟没有为国家推荐一件馆藏,洪水般肆虐的走私,竟不见等量的声讨和打压,置民藏国宝于罔闻而花巨资去回流的,除了爱国者,更有盗国者。“前沿”文物危机,“后方”韬光养晦,两军阵前,文物立仆立倒,民藏四面楚歌,唯一能支撑民藏的,是他们手中的文物和心中的习大大,这就是“京师瓷”的前夜。

  回首一年前的民藏,“体制”动辄以“师爷”的身份打假,失德媒体和专家只顾办节目牟利,本已缺乏文化战争概念的藏民被一个个电视台强行地注射了赌性和投机激素,一时间,圈内把文物当成生意,圈外把文物看作财路,逆文化甚嚣尘上。文物的第一属性(社会属性)即民族历史文化属性被极度淡化,唯一能支撑民藏中坚的,只有怀里的文物和心中的习大大。京师瓷的前夜,注定了京师瓷的使命!

2

二、复兴的使命

 有数据显示:2015年日本每5040人就有一座博物馆(或类似),日本大学的很多教学和研究内容是在博物馆里完成的。而此时中国大学正在被西方文化、异文化攻城掠地,以至层峰不得不发出了“高校党委守土有责”的指令,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至此浮出了水面。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本质的规定,如果说中国的统一主要是因为文化的统一,那么文脉的传承要不要靠文物?

  如果说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如果说中国的大学所培养的人是为了建设中国梦,不靠中华文明、中国文物教化?还有其他最好的方式吗?

  如果说中国的大学也应该有博物馆?那么按体制内众口一词的“天下无真,凡民必假”,大学办博物馆还有可能吗?

  问到这里,“京师瓷”的问题已经明了,问题的核心是文脉要不要传承?大学要不要办馆?怎样才能办馆?是“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讲好中国故事,还是任文物把头,古玩师爷的围追堵截,文物转基因毒霸天下?

  在打砸京师瓷的专家以及媒体眼里,完全没有对大学生进行文物解读,文物教化的概念。曾经乌龙般击垮“哪吒”和“葫芦娃”的媒体,转而忽悠成人炒作古董,全然不宣传文物文化,他们仍旧在拥抱“原子弹”。而京师瓷不凡的身世,注定了它的受命不迁,它的历史使命。

  这个使命就是开启!

  开启民藏以物证史,以物述史,让文物说话的晨曦。

  开启民间文物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物教化的先河。

  开启民间文物回归于文化,只有回归文化才能与投机切割,才能终止乱象,才能体现文物巨大的投资价值的先河。

  开启民藏由古玩经营向捍卫文化的角色转换。

  至此,一场发源于京师,扩展至民藏的文物文化运动,反文物专制运动,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思辨,揭开了文物复兴的历史序幕。京师瓷演进为“文物牟利”和“文物教化”的分水岭。

3

三、复兴的内容

  如果说回报母校是邱季端义捐的初衷,那么让文物回归于文化,立足于活化,则是他的潜意识。但一场始料不及、铺天盖地的打砸,将文物复兴的课题历史地赋予了京师瓷,使它不得不搅动历史并承受历史的重压。

  变文物权力为文物文化!

  变文物利益为文物教化!

  变文物争议为文物解读!

  变专家考古为公众考古!

  变文物末法为文物变法!

  变文物静置为文物说话!

激烈的唇枪舌剑,《北京青年报》的连编累牍和上海电视台的三箭齐发,都没有能阻挡京师瓷前进的脚步。民藏于悲愤中迸发出了“战则存,和则亡”的呼号。他们在京师瓷战场集结成军,完成了从自发到自觉、自信的价值观转化。

 京师瓷引发了大交锋、大碰撞、大震荡,使体制层意见高度分化;利益集团的“孤品”神话被打破,忽悠民众的《鉴宝》被停播。越来越多的高校转而寻求文物教化;对“王刚砸瓷”和“凡民必假”一言不发的文物法被质疑声讨;修法成为民意;一个个民营博物馆和一场场民藏展览乘势而上,整装待发;党和国家关于实施优秀传统文化的利好接连下达。文物复兴的曙光无论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都在和京师瓷比肩而行,交织辉映,汇集成一种时代文化。文物复兴时代就这样无可阻挡的到来了!

4

四、复兴的文化

文化作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体现在文物上就是如何看待文物,以何种思想与情感去描述作为时代事件的京师瓷,对民藏做出何等样的文化解释?

  京师瓷所开启的文物复兴,从时代特征上来说,就是它凝聚了民藏的集体智慧,激发了民藏的骄傲与苏醒,使民藏作为历史前进的动力,创造了文物复兴时代的文化。

  毋庸讳言,人与文物的矛盾,实质是人与根本文化的矛盾。文化能否成为肯定文物复兴的力量,成为衡量文物复兴的尺度,是京师瓷事件的文化哲学思考。

  这种思考应该回答的是:什么是复兴文化?文化与文物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与文脉传承的关系?文化的民族性与现代性、传统文化与互联网+文化的关系?

  让文化哲学起来,达到一种文化自觉,这种自觉就是复兴的文化!

  复兴,必然以扬弃旧的文物思维方式,以通观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以对文物价值有一个全面而辩证的理解为前提。它是在旧有的文物文化价值观念及其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文脉传承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文化;是民藏实践的文化表达。这种表达的第一要义就是“抢救第一,保护第一”,“让文物说话”。

  至此,我们可以说围绕京师瓷所爆发的激烈冲突,需要自觉的文化整合,唯有如此,文物传承才能真正继续。而让文物回归于文化,这种主题意识的自觉,既是文物复兴时代的文化,又是文物复兴时代的基本标志。

那 么 关 于 复 兴 的 文 化,

民 藏 的 创 造 是 什 么 呢?

1、“文物的抢救和保护是一场战争”。面对吾华五千年历史八千多窑口,一时拿不准的不要轻易否定,不要妄自打假,而要搁置争议,要先收藏起来,保护起来,把问题留给后人,当务之急是“救瓷一命”,而不是谁是赢家?不这样认识问题,由此造成文物损毁流失,我们这一代将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2、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考古、公众考古,使文物的作用随着人们对文物价值的深化而变化,以此促进文物的传承与保护。“以物证史,以物述史”的关键是观念的转化,让文物蕴含的价值融入人们的生活,发挥文物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而非一味地“热炒”、“禁锢”或“打假”。

  3、必须集中精力阐扬文物所蕴含的价值,跳出“真赝”伪命题陷阱,认清“真赝”是利益集团设置的无尽回廊,他们之所以无视运河瓷、段店窑、海捞瓷等大量古陶瓷井喷的事实,是因为存量决定拍价,是因为他们要维系对民脂民膏的暴利搜刮,是因为他们要搞垮中国文化!

  4、大学博物馆属于大学的学术范畴,应该用学术竞争来规范。文物行政部门的责任应该是让大学能办馆,皆办馆,让文物尽教化。

  5、必须打一场让文物说话的人民战争。民藏及民众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主力,只有组织和发动民众,才能与时俱进地切实推行互联网+文物教育+文物素材创新+文物科技+文物旅游+文物文创产品+文物动漫游戏等一系列文物复兴计划。

  6、管好以前的文物,创造今后的文物是复兴文化的重要环节。不仅高仿等于传承,把“五·四”以来的重大历史题材跃然瓷器也是传承,让瓷器重新成为中国的国家品牌形象,是文物复兴的价值转化。

五、复兴的意义

  由京师瓷所开启的文物复兴,除了让文物回归于文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所明确的民间收藏的古陶瓷的种类和数量,无论从文物的良性交易还是保护,都将产生积极意义。以明确民藏文物的海量为前提,在鉴定和征集上必然会改变“全假”和“拒之门外”的局面,必然要进行政策的调整以及文物法的修正。在海量古陶瓷精品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和成为金融资本的情况下,必然会从顶层设计上催生科技鉴定,催生一整套认证体系。由此打破旧文博体制对文物的静置,对市场的垄断,对收藏主力军的打压,和必须“天价回流”的种种神话。

  综上,由京师瓷所开启的文物复兴,将会以更加深刻的影响作用于中国的文化复兴,而只有文化复兴中国才能真正崛起,才能实现新文明的创建。对于民藏来说,“我们的对手是整个西方文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物的希望就是中国的希望。京师瓷于无意中所开启的,无疑是文物复兴的时代之光!

    谨以此文纪念京师瓷事件一周年!鸣谢在争取文物复兴的顽强抗争中与邱季端、与京师瓷风雨同舟的后援会会友,以及同情、支持邱季端与京师瓷的所有人们!

金夜明

2017年7月12日于寒江雪

- E N D -

邱季端博物院

微信ID:QJDmuseum

长按二维码关注即可互动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