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最美不过夕阳红 ——《往事如烟云》《夕阳晖映桑榆情》读后感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9-01 10:39:14
导读想也没有想到,我要写下这篇抒写心情,感恩于史秉裕老师的文字,然而,这是千真万确的。面对着眼前这装帧精美、厚重

想也没有想到,我要写下这篇抒写心情,感恩于史秉裕老师的文字,然而,这是千真万确的。面对着眼前这装帧精美、厚重大气的《往事如烟云》《夕阳晖映桑榆情》两本书,而且是出自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前辈之手,又是委托于一位年逾古稀的长者转交我的,我倍加感激,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这是我的父辈史老师(作者与我的父亲在解放初期是一个班里念过三个冬书的同学)的心血之作、感恩之作、励志之作、也是传世之作,这不只是两本清新、自然、朴实、深沉的书,更是史老师的一腔暖意柔情。

正当我准备动手写这篇文章时,突然收到了史老师发来的短信:“仓仓:大作《黄河行吟》匆匆拜读了一遍,发现如下错别字,现发去供你参考。当过教师的人易犯居高临下、好为人师的毛病,我就是如此之人。这些小毛病也是瑕不掩瑜。挑剔了,还望海涵”。

我深受启发,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前辈,老眼昏花,对我几十篇文章近15万字的合集能够在不到一周就读了一遍,而且读的那么认真细致,那么精心负责,给我找出许多个错别字,还给我找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台阶,可能是电脑的原因,又认真地制作成了一份“勘误表”,标注了错别字的页数、行数,正确的字是哪个,分别用红蓝两种颜色标注清楚,拍成照片给我发来,这怎么能不让我激动呢?怎么能不让我感恩呢?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写这篇文章的决心,回首我初读《往事如烟云》的情景,那还是在年初。

夜色在初春的寒意中无比静默,床头的台灯在顶灯的陪伴下显得亮堂了许多。在疫情“宅家”的那些日子里,虽是春节假期,却免于迎来送往,走亲访友,推杯换盏,正好是读书的时光。我在枕头边那一摞待选书目中再一次翻开了《往事如烟云》,一股墨香又扑鼻而来,详览其目录,感觉到这是一部家史回忆录,全书大体可分四辑,分别由《童年记忆》《求学执教》《影印图文》《我说我家》等组成。细心品读,每一辑的内容都用极具强烈时代个性特征的语言,再借助于倍加亲切的方言土语加以表述,自然流畅,爱憎分明,写得自然、真实、走心,纵览其中的前半部篇章,深感压抑、郁闷,那不堪回首的苦难岁月,那语重心长的讲述,那娓娓道来的人生哲理,读来耐人寻味,深受启迪,让我许多次禁不住而潸然泪下。

然而,读到后半部分更多的还是感觉到心头一热,眼前一亮,一种久违的崇高和幸福渐渐地激荡在心间。用一个不太准确的比喻来说明读这本书的感受,刚开始读,给读者的感觉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然后慢慢地看到了东方泛出了鱼肚白,接着便是曙光初照,阳光灿烂。正是这种心境与史老师充满革命理想和崇高追求的事例和文字相比,那些渐行渐远的苦难而深沉的故事,正好成就了史老师自强不息、生性友善、乐于助人、为政清廉的优良品德。史老师书中描写的年代,正是从抗日战争开始的,开篇之作《童年记忆》的第一句是“日本人打进包头来了!日本人的坦克车真厉害,开到哪里死一片人……”作者正是在这1937年农历十月二十日兵荒马乱、匪患不断的逃荒途中出生的,所以史老师用多篇回忆文章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接下来的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大跃进等年代,作者也并没有游离在“世外桃源”,而在这些年代里,面对着饥寒交迫的人民和苦难深重的民族,史老师借助于自家的苦难史,也将各个时代的更迭、过往,向读者做了适度的展示与交待。

值得庆幸的是史老师从小就有睿智的思维、敏锐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即使在那兵荒马乱、颠沛流离、缺吃少穿的年月里,好像有一种朴素的坚信在鞭策着他:只有念书才能改变命运,所以从初小、高小、农校、师专,一直念到了参加工作。特别是1952年色尔凯湾学校成立后,史老师不失时机地念上了正式学校,在《求学之路》一文中是这样回忆的:“11月底的一天,大哥对我说:‘明天你和其小子去色尔凯湾报名念书去哇,那里成立起学校了。’报名后,史老前辈就和60多个农家孩子在一个大房子里开始念书了,这个房子白天是教室,晚上是宿舍,到了吃饭时又是厨房和餐厅,至于课程吗?只有语文、算术、珠算三门课程这一看似很平常的举动却影响了史老师的一生,因此这一情节记叙的特别仔细,这里正是史老前辈和我的父亲在此同班同学过。在曾经的岁月里,我也聆听过父亲对这段生活经历的讲述,讲父亲掏一车沙蒿可以顶一个学期的学费,讲他们的朱存山老师,也常常感到父亲因为和史老师同班同学而倍加自豪过,但只是好奇,没有过多地留意。现在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我也特别认真地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有一个身材矮小、面黄肌瘦的穷苦孩子也在其中,上课了他按照老师的讲授听说读写,下课了他和同学们挤挤扛扛一起逃离课堂,这就是我的父亲,苦于生活所迫,在这里仅仅念过三个冬书,没有将“农”字身份念成“公”字。读到此处我也更加佩服史老师的理想信念,仅凭着朴素的意念支撑,告别家人、爱人,自觉地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中去。试想一下,如果史老师不是一个真正有远见和坚定信念的人,在狭隘的亲情、爱情的感召下,在“舍得”之间选择了渺小、放弃了崇高,能有今天的幸福吗?在我看来,与以史老师为代表的千千万万革命前辈相比,他们这种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的“初心”就必须浓墨重彩一笔。为此,我为老前辈拟写了一首小诗《七绝•读《往事如烟云》感怀(新韵)》:“轻拂书页溢幽香,饱览深觉老亦狂。岁月更新呈紫气,诗文愉悦胜夕阳这样做,当时可能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认为有点不妥,结果恰恰相反,并不像有些人那样认识的,没有对自己、对亲友、对爱人的“爱”尽到责任,像史老师做的这些恰恰是一种“大爱”,一种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家人、爱人、亲友的狭隘的爱,而是一种升华到服务社会高度的崇高的大爱,两相对比,高下立见。这些内容可以进一步研读书中的《我说我家》一辑,其情其景显而易见。当我还沉浸在《往事如烟云》的深思与回味中难以自拔之际,史老师的第二本书《夕阳晖映桑榆情》又转到我的手里,我迫不及待地细览书页,看到了其中有《时光如许——<往事如烟云>读后感》《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读<往事如烟云>有感》《短信微信往来》等篇目,都是谈论《往事如烟云》这本书的,而且都是大家、名家,我也就不敢多言了,于是草拟了一首七律,紧附其后,也算我读《往事如烟云》的感受:七律•读史老师《往事如烟云》感怀(新韵)“少小遭逢日寇侵,东藏西躲乱纷纷。前程浑似霾遮月,往事朦如雾隐云。饱览群书难兑现,蜗居破洞可成真。时风日暖迎新世,一路行来尽是春”。《夕阳晖映桑榆情》的开篇部分,应该是前一本书最后一辑《我说我家》的续曲,其实这是人之常情,人上了年纪总爱怀旧,怀旧就是一种享受,每当说起亲情、友情、家族情,总是感到用上再多的篇幅也说不完,《夜思》《春节偶书》《掐沙葱》《回农校》等等,读着老前辈这些优美的诗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作者在《忆慈母》一诗中声泪俱下地写到:“亲爱的妈妈,逃难的路上大哥不幸患重病,可怜的妈妈眼泪汪汪不知该怎办?母子三人在矮小的毛庵房苟安栖身,除夕夜枪声四起,妈妈用充满爱的躯体庇护着我们兄弟二人……”这是母亲辞世一周年那天写下的悼念诗篇,这是爱的讲述,这是孝的高歌,这是母亲言传身教的结果。细细品读,我深深地感觉到这组回忆文章的魅力所在和那种超凡脱俗的情真意切。作者的诗文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破除格律限制,给人一种鲜活和新奇之感。正如史老师说的:“有些文章后面附带了打油诗、顺口溜,没有从诗词格律、平仄押韵、对仗工整等要素方面推敲考虑,觉得顺口、能表达清楚所要表达的意思就可以了”。同时,我在读这些诗文时又感觉到其中的真情实感是从作者的心底里涌动而来的,时而低沉,时而舒缓,时而急速,这些情感犹如百川汇流,奔腾着涌入了读者的心田。这本书里抒情胜过叙事,当然所有的抒情也是有感而发的,都是在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感受现实生活而生发的,比如《游览组诗》《过承德游览山庄》《新疆是个好地方》《古稀之年游宝岛》等等,目之所及,情致所动,呼之欲出,情急之下,作者用散文、用现代优美的诗歌、用格律诗词的古典韵味,热情奔放的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满腔激情地赞美那些新人新事新景观、新时代。在《观‘二七’大罢工》一诗中这样写到:“时代先锋林祥谦,领导二七大罢工。碧血丹心献工运,英雄豪气贯长虹。”在学习英雄、崇尚英雄的年代里成长起来的这代人,他们的游历中自然不会忘记英雄,这是他们心中千千万万个英雄的代表。大地的儿子对大地有着深厚的情怀,是大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情一景赋予了作者创作的灵感,作者博闻强记、脉络清晰,走到哪儿写到哪儿,绝不放过一处景点,正是这种热爱祖国、感恩党的英明伟大,才赋予了作者以鲜活的生命力和永远不会干涸的激情。大漠中、海滩上、泰山之巅、宝岛福地、新疆戈壁,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足迹都是作者勤劳和智慧的象征,那一篇篇旅游文字,那一首首抒情诗篇,都是作者积攒的万贯家产。至此,我再次附和《鹧鸪天•读《夕阳晖映桑榆情》感怀》(新韵)一首:岁越八旬再赋诗,经年旧梦不沉思。腥风苦雨终成忆,曼舞轻歌未怨迟。悲往事,赋新词,祥光普照梦魂痴。成书两本抒心愿,最是温馨四海驰。与史老前辈共勉。当然,有时还有点小伤感、忧国忧民,看到一些不入眼的人和事,也理直气壮地揭露一些社会弊端,毫不畏惧地鞭笞那些坏人坏事。《忧》这篇诗文正是鞭笞社会阴暗面的,“当下,有一股陈腐的暗流在涌动着,官官相护、官商勾结、卖官鬻爵,已经成为一种不成文的潜规则和公开的秘密。”一段小叙后,又有八首小诗,从各个侧面对腐败现象加以讽刺和批判,第一首是这样写的“社会是个好社会,主义全凭自己拿。只要朝中有知己,猫犬鸡豚也当家。”不是这样吗?从古至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今天更加明目张胆。作为一名老党员、老领导,深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天理,不可能昧着良心说瞎话。史老师在书中也记叙描写了他曾经工作生活的艰苦经历,虽是艰苦、忙碌但又充实、温暖,既有坚决的战斗,也有温暖的友谊。或许有人会说,这回忆录是不是有点“高大全”或者“不真实”,但我认为,真实不等于面面俱到乃至良莠不分。的确,回忆需要讲真实,史老师也说“有几篇文章的写作时间,距今已超过了半个世纪,虽够不上珍品佳作,但也反映了我当时的思想感情,对社会的粗浅认识,通过这几篇文章可窥视到时代的点滴印迹”,这难道还不真实吗?真实不等于没有态度、没有立场、没有自己的想法。史老师用最原始的图文制成影印件,通过对当时历史事实和自己想法的忠实记录,在展现社会不同景观、不同人群的不同风貌,在对比中褒扬革命先驱的崇高精神,充满了正能量,激励我们后来者永葆共产主义理想,为新时代的幸福小康而继续奋斗,史老师记叙描写的不仅仅是真实事例、更是一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革命力量和高尚品质!

耄耋之年的史老前辈,退休赋闲在家多年,他热衷于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热衷于搜集整理曾经的生活工作经历,但是,更加热爱满足于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那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全家福,那一张张气势磅礴的旅游照,伴着《携手走过六十年》的美文,让我这个局外人仿佛感觉到其中丝丝缕缕的温馨,细读其中的篇章,阳光、和谐、幸福、上进、美满,四世同堂的快乐,仿佛让我看到了老前辈常常笑得合不拢嘴。史老师的书里既有小我家庭的真实生活,也有革命的高尚精神;既有和同志们的忘我工作和深厚友谊,也有同社会上腐败成风的英勇斗争。这些真实地记述文字态度科学、真切可信、具体可感,又没有哗众取宠的情节和效果,与当下泛滥的胡编滥造的小说、电视剧相比,更为真实、准确、高尚,这两本书小而言之是一部回忆录家史,大而言之是一部励志后人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的一本“思政课”教材,意义非同小可。感动之余,我为老前辈拟写一首《七律•赞<夕阳晖映桑榆情>》作为结束语:“夕阳晖映桑榆情,日晚祥光落满庭。四世同堂听过往,八旬父母忆曾经。耕耘恐后花繁茂,业绩超前步不停。圆梦神州添异彩,丹心碧血续长征。”  最美不过夕阳红!祝福史老师及师母跨入新世纪,迈向新时代,能写则写,能游则游,尽享幸福晚年。

作者简介

梁仓,昵称:黄河流韵,自治区作协会员。喜好文学,迄今发表多篇散文、诗歌、随笔等作品。已经出版的主要作品集有《黄河浪花》、《黄河情怀》、《黄河听涛》、《黄河流韵》。《黄河诗意》的初稿已定,等待时机成熟出版。

END

01.又见“五七”老同学

02.【乡土情怀】碗大汤宽饸饹面

03.【良心推荐】恒润小区西门这家店搞甚事了

本文属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单位:好古学堂

主        编:侯娇

副  主  编:韩彩霞、白鹿

执行编辑:白鹿

编        辑:张咪

投稿邮箱:haoguxuetang@163.com

投稿电话:18147731144(微信同号)

分享给第一个想到的人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