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说《人之怒》是复仇片的都没看懂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9-01 01:04:17
导读片末有度盘资源。

戏里画外 | 说《人之怒》是复仇片的都没看懂

文/祺四

把《人之怒》给看了。

对盖·里奇一直感觉一般,他片子都话好多。

可没办法,谁让我就爱看郭达森装逼呢。为了他我连《Hobbs and Shaw》都看下去了,盖导再不合口味也还是要比这个烂片香的。

然而《人之怒》却让我惊艳。我也很惊讶。

故事整体非常完整,也没有了他以前片中那些为了逗逼强说梗的尴尬对话。

如果用艺术史的术语来说,他以前的片子都只能算是风俗画,只有这部《人之怒》达到了历史画的高度。

This is a movie of biblical proportions.

看到很多影评说此片不够,说片中郭达森为了儿子复仇都复的如此憋屈,比隔壁《小人物》差远了。

当然不爽啦。因为这就不是一部复仇片。

所谓「复仇片」如《John Wick》、《小人物》,之所以,是因为它们无限放大了人类的能力。

这些片中的主人公,乍一看和路边的甲乙丙丁差不多,也许更帅一点,不过终归和你我他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谁也没有因为帅而多出个三头六臂。

他衬托的连雨水都更帅了

但再平凡无奇,再欲图遮掩他们帅脸的衣衫,也挡不住他们个个能瞬间被战神附体的事实。

这些片里,敌人甭管有多少柄最新型号的机关枪,都永远抵不过他们手中的破铜烂铁。

所以这种片爽呀。

片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为了戳中你爽点而设计的,任何观众都可以在这一个半小时内把自己代入“John Wick”等人,化身不死男神,以潇洒狷狂的身影,躲避各路反物理的子弹。

不要误会,我也特喜欢看这些片。

它们就是精神奶油蛋糕,谁还不爱吃呢?

可光吃奶油蛋糕是填不饱肚子的。这类片除了看得那一瞬间格外甜美爽快外,也没啥好说的。爽就完事,都知道不是真的,看完完了。

我反正是无法和“John Wick”产生任何共鸣。

反派们永远恰到好处地打不到男主

但《人之怒》不是。

这是一部发生在正常世界的正常片子。

一切发生的事件都合乎逻辑和常理。

人类的能力没有被无限放大,再牛逼的人设如郭达森演的黑帮老大,也会在面对不公的命运时无比渺小。

这也正是为什么这片不爽现实生活就是无法保证你每场搏斗都赢。

你很强,能脚踢青龙拳打白虎。但你的对手也挺强的。不仅如此,人家还更年轻,更雄壮,更凶残。

这次小东木的反派可真是够变态

当然,最强大的还是那无常命运。

没有特意针对男主,也不是什么仇家预谋要杀死男主的儿子。一切无非就是一个错误的时间,发生的又一件错误的事情而已。

It’s just Fate, nothing more.

而世间又有几人能去抵抗神的旨意?

但《人之怒》的男主却偏要勉强。

这也是人之怒三字的真正含义。他的怒火与其说是冲向杀死儿子的凶手,不如说是冲向那不可违抗的命运。

是愤怒让人愿以自己之渺小,去征服神力之庞大。

当然,太阳底下无新事。

也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千年前的旧约圣经中就有写过,而盖导想拍的也正是这么一段圣经往事

其实片中所有剧情元素,早在片头就已用艺术品说得一清二楚了。

懂得自然懂,不懂我说一遍你也就明白了。

1. Theme:【盗窃与惩罚】

古斯塔夫·多雷《神曲,地狱篇:被众蛇折磨的盗窃者们》c.1866

多雷是19世纪法国著名版刻家,盖导这次片头用的最多的艺术家便是他。

这个镜头里一群被蛇缠绕的扭曲裸体,取自多雷为但丁《神曲》所配的「第八层地狱」插图。

但丁写到,在地狱的第八环有一大地坑,坑中又分为十道邪恶肮脏的地沟。每一道沟中都惩罚着一种「欺诈者」,而陷落在第7沟中的便是盗贼们。

成千上万的毒蛇、恶龙、蜥蜴爬虫与这些不得超生的灵魂夹裹在一起。

他们虽已非人身,却仍然拥有肉体能感受到那些毒牙的啃咬。有些盗贼会因为咬伤而焚烧,但也不过片刻,肉身便能恢复如初,继续让他们承受这无尽的疼痛。

有的盗贼则变成了那肮脏的爬行动物。他们能回到人形的唯一途径便是去盗窃别人的肉身。尽管如此,盗窃成功后的转变过程也会异常的痛苦。

盗窃者,人恒盗之。

这便是上天折磨盗贼们的惩罚。

而片中一切悲剧的开端也正是因盗窃而起。

2. Theme:【死神的如影随形】

古斯塔夫·多雷《死神之幻影》c.1868

多雷另一项大型作品是圣经系列的那套画。

这幅《死神之幻影》描绘的便是《圣经:启示录》第6章中「四骑士」的最后一位,骑着灰马而来的「死亡」。

当羔羊揭开第四印时,我耳边响起了那第四个活物的声音,你来!

我即看到死亡,骑在那惨淡灰色之马上,阴曹地府追随在他身旁。

维克托·瓦斯内斯夫《天启四骑士》1887

骑白马的「瘟疫」,骑红马的「战争」,骑黑马的「饥荒」,以及骑灰马的「死亡」,这四骑士齐聚便是末世的到来。

而这四位当中,「死亡」是最强大也是最古老的骑士。因为从天地的开端,死亡便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这也是片中一开场便定下的基调。

上来还没三分钟就先崩了好几个人。整部片死亡气息浓郁,你不知道谁能活到最后。

大家都在刀口上讨生活,谁都是向死而生。

3. Theme:【凡人皆有一死】

上:米凯尔·瓦格莫特《死亡之舞》

1493

下:小荷尔拜因《死亡之舞》1538

这几个跳舞的骷髅看上去无缝连接,但其实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木刻作品。

一个是丢勒的师傅,米凯尔·瓦格莫特为《纽伦堡编年史》配的《死亡之舞》插图,另一个则是小荷尔拜因经常被忽略的大作《死亡之舞》中的一幅。

「死亡之舞」与其说是作品名称,不如说是一种艺术类别。

中世纪的欧洲因战争、饥荒、贫穷、黑死病等种种原因,尸体无处不在。

除了生活在象牙塔的顶尖权贵外,腐烂的死尸可以说是那时人每天起床后必看的风景。

为了安抚大众的焦虑,「死亡之舞」这个艺术种类逐渐流行了起来。

伯特·诺特克《塔林死亡之舞》1475-99

在这些「死之舞蹈」中,代表死亡的骷髅们会一视同仁地带领着世间众人,一起欢跳离世前的最后一支舞。

从教皇到乞丐,从平民到国王,穷与富,贵与贱,美与丑,最后都将成为「死亡」的舞伴。小荷尔拜因的那幅原画,描绘便是为一对时髦贵族男女打鼓跳舞的骷髅。

只因凡人皆有一死。谁也无法逃脱。

《人之怒》道述的也正是这番不分地位出身的无常。

4. Theme:【正义与邪恶,本是同根生

佚名《大天使米迦尔战胜撒旦》1882

大天使米迦尔带领众圣军击溃撒旦的那一场天庭大战,一直是西方典故中最辉煌的篇章。

邪不胜正,光明打败黑暗,灿烂的大天使把魔鬼狠狠地踩在脚下。这一切都是西方画家笔下常见的素材。

圭多·雷尼《米迦尔击败撒旦》c.1630-5

事实上,盖导选的这幅黑白插图在西方艺术史上完全不值得一提,明明这个题材有无数更好的作品。

我只能猜测他是因为这幅线条简单,又是黑白单色,方便他P到片头吧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标签: 复仇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