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江门市公共文化简报》2021年第7期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31 15:33:12
导读敬请关注!

江门市文化馆         2021年7月31日

责编:苏炳南

校对:郏雪萍

编辑:黄晓芳

封面设计:姚献平

目    录

缤纷舞台

◆ 江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舞晚会上演◆ 领略芭蕾的力与美!江门市文化馆“周末艺术沙龙”专题讲座圆满举办◆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风雅颂第六届广东省朗诵大赛(江门赛区)”圆满收官,8名选手晋级广东省总决赛!◆ 江门本土话剧《赤胆忠心龚昌荣》精彩开演!◆ 2021江门市群众艺术花会(戏剧曲艺)成功举办◆ 在歌声中畅想远方!“周末艺术沙龙”童声合唱音乐会魅力呈现◆ 全民欢庆!2021年江门市“周末有戏”——庆祝建党100周年专场精彩上演工作报道◆ 江门市文化馆组织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庆祝建党100周年,我馆协助市文广旅体局创作专题微纪录片《一根指挥棒》!◆  “同饮一江水”2021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江门分赛区)报名热烈启动!◆ 推进科学民主立法 为群众办实事 | 江门市文化馆(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入选江门市人民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第二批)活动花絮◆ 《非遗江门行》,精彩看不停!◆ 百幅作品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江门市文化馆这个展览开幕啦!◆ 2021年江门市重点群文作者(戏剧曲艺)培训班在市文化馆举办侨乡掠影【各馆动态 ◆ 蓬江区】蓬江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各馆动态 ◆ 江海区】“我为群众办实事”——江海区文化馆文化志愿者热心开展“为社区50年党龄代表拍摄艺术照”活动【各馆动态 ◆ 新会区】江门市文联到我区调研【各馆动态 ◆ 台山市】“戏曲进校园”传承传统民间艺术【各馆动态 ◆ 开平市】星海音乐学院师生在我馆以艺术的形式讲述党史【各馆动态 ◆ 鹤山市】百年辉煌 鹤山记忆—— 鹤山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开展【各馆动态 ◆ 恩平市】恩平市文化馆公益艺术培训班——点亮未成年人暑期生活金玉良言

 缤 纷 舞 台 江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舞晚会上演“颂歌献给党 奋进新征程——江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舞晚会”在市文化馆文化剧场上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晖,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三巡回指导组副组长刘国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易中强,与社会各界人士代表一同观看晚会,共同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晚会由中共江门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指导,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江门市文化馆承办。晚会由“南湖启航”“百年初心”“东方春来”“盛世乐章”4个篇章组成,由字幕、画外音串联起来,通过舞蹈、独唱、大合唱、民乐合奏等多种艺术形式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百年奋斗史,礼赞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丰功伟绩,表达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肺腑之情、坚定之心。晚会在舞蹈《庄严的宣誓》中拉开帷幕。伴随着激昂奋进的旋律,把观众拉回曙光将至的“觉醒年代”,现场观众跟着刚劲有力的舞蹈,共同感悟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的革命情怀。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舞蹈《盼》表达亿万华夏儿女的心声,礼赞南湖曙光,抒发老百姓盼望共产党带领大家奔赴光明生活的炽热感情。歌曲《奋斗简史》《把一切献给党》、舞蹈《忆》让大家重温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抒发了牢记初心使命、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决心。聆听《春天的故事》,让我们敬重一个睿智老人的眼光和胸怀,强烈感受到春潮澎湃、开拓奋进的步伐。民乐合奏《盛世国乐》、歌曲《最美我家乡》《灯火里的中国》让大家一起感受气势磅礴的中华盛世,唱响万家灯火、国泰民安,感受祖国带给我们的幸福与自豪,感受中华儿女爱国爱党的赤子之爱,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

最后,观众全体起立,与演员一起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将气氛推向最高潮。大家伴随着节奏挥舞手中的党旗,舞台上下汇成一片红色的海洋,一张张坚定的面孔、一句句激扬的歌声,深情表达出江门儿女对党的无限热爱、无限忠诚,表达了江门踏上新征程、再创新辉煌的信心和决心。领略芭蕾的力与美!江门市文化馆“周末艺术沙龙”专题讲座圆满举办7月16日晚,由江门市文化馆主办的“周末艺术沙龙”专题讲座——“芭蕾舞剧的表演与创作”在馆多功能厅开讲。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广州芭蕾舞团团长邹罡老师带来了一场芭蕾舞剧的知识和视听盛宴,吸引了我市各大院校舞蹈专业学生、业余舞蹈团成员及广大芭蕾艺术爱好者参加。邹罡老师从芭蕾的起源和传播开始讲起,向大家介绍了芭蕾舞剧的发展历史。随后,他引用了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以及广州芭蕾舞团原创现代芭蕾舞剧《布兰诗歌》、红色题材芭蕾舞剧《浩然铁军》《旗帜》等为范例,图文结合视频,详细剖析了芭蕾舞剧的创演知识,包括音乐、舞台布景、服装、化妆、舞蹈格式、叙述手法等内容,呈现了芭蕾舞剧这一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的无穷魅力。本次讲座精彩纷呈,邹罡老师以讲演结合、赏析并重的方式,为大家带来了一堂有历史、有知识、有情怀的艺术课,让学员们既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又提高了高雅艺术鉴赏能力,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风雅颂第六届广东省朗诵大赛(江门赛区)”圆满收官,8名选手晋级广东省总决赛!

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我省群众的文学、语言艺术修养,7月18日下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公共文化促进会、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韶关市新丰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东莞市文化馆、河源市文化馆、潮州市文化馆、广州市越秀区文化馆、东莞市东城文化服务中心、韶关市新丰县文化馆协办,江门市文化馆承办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风雅颂第六届广东省朗诵大赛(江门赛区)”在市文化馆文化剧场举行。来自江门、茂名、肇庆等市的18组选手参加了比赛。《英雄归来》《诗意中国》《铁骨军魂》《秋天的怀念》《有一种守望,叫等待》……剧场内,朗诵者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会场,参赛篇目涵盖诗词、散文、名家名作等,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歌颂了对党和祖国的深沉热爱,传递了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展现了青春奋勇向前的使命担当。现场掌声不断,彩声四起,气氛热烈。为确保比赛公平、公正,主办方成立了阵容强大的专家评委团,成员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高侠,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暨南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导师杨湘粤,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国家一级编剧叶丹蓉,江门市文化馆馆长、研究馆员蔡朝阳,广东省公共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河源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河源市文化馆馆长肖蓼,广东省声乐协会副主席、东莞市东城文化中心主任康健,潮州市文化馆副馆长、研究馆员邱雪茹。在所有选手朗诵完毕后,评委代表高侠老师对每一位选手进行了细致点评。比赛最终评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5名,优秀奖若干。

戴柳君荣获金奖;评委杨湘粤老师为获奖选手颁奖。

谢诗、郝龙焱荣获银奖;评委叶丹蓉老师、蔡朝阳老师为获奖选手颁奖。

王静、杨桂焕、汪安东、阮文星、林宜静荣获铜奖;评委肖蓼老师、康健老师为获奖选手颁奖。

何柳仪、甄丽芬、李秀碧等8组选手荣获优秀奖;评委邱雪茹老师、江门市文化馆副馆长王文瑛为获奖选手颁奖。

为表彰江门市文化馆、茂名市文化馆、肇庆市文化馆在宣传推动、组织参与本次大赛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主办方特别设立“优秀组织奖”;评委高侠老师为获奖单位颁发牌匾。

本场比赛的金、银、铜获奖选手将代表江门赛区征战广东省总决赛,期待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江门本土话剧《赤胆忠心龚昌荣》精彩开演!7月21日晚,由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出品的大型话剧《赤胆忠心龚昌荣》在江门演艺中心成功首演。该剧以龚昌荣的生平事迹为题材,通过再现他与顽敌斗智斗勇的场景,充分展现其英勇善战、敢于斗争、不惧生死、赤胆忠心的革命情怀和气魄。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三巡回指导组组长、省文旅厅一级巡视员陈杭,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三巡回指导组副组长、省总工会二级巡视员刘国斌,市领导项天保、程大欣、陈冀、甄仁旺、蔡德威、赵翠玲、胡念芳、周津明等观看了演出。龚昌荣是近年通过历史资料挖掘发现的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杰出英雄,是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的中央特科“红队”队长,他亲手铲除了众多叛徒特务,为保护广东、上海党组织以及党中央立下了赫赫战功。江门今年主推学习龚昌荣这位侨乡烈士的事迹,推动龚昌荣历史资料挖掘和宣传推广工作,是对隐蔽战线英雄的深切怀念和告慰,更是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侨乡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也是首届江门艺术季暨第九届中国侨都 (江门)华侨华人嘉年华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话剧《赤胆忠心龚昌荣》创演历时4个月,由曾参与我市首部话剧《县令丁积》的导演梅哲执导、邓荣宗编剧,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王炜担任艺术指导,由曾参演话剧《铁骨丹心林基路》的演员吴嘉劲饰演主角龚昌荣、陈怡饰演龚昌荣妻子张美香。主要讲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上海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中统高层指派马少虎担任中统特工总部上海区区长,全面主持国民党在上海地区的特工活动,令中共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面对如此情形,中央特科龚昌荣,被周恩来调往上海执行保护党中央的工作,与敌人开展了一场舍生忘死、荡气回肠的斗争的故事。演出结束后,舞台上的帷幕再次拉开,观众们久久不肯离去,将掌声送给演员以及导演、编剧等幕后工作者,掌声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记者对现场观剧的专家,及导演、主演等进行采访,一起听听他们的声音吧——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王炜这部话剧题材独特,展现的是谍战题材,在创作中具有不少的难度,导演能在海量的素材中选取表现点,巧妙表现龚昌荣与马少虎对抗的故事,使得整个故事的结构更具特色。话剧不同于电视剧,话剧在舞台上需要通过不同的动作、肢体语言去表达人物,能更加细腻准确突出人物性格,而演员们都能很好展现出来。近年来,江门连续出品《县令丁积》《铁骨丹心林基路》等优秀话剧。江门有不少的戏剧表演艺术爱好者、话剧爱好者,这也给江门话剧的发展带来不少的动力。广东省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林金州《赤胆忠心龚昌荣》整体呈现不错!在观看话剧前,我曾看过编剧的剧本,觉得故事选材独特,在舞台展示也很棒,舞台的整体布景别具上海风情。剧中也不乏侨乡元素,通过这些元素,不仅能给予观众亲切感,还能表达主演对家乡的爱。星海音乐学院戏剧与音乐剧学院院长、教授:王虹话剧的演出很成功,我看了之后很激动。演员在表演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真诚。我认为这部剧的剧本是成功的,表现点抓得好,能通过事件集中体现到人物的精神。导演用了全新的角度去编导剧情,这样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通过戏曲,我还能看到导演的追求,话剧更多地还原了龚昌荣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真实人的形象,打动人的力量也就翻倍了。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华这是我第一次观看江门创演的本土话剧,整体呈现出来的效果很好。这部剧舞美纵深够,而小演员的演出更是让人眼睛一亮。小演员表演大方,不怯场,这是很难得。广东省艺研所信息部主任:于琦对于江门能推出这样一部话剧,我感到很震撼。我曾参与剧本研讨,从剧本到舞台,我发现改变很大。编剧的剧本选材很好,龚昌荣的工作是带有传奇性的,人物的故事看点十足,剧本对创作题材把握好,选取了一个精彩的片段去表现人物。而导演把故事通过舞台更好展现出来,使话剧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院编剧:杨晓丹演出现场,观众爆发出来的掌声是由衷的,在看完演出后,我也是备受感动。江门把这位鲜为人知的英雄龚昌荣的精神财富挖掘出来,让我们得到更大的感触。《广东艺术》杂志编辑部副主任:黄竞莹话剧故事细节细腻动人,演员生动传神的演绎,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龚昌荣入狱的那一幕场景,舞美的设计很好,虽然只有一扇窗,但是窗外是有光的,窗里窗外的世界,如此的视觉,触动观众心灵最深处的心弦。导演:梅哲这部话剧和江门有缘分!我在2017年担任话剧江门本土话剧《县令丁积》的导演,此后,就一直与江门有联系,这是第二次与江门合作创作话剧,未来还将继续讲好江门故事。龚昌荣的故事,是珍贵的红色资源,谍战题材在舞台上表达难度不小,《特科英雄龚昌荣》在舞台呈现层面要有相应的创新,要求演员在表演上有突破性表达,演员要用精神、用心灵去诠释、塑造那个时代共产党员们,不仅是相貌、服饰上去还原那个时代。话剧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也加入部分虚构情节,更注重挖掘人物的第二身份。江门红色基因丰富,除龚昌荣外,还有许多革命前辈,如周文雍陈铁军、林基路等,但也有很多人物还被挖掘出来,特别是江门华人华侨的故事,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涌现不少的文学产品,作为戏剧工作者,我们希望通过《赤胆忠心龚昌荣》这部作品,在舞台上去呈现革命前辈的故事,这也是我们的话剧初心致敬红色初心。编剧:邓荣宗接到演话剧《赤胆忠心龚昌荣》,挑战不言而喻。龚昌荣是近年通过历史资料挖掘发现的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英雄,这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角色,但挑战难度,才是演员的一种进步方式。龚昌荣是隐蔽战线斗争的代表性人物,是稀缺、珍贵的红色资源,具有极高的红色教育价值,其传奇经历体现了纯正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推动龚昌荣历史资料挖掘和宣传推广工作,不仅是对隐蔽战线英雄的深切怀念和告慰,更是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侨乡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今年四月立项后,剧组多次召开座谈会,深入搜集与龚昌荣相关的史料,力求全面还原历史事实。龚昌荣这样一位传奇的江门侨乡英雄人物,通过舞台艺术化后,他不但有胆有识,有勇有谋,还应是有血有肉的,有情有义的一名特工,他不光是一个革命者,还是一位丈夫、一个父亲,一个鲜活的人。在信仰、信念之下,坚强与柔软同在。主演:吴嘉劲接到演话剧《赤胆忠心龚昌荣》,挑战不言而喻。龚昌荣是近年通过历史资料挖掘发现的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英雄,这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角色,但挑战难度,才是演员的一种进步方式。前期,我通过各方面收集资料,深入了解龚昌荣的人物事迹,从而理解、探索龚昌荣身上的精神,了解中央特工的工作性质,通过生活细节,去了解这个人物,进而更好地在舞台展现这个人物。在通过长时间排练,在与主创团队的不断磨合中,我渐渐找到贴合龚昌荣人物表演方式,话剧中有不少篇幅是龚昌荣内心世界的展示,需要用大量肢体语言去表达。话剧排练也很不容易,剧团中有部分是业余演员,因此排练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这些业余演员都非常努力、认真。大家的付出让人感动。一场精彩的演出,怎能少得了主创人员的辛勤付出!小编带大家认识一下他们~ 艺术指导:王炜王炜,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国家一级编剧、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广东艺术》杂志社社长、国家艺术基金广东省管理办公室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专家,评论家、策演人。编剧:邓荣宗邓荣宗,江门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江门市首批文化名家,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19—2022年度特聘群文剧作家,广东省文化馆2017—2020年度特聘创作员。话剧《县令丁积》《铁骨丹心林基路》编剧,有《天台上的星星》等20多部作品获得省文旅厅常设性奖项,其中省金奖作品6部,《回家看看》获全国第八届戏剧文化奖铜奖。导演:梅哲梅哲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毕业,广东省话剧院编剧、导演。导演和编剧的部分作品:话剧《后悔药》《孔子》《县令丁积》《粤中大状》《这里的天空》;音乐剧《风雨白石楼》《贝贝奇遇记》;戏曲《韩江纸影人》《血焰》《血田英魂》;电影《后悔药》《致敬英雄》《乔迁之喜》;戏曲电影锡剧《三三》;粤剧《小周后》;滑稽剧《顾家姆妈》等。舞美设计:曾昭茂曾昭茂: 国家一级舞美设计,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舞台设计专业,获艺术硕士学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舞美教研室主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设计作品多次荣获“田汉舞美设计奖”,中国电视美术灯光设计工程奖“最佳美术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舞台美术年展“银奖”和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教学奖”。舞台设计剧目入选“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多次荣获“田汉大奖”、“五一工程奖”、“兰花奖•新剧目大奖”、“桂花银奖”、“铜鼓奖”等。灯光设计:刘凤恕一级灯光设计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广东歌舞剧院灯光设计,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文创系专家。从业近二十年,先后担任过《沙湾往事》、《化蝶》等百余台剧目的灯光设计,作品曾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三次,多次获五个一工程奖及省艺术节等各类奖项。音乐设计:蔡朝阳江门市文化馆馆长、研究馆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门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连续六年荣获“广东省优秀音乐家奖”,江门市首批文化名家。曾为话剧《县令丁积》《铁骨丹心林基路》的音乐、主题曲创作。人物造型总设计:谢雨湖南省艺术研究院一级舞美设计师。国家艺术基金评委,湖南省“文旅智库”、湖南省艺术专家库成员,湖南省艺术研究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设计作品涵盖多剧种及舞台综艺,多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星奖”“田汉大奖”、文化部“优秀服装设计奖”、“田汉舞美(服装造型)设计奖”及首届“湖南文艺评论优秀论文奖”。服装设计:易镇优秀青年服装设计师,就职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舞台美术学会会员。参与创作剧目二十多个,获多个国家奖与省级奖。个人在第十三届中国影视技术学会化装委员会年会、中国影视与时尚化装造型大赛、第八届中国影视化装金像奖颁奖盛典中荣获“婚礼造型装银奖”。化妆设计:唐华主任舞台技师(化妆专业),湖南省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舞美工作部副部长。“CCTV2005中国国际造型师电视大赛”总决赛冠军。中国舞台美术家学会会员、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化装专业委员会员,湖南省舞台美术学会理事、湖南省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戏剧与综艺专业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等。多年在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湖南省青年歌手大奖赛总决赛、株洲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担任造型师。舞蹈编导:邱菁萍江门市江海区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江门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江海区舞蹈家协会主席,"邱菁萍舞蹈创作工作室"主持人,曾获第三届广东省“基层先进文化工作者称号”、2017年度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等称号。代表作舞蹈《思乡面》《醒狮耀岭南》,音画《侨都记忆》。吴嘉劲(饰演:龚昌荣)国家二级演员,曾获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表演奖。主演话剧:《孔子》《突围》《花好月圆》《深海》《风起》《未缘待续》《单身公寓》《多宝多宝》《韩文公》《奇士街39号》《铁骨丹心林基路》《与妻书》《白日梦阿里》《后悔药》《秘密山谷》《十三行商人》《傻有傻福》《青青草》《广和楼》《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等。广东广播电视台大型选角综艺《我要上外剧》表演指导,50集新电影《破网》系列之《侦探团》表演指导。陈怡(饰演:张美香)中国语言表演五星教师;江门市青少年宫语言艺术教学主管;原创编导并参演的作品《魔法味道》在省科技厅主办的首届广东省科普剧大赛中获二等奖,原创编导作品《雕塑身边的事》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主办的广东省第十届少儿艺术花会中获铜奖,指导作品《天台上的星星》在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9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少儿艺术)戏剧类获金奖。曾参演话剧《铁骨丹心林基路》及市、区多部微电影、宣传片录制。2021江门市群众艺术花会(戏剧曲艺)成功举办7月24-25日,由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江门市文化馆、江门五邑联合文化馆承办,各市(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协办的2021江门市群众艺术花会(戏剧曲艺)在市文化馆文化剧场成功举办。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周传艳、四级调研员解立平、艺术科四级调研员汪雨红、艺术科科长伍丽霞,江门市文化馆馆长蔡朝阳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2021年江门市群众艺术花会(戏剧曲艺)是全市最具导向性、示范性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本次花会活动宗旨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统一的原则,内容健康、主题积极、形式新颖,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倡导编排表现群众生活、工作、情感、以及体现江门侨乡地区特点、具有侨乡文化特色的作品,繁荣我市群众戏剧、曲艺创作,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的群众文艺精品佳作,促进我市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本次群众艺术花会,一共有来自我市三区四市的业余表演团队150多名演员携带23个精彩节目亮相。24日的戏剧专场共上演了12个精彩作品:不论是小话剧《恩州星火》,还是小品《同甘共苦》《小哥,谢谢你》《柑甜蜜更甜》《葡萄成熟时》《守护》《红绿灯》《“邑安”护你行》等作品,由来自三区四市的演员们凭借对戏剧的热爱,在台上投入地进行生动精彩的演出,展示了一幅幅具有浓郁侨乡特色、人民生活生机蓬勃的时代画卷,谱写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突出时代精神的精彩篇章。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省话剧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委员会委员杨春荣,国家一级编剧、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艺委会委员、广州戏剧创作孵化计划指导专家张晋琼,国家一级演员、曹禺戏剧文学奖编剧奖、中国戏剧文华导演奖获得者杨艺薇担任戏剧专场评委。25日的曲艺专场演出了11个精彩作品,充分体现了江门曲艺之乡的特色。其表演形式多样,有民歌剧、快板、曲艺表演唱、说唱,还有粤曲表演唱、粤剧小戏、粤曲说唱等,内容丰富精彩,《满满菜篮欢笑的脸》《家乡变了样》《和谐村庄播新风》《乡村振兴中华共奔康》等作品,来自三区四市的演员们,凭借对曲艺的满腔热爱,在台上进行精湛的演绎,用艺术的手法展示了时代背景下侨乡人民充满活力的生活图景,谱写了社会主义新风尚、富含时代精神的精彩篇章。原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王莉,国家一级编剧、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曾任广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梁郁南,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专任教师周腾飞担任曲艺专场评委。经过专家评委现场打分,两场比赛各评出金银铜奖项。戏剧专场获奖名单:曲艺专场获奖名单: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周传艳为获得特别贡献奖、优秀组织奖的单位颁奖;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四级调研员解立平、艺术科四级调研员汪雨红共同为戏剧类、曲艺类金奖作品颁奖;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艺术科科长伍丽霞为戏剧类、曲艺类银奖作品颁奖;江门市文化馆馆长蔡朝阳为戏剧类、曲艺类铜奖作品颁奖。本届花会曲艺专场和戏剧专场的前5名作品,均将报送参加2021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戏剧曲艺)复赛评选,期待这些江门文艺作品能在省里获取更好成绩!在歌声中畅想远方!“周末艺术沙龙”童声合唱音乐会魅力呈现

7月30日晚,江门市文化馆多功能厅内,一阵阵婉转悠扬的歌声响彻会场。周末艺术沙龙第四场“歌与远方”——肇庆市端州海韵童声合唱团中国作品音乐会在这里如期举行,40余名小演员齐聚侨乡舞台,唱响经典旋律。

在青年合唱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雷雯霞的指挥下,海韵童声合唱团为现场观众逐一献上了《五星红旗畅想》《映山红》《灯火里的中国》等经典红歌,以及合唱套曲《花的诉说》末乐章《蒲公英》、粤语歌曲《豆芽国》、古典诗词《村居》、侗族童谣《嘎拉温》、黎族民歌《斗牛调》等充满童真童趣和满满中国风的作品。小团员们纯粹甜美的声音,灿烂如花的笑脸,高超的演唱技巧,饱满的精神状态,吸引观众沉醉其间;他们唱出了热情与力量,唱出了理想与信念,更唱出了对党和祖国的拳拳深情,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风采,现场不时爆发岀雷鸣般的掌声,气氛温馨祥和。

演出过程中,雷雯霞老师还对每一首作品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与观众分享了童声合唱的相关知识,以科普的形式让观众走近并了解童声合唱艺术。

本次音乐会以多元化的合唱形式将天籁童声与爱国红歌、经典童谣以及流行金曲等进行糅合,为观众营造出了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当晚的观众席里还有不少跟着家长一起来观看演出的小朋友,他们在一个半小时的演出过程中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表现岀了对合唱艺术的浓厚兴趣。此次演出也是一次润物无声的爱国爱党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基因,立志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民欢庆!2021年江门市“周末有戏”——庆祝建党100周年专场精彩上演

7月31日晚,由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江门市文化馆主办的2021年江门市“周末有戏”——庆祝建党100周年专场在市文化馆文化剧场盛大举办,来自江门本土的12支业余艺术团载歌载舞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江门市文化馆馆长蔡朝阳、副馆长王文瑛、副馆长潘景全等领导嘉宾与市民群众共同观看了演出。开场歌舞《党旗更鲜艳》拉开演出序幕,激扬的旋律与气势恢宏的舞蹈完美融合,迅速在现场营造出振奋人心的气氛。随后,女声独唱《再唱山歌给党听》、情景歌剧《绣红旗》、男声独唱《把一切献给党》、女高音独唱《永远跟你走》、女声小组唱《英雄赞歌》等精彩节目纷纷上演。演员们用悦耳的歌声、优美的舞姿、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感情,礼赞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描绘了一幅幅感党恩、知奋进、爱祖国的优美画面。演出尾声,全体演员及观众上演了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场歌声嘹亮,旗帜飘扬,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整场晚会紧紧围绕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家乡的主题,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演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表达了侨乡人民对党和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美好祝愿,进一步夯实了广大群众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决心和信念。此外,本次活动还进行了线上同步直播,让观众足不出户即可通过B站、微信视频号等主流直播平台,在手机上轻松观看“周末有戏”,共享“文化大餐”。 工 作 报 道 江门市文化馆组织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江门市文化馆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在馆四楼会议室观看了大会盛况,共同感受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党的百年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现了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传递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坚强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深入人心,大家不时送上热烈持久的掌声。观看结束后,我馆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将继续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推动我市群文事业发展繁荣展现更大作为、更大担当。

庆祝建党100周年,我馆协助市文广旅体局创作专题微纪录片《一根指挥棒》!

为进一步营造共庆百年华诞的浓厚氛围,深入宣传我市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中共江门市委组织部、中共江门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特别组织开展了拍摄“我心向党,百名党员庆祝建党100 周年”微视频活动。

我馆接到市文广旅体局的工作任务后,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成立了专门的创作小组。为体现真实、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创作人员多次随同市文广旅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甄瑞珠,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赵俊伟,副科长麦青霞等领导,前往已有72年党龄的离休老干部、江门市体育运动学校原副校长王应勃家中实地拍摄、采访、收集材料,最后经过选取素材、反复修改打磨,历时近一个月创作出微纪录片《一根指挥棒》。

该片采用纪实拍摄的手法,选择以人为本、以小见大的拍摄角度,通过儿童干净明亮的声音,将老党员王应勃艰苦朴素而又精彩的革命人生,以及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无私忘我践行初心使命的感人事迹娓娓道来,展现了当代党员的爱国爱党之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描绘了一幅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的壮美画卷,得到了局领导和主办单位的高度认可。

“同饮一江水”2021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江门分赛区)报名热烈启动!

梦想是不灭的火种,将生命的希望点燃;音乐是五彩的光芒,能驱散旅途的黑暗。

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音乐潮流,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狂欢,玩转音乐,点燃梦想,绽放精彩——

“同饮一江水”2021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江门分赛区)劲爆来袭!

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导广大劳动者用歌声唱响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唱出全面小康幸福生活,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我市广大劳动者娱乐自我、展示自我、成就自我的需要,发现和培养优秀文艺人才,繁荣我市劳动者歌曲创作,讴歌当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

◆ 大赛定位

◎ 立足江门,惠及五邑。

◎ 广场特色,服务基层。

◎ 挖掘新人,推出新作。

◎ 百姓舞台,实现梦想。

◆ 大赛主题

◎ 同饮一江水  高歌新时代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总工会

承办单位:广东省文化馆、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江门市总工会、东莞市塘厦镇人民政府

执行单位:江门市文化馆

协办单位:江门五邑联合文化馆、蓬江区文广旅体局、江海区文广旅体局、新会区文广旅体局、台山市文广旅体局、开平市文广旅体局、鹤山市文广旅体局、恩平市文广旅体局、蓬江区总工会、江海区总工会、新会区总工会、台山市总工会、开平市总工会、鹤山市总工会、恩平市总工会

为加强本次大赛的组织协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特成立“同饮一江水”2021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江门赛区组委会,组成人员如下:

主   任:邝积康

副主任:周传艳

成   员:伍丽霞、蔡朝阳、各区(市)文广旅体局分管领导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江门市文化馆。

主   任:蔡朝阳

副主任:潘景全

成  员:叶红、殷雄、何峰、李晓波、何培华、魏巍、梁彩虹、吴振梅、向昌辉

报名方法:

1、微信报名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关注“江门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点击 “文化江门” 菜单,选择 “互动服务 ”,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即可。

2、现场初赛与三区四市文化馆联系报名参赛。

各分赛区报名联系电话:

市直:陈丽庄 0750-3377531

蓬江:黄樱枝 0750-8232688

江海:杨东坡 0750-3861650

新会:韦   戈  0750-6613246

台山:熊成惠 0750-5527300

开平:罗顺飘 0750-2211793

鹤山:李高泽 0750-8899309

恩平:冯瑞萍 0750-7728830

江门组委会联系人:向昌辉

江门组委会电话:0750-3377531、13923078592

邮箱:15775843@qq.com  

地址:江门市蓬江区发展大道五邑华侨广场江门市文化馆

报名时间:从即日起至8月18日17:30截止,成功报名的参赛者名单将于8月20日在本公众号公布,敬请留意。

有关要求

(一)参赛资格

参赛选手户籍、性别不限,除具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艺术院团的专业歌唱演员及音乐专业院校在职、在校师生外,凡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歌唱爱好者均可报名参加。

(二)参赛要求

1、参赛者须绝对服从组委会对选手的要求和裁定。

2、参赛者突出大赛主题,反映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和健康的理想追求、审美情趣。为挖掘优秀基层音乐人才,提倡演唱反映劳动者工匠精神、生活情感、奋斗历程等为题材的具有时代性的原创作品。鼓励参赛者演唱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歌曲。

3、演唱方法、形式不限,可以独唱、对唱、组合(以组合演唱形式报名的参赛者,请在相应信息栏填写标明组合身份)等表演形式参加比赛,欢迎自带伴舞、乐器、乐队参加比赛。

4、为节约比赛时间,周赛、月赛的参赛曲目时间须通过剪辑控制在2分钟左右,包括歌曲的主歌、副歌部分。选手可自行剪接处理也可联系比赛承办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剪切。

比赛时间和地点具体安排

(一)江门分赛区只负责现场比赛(初赛、周赛、月赛)。

(二)江门分赛区由大赛组委会安排初赛的时间、地点以及方式,三区四市各选送10人参赛(8月15日前上报江门赛区组委会)。初赛共选出36位选手晋级周赛。

初赛时间:8月21日

初赛地点:江门市文化馆二楼多功能厅

(三)从初赛中筛选出来的36名优胜者从9月4日起进行三场周赛。每场周赛安排12名选手参赛,分别选出4位选手晋级月赛。

1、第一场周赛

比赛时间:9月4日

比赛地点:江门市五邑华侨广场

2、第二场周赛

比赛时间:9月11日

比赛地点:江门市五邑华侨广场

3、第三场周赛

比赛时间:9月19日

比赛地点:江门市五邑华侨广场

(四)月赛由三场周赛中选出共12名优胜者同场比拼,从中选出4人晋级季赛。

月赛时间:10月10日

月赛地点:江门市五邑华侨广场

比赛评选方式:

大赛组委会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邀请当前活跃在省内外乐坛的实力歌手、省级以上资深音乐制作人、著名作词作曲家、著名音乐专家担任评委,现场点评、评审,确保比赛专业、公平、公正。

经费来源:

本次大赛经费采取主办单位拨付、社会赞助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主要包括:

(一)上级文化部门在品牌活动经费上给予扶持;

(二)社会赞助和进行市场化运作。

奖励办法:

(一)参加江门分赛区比赛取得好成绩的选手,获得以下奖励:晋级月赛每位选手奖金500元,淘汰选手颁发大赛纪念品。

(二)月赛设置冠军、亚军、季军、杰出歌手各一名,优秀歌手8名。颁发证书(盖文化厅公章)及奖金。

奖金标准为冠军1500元,亚军1200元,季军1000元,杰出歌手800元,优秀歌手500元。

 本届比赛的解释权归“同饮一江水”2021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江门赛区组委会。

推进科学民主立法 为群众办实事 | 江门市文化馆(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入选江门市人民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第二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推进立法精细化。为进一步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机制,拓展社会各方有序参加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广泛听取基层群众、企业和其他组织对立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江门市人民政府于2020年4月30日正式印发并施行《江门市人民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工作办法》。立法基层联系点是基层群众、企业和其他组织直接参与立法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协助市政府有关部门深入基层直接了解、收集基层民意和立法工作相关信息的重要平台。

经江门市人民政府同意,江门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7月14日正式公布江门市文化馆(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入选江门市人民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名单(第二批)。

一、在江门市文化馆(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我市非遗保护立法工作迈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步

回顾2021年5月21日,“江门市政府第二批立法基层联系点选点调研座谈会”在江门市文化馆会议室顺利召开。会上,市司法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与会代表对我市侨乡文化资源和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地方立法工作进行了友好交流和讨论,并对在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非遗中心”)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达成一致共识。非遗中心开展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设,坚持“以立法促发展、以保障促善治”的初心,在法规制定前多倾听群众呼声、广泛了解民意,为我市保护和传承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法制支撑,也更科学地助推我市申报国家级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

二、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推进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提高立法质量。基层立法联系点是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有效途径,人民群众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表达自己的意见,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参与立法活动,为我市的法治建设出谋划策。

(二)有助于构建双向互动的立法模式。“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构建自下而上的立法模式,更好地反映了原汁原味的人民意愿。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后,通过法律专业人员将其转换成法律语言,再提交立法机关,不但提高了立法建议的专业性,也相对提升了立法意见被采纳的成功率。

(三)有助于立法机关深入基层直接了解民意。扩宽社会公众参与立法的途径,让人民群众可以在自家门口提出立法建议。通过搭建立法的“直通车”,打通民意最后一公里,将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立法热点问题和意见进行收集、整合和反映给相关部门,提升立法建议的精准度,让“高大上”立法更“接地气”。

江门市作为岭南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历史名城,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79个,其中国家级项目8个,省级项目21个,市级项目63个,县(区)级项目87个。非遗中心正式入选立法基层联系点名单,其联系职责在于“察民情,聚民智”,对未来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及多部门联动有较大的积极推动作用。今后,非遗中心既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传递群众立法心声,又要对法律法规草案提出专业建议和意见,参与立法调研和评估等工作。非遗中心将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积极协助收集和反映立法工作意见和建议,打造深入基层、倾听民意的平台,努力为群众办实事。

 活 动 花 絮 《非遗江门行》,精彩看不停!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促进国家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进一步推动我市各项文化事业迈上新的台阶,我市首个,由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江门市广播电视台、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合作推出,可视广播节目特别策划——《非遗江门行》于6月11号正式开播。

从6月11日开始,逢周五下午5点到6点,在FM100.2江门电台播出的《非遗江门行》,带你听见、看见、走近我市的非遗项目,节目同时通过江门市广播电视台邑网通APP、一直播APP、江门电台抖音APP同步视频直播。

《非遗江门行》节目将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参与节目直播,展示五邑地方文化、风土人情和特色物产,提高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弘扬侨乡历史文化,讲好非遗故事、传播非遗好声音。

7月2日第四期《非遗江门行》:蛋雕制作技艺

第四期《非遗江门行》将聚焦江门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蛋雕制作技艺,届时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蛋雕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发彬先生将亲临节目现场,敬请期待!

延伸阅读:江门蛋雕制作技艺的小知识

1. 蛋雕的历史

蛋雕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品,采用各种雕刻方法、技法、形式和模式在生禽蛋蛋壳皮层表面上镂刻造型,加工禽蛋,运用诸如阴刻、阳刻、线刻、浮雕、影刻、点刻、拼雕、套雕、衬雕、镂空、镶嵌等复杂多变的雕刻技法雕刻出精美的艺术品。由于蛋雕艺术具有可塑面小、厚度有限、非常脆弱的特点,蛋雕工艺十分讲究:一是要有高超的雕刻技能,巧妙使用刀尖、刀根、刀肚完成不同图案角度的雕刻;二是要有娴熟的握蛋技巧,拿捏蛋壳的轻重要十分准确。三是要准角的掌握蛋壳的物力拉力点。蛋雕的起源,是与民间习俗分不开的,蛋在古代人的心目中,是崇拜的象征,吉祥的象征,具有特别神奇的力量。而在《管子》等多部典籍中都有关于蛋雕的记载。广东的蛋雕最早出现在潮汕,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不少创新,如腐蚀镂通彩蛋,一些作品还被选送塞浦路斯、日本等国展览。随着技艺日臻成熟,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国。

2. 雕刻的材料及工具

材料:鸡蛋、鸭蛋、鹅蛋、鸸鹋蛋、鸵鸟蛋等。工具:1、雕刻刀:平刀、半圆刀、角刀、修光刀、掏肉刀、特小刀等,.主要用于浮雕作品。2、电磨工具:电钻及各种型号的磨头,主要用于镂空作品。

3. 雕刻工艺程序

1.构图根据创作思路画出创意稿,在蛋壳上画出等分线、平行线进行构 图定位。蛋雕构图有:单面构图、双面构图、三面构图、360 构图,由于蛋壳是曲面的,在构图上要依据弧线画在蛋壳上,否则图案会变形。2、雕刻用刀尖轻轻的刻画出图案的轮廓线,然后依据图案的造型和层次,运用各种刀法从高光部位递减式进行初步的雕刻。雕刻出理想目标图案。3、清理装饰在雕刻切割过程中,常会造成蛋壳表面的污溃,因此需再度清洗,并将蛋壳内膜清理干净并进行装饰。4、抛光打磨根据作品需要,利用抛光块在图案上搓磨,直至达到光亮理想的效果。

4.雕刻技法

阴雕、阳雕、镂空等。1、线刻法:线刻浮雕是最古老的浮雕技法之一,通过阴刻的线条将形象表现出来,这种技法保留了线条的韵味,起伏微妙,绘画效果突出。有的线刻浮雕,对局部特别是线条的体积稍加雕刻,形成浅浅隐隐的起伏变化,产生了奇妙的立体效果。2、影雕法:是指主要运用刀刃部分来进行雕刻。是影象雕刻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技法。用刀要求平和均匀,过度自然柔和,流畅而不能出现沟痕。如表现人物肖像面部的明暗、山水风光中的云雾、花瓣深浅的自然过渡等。3、镂空雕刻法:一是在构图上要充分考虑到镂空作品的特性,即画面的巧妙连接。二是要明确镂空的秩序,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顺序进行。三是电动工具的速度、方向、手握蛋的拿捏轻重十分关键。四是镂空作品最难之处,是在整体作品完成百分之九十后最为关键,因为蛋壳的所有拉力基本流失,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

7月9日第五期《非遗江门行》: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

第五期《非遗江门行》将聚焦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届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罗沛贤先生将亲临节目现场,敬请期待!

延伸阅读:小知识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的小知识

1.关于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历史渊源

罗氏柑普茶始创于道光廿七年,创始人罗天池1805年出生于广东新会蓢底(今称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道光六年进士,被誉为“粤东四大家”之一。罗天池在云南任职期间,喜欢云南当地普洱茶,辞官后将普洱茶带回乡,最后,发明了柑普茶,并口授手动教乡人制作,这样柑普茶逐渐传开,流传至今。

清末,新加坡开埠的“七家头”之一的罗奇生将罗氏柑普茶运到南洋销售,由于罗氏柑普茶独到口感和疗效,颇受当地华人的欢迎。跟随罗奇生在海外发展的乡人,睹物思乡,罗氏柑普茶也就成为了家乡的信物。

现罗氏柑普茶传人罗沛贤在良溪建立了罗氏柑普茶加工场,改变过去家庭作坊制作产品的方式,将近两百年的传统产品规范化、市场化。

2.罗氏柑普茶的主要原材料

云南普洱茶和新会柑,这两种原材料虽很普遍,但不是每一种普洱茶与新会柑的结合都能制作出罗氏柑普茶,这选材的奥妙、制作及晾晒时机都是罗氏柑普茶世代相传的秘密。现今罗氏柑普茶仍然延续着传统手工制作方法:首先,将鲜采的新会柑洗干净,用圆管在柑的上部切开柑口,掏空果肉,晾干,然后将特别精选的普洱茶塞实整个果囊,再盖上刚割下的柑皮,将果子恢复原状,把填充好的柑普茶拿到室外晒干,最后将柑茶一个个绑成串挂起来以便保存。由于罗氏柑普茶采用天然生晒,茶汤不火不燥,效果更加显著,而且冲泡后的果皮表层仍保持采果时的色泽。因此,从采摘原材料到制作乃至自然天气,哪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3.主要特征

罗氏柑普茶传承了古人百年的文化精髓,传统制作方法,天然生晒,外壳保持柑桔的原状,以特别精选的普洱茶茶叶填充结实,优质茶叶吸收柑桔的清香,泡茶饮用具有理气健脾,化痰镇咳、减肥消脂、降压、暖胃提神等保健作用,是一种绿色健康饮品。

7月16日第六期《非遗江门行》:小冈香制作技艺

第六期《非遗江门行》将聚焦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小冈香制作技艺,届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戴铁锚先生和市级传承人戴华进先生将亲临节目现场,敬请期待!

延伸阅读:小冈香制作技艺的小知识

1. 关于小冈香制作技艺历史渊源

新会为岭南香料产地之一,小冈制香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传承有序。相传小冈香的兴起与戴氏家族和公仔戏有关。小冈的天台为戴氏家族聚居地,800年前其先祖从河南迁移至此。小冈也是“公仔戏之乡”,公仔戏班每场演出,必焚香祭神,祈求庇佑。当时是戏班自制香,质量不稳定,易燃断、折断。明朝初年,天台乡南水村戴氏村妇开始尝试用木屑(助燃)、新会陈皮、桂皮和当地称为香叶树的“潺槁叶”等植物,研碎搅拌制作香料,利用当地盛产的竹子制作香骨,反复搓探,研制成香。香型纤细、香烟绵长,香味馥郁,携带方便,很受公仔戏班的欢迎,满足了当地民众敬祖拜神、驱蚊虫保健康的生活需要。戴氏家族很多妇女加入到制香的行列,形成了戴氏搓香技艺。到清代,因有利可获、取材便利、技能易习得,引发小冈其他家族纷纷学习戴氏搓香技艺,并经母传女、婆传媳成为当地妇女主要的劳动形式,形成了男种田、女搓香的生产分工。清代中期,小冈香品远销各地,“售之安南外国” (道光《新会县志》)。清末,小冈已是村村有作坊,户户都搓香,香料来源更加多样,制作分工和技能越来越完善。小冈人还将香厂开到了广州等地。民国时期,天台南水村出现了上规模的香厂,“国桢祥” “永安祥” “蔼兰祥”就是当时最大的三家,其中“国桢祥”就有200多人。

2. 小冈香制作技艺制作工序

1.制作香料和香骨的工具。(1) 锯,用于裁截竹、木料。(2) 开竹、削竹刀具,用于加工香骨竹。(3) 斧头、砍刀,用于劈碎香 木料。(4) 石碓,由碓架、木碓与石臼组成,用于春香粉。(5) 筛 子,用于筛粉末。(6) 桶,调配染料、香脚骨着色用。(7) 盆,搋香料粉用。2.搓香工具。(1) 搓香架具,由木架、搓香垫板组成。(2) 带 手柄搓板,香环节主要工具。(3)香盘,香泥装具。(4) 香斗,成品香的装具。3.刮香架具。由刮架、刮刀组成,用于刮除粘在香骨脚.上的香粉,使香骨脚整齐划一。4.晒香架具。竹、木(也有用角铁)搭制,晾晒香枝用。5.煽房。蒸煸香芯竹材用。

3.基本内容

小冈香制作技艺600多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制香知识和手工技能,通过具体的生产实践和表现形式实现了一代一代人的传承。小冈香制作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生产活动,一根香从原料到成品需要经过香料制作、香骨制作、搓(当地话叫“初”)香、晒香、铡香间、染香脚等多个工艺环节,形成了一整套制作工序流程。每道工序又根据数百年制香经验积累和时代变化提出技术要求。比如,香料制作有打粉、配粉、搋粉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各有技术要求,这些要求凭着制香师傅的经验得以落实并由制香师父根据经验进行成品的检验。历史,上小冈香是在家庭作坊中生产,形成了专业的制香家庭和家族,技能在家庭、家族成员中传承,并有简单分工。男性多承担劳动强度大的香料和香骨制作,搓香多由女性承担,技能母传女,婆传媳,一个熟练工一天可搓1万支,晒香、铡香间、染香工序男女共同完成。小冈香的传统制作技能承载了小冈人数百年生产生活中积累的民间制香知识。

7月23日第七期《非遗江门行》:李锦记蚝油制作技艺

第七期《非遗江门行》将聚焦江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李锦记蚝油制作技艺,届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莫国栋先生、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法规与标准总监孙胜枚女士及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陈少强先生将亲临节目现场,敬请期待!

延伸阅读:李锦记蚝油制作技艺小知识

1.关于李锦记蚝油的历史

1888年,李锦记创办人李锦裳先生于珠海南水镇开设了一家小茶寮兼煮蚝出售维生。一天,他煮蚝时因忙于工作而忘记关炉火,当炉灶传来浓烈香味时,本该是奶白色的蚝汁变成一层厚厚沉于锅底、棕褐色的浓稠液体,香郁扑鼻,味道鲜美,蚝油就是这样熬制而成,他亦建立了李锦记蚝油庄。

2.李锦记蚝油的制作技艺的独特之处

李锦记蚝油由农田到餐桌经过多项工序,其独特制作技艺体现在每一道工序,包括养殖生蚝、选料开蚝、熬制蚝汁、秘制蚝油。

取材方面,李锦记蚝油制作坚持以优质生蚝为原材料,选用自家养殖的品质上乘、达到最佳成熟期的鲜蚝,被选用的鲜蚝均符合新鲜度、色泽、气味、肉质及液汁丰厚程度等规格。

李锦记蚝油的“蚝”味,源于李锦记一直坚守“生蚝—蚝汁—蚝油”的传统制作工艺,生产蚝油优质的原料加上沿用百年祖传工艺制作,所以李锦记蚝油具有浓郁的鲜蚝味,入口细腻醇厚,回味绵长,蚝香扑鼻,且酱质特别幼滑均匀,棕褐浓厚,色泽沉厚而带光泽。

从蚝田开始监控生蚝的品质,选用优质的生蚝,百年祖传的秘方,这些都保证了李锦记蚝油的正宗风味及独特性。

3.李锦记蚝油的制成工序

选料开蚝:

第一,优质蚝油生产由原料开始。李锦记选用的鲜蚝均在合乎养殖的水域生长,并由李锦记专业团队监察蚝田鲜蚝养殖情况。

第二,鲜蚝需要养殖至最佳成熟期,符合新鲜度、色泽、气味、肉质及汁液丰厚程度等规格,才能成为制作李锦记蚝汁精华的原材料。待鲜蚝至最佳成熟期,工人便进行采蚝,鲜蚝即采、即开。由开蚝工人用专门的开蚝工具开蚝。

熬制蚝汁:

鲜蚝即采即熬制。烹调李锦记蚝汁精华的过程,须由资历深厚的鲜蚝品鉴师监制。将鲜蚝烹调至一锅奶白色的蚝汤精华后,再用文火慢煮多个小时,蚝汤浓缩为棕褐色的鲜美蚝汁。沿用祖传煮蚝工艺,确保煮出百年正宗的风味。

高温蒸煮:

以传统手艺制作的蚝汁与其他配料混合,进行高温蒸煮,同时可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从而制成百年正宗风味的李锦记蚝油。

经过130多年的发展,李锦记不断改进革新蚝油制作,引入先进设备让蚝油制作的后期步骤更自动化,蚝油的风味质量更稳定。但从鲜蚝制成蚝汁的过程,李锦记始终坚持沿用祖传秘方及传统煮蚝工艺制作。

7月29日第八期《非遗江门行》:外海生恭鲤鱼手工艺品

第八期《非遗江门行》将聚焦江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外海生恭鲤鱼手工艺品,届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妙婷女士和陆如月女士将亲临节目现场,敬请期待!

延伸阅读:外海生恭鲤鱼手工艺品

1.关于外海生恭鲤鱼手工艺品的历史

据历史记载,外海成陆后一直属新会县管辖。新会县有传承制扎鲤鱼灯技艺和农历新年把玩鲤鱼灯的传统习俗,鲤鱼灯技艺传承可追溯到清朝初期,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无独有偶,位于新会县东面的外海,也有农历新年把玩纸扎鲤鱼的风俗,外海人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用竹篾和红纸制扎的鲤鱼,与新会鲤鱼灯的外形、制扎工艺和名称都有略不同,外海人制扎的鲤鱼取名为“生恭鲤鱼”,外形酷似真的鲤鱼,当时在外海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做这种“生恭鲤鱼”。每到农历大年初一至元宵前各家各户的孩子就会带着自己做的“生恭鲤鱼”走家串户拜年领红包。这种传统习俗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除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风俗没落,制扎工艺便逐步息微。出生于1944年外海籍的陈荣昌从父辈传承了制扎工艺,每年制扎“生恭鲤鱼”或自玩或摆卖,后来为了让鲤鱼更为美观,他使用金粉加煤油画上鲤鱼的眼、鳃、鳞等。在60-80年代,陈荣昌把制扎好的“生恭鲤鱼”抬到市集上摆卖,非常受欢迎,成品还销往了中山、佛山等地。现年已经75岁的陈荣昌一直坚持制扎“生恭鲤鱼”,或送人或摆卖,却鲜有人光顾,这种风俗和传统手艺技艺难以得到更好的传承。

2. 关于外海生恭鲤鱼手工艺品的主要特征

外海“生恭鲤鱼”原料使用竹篾、红纸、金粉、浆糊、麻纸,工具上使用剪、削刀。“生恭鲤鱼”鲤鱼外形与真的鲤鱼形近,主要特征为大肚、肥壮、鲤鱼的嘴部有须根,扎鱼架时还得绑上一条供手持的如拇指粗的长竹签,鲤鱼的两边鱼腮要半贴,鱼肚分成前后部分贴上,鱼脊呈长三角横卧于鱼身上,鱼鳍共4瓣,2瓣贴于鱼腮下往鱼肚中间位置,余下2瓣贴于鱼肚近鱼尾的中间,两鱼尾瓣对折贴紧,饱满肥壮鲤鱼制扎后再用金粉涂出的鱼鳞、鱼头、鱼尾,让鲤鱼显得喜庆华丽。

3. 外海生恭鲤鱼手工艺品的制作工序

首先选择合适的竹子(在山上选择粗细刚好的竹子),用刀砍下来,把竹砍开一段段,再用削刀破开,再在一分为二的竹子上重新又破开两边,如此几次,直到把一条竹子一些破开粗细不一的一共六条,用削刀把每一条竹都按照鲤鱼各个部位的特征削好,把削好的竹签打一个通结并一直环绕制扎成一个鲤鱼嘴,制用削好的竹签由外向内制扎成一个像鹅蛋一样的上窄下宽的鱼肚,制用绳子扎紧。再将四条鲤鱼骨同时扎在一起,用绳绑紧,鲤鱼的雏形初现。把红纸摊开备用,红纸较大,需要用剪刀把红纸分开几块才能开剪鲤鱼的各个部位。红纸对折后,接着把扎好的鲤鱼架安放在红纸的背面,先把鲤鱼头至前身位置按压在红纸上,用笔量画其大小,画好后再剪出来两片小扇型红纸,再用同样的方法把鱼的后半身量画开剪出两个较大的扇型红纸。再细心剪出鲤鱼的2片鱼腮、4条鱼鳍、一个鱼脊、2片鱼尾等部位的红纸,接着用浆糊涂到剪好各个部位的红纸背面,再细心地贴在鱼骨架上,把鱼脊贴竖起,才会更像鲤鱼再把鱼腮、鱼鳍、2片鱼尾都贴上去,最后再把金粉用“火水”(煤油)兑好,在红纸上画出金灿灿的鱼鳞、鱼头、鱼尾等花纹,最后才画鱼眼和鲤鱼鱼嘴上独有的鱼须,再修剪一下,“生恭鲤鱼”就做好了。

百幅作品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江门市文化馆这个展览开幕啦!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反映侨乡江门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的光荣历程,展现全市文艺战线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7月1日上午,由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江门市文化馆、江门五邑联合文化馆主办的“江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作品展”在市文化馆一楼展厅展出。

此次展览汇集了100幅由五邑艺术家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作品紧扣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主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展现了在党的带领下,侨乡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精彩历程,传达出侨乡人民对党的真挚祝福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本次展览也是一次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将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独特作用,以红色文化教育群众、以红色基因传承新人、以红色精神凝聚力量、以红色作品鼓舞人心,为江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党史学习教育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文艺气息。

“江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作品展”展期:2021年7月1日——8月3日,敬请关注。

2021年江门市重点群文作者(戏剧曲艺)培训班在市文化馆举办

为推进我市文艺创作,切实提高群众文艺创作者的综合素质,7月23日、26日,由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江门市文化馆承办、各市(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协办的“2021年江门市重点群文作者(戏剧曲艺)培训班”在市文化馆二楼多功能厅开课。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四级调研员解立平、艺术科科长伍丽霞,江门市文化馆馆长蔡朝阳出席开班仪式。

7月23日的戏剧创作讲座由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省话剧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海外联谊会理事杨春荣担任讲师。来自江门各市区的57名戏剧创作骨干、戏剧爱好者参加了培训。

当天上午,杨春荣老师以《在现实和梦想中起舞》为题,结合自身丰富的创演实践经验,从“剧本创作”、“写剧本的禁忌”、“导演艺术”、“关于表演”等方面详细讲解了戏剧创作相关知识,并通过对《深海》《浪潮》《烽火家书》《信仰》等优秀原创话剧的剖析点评,深化了学员对戏剧创作的整体认知。下午的培训以观摩话剧为主,杨春荣老师引导学员们鉴赏了广东省话剧院原创大型廉政题材话剧《韩文公》,通过学习该剧的选题、人物塑造、戏剧结构、戏剧语言等,进一步拓宽了大家的戏剧创作知识层面。培训还设置了互动环节。学员们就戏剧创作方面的问题积极发言,杨春荣老师一一进行了细致解答,学员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7月26日为曲艺创作讲座,担任主讲嘉宾的是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原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梁郁南老师。江门三区四市近60名曲艺创作骨干、曲艺爱好者参加了学习。

当天上午,梁郁南老师首先从“2021年江门市群众艺术花会”曲艺专场比赛切入,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详细点评。随后,梁郁南老师带来《地方题材创作的几点思考》的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曲艺创作“题材”、“主题”、“人物和故事”、“戏剧结构”、“曲牌的重要性”等重点知识内容。其中,他提出的“没有前提的创作好比没有目标的散步,不但没有终点而且还会找不到回家的路”、“生活是一本‘天书’,读懂‘天书’,练达人情即文章”、“戏剧结构如建设大楼的图纸一样重要”、“度桥写戏写死戏、度桥写人写活人”等论点明确、新颖、深刻,让广大学员深受启发。

为进一步提高学员的曲艺创作能力和表演水平,充分调动他们对曲艺创演的热情,梁郁南老师在下午的课程中带领大家一同观看了他本人创作的大戏《花月影》《梦红船》的精彩演出片段,在边看边讲中娓娓道来曲艺创作的人物创新、音乐创新、语言创新、舞台样式创新等知识,言之有物、绘声绘色,让大家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下理解剧作家对人、对生活、对时代的关注,体会其在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的精神。讲座尾声,梁郁南老师与学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互动,对大家提出的“编曲中锣鼓的使用”、“如何成为高产又高质的创作者”等问题细致解答,对送选省艺术花会的个别作品提出打磨提升建议,为学员们解决了实际性的问题,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喝彩。

 侨 乡 掠 影 【各馆动态 ◆ 蓬江区】蓬江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

日前,蓬江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以下6个项目成功入选!

江门市蓬江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跟着小编一起来认识这些新晋“宝贝”吧!

潮连火龙

据潮连历代史料记载,潮连人喜爱舞龙,历代都有三条龙﹙一条纱龙,一条金龙,一条火龙﹚。潮连人舞龙的理念:舞龙文化就是“合和”文化,即由集合、汇合、结合、合作而来,致使这个地方能和谐、和睦、和顺、和悦,各群体、各姓氏族人民和平共处。

潮连舞火龙,其源于民间焚香驱蚊、驱阴、驱邪,消除瘟疫、永保平安的祈愿。后来,慢慢演变成潮连传统的民俗文化风情,形成以武术为功底、以舞蹈为表现的龙舞套路。火龙就地取材,将芭蕉树、竹、水草、麻绳等扎成龙身,插上特制香火制作而成,十分壮观。每当喜庆节日,以珠戏龙,火龙随着龙珠灯穿圩过巷游舞,烟花爆竹,火光耀目,预示如龙腾飞,永远兴盛。“舞火龙”活动因此流传至今。

潮连火龙由龙头、龙身、龙尾组成,全长达54米,造型与传说中的龙一样,因为全身要插上点燃的香火,在漆黑的夜晚,密集的红色火光映亮龙身,故名“火龙”。表演花式和潮连纱龙类似,有平地、龙门、梅花椿等多个花式,讲求动作敏捷轻盈,节奏连贯迅速。潮连火龙一般在晚上表演,夜色之中更显火龙之特色。龙珠引领,火龙紧跟其后,再加上锣、鼓、钹等伴奏,整个舞火龙队伍多达百人。

潮连火龙主要活跃在卢边、塘边。改革开放后,成立了“卢边火龙队”,包括塘边、卢边队员共100多人。舞龙是潮连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潮连人每遇有喜庆都有舞龙习惯,如增添火龙的表演,更显喜庆节日气氛。1955年潮连火龙曾到新会表演,并得到好评。2016年5月1日,在潮连文体广场进行庆祝“五一”劳动节潮连火龙表演,场面十分震撼。

广式散打

散打,古称散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并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技法,徒手对抗的格斗项目,早在春秋战国文献有记载,时称“相博”“手博”。“散手”一词在汉代开始出现。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竞赛形式,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式散打”,作为是中国武术散打的一个流派分支,经过上百年格斗对抗实践和理论完善,现为中国武术散打冠军——徐吉福所传承。

“广式散打”结合古传散手、现代散打等技艺,利用头、指、掌、拳、肘、肩、膝、腿、胯、臂等部位攻击,利用古传散手主要的技法为打、踢、拿、跌、摔等,其中还有肘膝等技法,在格斗中讲究出其不意,不讲究花法只讲究打赢实用。同时又结合现代散打常见的直拳、摆拳、抄拳、鞭拳、鞭腿、蹬腿、踹腿、摔法等技法,组成踢、打、摔结合的攻防技术,达到见招拆招的效果。

广东地区自明代以来习武传统风气很盛,南方的各门各派武术均自称为少林寺派,统称为“南派少林拳”。广式散打与岭南武术相伴相生,“广式散打”是竞技散打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竞技散打的传统理论与技巧基础上,根据运动员所沿用的广式拳术流派,在满足竞赛规则的要求下,通过专门组织的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广东地域特色的竞技能力。

“广式散打”对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第一,“广式散打”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它可以从中领会民族人文精神,起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第二,加强个人武德修养和优良的品质气质。

第三,可以强身健体,提升民族身体素质。

第四,“广式散打”为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有较高的表演和欣赏价值。

“广式散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身份标识和形象符号,影响遍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广东武术史上传播最广泛的形式之一。“广式散打”的“非遗”保护对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对科学认识和有效实施武术“非遗”保护有重要意义。

南派佛家拳

南派佛家拳从晚清至民国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教学基地主要设在白沙街、环市街,另外在新会、台山,以及广州、中山、东莞、罗定、阳春,广西梧州、岑溪等地区亦有传播。

南派佛家拳创始人梁天柱,原名梁天桂,字明德,方伍,广东罗定人,后居广西岑溪(1877-1972),师从邱龙光、梁少荘,精通洪家、蔡家及各派武功。独创有十八罗汉、猛虎下山、太子剑拳等若干套路拳法,飞龙虎棍、双刀等各种兵器武术套路,在中国武林自成一家,练得一身过硬的武功本领,有“两广铁人”之称。1928年,梁天柱代表两广参加南京国术大赛名列第三,是中国近代武术名师。

蓬江区传承人尹保林,是杜阮木朗乡人,得到梁天柱的真传,内功深厚,精通医术,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教出的同门弟子,学生超过三千多人。

南派佛家拳薪火相传,于1995年1月12日经江门市体委和体育总会批准在中山公园青少年宫成立江门市佛家拳总会,并由传承人欧国雄担任会长。二十多年以来,先后举办武术培训班,学员超过八百多人,积极参加江门地区及广东省的武术比赛和国家武术段位考试。深入到小学与职业中学校园进行武术、醒狮的教学培训。

南派佛家拳现有拳术21套,器械类26套,对拆类3套,内养功法3套,桩功类练习法3套,有代表性拳法16种,掌法18种,手法23种,踭法15种,指法9种,膝法8种,脚法18种,步法14种,擒拿摔法16种。南派佛家拳先柔后刚,遇刚以柔制,运用上内功外拳,借力刁打。通过学习武术,进行武德教育,能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养成吃苦耐劳、刚正不阿的品质,促进社会谐发展。 

赵传杨氏太极拳(江门)

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清朝末年,一百八十多年来历久不衰。其始创者为杨禄禅(1799-1874),名福魁,河北广府(今永年县)人。杨禄禅自幼酷爱武术,青年时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拜师陈长兴学习拳艺。1840年前后,学拳艺成后返回家乡设坛教拳,拳械运用高妙,所向披靡。后经人推荐去北京王府授拳,因武艺高强,被称“杨无敌”。

他结合自己的体悟与经验,创编了杨氏太极拳,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长寿。杨氏太极拳经由杨禄禅从河北永年带到京城,在民国期间又由北京传至上海、杭州、广东等地,先后经其子杨凤候、杨班候、杨健候,孙杨少候、杨兆元、杨澄甫等三代研习和传承。

杨氏太极拳在不违背武术本能的基础上,保留了技击与攻防内容,具有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劲在内涵,含而不露的特点。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武术传人杨季子写的诗中,有“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的句子。

由于杨氏太极拳适应面广,兼得自卫防身和强身健体之功效,因此被民众作为延年益寿,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深受广大群众热爱,杨氏太极拳在经黄光荣的积极传承发展之后,在蓬江扎下根脉,有序传承、开枝散叶。保护和传承杨氏太极拳,对进一步丰富其传统武术文化内容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荷塘冲菜制作技艺

荷塘镇属蓬江区西江下游一个中心岛,河网交错,鱼塘星罗棋布,土壤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为荷塘人制作冲菜美食提供了有利条件。冲菜又名大头菜,因主产蓬江区荷塘镇,故称“荷塘冲菜”。其栽培历史已有200多年,是传统出口商品之一,销售远至港澳、南洋、旧金山等地。

大头菜在黃河流域的并汾、河朔、河西一带种植,人们“烧食其根”,后传入长江流域。大头菜何时传入岭南?晋代《广州记》曾记述了藤菜、芜菁及水生蔬菜的栽培,而唐朝刘恂所著的《岭表录异》中,则有加工大头菜作为馈赠礼品的记载。据此,广东种植大头菜至少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据说,三国时诸葛亮因此菜可生食,又可熟食,还可醃制成为咸菜,“久居则随以滋长,回(防)则易寻而采”“弃不令惜”,遂命士兵在驻地广为种植,以解决部队的蔬菜供应问题,蜀人便把它称为“诸葛菜”。

《潮连乡志》载,道光年间(1821-1850年),潮连一带的大头菜巳经闻名且成为盛产区。据此,荷塘种植大头菜至少也有200的历史。1908年刊印的《新会乡土志》载:“荷塘种桑各乡,九月采桑完后,即将桑间隙地锄松种大头菜”,说明100年前大头菜已成为荷塘的主要蔬菜品种。

经历代耕耘,荷塘人掌握了一套大头菜高产、优质的种植经验,并用秘制配料醃制,使大头菜成为荷塘的招牌产品。大头菜经醃制后可以作为配菜,做成头菜肉饼、头菜蒸鱼、头菜蒸猪肉等菜餚,也可作为咸菜单独上桌。煲蚬粥、鲩鱼冬瓜汤时放入一些头菜,则别具风味。

1918年经江门海关查验的荷塘冲菜出口量为278.7吨;上世纪30年代初,每年销往香港、南洋一带的荷塘冲菜达6000多吨;1988年经江门口岸的出口量为4611吨,收汇18.7万美元。“本地鲍鱼”“游”出了大海,“游”到星马泰、“游”到太平洋彼岸去了。

2007年,荷塘冲菜入选为“五邑八宝”之一,成为一个具有地理标志的产品。至今,荷塘冲菜已是五邑地区最大宗的出口咸制食品。

岭南蜂疗

岭南蜂疗作为一种民间疗法,以江门市名中医文洁珍、成永明教授为代表,一脉经数代传承、完善的蜂针学术经验与实践体系,在广东省中医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岭南蜂疗是当地养蜂人及中医郎中们,利用岭南地区的蜜蜂资源,自发、零散为民众用蜂蜜、蜂巢、蜂针进行防病治病的经验传承。直到上个世纪初,在圭峰山一带,以林庆球(1902-1977)为代表,凭着祖辈们的蜂疗经验,借鉴《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中医书籍中有关蜜蜂及蜂产品治病的论述,经常使用蜜蜂为当地群众治病防病。

生于1932年的郭欢女,经常向林庆球请教蜂疗经验,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访新会劳动大学,视察了圭峰山的养蜂情况,鼓励当地民众用蜂产品为人民服务。郭欢女在现场聆听了周恩来总理的演讲报告后,更专注于蜂疗事业,在当地小有名气。其女文洁珍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1976年文洁珍就读广州中医学院,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临床中文洁珍医师使用蜂疗这种民间中医疗法治病,并深受患者喜爱,被评为江门市名中医。

1994年成永明、任小红拜师文洁珍主任,1996年至今,成永明医生、任小红医生传承此疗法,深入研究蜂疗法理论及实践体系,独创出“无痛蜂疗法”,正式命名为“岭南蜂疗”,其内容包括岭南蜂疗之专用蜜蜂养殖技术、岭南蜂疗之高浓度蜂毒蜜点涂疗法等8个方面,并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2007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德江同志(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视察岭南蜂疗,与成永明进行交流,希望成永明教授能大力推广此技术,造福岭南及全国百姓。2008年,广东省中医院引进岭南蜂疗。2018年第二届世界蜂疗大会,岭南蜂疗受到世界各地同行欢迎和追捧。现岭南蜂疗传承到柴选文、任兴平、王彬医师等,继续将岭南蜂疗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挖掘、整理、传承和推广。

岭南蜂疗传承至今不但在三甲医院开展,而且在基层医疗机构开花结果,如江门市蓬江区北区卫生院中医馆开展岭南蜂疗等特色疗法4年来为成千上万的居民提供了中医药服务,广大蓬江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些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疗法,而且吸引了外省的患者前来就诊,深受患者好评。

【各馆动态 ◆ 江海区】“我为群众办实事”——江海区文化馆文化志愿者热心开展“为社区50年党龄代表拍摄艺术照”活动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做好文化惠民工作,为群众办实事,江海区文化馆在七一期间组织江海区文化馆文化志愿者为江海区三个街道“在党50年”的老党员拍摄纪念艺术照并制成精美的相架进行赠送。

由街道在社区(村)选出20名“在党50年”的老党员代表,其中外海8名、礼乐8名、江南4名。

本次活动由区文化馆、区摄影家协会组织8名摄影家及文化志愿者工作人员组成、分三个小组自带器材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行上门拍摄、一个小组负责制作。

【各馆动态 ◆ 新会区】江门市文联到我区调研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切实为基层办实事,引导基层文联工作开新局,2021年7月14日,江门市文联主席梁培招、副主席何莲一行到新会区文联进行调研,区文联主席林逢展、副主席刘江卉等领导参加调研。

会上,林逢展主席介绍了我区文联组织架构、文艺精品文艺品牌打造等方面的情况,汇报了今年以来我区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文艺创作的情况以及党史学习教育的推进情况,提出了文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梁培招主席充分肯定我区文联的工作,认为工作有成效,社会成效显著,他提出文联是党委领导下的全区性的文艺协会为团体会员的专业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我区文艺家的桥梁和纽带,新会区文联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引领、方向把握,行动上要率先垂范,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实施以及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建设,积极开展文艺供给侧方面的探讨,从制度上完善文艺创作经费、精品扶持经费的可持续性保障,为繁荣江门市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市而努力。

最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赠书活动,梁培招主席、何莲副主席向我区赠送近年来新创作的文学作品。区文联将于近日把作品送到景堂图书馆以及会城文体服务中心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使更多市民群众阅读到最新的文艺作品,陶冶情操,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各馆动态 ◆ 台山市】“戏曲进校园”传承传统民间艺术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戏曲艺术,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7月7日至8日,由中共台山市委宣传部主办,台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台山市教育局、台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台山市文化馆承办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分别在台山市新宁中学、台山市育英中学、台山市武溪中学、台城东晖小学、台城第二小学举办。连续5场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传统戏曲艺术表演和有奖问答,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初步了解戏曲文化,感受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各馆动态 ◆ 开平市】星海音乐学院师生在我馆以艺术的形式讲述党史

7月14日晚,星海音乐学院特色艺术党课“歌声中的党史”在开平市文化艺术中心二楼小剧场举行。活动上,星海音乐学院的师生以讲党课和艺术表演的形式,带领大家一起感受红色音乐的独特魅力。中共开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军凯,中共开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伍德斌,中共开平市委常委陈杰文,中共开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荣杰,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谭意军,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蓝智敏,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院长辛笛,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院长卢格霖出席了活动。

本次活动由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开平市文广旅体局联合主办,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党团之家、开平文化馆承办。此次“艺术党课”是积极探索新时代党员教育的方式和平台,旨在通过丰富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将音乐艺术与党课有机融合,诠释党的性质和宗旨,再现党的奋斗历程,赞颂党的辉煌业绩,让党员在音乐歌声中感受党史、了解党史,用艺术的方式激励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此次活动分为六个篇章,分别是星火燎原、激情岁月、火红年代、万紫千红、伟大复兴和百年华诞,为观众献上男声独唱《教我如何不想她》、双钢琴《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颂,保卫黄河》、女声小组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女声独唱《春天的故事》、器乐合奏《我和我的祖国》、女声二重唱《灯火里的中国》、男生小组唱《总有你在身边》等红色经典音乐作品。

活动最后,全体演员观众一同合唱《歌唱祖国》,共祝中国共产党100岁生日快乐!

【各馆动态 ◆ 鹤山市】百年辉煌 鹤山记忆—— 鹤山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开展

7月1日下午,由中共鹤山市委宣传部、鹤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鹤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鹤山市教育局、鹤山市档案馆协办,鹤山铁夫美术馆、鹤山市文化馆、鹤山市博物馆、鹤山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百年辉煌 鹤山记忆—— 鹤山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鹤山铁夫美术馆顺利开展。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美术家协会等有关领导嘉宾参加了开展。

展览共展出国画、油画、水彩作品等100幅。参与作品创作的既有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也有中青年的后起之秀,作品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鹤山的发展与取得的重大成就。

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画家的心血。作品通过宏大叙事与细节呈现的有机结合,生动地折射了历史,反映了党领导下的百年辉煌,给参观者穿越百年的体验。

参展作品用艺术唱响了爱党、爱国的主旋律,讴歌了伟大、英明、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是献给党成立100周年的特别礼物。

展览时间:2021年7月1日至7月31日

展览地点:鹤山铁夫美术馆

开放时间:9:00-12:00,14:30-17:0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凭有效身份证经人脸识别进馆

注意事项:对进馆的群众要严格按照所在地防控疫情要求:必须全程佩戴口罩,自觉接受测温登记,扫粤康码、出示行程卡,人与人之间自觉保持合理间距,不扎堆,不聚集,如遇馆内人流量达到限流峰值,将采取限流措施。

欢迎广大市民前来观展!

【各馆动态 ◆ 恩平市】恩平市文化馆公益艺术培训班——点亮未成年人暑期生活

市文广旅体局、市文化馆充分发挥职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全面贯彻落实恩平市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精神,进一步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精神文化生活。7月19日起,在市文化馆总馆及11个镇(街)分馆同时举办“全民艺术普及城乡行”及“梦想从这里开始”暑期公益艺术培训班活动。

开展公益艺术培训班是实现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之一。此次公益培训班共设27个,其中在市文化馆总馆举办的有茶坑石雕刻技艺、美术、少儿古筝、尤克里里、钢琴、民族舞、少儿形体模特、围棋、硬笔书法、小主持人、乐理等11个班别,深受未成年人和家长们的欢迎。

 金 玉 良 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八讲

版权声明: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江门市文化馆

编    辑:黄晓芳 郏雪萍 

责    编:苏炳南  

**************************

联系电话:0750-3377208

地      址:江门市蓬江区发展大道五邑华侨广场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江门市文化馆”实时动态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