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嘉定人和事》2018年第7期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31 02:22:18
导读第7期 总第643期 中共嘉定区委办公室 嘉定区图书馆 2018年4月25日

第7期     总第643期

中共嘉定区委办公室   嘉定区图书馆   2018年4月25日

目    录

○    创新服务促和谐 民族团结暖人心

○    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产业布局

○    传统汽车行业“新玩家”们从沪上萌芽

○    上海联影首度披露人工智能系列产品

○    垃圾减量85%,炉渣百分百再利用

○    为嘉定社会治理贡献青年智慧

○    安亭镇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启动

○  “五抗”暴动:先烈撒下革命种子

○   百年老校“融合办学”对接新中考

○   让家门口“点单配送”“文化走亲”成为常态

创新服务促和谐 民族团结暖人心

嘉定区积极探索民族工作与城市建设相适应的有效途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嘉定区真新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少数民族之家”活动室,每天都能听到来自少数民族同胞饱含深情的朗诵与美妙的歌声。近年来,嘉定区民宗办主动适应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趋势、新动向,积极探索与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少数民族服务管理的有效途径,为基层少数民族工作注入了创新活力。

突破“难点”

创建服务管理新机制

  在嘉定区各街镇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专设了民族事务受理窗口,在中心大厅的电子触摸屏也增设了民族政策菜单,具有相关政策条例的电子阅览功能,为少数民族人员提供法律咨询,为他们在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维权保障等方面带来了优惠与便利。

  嘉定区有回族、满族、壮族、蒙古族等数十个少数民族人士生活于此。为形成信息互通、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嘉定区建立了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区民宗办、公安、国安等24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协调预警机制的建立,落实了各成员单位的责任,为信息资源共享,合力防范与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共同做好少数民族同胞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嘉定区民宗办主动将民族工作与区域联勤社会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对接,建立民族工作综合管理服务网络,将其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之中。在村居层面进一步从规范管理入手,在村民、居民服务管理理念、机制、项目各方面形成了统一的服务管理模式。以《嘉定区委常委与统战人士联谊交友制度》为指引,建立了街镇、村居党员领导干部与少数民族代表人士交友制度,常态化开展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结对联情联谊活动。

突出“重点”

注入困难帮扶新活力

  了解到维吾尔族同胞阿迪力及其家人生活有困难,区民族联走访到户,为他们送上了慰问金与慰问品;得知上海环球锁厂退休职工、少数民族同胞白四喜因交通事故致腿部受伤,行走不便,每逢春节,嘉定区委与街镇相关领导都会到他家里走访、慰问;当区民族联将帮困慰问金送到困难户布依族同胞陈永秀家中时,他激动地连声道谢……

  这温暖的一幕幕,来自嘉定区少数民族工作的“精准化”服务。近年来,嘉定区建立了少数民族困难家庭数据库,梳理分析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的需求,构建牵手帮扶网络,在第一时间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困难。如徐行镇发动村居进行广泛调查摸底,摸清困难家庭情况,每年给予少数民族困难家庭一定补助。“爱牵远乡情”项目是嘉定镇街道根据区域内学校众多的实际情况,专为家庭困难少数民族学生设立,每年由爱心企业为困难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寒暑假回乡的路费补贴。

  在少数民族群众就业、特困救济、大病医疗补助、失业培训等方面,优先给予照顾。为此,江桥镇设立了116万元民族工作发展基金,每年拨出民族工作经费10万元,为民族工作开展提供经费保障。曾先后为15名少数民族同胞提供了合适的工作岗位,为30家少数民族清真店提供了经营指导和开业服务。同时,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每年拿出500万元左右的创业基金,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提供支持。

打造“亮点”

培育服务品牌新项目

  一个少数民族之家、一个服务窗口、一支志愿者队伍、一部热线电话、一本服务指南和一个工作特色,这是嘉定区各街镇以社区民族工作为重点,打造的“六个一”工作机制。他们先后建立了微活动、客堂汇、异乡风采、同心家园、情牵远乡情等工作品牌,进一步融洽了民族关系,增进了民族感情。

  工业区以文化交融为抓手加快来沪少数民族融入,先后组建少数民族舞蹈队、歌咏队、书画组,定期开展活动,广泛参与农村、社区的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异乡风采”展示平台,吸引少数民族广泛参与,展示少数民族文化风情,进一步实现文化交流。

  徐行镇自2013年7月起建立首个少数民族“客堂汇”以来,至今已发展为近20个,覆盖12个村(社区)。通过开展中秋茶话会、元宵灯谜会、民族政策咨询会和少数民族知识版面巡展进客堂等各类主题活动50余场,参与的少数民族同胞达800多人次。菊园新区利用“同心家园”凝聚力工程,涵养资源、培育了一支活跃在基层的“同心家园”骨干力量,并鼓励其中的代表人士,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务管理,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鼓励他们发挥作用。

为改善西藏班教学设施和住宿条件,江桥镇在镇中心新建校舍,每年提供5万元作为西藏班学生的助学金,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和成长助力;连续17年举办“同饮江桥水——藏汉一家亲”迎新联欢会;以“我在江桥有个家”为主题,开展藏族学生与社区家庭结对活动,增强藏族少年对上海第二故乡的热爱。

通讯员 郭海波

《联合时报》2018-4-3(4)

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产业布局

——嘉定区“三库一平台”提升产业集聚效应

  当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策马飞奔而来,嘉定区亮出的“三库一平台”(即招商项目库、招商资源库、重点企业库和区域统筹管理平台),通过收集、分析大数据,不仅更快更好地为这些企业匹配资源,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了区域产业布局,提升了产业集聚效应。

  过去,与企业相关的各项数据主要“散落”于统计、市场监管和税务等各个职能部门及各街镇,基本处于“信息孤岛”状态。而随着“三库一平台”的运行,资源被高度集中分配,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半年前,上市企业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一眼相中嘉定,想在此大展身手,设置华东总部、投资总部及研发总部。但嘉定有460多平方公里,到底落户在哪里更有优势?就在企业犹豫不决时,“招商资源库”立即启动“搜索引擎”,从库中的土地资源、厂房资源、楼宇资源中,快速锁定几处符合企业标准的资源;随后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带着企业实地勘察,短短数周内就找到了企业中意的最佳位置。如今,“永清环保”已在嘉定注册了公司,即将大展拳脚。“如果没有数据库,要劳师动众去各镇‘挖家底’不说,时间上也难以预测。我们能等,可企业等不了,保不准煮熟的鸭子就会飞了。”在区产业部门工作人员看来,“资源库”只是小露了一手。近日,在大众MEB动迁项目上,“资源库”一下子为五六家相关企业匹配了多处过渡厂房,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进行,充分展示其快速高效的作用。

  同时,还有“亮灯”机制为各个环节设定“闹钟”,即项目准入无论进行到哪一个环节都会亮灯。如果亮“绿灯”,表示正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无须担心;如果亮“红灯”,则表示超出规定时间可具体询问一下,即知即改。“现在,整个流程只需10个工作日就可完成,不用等得心焦了。”江桥镇产业部门工作人员陈晨说。

  有的库办实事,有的库出谋略。“重点企业库”就是所有企业的“智囊团”。“重点企业是产业、行业发展的‘晴雨表’,要通过企业的运营状况判断产业发展趋势,为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提供依据。”嘉定区产业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夏侯建球介绍,“重点企业库”里包括规模以上企业、上市挂牌企业、上市储备企业、四大产业代表企业、品牌企业等各种类型的企业,存储了其工商、年报、税收、变更、知识产权、法院裁决等信息。“目前还在完善库内信息阶段,今后这些信息将是对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把钥匙。也就是说,可以看到一个企业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过程,从而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到企业的‘痛脚’所在。”有了线上的分析,再加上“区领导干部结对服务重点企业”“局镇挂钩服务重点企业”等实实在在的线下举措,就能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现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事实上,“三库一平台”的精准匹配作用已经得到了各镇的一致肯定。以嘉定新城(马陆镇)为例,在区级“三库一平台”信息资源库基础上,利用辖区产业资源信息平台,为镇级产业资源精准匹配找到了门路。

据悉,区经委等相关部门正在开发区域统筹平台的手机APP,不久之后,“三库一平台”就能实现掌上操作,运行起来更为便利。目前,所有的数据库正在动态完善之中。未来,平台将释放更大的能量,为嘉定企业、嘉定产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龚福星 顾娴慧

《上海科技报》2018-4-6(2)

蔚来、威马、环球车享、安悦充电……

创新企业支撑未来“上海制造”品牌

传统汽车行业“新玩家”们从沪上萌芽

    嘉定区安亭镇有一条安研路,位于道路北面的上汽乘用车是嘉定汽车城的“原住民”,今年第一季度销量位居全国前十。道路南面则是汽车创新港。最近两年,国内外汽车和非汽车的企业、资本、创业者纷至沓来,这些“新玩家”希望抓住新一轮行业变革的最佳机会。

    去年上海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1%,在六大工业重点产业中规模和增速均保持领先。汽车产业在上海制造中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这棵“常青树”已经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找到了新的着力点。创新成为驱动新一轮发展的第一动力。多元化、多极化的汽车业发展新格局正在成型,成为未来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支撑点。

创新企业在上海颇有获得感

    “上海是最有市场意识的城市,创业氛围纯粹,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中有获得感。”蔚来汽车产业发展副总裁张洋表示。

    蔚来汽车是第一家入驻汽车创新港的企业,当初来到上海创业,正是看中这里的汽车文化和人才积淀。嘉定区的产业发展路线清晰,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予了蔚来大力支持。目前,以上海为圆心、60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覆盖了蔚来的所有核心供应链所在地。沿着长江流域,从上海到昆山、常熟、南京,再到武汉,其生产布局已完成。

    当然,对于互联网汽车,业界不乏质疑声,认为互联网“草莽企业”不可能造出能赢得市场的汽车。对此,同样选择落户上海的威马汽车创始人、CEO沈晖希望用实际行动打消这种质疑。在他看来,新能源电动汽车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产业,人才、技术、资金缺一不可。而这些,在上海都能短时间内找到答案。据悉,威马汽车将在本月正式公布第一款电动SUV(运动型多用途车)——Eⅹ5的价格,目前该型号车的预订数量已接近2万辆。同时,该车于今年一季度开始小批量量产下线,目标是今年下半年大批量交付国内用户。

勇于打破汽车产业闭环

    如今的上海汽车产业正从高门槛、内循环、相对封闭的传统产业,转变为开放、充满创新活力的新兴产业。

    从中心城区到浦东机场,打车需要200元;而自己开车,停车开销不菲;租一辆分时租赁电动车却只需50元左右。截至今年3月底,环球车享在全国拥有2.7万辆车,注册会员224万多人,每1.24秒就能完成一笔订单。

    在公司总经理曹光宇看来,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后想买车,但城市的道路和停车位资源有限。通过汽车使用权共享,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出行的需要。有趣的是,环球车享虽然由上汽集团和上海国际汽车城合资成立,却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仅有上汽的电动车,还有宝马、北汽、江淮、奇瑞、众泰、长安等国内外品牌的电动车同台竞技。

    充电桩行业的盈利困扰着许多企业。安悦充电尝试换一种思路,探索启动私桩共享项目。在部分老式公寓、市中心等区域,很多人没有固定的停车位,这就造成了难以安装充电桩的困境。为此,有愿意把充电桩拿出来共享的车主,安悦充电为其升级为有通讯功能、计量功能、搜寻功能的共享私桩,实现收益分成。

在上海,汽车产业的闭环已经被打破。未来充满了可能,新一代“上海制造”品牌正在积蓄能量。

记者 张晓鸣

《文汇报》2018-4-12(2)

助力人工智能时代“上海智造”再升级

上海联影首度披露人工智能系列产品

“AI医生助理”在多个肺病诊断领域排名世界第一

    人工智能(AI)涉足医疗领域,并非国外个别公司专有,上海这家科技公司交出的成绩单令人眼前一亮。昨天,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举办首届联影全球创新大会,发布“uAI联影智能平台”,并首度披露人工智能相关系列新品,全面展示人工智能与医疗合作的无限可能,助力“上海智造”在人工智能时代再升级。

    短短四个多月,联影人工智能子公司——联影智能已取得快速进展。此次创新大会上,联影智能发布了跨产品线、开放的联影人工智能平台“uAI”,它将人工智能技术贯穿应用于现有影像、放疗、uC1oud联影智慧医疗云全部产品。大会展示了首批基于uAI打造的产品,包括智能体检读片、智能骨伤鉴定、乳腺病变智能分析等10款智能诊断应用,以及三款智能化医学影像设备——智能天眼CT、光梭1.5T磁共振、智能数字PET-CT。

    此次推出的10款智能诊断应用均针对当下亟需解决的医疗痛点。以“智能体检读片”为例,在中国,一家体检中心每天会产生上千例ⅹ光胸片,但往往平均只有几十例存在异常,医生将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逐一阅读健康胸片上,不仅医生负担重,患者等候时间也长。如今,在ⅹ光设备上安装这款“智能体检读片”智能诊断应用,它如同医生的“AI助理”,可快速从海量影像中预筛出健康ⅹ光胸片,只将有疑似疾病的胸片提交医生阅读。

    “不仅能将不同肺部疾病的片子分流整理,让医生知其然,还能将片子中的异常区域可视化,让医生知其所以然。”联影智能核心团队成员郑介志介绍,为保证这位“AI助理”筛选胸片的精准程度,团队使用了20万个ⅹ光胸片数据对其进行深度学习训练。目前,在肺结节、肺水肿、胸膜增厚等14种肺部疾病中,这位“AI助理”已有九种诊断精准度排名世界第一,远超美国国立卫生院、斯坦福大学相关研发团队。

    同样,基于uAI联影智能平台推出的智能化医学影像设备,医生的扫描效率也将大大提升。以此次推出的联影智能天眼CT为例,以往CT检查时,放射科技师需经历体位选择、完成患者摆位、确定扫描范围等多个繁琐环节,工作量大,且扫描质量参差不齐。智能天眼CT通过“刷脸”,就能识别不同性别、年龄、体位患者的摆位情况,实现一键自动摆位,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摆位的准确性和标准性,保证拍片质量。目前,这一应用可覆盖人体CT日常扫描范围的70%部位。

    人工智能将为医生赋能。“我们会全力帮助客户与AI交朋友,成为懂AI、爱AI的医生。因为我们相信,AI不会代替医生,但是懂AI的医生会代替不懂AI的医生。”联影智能联席CEO沈定刚说。

    据悉,联影智能现已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15家医院及科研院所开展16项科研合作项目,课题涉及肝细胞癌、脑胶质瘤、帕金森病、脑卒中和骨肿瘤等多项疾病,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医疗的无限可能。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放射科主任詹松华分享了基于联影中医磁共振在皮肤成像等影像诊断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智能化中医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畅想,“未来我们将与联影智能团队合作,结合影像大数据与中医诊断经验,建立深度学习训练集,让人工智能助力现代中医的发展。”

联影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敏表示,联影此次举办全球创新大会也是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聚集产、学、研、医的海内外各界能量,打造全球创新共同体。

首席记者 唐闻佳

《文汇报》2018-4-12(2)

嘉定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每天焚烧消化1350吨生活垃圾

垃圾减量85%,炉渣百分百再利用

  闻不到臭味,听不见噪音,看不到黑烟……很难想象,位于嘉定外冈镇古塘村的一处貌似商务楼的建筑,竟是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这栋去年7月启用的现代化建筑里,每天有来自全区的1350吨生活垃圾运至此进行“消化”。

  嘉定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生活垃圾经过焚烧处理后可减量85%,炉渣100%被制成建筑材料后再次利用。比起填埋方式处理,每年可节约用地100亩左右。通过焚烧垃圾,中心每年上网电量超过1.38亿度,相当于1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总量,烟气排放指标优于欧盟标准。

垃圾焚烧处置工艺更环保

  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口导入和城市化进程推进,嘉定区内生活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此前,嘉定除江桥镇、真新街道外的所有生活垃圾全部被运至安亭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处置,来不及处置的垃圾只能临时堆放在厂区内,难免会有臭气。发酵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异味,两相叠加,周边居民颇多抱怨。

  嘉定区绿容局局长李超介绍,以好氧堆肥为主要工艺的生活垃圾处置项目,代表着当时生活垃圾处置的先进技术,随着垃圾产生量骤增,其处置能力不足的窘境开始显现。技术日趋成熟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因其工艺更环保,成为全球范围内处理生活垃圾的主流选择。

  为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嘉定携手协鑫集团,由嘉定城发和保利协鑫共同出资成立上海嘉定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并以此为主体投资近10亿元建设再生能源利用中心。2015年5月28日,中心在外冈镇古塘村打下第一根桩,去年7月18日完成竣工调试。当日,嘉定大部分地区的生活垃圾切换至这里焚烧处置。

  嘉定已于去年4月14日关停安亭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2005年投产运行、早已不堪重负的安亭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完成使命,3万平方米的厂房拆除完毕后,将规划建成生态公园。与设计处理能力仅500吨/日的安亭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相比,嘉定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日处理垃圾能力是其3倍之多,达1500吨,目前实际日均处理1350吨生活垃圾。

年处理垃圾总量可达50万吨

  在长91米、宽30米的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卸料大厅,每天有350车次的垃圾运输车进进出出,通过卸料口将垃圾送至全封闭的垃圾池。卸料大厅内共设36个喷淋头,并配备植物液除臭喷淋系统。当有异味时,喷淋系统就会启动,控制大厅及车辆的臭味。

  中心内,相当于12个标准泳池大小的垃圾池最多可容纳约1.5万吨生活垃圾。垃圾池上方设置2台德国进口的20吨专用垃圾抓斗行车,具有半自动驾驶功能,可对垃圾进行搬运、倒垛和掺配,还能实现精准投料作业,确保入炉垃圾的成分均匀稳定。形似机械臂的垃圾抓斗行车,其安装工艺极为讲究。据中心总工程师王浩介绍,承载垃圾抓斗行车的承轨梁长达70余米,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承轨梁的正负偏差不到1毫米,目的是为确保垃圾抓斗行车稳定运行,精度与高铁轨道不相上下。

  在垃圾池堆放发酵四五天后,垃圾抓斗行车将过滤掉水分的垃圾送至焚烧炉。这是垃圾处理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中心引进3台日处理垃圾500吨的三菱马丁机械炉排炉,每条焚烧线年运行8000小时,年处理垃圾总量可达50万吨。

  在国内,公众对垃圾焚烧的恐惧主要源于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正常情况下,二噁英生成的温度在300℃—700℃之间,只要保证焚烧温度在850℃以上,二噁英基本就可全部分解。王浩说,选择价格不菲的三菱马丁机械炉排炉,就是考虑到其热效率高,稳定性强,能连续保证炉膛燃烧温度不低于850℃。此外,其运行可靠性较高,能够减少故障停炉次数,更有利于控制二噁英。他补充道:“我们还通过调整燃烧工况,提高垃圾燃烬效率,并使烟气保持在1000℃左右,确保二噁英全部分解。”

烟气排放指标优于欧盟标准

  与好氧堆肥处理工艺不同,垃圾焚烧不但可以处置更多垃圾,还能发电,甚至对外供热。

  王浩说,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能通过余热锅炉生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发电,“我们还预留了对外供热接口,未来可以为需要的企业提供蒸汽。”

  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另一大亮点在于开放式运行。中心将排放烟气的关键指标,通过网络和户外电子屏实时公示。眼下,中心还在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建成后市民可前往参观主控室、锅炉房、汽机房和渗滤液站,了解工厂运行状况。敢于对外开放,源于对每道处理工艺的严苛把控。如噪音控制环节,除采用高效低噪声的设备外,还在冷却塔、泵房和鼓风机房内采用吸音材料、隔离门窗等减噪措施。

  与发达国家垃圾焚烧发电厂相比,中心的处理工艺有过之而无不及。欧美国家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往往建于10多年甚至20年前,采取的是当时最为先进的干法和湿法相结合的烟气净化工艺,中心在此基础上增加半干法脱酸并预留炉外脱硝工艺,提高烟气净化的可靠性。不仅如此,由于发电工艺日趋成熟,国内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发电率也比国外的提升不少。

此外,中心烟气排放指标不仅优于国家标准和上海市标准,甚至优于欧盟标准。以二氧化硫为例,国家排放标准为每标准立方米80毫克,上海地方标准和欧盟标准均为每标准立方米50毫克,而中心降到了每标准立方米4毫克。

通讯员 陆晓峰 记者 茅冠隽

《解放日报》2018-4-12(7)

首批118名团青骨干进入业委会启动“嘉”计划

为嘉定社会治理贡献青年智慧

 最近在嘉定的各个社区里,一批各行各业的青年骨干们正活跃在业委会工作中,这就是2018年团市委重点开展的“团青骨干进业委会”工作。嘉定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区,目前已有54名团青骨干通过业委会委员、特邀委员、专业顾问和主任助理等不同身份参与到小区业委会工作中,另有64名优秀青年也正蓄势待发,准备参与其中。一批新时代的青年社区领袖正在成长!这是记者从日前在嘉定召开的“嘉定共青团团青骨干进业委会工作研讨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据嘉定区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嘉定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区,力争在4月底前实现首批118名团青骨干进入业委会开展工作,为团市委推广提供嘉定方案,为嘉定区社会治理贡献青年智慧。

“推动团工作‘往社区走’是今年团市委的两大战略之一,即坚定不移推动团工作‘往网上去’和‘往社区走’。”团市委副书记刘伟指出,团青骨干进业委会工作是共青团往社区走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渠道。团市委书记王宇同志2018年的第一次调研,就是走访嘉定镇街道的丽景社区和南翔镇的丰翔社区,调研团青骨干进业委会工作,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刘伟认为,嘉定共青团要把推进团青骨干进业委会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团市委推动团工作“往社区走”战略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首先,思想认识上要做到“上下同步”,全区各级团组织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团青骨干进业委会工作的重要意义,认清推进团青骨干进业委会工作是落实“增三性、去四化”群团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强化共青团工作及组织覆盖的重要抓手,也是锻炼团干部队伍、提升团组织影响力的关键平台。其次,工作推进中要做到“内外兼修”,既要通过参与社区治理,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职能,推进团的组织和工作创新,有效激发广大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又要努力让更大范围的群体认识和了解新时代的共青团,产生对青年一代的认同,扩大团工作的外在影响力。最后,工作成果里要体现“点面结合”,既要形成全区层面的,可在全市范围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又要打造出一批团青骨干进业委会工作规范有序、青年参与社区治理富有实效、可供观摩的社区“样板点”,发挥标杆示范作用。

嘉定区委副书记周金林表示,团青骨干进业委会工作是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是在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上的一种创新。他形容说,社区就像是政府部门的“神经末梢”,既是执行神经中枢指令的最基层,也是感知群众最灵敏的部位,群众的衣食住行、特殊群体的照顾、上级政策的实施,很多都是在社区落地生根。“对于我们的团青骨干来说,要在参与业委会工作中解决一些社区治理中的顽症,赢得社区居民的认同和感情,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

现场,行业专家、职能部门领导、一线业务科室负责人、团青骨干代表就“青年如何参与小区业委会工作”进行了主题交流,还向进入业委会的团青骨干代表赠送了专业书籍,成立了街镇青年议事会,启动了“嘉定青年社区‘嘉’计划”。

记者 范彦萍

《青年报》2018-4-7(3)

三年内超9成非公企业单独建会

安亭镇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启动

 今后三年内,安亭镇各级工会将通过改革,实现新建非公企业落地半年内100%组建工会,非公企业独立工会100%实现“工会亮牌子、干部亮身份、组织亮职责”,非公企业单独建会比例超过90%等目标,初步形成非公企业职工积极参与、工会干部主动作为、企业行政全面支持的局面。劳动报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安亭镇非公企业工会改革推进会上获悉,安亭将以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主业主责,将改革进一步向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延伸,激发非公企业工会活力,惠及镇内更多职工群众。  

安亭镇是上海市郊第二大镇,拥有5000多家企事业单位,16万多名从业人员,企业呈现出数量多、类型丰富、性质多元、规模层次差异较大等特点。面对辖区内非公企业的具体情况,安亭镇总工会在方案中提出,将依靠法律、政策和职工,综合运用“两书”等法律手段和嘉定区新建企业工会组建领导小组提供的政策组合拳,推动企业依法建会。对于暂时不便建会的企业,安亭镇总工会将进一步完善区域性、行业性联合工会建设,将企业外入会和网上入会工作有效对接,当会员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进入会员所在企业帮助指导筹建工会。

针对非公企业“空壳工会”建而不转的情况,安亭镇总工会计划通过规范工会基础工作、基层工会工作职责和经费收缴使用,着力提升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确保非公企业工会有效“转起来”。在过去“双亮”的基础上,安亭镇将动员非公企业工会通过微信、公告栏等方式向广大职工群众亮明工会组织职责,形成“工会亮牌子、干部亮身份、组织亮职责”的“三亮”模式,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增进与职工群众的感情,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对于工会组织中最细微的“毛细血管”——那些通过联合工会覆盖、职工在25人以下、生产经营不稳定、组建单独工会有一定困难的非公企业工会小组。安亭镇总工会提出建立小微企业工会“三个一”标准,做到有一个工会工作联络员、每年至少开展一项工会服务项目、至少参加一次上级工会组织的活动,切实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值得一提的是,安亭镇内集聚了如上汽大众、上汽乘用、国际汽车城集团、西上海集团、协通集团等十几家市区属企业。这些企业工会工作理念先进,资源和经验均十分丰富,但由于归属各异,国企、大型企业的集约化优势在推进区域化工会建设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今年起,安亭镇总工会将牵头协调,逐步构建区域内非公企业工会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区域内工会工作协商联席、矛盾联调、活动联办、成果共享,进一步助推安亭镇内非公企业工会工作水平的提升。

记者 裴龙翔

《劳动报》2018-4-4(4)

90年前的今天,嘉定发生“抗租、抗债、抗粮、抗捐、抗税”的农民运动——

“五抗”暴动:先烈撒下革命种子

  沿着嘉定区西大街往西走,穿过一片老住宅区,再跨过胜辛公路的公路桥,就可以看到一座南北走向的单孔石拱桥。这座位于西大街西端的高义桥,原名高僧桥,石阶桥面仅38级,走完整座桥也不过数十秒。但将时间往前翻到1928年,桥西北堍则是嘉定“五抗”斗争革命烈士殉难之处。

  今年是嘉定“五抗”暴动90周年。1928年4月,嘉定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嘉定整个西乡地区进行了一场“抗租、抗债、抗粮、抗捐、抗税”为内容的“五抗”暴动斗争。自4月10日开始到6月9日遭反动派镇压结束,历时长达2个月,在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开展农运工作

  1927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委派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工人沈金生为中共嘉定县委书记,廖家礽为县团委书记,周慰农为省委特派员,到嘉定开展农运工作。他们到嘉定后就和原来的中共嘉定特支书记毛品章以及其他领导成员张吉人、张漱川、陆默深、朱树仁等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动群众,在扩大农民协会的基础上建党、建团、壮大革命力量。到1927年底,发展了30多名党员,400多名农协会员。后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在方泰镇李家村召开了农民协会骨干会议,成立了领导农民暴动的革命委员会,下设组织、宣传、农运、青年、纠察等部门,具体部署斗争事宜,并确定以“抗租、抗债、抗粮、抗捐、抗税”为暴动口号。

得到初步胜利

  1928年春,一年一度的“春荒”又到来了。许多农民只能靠红花草、麦粞等少量粗米填肚子,不少人只能讨饭度日。4月5日晚,嘉定县地下党、团的一些主要骨干周慰农、沈金生等,农协骨干顾裕丰、顾仲仁、赵阿江等聚集在六里桥乡顾家村顾裕丰家开会,商讨如何解决眼前严重的春荒问题。会上介绍了青浦小蒸和松江枫泾地区农民暴动的情况,最后决定抓住当前矛盾激化的有利时机,发起暴动,进行武装反抗,并部署了深入发动群众,进行具体准备的有关事项。

  4月10日晚,周慰农、沈金生等在沙冈桥赵家祠堂召开群众大会,作了简短的动员,会上群情激愤,要求惩办地主豪绅。接着暴动队伍分南、中两路出发。南路由周慰农、沈金生率领约200人,奔向薛家庙大地主朱铭候、朱殿臣、朱群同家。中路由陆默深、廖家礽、张漱川率领40多人,奔向六里桥乡中窑(钟姚)村大地主朱寿山、朱荣墀家,分了他们两家的粮食和布匹,没收了他们的金银财物,然后放火烧了朱荣墀家的租债账册和三进五十余间房屋。暴动中还决定严惩出卖农民协会会员的国民党六里桥乡乡长傅企周。

  第一次暴动,分了5户地主老财的粮食、布匹和衣物,没收了他们的金银财物,烧毁了他们的租债账册和房屋,并镇压了5名地主豪绅及其走狗,其时群情激奋,一片欢腾。

  暴动的初步胜利,大大鼓舞了嘉定西乡的农民。连续六次的暴动中第三次暴动声势最大,参加的人数达800多人。4月12日夜,暴动队员手执火把、梭标等,声势浩大,分三路开赴外冈镇。暴动队伍打开了不法商贾的门,把粮食布匹等物分发给贫民百姓,暴动队伍还冲进了葛隆公安支局,收缴了那里的枪支弹药,火烧了公安支局。

撒下革命种子

  “五抗”暴动,给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土豪劣绅以有力的打击。对此,国民党嘉定县政府惊恐万分,连续成立了“剿共”指挥部,到处张贴通缉令,重金悬赏缉拿领导、组织暴动的15名共产党员,并且动用白崇禧一个营和全县警察下乡“围剿”。

  由于党处在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加之敌我力量悬殊,暴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在这场暴动中先后有100多人被捕,14名共产党员牺牲于敌人的屠刀之下,5名同志瘐死于嘉定、苏州、上海漕河泾狱中,但这次暴动仍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暴动,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扩大了;沈金生、周慰农等县委领导在暴动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敌人的淫威面前义正辞严、坚贞不屈;在敌人的刑场上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献身精神和英雄气概是永远值得我们缅怀的。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但也显示了嘉定农民在党领导下迸发出的巨大革命热情,在嘉定的革命历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他们撒下了革命的种子,他们洒出了身上的热血。 

今天,嘉定与全国各地一起步入了新时代。革命的种子已经开出鲜花结了果,烈士的鲜血铺出了通向社会主义的幸福大道。

 吕倩雯

《新民晚报》2018-4-10(8)

百年老校“融合办学”对接新中考

嘉定区将复制推广启良中学经验,推进更多优质资源辐射

  最近正值“小升初”,城中路小学5年级学生朱思源参加了启良中学校园开放日,丰富的活动令孩子流连忘返。“家住老城区,如果家门口的公办初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相比民办学校,我们更愿意送孩子上公办学校。”家长赵芸说。

  7日,百年老校启良中学试点融合办学,成为嘉定区教育学院教改基地学校。学校新建立的理事会由中科院科技专家、教育专家、博物馆馆长、企业家等组成,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对接新中考改革。成功孵化第一所后,嘉定未来两三年内将在区内复制推广,推进更多优质资源辐射。

空间融合线上线下互动学习

  小学5年级学生黄宇孟来启良中学参加“游学”,不仅体验了幸福课程,还参观了创新实验室。妈妈孟慧丽说,看到新中考改革方案后,家长愿意孩子上公办初中。为了让更多周边学生家长了解学校,启良中学邀请3所对口小学五年级学生前来“游学”。

  上世纪90年代,启良中学生源发生了变化。虽然学校对口嘉定城区3所优质公办小学——普通小学、嘉定实验小学、城中路小学,但每逢“小升初”,本地生源流失严重,纷纷流向周边民办学校。学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周边博物馆、秋霞圃等文化资源集聚,如何让百年老校重新焕发光彩?

  今年公民办初中招生同时启动,又逢新中考改革方案出台,给学校带来契机。校长陆正芳说,融合办学不是合作办学,而是一种深度合作,优势互补融为一体,形成迭代效应,产生“1+1>2”效果。不久,学校将进行空间融合,建立学校数字化学习的空间平台,借助区教育学院已建立以“跨界、合作、共同体”为理念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嘉学院,与苹果公司、科大讯飞等互联网顶尖企业和教育专家建立合作关系,为教师、学生拓宽数字化学习空间,建立线上线下互动性学习平台;针对外语听说测试和理化实验操作等,建立区级听说与实验技能学习中心。在区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路光远看来,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培养,而是集社群学习、线上线下活动,打造互联网现代技术新形式的学习。

为青年教师定制VIP成长计划

  嘉定区中学数学教研员、市数学特级教师孙琪斌提倡“在学中教”,他喜欢走进课堂,表达自己的数学主张。包括孙琪斌在内的区教育学院名师团队8名教研员,以学科大组长身份走进启良中学。学校建立教研员实训基地,引领学科组进行教改实践研究。

  自上学期起,由10位区教育学院教研员带教10位青年教师,为每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特征的培养计划。青年教师VIP成长计划中,青年教师朱依婧师从孙琪斌,通过跟踪式“一对一”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小朱说,在孙老师的带教下,数学有讲道理的一面,有对“为什么负负得正豁然开朗”的一面,更有立德树人的一面。与初中英语教研员夏秋宝结对的青年教师张俊感到,在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的探索道路上,师傅的指导就像指示牌,每次评课后,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共同寻找教育智慧。

  学校还成立重点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学科工作室,参与市教研室课程领导力项目。校方希望通过“幸福成长学堂”“文化艺术学堂”“创新思维学堂”三大学堂,聚焦生涯教育、社会实践、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中科院科技专家为师生送课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专家向世清曾参与该校创新实验室的创建。今年,他还将为学校送去更多STEAM课程,并将课程送进课堂,亲自为师生开课。“通过科技创新,增加实践活动,打造新型的课程体系。”向世清也是启良中学第一届理事会的18名成员之一。

  日前,启良中学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完善理事会管理机制,建立融合办学制度。在18名成员中,除了教育、科技决策专家,还有博物馆馆长、多所对口小学校长等,理事长由区教育局局长担任。在传统学校建立这样多元化的理事会结构,尚属首次。

  嘉定区教育局局长姚伟说:“百年老校地理环境好,文化底蕴厚,小学学区优质,开展融合办学,众多理事会成员只是‘盆景’,未来要做好嘉定教育的‘风景’,这不是权宜之计,不是一时之策,而是通过复制、推广,推进教育优质资源辐射,成为探索对接中考改革、提升初中办学水平的新举措。”

  记者 许 沁

  《解放日报》2018-4-9(6)

嘉定菊园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中心:

让家门口“点单配送”“文化走亲”成为常态

  日前,“菊园艺家亲”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嘉定菊园3·25文化服务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文化服务日分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段,分别于菊园新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菊园新区市民文化广场、我嘉书房、村居综合文化活动室等地点举行。戏曲广播操户外课堂、市民戏曲大联欢、村居文化走亲、市民艺术展、童乐美工坊、换书市集、流动音乐汇等12个丰富有趣的项目化活动共吸引3000余位市民参与。活动当天,“菊园新区公共文化地图”正式发布,“有戏厨房”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中心宣布成立,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点单配送”、“文化走亲”带来的便捷。

12个项目化活动,吸引3000余名市民踊跃参与

  文化服务日上午,百余位市民集聚菊园新区市民文化广场,在“菊园越剧小王子”朱严君的带领下,学习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此套广播操集结了戏曲界多位名家智慧,首次把戏曲程式化动作融入“大众健身”,自2017年春节期间在央视戏曲晚会播出之后,逐渐在市民中开始传播。菊园新区结合今年市民文化节的启动,特开设“戏曲广播操户外课堂”。下午,由菊园新区各社区选送的15支百姓戏曲团队唱起了主角,在文化中心的舞台上生动演绎了一台“市民戏曲大联欢”,整场演出18个节目涵盖了越剧、沪剧、豫剧、锡剧各个剧种,一个个传统曲目让现场300余名戏迷赞不绝口,尤其是由嘉悦社区百姓戏曲队选送的原创沪剧《争做创城文明人》,8位草根“戏曲民星”唱出了嘉定市民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将志愿精神融于日常的点滴故事和积极风貌。

  当天下午,文化服务日另一个场地上,由我嘉书房(菊园·绿地天呈)启动的“带上书本去赶集·菊园换书市集”项目也如火如荼地开展。“换书市集”面向市民家庭,搭建了线上线下市集平台,推出闲置图书征集、闲置图书捐赠、家庭小掌柜设摊、文化福利空间等子项目,以“推荐一本书,换走一本书”、“我是赶集达人”等形式,让市民家庭的闲置书籍“漂流”起来。

20余场主题音乐会“点单配送”,将高品质音乐套餐送上门

  晚上,获评创新项目之一的“流动音乐汇”项目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带领现场市民走近民族音乐,在音乐声中聆听中国故事,感受歌声传递的感动。合唱《春天的故事》、女声独唱《茉莉花》、《春天的芭蕾》,男声独唱《疼爱妈妈》,朗诵《把春天留在中国》,越剧《双珠凤·送花楼会》等经典曲目的生动演绎,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了一场高品质的视听文化盛宴。

  据了解,“流动音乐汇”项目始于2017年8月,由菊园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办,菊园新区社区党建服务中心、菊园新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杨学进音乐工作室、易凤林工作室共同承办。该项目包括各类中小型音乐会、主题式音乐讲座、互动课堂等,采用“点单配送”的模式将高品质音乐套餐送上门。项目启动至今,已经配送了20余场主题音乐会在文化中心、菊园老茶坊、军营、社区、广场等阵地进行演出,受到市民的欢迎。

30多个阵地,绘制出一张公共文化地图

  晚上的启动仪式上,“菊园新区公共文化地图”正式发布,“有戏厨房”菊园新区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中心也宣告成立,36个文化项目获评“2017年度菊园新区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记者获悉,“菊园新区公共文化地图”涵盖30多个公共文化阵地,在标准化管理运行方面加大探索力度,让百姓在家门口切实感受到公共文化阵地的便利和吸引力。未来,菊园新区将依托“有戏厨房”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中心,发挥文化联盟的资源作用,将服务触角进一步向村、社区、学校以及辖区共建单位延伸;继续以“菊园有戏”社会化行动为抓手,集合社会各界专业机构、民间团队,以及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培育受百姓喜爱的文化项目,对创新项目予以相应扶持;加大对文化人才、文化从业人员、群众文化团队的培养培训力度,吸引更多的百姓融入文化义工队伍,参与志愿服务;持续升级我嘉书房、漂流书亭、乐嘉书斋“菊园模式”,使“菊园模式”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我嘉声音,共创宜居家园”的新时代文化名片。

16个社区与村“结对走亲”,让百姓“文化佳肴”互相交流

  文化服务日,菊园新区16个社区和村两两结对,启动“村居文化走亲”项目,当天8场“走亲”活动共吸引800余位市民参与到家门口的文化活动中来。“文化走亲”的主题与内容根据本社区和本村百姓的文化需求量身定制,包括展览、讲座、培训、文艺演出等形式,所有参演队伍、主讲人、培训老师均来源于自家社区和村。嘉和社区钢笔画家章冗卫、嘉宏社区非遗传承人周惟新都积极参与其中。据悉,“文化走亲”始于2017年12月,以“街镇走亲”先行先试,菊园新区每月与嘉定区内1个街镇进行文化走亲。截至目前,菊园新区已陆续与外冈镇、徐行镇、嘉定镇街道、华亭镇开展了文化走亲。下阶段,“街镇走亲”和“村居走亲”将形成常态,并积极推进跨街镇、设置跨区层面的各级走亲,让百姓“烹制”的“文化佳肴”得以互相交流。

优质文化资源落地菊园,优秀主体参与文化项目培育

  “文化服务日拉开了我们年度文化‘大戏’的序幕,菊园在举办一系列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的同时,将进一步投入建设高品质文化设施,引进高品质文化项目,创作高品质文化作品。”菊园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徐慧泉告诉记者,新成立的“有戏厨房”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中心,是菊园新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结合市区两级公共文化资源四级配送工作要求,将多年来汇聚的“菊园有戏”文化项目资源从菊园新区层面向村居、学校、辖区等共建单位延伸的具体举措。该举措将继续以“菊园有戏”社会化行动为抓手,形成“政府搭台、跨界合作、资源共享、文化增值、百姓受益”的共赢模式,将“菊园有戏文化联盟”作为连结纽带,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在菊园落地,让更多优秀主体参与到优质文化项目的培育中来,使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点单配送”、“文化走亲”带来的文化便捷,提升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欧阳蕾昵 朱敏敏

《东方城乡报》2018-4-6(6)

及时获取活动信息,

请关注图书馆

微信号:JDQLibrary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标签: 嘉定 年第 人和 2018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