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2014年深圳高三一模二模高分作文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29 16:34:56
导读借鉴进步

2014年深圳一模考场作文选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选择一题作文,不少于800字。(60分)

作文试题一: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请以“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为题,写一篇命题作文,文体自选。

作文试题二:

一位著名作家近日在自己的一篇作品中写道:“在宁夏的西海固,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在四川小凉山的深处,到处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这位作家用很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他很欣赏的“很穷但很快乐”画面。

你同意这位作家的抒情吗?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这位作家的抒情的看法。

1、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

曾露馨

一个人要年轻,得像风或者烟;要伟大,得像大海一样广阔;要活着,得像一支队伍: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古希腊曾有位将军说:年轻人本该有自己的信条,可他们却趋向成世俗的方向,这句话到今天为止依然使用。这个社会代表着创新和反叛的派别,如今却追求着安稳和利益。豆蔻年华的少女,却叼着烟一副老成的姿态,令人感慨万千。温室中长大的90后,00后中越来越多的“玻璃少年”更令人忧心。

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越战越勇,有自己的信仰。在这个虚无空洞的时代,人需要有一个信仰,有一些墨守的规则,有一些破与立。例如上文的青年,活得如同毫无主张的嫩苗,无心无骨,怎能支撑起社会的天空?所幸这不是全部,还有些人真正地活着。廖智活着,她虽然失去了女儿和双腿,可她内心中仍有爱,她的心灵之中有爱的兵团,在玉树的废墟之中翩翩起舞;乔布斯活着,他虽然已经离去,但苹果的光亮,点燃无数创新的热情。

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为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也要严格把关。我们招收勤奋、正直,宽容与自信,但拒绝贪婪,嫉妒,懒惰与仇恨。队伍中难免有害群之马,要及时清理,不能让钱财蒙蔽了双眼,走上万劫不复的道路。近年来“碰瓷”事件逐渐增多,北京烟霾笼罩,武汉大雨后积水淹城等便是此类的恶果。人得像一支队伍,而不是一伙骗子或者强盗,得有纪律,有责任。不然,瞧瞧历史上的草寇,哪个得了善终?

一个人,要活得像队伍,社会,才能够像一个大团体。兵团之中,队伍们相互依靠,又能够独善其身,兵团才能够多元化发展,螺旋前进。当你进入社会这个大草原,会有许多未知的危险。作为一个队伍,你有自己的枪手,自己的医师,不能时刻指望父母为你遮风挡雨,他们也有老去的一天。当战争打响,再没有仁慈和侥幸可言,要靠自己,杀出一路血路,一路荆棘,你却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铁骑,披荆斩棘,直至终点,队伍团结有律。

诗言:火那么壮大,睡却淹没他;水那么壮大,土却掩盖他;土那么壮大,山林却冲破他;山林那么壮大,人却征服他;人那么壮大,名利却动摇他;名利这么壮大,时间却消磨他。是时间最伟大吗?

不,当灵魂发光,时间便只是道路,人的队伍踏上它,就去向漫漫征途。

教师给分::周珊评分:47邱晶晶评分:54

【点评】语言的整饬,思维的灵活,情感的流转,现实的臧否,让此文呈现出诗性杂文特点。不断联想而又不止于联想,有所抨击却又不止于抨击,现实与人生勾连,社会与个人同在,将个人的修为追求与社会的召唤责任融为一体,心灵队伍的意义与价值不言自明。行文思路上,年轻的活法,精彩的活法,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活法,一个独立生命体的活法,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尤其是末尾的诗言,采用回环反复勾连的修辞的手法,仿佛揭谜底一样引出队伍的无可阻挡,所向披靡。作者朗朗情怀,絮絮心语,映天地日月之光辉,发青春时代之共鸣。(点评老师:深圳市南头中学范磊)

2、君子固穷,得其所乐

邓尧文

真正的快乐,终要归于俭朴,但那时心中的喜悦却与体肤的穷或富无关,纯粹的君子,只因内心贫穷得纤尘不沾,故得大自在。(起笔不凡,有悟性!)

步入现代社会,财富成为了世界的风向标,资本、黄金、利益,种种看似有差的名次下藏着同一种欲望,逐利。但我们可曾思索,富裕真的可以带来生命的快乐吗?我以为,唯有在浩荡的红尘中归守贫穷,才可收货(获)快乐。

固穷,并非把自己打扮得一贫如洗,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我以为,穷困大致可分为两种,一者是桃花源式的封闭式贫穷,因为所知所触极为有限,故恬然安逸;而另一者是从富中脱胎出来的贫穷,那时真正的超然与自在,能够拥有最完满的快乐——于现代人而言,前者已无存在的可能欲寻快乐,只能取后者。何谓于富生贫,那便是一种超脱,是你本心的挣脱与自由,说到底,快乐是源于内心,心若为物质之富所劫,何谈快乐?现代人在名利场中的营营役役,本身便是对快乐的迷失,故而,应当于声色犬马中悟出内心的贫穷,才有可能快乐。

内心的贫穷是何?那时一种纯粹的淡然于圆满,史玉柱开创巨人集团,几起几落,从首富到“首负”,又从负债中挣扎站起,或许于他而言,今日无论是腰财万贯还是身无长物,都能收货快乐——此为快乐的一种,即于得失荣辱之间摸爬滚打,最终本心清澈如贫,收货快乐。当然,也可如白芳礼老人那样,自动通晓维生的艰辛,以数十载的蹬车血汗资助大学生,从中收货快乐——此属另一种快乐,更直接地于贫穷本身去参悟,达于心地贫净如洗,虽躯体沐风栉雨,心却任性自然。

故而,孤贫之贫,乃心贫,是真正从生活的贫富现实中悟出的精神之贫,今天很多人在乞求一种与世隔绝的世外仙境,我以为此时不负责人的,也不可能收获快乐,当然,我也并不苟同一些理想主义者的“很穷很快乐”的言论,因为那根本无法解释邵逸夫先生心中的喜悦。(一语切中材料之观点,有鲁迅语言之风)

固穷,固贫,是我所写信的最完满的快乐,有人问这心境贫困的快乐源自何处,或许可如洛克菲勒那样广作善行收取喜悦,或许可像弘一法师那样“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总之,固守心中的清明有些像墨子的信仰,节俭简约,却其实拥有最大的,最多的财富。

毕竟,乐源于心,心的贫困是物质上只剩财富,心的失德是逃避现实自求安乐,唯有如我所言的固穷,才得到了真正的快乐,或许许手中时有钱时无钱,但内心却沛然充塞天地,此即我于贫与乐之看法:君子固穷,恰得其所乐。

教师给分::吴细华评分:48,毛冰评分:56

【点评】读罢此文有三点感受:一曰倍儿爽;二曰凝而思;三曰颔首不已。

曰其倍儿爽,乃文采斐然,由浅入深,似山溪缓缓而来,不时有红叶泛上,流水淙淙;曰其凝而思,是作者对问题思考之深入,层次之分明,逻辑之谨严,不见瑕疵。行文从“物穷”到“心穷”再到“固穷”对于事理的洞悉,至纤至悉。曰其颔首不已,实为多年阅读高三模拟作文,披沙拣金,偶拾佳作爱不释手。

“真正的快乐,终要归于俭朴”出语不凡,“君子固穷,恰得其所乐”结语铿锵。君子之穷是内心贫穷得纤尘不沾,故得大自在,此言令吾颔首不已。“超脱”“超然”“圆满”读罢此文仍在耳边回荡,山溪渐远,而氤氲之气不减……(点评老师:北大附中南山分校张继芳)

3、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一考生

人生之路,注定孤独,没有人可以陪我们走到永远。我,只有一个人,但我要活得像一支队伍,为我的心灵招兵买马。我还是我,但我不会再孤独。

(简洁的开头,开宗明义,直入主题。)

孙中山先生有言:“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坚持,在失败中不气馁,于国、于人皆大有裨益。于国,我看见了千百年来有多少像岳飞、谭嗣同那样的志士仁人为复兴泱泱中华,抛头颅、洒热血,虽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毫不气馁。终复我民族新貌;于人,我看到了那么多的学者潜心专研,方推动科技文化等诸多事业的发展,我看到“网球一姐”李娜在成功背后的坚持;再看身边,坚持,就是考试失利的不气馁,相信埋头苦学终有成!(引言和事例紧扣论点,游刃有余。)

于是,我想,一个人若要活得像一支队伍,队伍中必不可缺少这一员猛将:坚持!(例后作结,第一个论述层次水到渠成。)

一支队伍若要招兵买马,当有威望。威望源于何处?道德。一支队伍,当以德待人!

谚语有言:“人而无德,生而何益?”确实如此。道德,是人之根本。但反观社会,从一直困扰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到“小悦悦”事件,再到“杀人狂魔”周重华……还有许多令人诧异之后不得不深思的事情,让我们不得不审视德育的倒退。“道之不存,德将焉附?”所幸,我们也看到许多“最美”人物传递的正能量,虽小,却足以温暖人心,召唤道德的回归。

于是,我想我的队伍中当有一员统帅,名唤“道德”。有了道德,这支队伍方能有召唤之力

(结构与第一层次相同,语句却有变化,活泼灵动。)

一支队伍,还要有军师。我想,他就像诸葛孔明,淡泊、宁静,宠辱不惊,有大智,却藏而不露我的军队,当有这样的军师,这样平静的心境,这般自由的心绪,方能引领我的心。

但我想,这还不够,顾城说:“人要活着,并且干净。”干净,当是我这支队伍中的军规律条,我要活着,并且干净。

三毛说:“我想成为一棵树,站成永恒,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静中黑暗,一半沐浴阳光。”三毛也确实做到了,她像一棵树,扎根于撒哈拉沙漠,守着她的丈夫,在年轮里刻下她的故事。她是一个奇女子,她不愿受束缚,她爱这样的生活。在她的心里,也一定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那里有坚守,有道德,有淡泊,有宁静。或许,你会不同意她的淡泊,但那种不顾世间纷扰,只守一树的坚持,却让人动容。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世间有多种选择,便有多种道路。但无论哪一条路,若想成功,便需要你心中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虽一个人,心灵却有一支强大的队伍,有坚守,有道德,有从容,并且干净。我还在为我的心灵招兵买马,下一位,是谁?

(巧妙地以设问作结,含蓄隽永,引人深思)

【点评】这是一篇考场优秀作文,读后爱不释手。

首先,感叹于考生的布局谋篇的匠心:我心灵的军队中有猛将,有道德,有军师,有从容心态,有严明军纪(干净)。总分总的结构让评卷者对文章的思路很快了然。

其次,文句绝不是简单重复,尤其是分论点句。“于国……”、“于人……”、“反观社会……”、“但我想,这还不够……”等等在文章中巧妙转合,于文章开阖之间可见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

第三,佩服于考生信手拈来的旁征博引,可见其较为丰厚的内蕴。阮元的《吴兴杂诗》的诗句,孙中山先生、顾城之言,李娜之事以及社会现象,在文章中全为论点而设,炫示了自己的才情,又自然不露雕琢之痕。

第四,考生的分析(尤其是三毛一段)无疑深化了对作文材料的思考,难能可贵地展示了自己的认识。

(点评:深圳市南头中学李锦霞)

4、艳羡

徐涵韬

著名作家从繁华都市走到偏远小村,触目所及是山青水秀,是黄发小儿、颁白老者怡然自乐,是农妇被炊烟晕红的脸,是南亩农夫锄禾而归的怡然身影。于是他竟以为到了世外桃源,眼中流露出对他生活中从未有过的惬意的艳羡。

偏远小村来了位城里的人,他衣着光鲜,举止文雅,开着县城里也难得一见的轿车,孩子们既胆怯又好奇,碰碰他的衣又猛地跑开,姑娘们羞红了脸,躲在门后好奇地瞅,择菜时又装做不经意间地瞥,老人微眯双眼,细瞧又赞美,男人紧握双拳,何不去闯闯外面的天……于是他们欣喜着客人的到来,艳羡着从没有过的光鲜。

后来客人回到了城里,抒情赞美,引得无数城里人的共鸣,后来村子里的人回到原来生活,纵使想改变也无力改变。他们相互艳羡,他们错过想要的生活。

站在作家的角度,艳羡的是一方心灵的自由;站在村民的角度,平淡看似自足的生活表面下却有着不甘的心。作家眼里的世外桃源是乡民永远走不出的圈,须知那样的生活并不如艳羡的那般美好,只是无奈下所作的顺从选择。

试想,如若给他们发展的机会,哪个乡村不会选择发展自己,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若给他们走出大山的机会,他们也愿逃离。作家抒情无可厚非,但却无视了贫困生活的艰苦,将他艳羡的一切主观认为是村民自己的意愿。

一个发展着健康的社会,应给予每个人选择的机会。作者艳羡乡下生活却可选择回归繁华,村民艳羡城市富丽,却只能固守三亩薄田。机会从未眼降落在他们头上,艳羡的生活一直在他们的触手之外,而此刻作家的抒情更给人以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

假若我们真的需要在穷困的生活中追寻心灵的自由,又为何要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假若我们真正需要封闭自我来固守人性本真,又何需开放自己?作家的艳羡的是自由,但这自由并不建立在穷苦生活之上。我们要做的,也并不只是尊重并欣赏着这种自由与快乐,更是帮助乡村发展,让他们有更好更多的机会,给他们选择权,让他们拥有主动追求的空间。

虽然此路漫漫,但可喜的是,我们依然取得了进步。国家惠农政策,推动农业发展,社会免费午餐,手拉手行动帮助乡村学子,更有个人在捐款箱里奉献点滴爱心,在邮局签下旧衣物大温暖的包裹……我也相信着,农民以至所有贫困地区的人一定会有机会过上艳羡的生活。

不仅艳羡,更需发展。抒情并不能改变乡村落后的面貌,行动可行。也许只有等到作家和乡村里的人不再相互艳羡,只有等到在贫苦中仍有机会,在富足物质中仍存内心澄澈的时候,社会才能真正令人“艳羡”。

教师给分:袁琳评分:38分马学兰评分:53分

【点评】好丰富的想象力,好细腻优美的描摹!考生象织回纹锦一样,给我们织出了两幅美丽的画卷:作家眼里村民远离尘嚣的自然幸福图景,村民对城市文明的艳羡与渴望追求的无奈。考生变换身份与角度,探微寻幽,描摹出来的不一样的风景,让我们遐想之余,深思不已。在此基础上,考生也开始了顺理成章的两两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作家“一厢情愿”的抒情,忽视了村民的在穷苦中的追求与选择。然后行文继续深入:国家惠农政策让村民生活被真正的“艳羡”有了希望。描写、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艺术的表达和现实的理性思考有机结合,让文章既感性,又理性,既拓展了心灵空间,又赋予了强烈时代感,呈现出回纹织锦一样美丽精致的光彩。(点评老师:深圳市南头中学范磊)

5、做一个精神贵族

李季原

身处蛮荒的西海国、偏安西南一隅、静卧小凉山深处,纵使物质生活清贫简朴,我们依然可做一个精神贵族。

苏轼被贬黄州,生活极为清贫,箪食瓢饮、简衣蔬食。但他仍可渔樵于江渚、仰明月风清、俯鱼虾麋鹿。友人来访、简单款待,只求饮饱,他事便可置之度外。只因他心中有那么一点浩然的精神,所以可以尽享千里快哉之风。

精神贵族,就是这样的一类“很穷但很快乐”的人。“穷”是物质的贫脊,“乐”是精神的快乐。

陈光标高调行善,以自己炫耀的满足灼伤受施者自尊的内心,他虽“富”仍“穷”。“富”只是表象上物质的充溢泛滥,“穷”、却是内在的精神的缺失。这不是精神贵族,纵他万贯加身,终是有爵的乞人。

英国的百姓喜爱安祥的生活,他们通常八点左右便会入眠,从来没有“高强度工作、高强度娱乐”的陋习。只因他们精神富有,他们有引以为傲的光荣革命、有安然自足的骑士传统,即使是乞丐也了无潦倒困窘之色,只有一派万事不挂心的安详。这样的乞丐由于其精神的充裕而成了无位的公相。

贵族的精神,是安然处事、温和接物的精神,是荣辱不惊,中有自足的精神。它不因你身处穷困潦倒之境而减弱,也不因你身处富足优越之境而充盈。它是一种个人内在养成的,脱离物质生活而存在的东西,是纷繁物质生活中的精神的孤岛。

卡天卡说:“理解这种幸福,你所占之地不超过你双足的覆盖面。”吾等何其幸也!人生于四海之内,他需要的物质的,用以维持生存的东西是多么少啊!吃饱是件多么容易的事啊!

所以,为何我们不向卡天卡学习、安潜于灵魂的无人的地下室,不顾物质生活的贫脊与富足,专心修养自己的精神世界呢?

颜回安于陋巷,孔明安于草庐,苏轼安于赤壁。

只因他们超然物外,他们的精神超越了思想,成为了一个精神贵族。

教师给分:梁淑萍评分48林运运评分49

【点评】对材料作文之材料的处理方法无非有二:一则以目遇之,一则以神遇之。本文显然是后者,看了此文,顿生“英才代有”之喜,不免又生出敬畏来,学生中那萌芽的智慧,那点点的善意,那渐长的观念,为师的我们可曾发现,可曾保护,可曾发展?亦如本文作者,钻入材料的深处,打捞出一个“精神贵族”来,正反捭阖,尽显识见与聪慧。“精神贵族”就是是有浩然之气,孟子曰“其为气也,配义与道”,集义而生不可外求,我想,本文作者必定是“心中有”,所以“笔下有”吧。(点评老师:深圳市南头中学徐国年)

6、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

刘施扬

当一个人独自站在天地之间,孤立无援,又无朋友知己……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

对此,清代袁枚有诗曰:“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看到桂林市中平地上孤拔而起的独秀峰,他以此勉励自己:人生孤立有何妨?

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这样生活,即使外界风刀霜剑,即使途中路远马亡,也难以影响他内心坚强。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这是再好不过的诠释和阐述。当我们独自一人面对周遭的环境,即使孤军奋战,也要当作自己麾下藏着千军万马。面对外界的非难、指责、误解和孤立,要遵从内心的指引去生活,让自己的心灵强大起来,去追求自己希望坚守的自由。

苏格拉底,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中,一个人活得像一支队伍。面对智者学派的舆论压力,面对城邦公民对他“误人子弟”的指责,他孤军奋战,坚持“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践行了他对真理和言论自由的执着和坚守。

陶渊明,在黑暗动荡的两晋时期,一个人活动像一支队合一。世上人人皆为名利逐走,对荣华富贵趋之苦鹜,可他却是万千污水中的一股清流,沁人心脾。他独不为五斗米折腰,反世俗功名利禄价值观之道而行,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后归隐山林,不再入仕。面对世人的质疑和议论,他一笑而过,不以为意。他,践行了自己对淡泊自由的本心的坚守。他不屈于富贵的心,那一刻胜于千军万马。

林逋,在繁华富丽的赵宋王朝,一个人活得像一支队伍。当他在市坊间无法找寻到自己所想要的,毅然赶赴山水之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终身未娶。他热爱自然间的山清水秀,厌恶世俗大众的纲常戒律。他以一人之力行骇俗之事,践行了他对心灵的追求。他强大内心的力量,那一刻,就如一支气壮山河的队伍。

当一个人独自站在天地之间,孤立无援,不被理解,了无挚友知己相伴……

请如苏格拉底、陶渊明、林逋一般——

一个人,活得像一支队伍。

教师给分:杨志雄评分:50潘国惠评分:52

【点评】这是一位有才气的同学,本文立意虽不是很深刻,但结构紧致;用例也不是十分新鲜,但语言雅致;考场写作,有文如此,夫复何求?

究其成功,可圈者三:一曰“开篇定向”,作者在首段提出“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后文围绕“怎么办”展开,回到了如何“活得像一支队伍”,三个例子都指向“执着与坚守”;二曰“收放自如”,主体部分举三例,中外兼有,结尾部分收紧“口袋”,是一个完整地思考过程;三曰“语言了得”,例如:“即使外界风刀霜剑,即使途中路远马亡”,“他热爱自然间的山清水秀,厌恶世俗大众的纲常戒律。”“他不屈于富贵的心,那一刻胜于千军万马”,“那一刻,就如一支气壮山河的队伍”。(点评老师:深圳市南头中学徐国年)

7、箪食飘饮,乐亦在其中

(题目化用典故,暗含观点,小有文气,夺人眼球。)

张紫昕

“在宁夏的西海固,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在四川的小凉山深处,到处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这样“很穷很快乐”的描述使人心生艳羡。我不禁思考,他们为什么穷却快乐着呢?

(直引材料,问题导入,开启下文)

快乐的根源在于穷吗?显然不是。且看天桥底下愁容满面的露宿者,贫穷没有给他们带去一丝快乐。“快乐的穷”并不来自于外界(物质的贫乏),而是源于内心的力量,正如孔子赞颜回的那句话:“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引用准确,进扣题目,可惜缺少生发,味道不足。)

有些人的穷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选择的道路,但他们依然很快乐,是因为他们内心愿以贫穷坚守人格。贫穷—快乐—人格,建立贫穷与快乐的关系,指出贫穷而快乐的根源在于人格坚守)五柳先生一袭短褐,家里中环堵萧然,只为坚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与朋友饮酒吟时,他依然过得很快乐,甚至比拥有财富时更充实,因为他的人格因“不折腰”的贫穷而变得富有。阮籍为坚守其蔑视权贵的清高人格,在大动乱的时代里坚守不进入核心权力集团,宁愿打铁贴补家用。“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幽幽传递出穷困者的傲骨,让钟会看到,以贫穷坚守人格,依然过得无悔、快活。陶渊明、阮籍这样的人格,足以令为财富丧失道德底线之人赧颜。(引入的材料准确而丰富,且都来自教材,对苦于材料频发的考生有借鉴意义。不足是材料单一,缺少时代气息。

还有些人很穷但很快乐,是因为贫穷给予他们自由的灵魂。有句谚语说得好:“黄金屋里住着奴隶,茅檐底下住着自由的灵魂。”财富使人飞向高处时,也像拴在脚上的铁链,束缚了灵魂到达更高处。拥有的人往往患得患失,原来触手可及的快乐反而渐行渐远。相反,身无分文的人却懂得体会生活每一丝细微的美好,也敢于怀揣更大更远的梦想。梭罗在瓦尔登糊畔搭起一座小木屋,用贫穷和原始洗刷心灵,与自然对话,与快乐拥抱。梭罗便是得到了贫穷赐予的自由灵魂的人,是真正在灵魂上有而快乐的人。(梭罗的例子很典型,但梭罗与已给材料中的“穷人”似乎不是一路人。)

富有不等于幸福,贫穷不等于愁苦。要有顺应的心态,有毕生愿为之坚守的人格,有自由无拘的灵魂,哪怕一箪食,一瓢饮,乐亦在其中矣。

(结论简洁,照应题目和开头,总结本论部分的内涵,完成了作文思维的搭建,也完成了作文思想的阐述,严整而规范。)

教师给分:潘国惠评分52冯君评分45

总评:这是一篇构思规范,表达灵动,富有思想的文章。开篇简洁,结语鲜明,论述充实。引入材料丰富,对材料分析到位。从材料可以看得出来,考生平时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有较好的思考习惯,对一些文化名人的理解比较到位。更可贵的是,考生能透过贫穷的表表象,挖掘出坚守人格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内涵。这已关乎人类的普世价值和终极追求,其思想高度是本文一大特色。

不足是:对中国西部地区贫民之乐与文中文化名人的贫穷之乐缺少辨析:二者的贫穷是一样的贫穷吗?二者的快乐是一样的快乐吗?简单画等号,恐怕不妥。(点评老师:深圳市南头中学马中华)

8、贫贱之处自有桃花

廖晓意

桃花。是陶渊明为世人铸就的一个梦,那里“落英缤纷,芳草鲜美”,那里“黄发垂鬓怡然自得”。桃花源是否存在不得而知,但我想陶渊明必然已寻到了自己的“桃花”,在那躬耕南阳,锄豆田间的贫贱之处。隐约有花香四溢,醉煞世人的韵致。

想起了诗人帕斯捷尔纳克。他因《日瓦戈医生》中对十月革命的怀疑态度被国内舆论谴责,被逐出了苏联作家协会,在《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他放弃了奖金,荣誉与自由,接受了屈辱,在晚秋落叶飘洒的时节,来到别列杰尔金诺,周围蒙上了一层凄凉的冰霜,这是他把这黯淡的时光当作命运给予他的“恩赐”。

尽管一身徒然,不名一文,却依旧享受这静美的时光,在尘埃之中开出一朵鲜花,这是他的桃花,于贫贱之处默默开放。

贫穷,在很多人眼里代表低微、耻辱。然后,正如古罗马学者塞涅卡所言:“智者以茅屋为居所,只有奴隶才住在黄金屋顶下。”伟大的精神往往栖居于茅屋,他们在贫穷中审视自我,感受世界,物质的贫瘠最终造就了精神的丰富。

林和靖一世未尝为官,过着梅妻鹤子的隐居生活,这才有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娴静淡雅,荷兰人斯宾诺莎宁可以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拒绝了海登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的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终成一代哲学大师;陈忠实放弃了陕西作协的要职,在破败的老家租屋中,思念与黄沙凉月为伴,铸成《白鹿原》这一旷世奇作。也许,就像爱因斯坦所言,“多余的富对我而言,是人生的绊脚石,唯有简单的生活,才能给我无尽的创造力。”在世界的偏远一隅,只与简单的粗茶淡饭为伴,了却世界的纷繁与无止境的物欲,这样的人,才能透过红尘,看到真正的桃花。

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的。逼仄的房间限制住目光,行动疲惫的双眼看不清春光明媚,但所有的囹圄都困不住思想的奔跑,压不住精神的超脱脱伟岸。

安徒生在昏黄的灯光下,在仄仄的小屋中写下了感动整个世界的童话,请让我们也学着沉心静气,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贫贱之地,也能开出一朵感动自己的桃花。

教师给分:林维评分:56陈永丽评分:50

【点评】张爱玲说,低到尘埃里也能开出一朵花来,这样的花在作者这里,即时时有坚持,处处见自由的桃花。追逐物质的殷实是本性,安享精神的愉悦是境界。人生若能在精神的天地里自由徜徉,是多么惬意而又需要定力的事情。材料中讴歌的是纯净而“万事不挂心”的简单快乐,作者向往的却是精神层面的自由与愉悦,二者相去甚远。倘能从材料中引发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心中有桃花,即便是贫贱,精神生活也将处处芳美。然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倘能如斯,应试的示范效应可能更好。(点评老师:育才中学陈晓华)

9、何妨吟啸且徐行

唐晓敏

当代艺术家陈丹青曾说:“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脸,便是他的心。”一个人的心,往往可以从面部窥出端倪。

佛曰:相由心生,然而。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看上去让人舒服的脸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焦躁,欲望、精明,却独独少了许安宁与快乐。要知道,这两样东西呈现在人脸上是多么赏心悦目。(这两段若能稍加调整,会更流畅,)

“清晨的散步是对一整天的祝福”。想起了梭罗,这个生活得像棵树一样的人,面容静得像他那面瓦尔登湖。他言财富的多余,他亦不曾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追逐过什么。仅是清贫地徐行于湖边,快乐的细绘阳光。

青灯古卷,闲适僧人。日本法师吉田兼好的面容就如他那“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于人迹不到、水草丰茂之处徜徉便是一天中最大的乐事。此等精神境界,那些个急于前行的人们又怎会理解?

初读吴清源“中的精神”时,便被这位曾经君临围棋界二十余年的围棋大师的清贫所震撼。身在日本,家中几乎无多的财富。世事沧桑,人生如棋,他心无旁鹫,我们又怎能体会他清贫却快乐的生活中,心里的一片镜湖?

“一念一清静,心是莲花开。”我们存于世上,自是来品味世间珍珪,可又有几人,能真正从容于世,静像云卷云舒之乐?(前面不是举了一些例子吗?所以,此处的表述尚欠妥当。)

在宁夏的西海固,人们没有物质财富的享受,却依然安宁快乐。然而,为什么丰衣足食,在城市中生活的我们,却失去了快乐?(这也是值得文章去探究的原因,分析下去,才能说明有了更深的思考。)

这是一个“快”的时代,却绝非一个“快乐的时代”。快递、快速公交、快餐……我们已然迷失在了“快”的海洋里。想到孙俪将儿子的小名名为“等等”,定是希望孩子在这物欲横飞的快节奏时代里,能慢下来,看看夕阳吧——就像四川小凉山里的那群孩子一样,万事不挂心,不为追求物质所扰,宁静地生活着。

何妨吟啸且徐行!匆匆前行追逐的我们到底遗失了多少路边的美好?我们追求储蓄,可多少积累能赢得了自己对明天的恐惧?多少积蓄能跟得上自己不断增长的欲望?白居易有诗云:“不想王佼将相外,别有悠游快活人。”掘弃浮华,心静如水,方能荣辱皆忘,做个白乐天口中的“快活人”!

教师给分:欧阳孙琳评分:56邱涛若评分:47刘春艳评分:46

【点评】题目化用苏轼诗句,切中材料,且大气傲然,让人心生豪气。围绕着“徐行”,意在阐释:匆匆前行追逐让我们遗失了很多路边的美好,要品读生活的诗意,必得慢节奏静下心来。最为欣赏的就是,作者文中的事例多而新,拈来即用,可见作者心中的素材积淀较多。稍有不足的是,对事例的分析过少,显得支撑稍弱,深度不够。(点评:深圳市南头中学李锦霞)

10、此心安处是吾乡(题目显出文化味道)

刘东华

贫穷与快乐,竟是一种矛盾吗?(开篇直接扣题)正如这位作家笔下所描绘的那样,答案是否定的。东坡词言,“此心安处是吾乡”意在随遇而安。而我却想给它添上另一层意思,那让我心灵安适的地方啊,便是我的归宿。(从题目所给材料中生发出自己的观点:快乐与贫穷无关,而与自己的内心有关。)

杨绛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最美的风景是内心的安静。”人生便如一茶杯,要喝多少就倒多少茶,要是等到杯满溢出了,那可就不划算了。(本段一眼读来很有文化味道,引用杨绛语句证明自己的观点“快乐在于心安”。但后半段以人生如茶作比显得不合适,茶的满溢与快乐何关?)

张季鹰曾官居一品,前程大好,可他没有无休止地往杯里倒茶,一日,秋风起,张季鹰突然想念起家乡莼菜羹、鲈鱼脍的美味了,于是感叹一句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里写的那只在“上帝的庙堂”高原上风干的豹子。(原文如此还是打印有错漏?本句不流畅。)海明威问:“到这样高寒的地方寻找什么?”豹子冻僵前最后一个目光投向远方温热的故乡,在那里,又有许多豹子正出发去别处寻找些什么。(本段依赖引例的文化气息取胜,细品却觉得与写作材料及要求有距离。张季鹰辞官归家,乞力马扎罗上那只冻死的豹子,这如何与“快乐在于心安”联系到一起?需要一定的文字论证。)

(二三两段其实是在探寻人的欲求过多而影响了快乐。)

停一停狂热的步伐吧,我们是否忘记了什么,是否忘记了快乐原本的坐标?陶潜把快乐留在桃源,嵇康把快乐洒遍山林,公交车司机把快乐嵌在方向盘里,包子铺老板将快乐塞进肉馅里……台湾作家舒国治,不做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环游世界“沐浴新的情景,勾撞原遇的远方”,只要在需要路费时写写文章的他生活很富裕吗?但他的快乐是不需解说的。(本段排例,含蓄点明“快乐在于心安”,其实完全可以点明这些人的快乐的与贫穷无关,这样就可以再度明确中心观点。大量的例证起到提亮文章的作用。引用台湾散文家舒国治这句让人因费解而惊讶的语句也能让人有“不明觉厉”之感。原句“以是人要再踏上路途,去淋沐新的情景,也去勾撞原遇的远乡。”)

每个人都无权同别人讲,你不快乐,你需要名,你需要钱,无休止地倒水,茶杯中溢出的不是快乐,是痛苦,是暴戾。(用“你”,拉近与读者的关系。只是茶杯溢出的为何“是痛苦,是暴戾”?请说服读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的快乐和成功。像是严子陵告诉刘秀的那句“道不同,何致相迫”,也像苏子那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一千个人中有一千种关于快乐的定义,你无需听从他人的指示,因为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结尾回扣题目与开头,再次强调“快乐在于心安”。)

教师给分:何端芬评分:53祝滨评分:42王宜茹评分:50

【点评】把本文放在阅读速度为每篇60—120秒的阅卷场上,它的亮点很明显:大量有文化气息的引例,显示了作者丰富的阅读库存量;语言表达也流畅典雅,能看出作者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在众多古板论证观点的平淡作文堆里,它很容易让老师眼前一亮。

但如果细加分析,本文也有明显的应试弱点:点题不多,扣题不准。作者开篇貌似要探讨“贫穷与快乐”的关系,但接下来却有点忘记了这个论题,而去探讨“心安”的重要性。而“贫穷”呢?在后面的文字里再也没有出现。在引用事例时,没有及时展开论证,反而让阅卷老师去慢慢分析落实,这种写法在应试场上其实是不值得提倡的。(点评老师:深大附中陈霞)

11、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

唐嘉琪

羚羊纵身飞渡险峻涧谷,脚下是那老羚羊坠入深渊的牺牲;蚂蚁火海中免于一死,是蚁团外被烈火烤噬得“嘶嘶”作响的蚂蚁的牺牲。

队伍的力量,常令人赞叹敬仰,而每一个独立存在的人,往往更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在心灵的指引之下,走向康庄大道。

看到这样的题目,脑海中不自觉得闪现出那个整日俯身书案,年已过百的老妇人。没错,她便是杨绛。那曾是一个幸福美满,令旁人羡煞双眼的学者家庭。丈夫钱钟书在躺椅上悠闲读书,教师女儿圆圆在书桌前备上课资料,杨绛时而投身事业,时而回归天伦之乐,无不欢喜。

命运却也弄人,女儿圆圆因病去世,丈夫不久后也离她而去,当外界纷纷猜测杨绛老人能否承受住这般打击时,她用行动给出了最好的回答:她写下《我们仨》记录一家三口的过往美好,努力完成丈夫钱老生前未能完成的工作……勤勤恳恳地活着,令人心生敬意不限。而杨绛面对外界的褒奖无数,却只是淡淡地回答:“我并非人活着。”

苏东坡有言:“能人志士,不惟有超世之仁,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杨绛老人,心中有所寄托,心灵强大,意志坚韧,她不正事活得像一支队伍吗?

还有那在地坛徘徊挣扎,探寻生存意义的史铁生,双腿失去行走能力却用笔尖挥洒下那不朽的篇章:《我与地坛》《病隙碎笔》《骆驼草》等等。

对写作的热爱,支撑着他忘却上帝对他开的玩笑,艰难前行。心中有热爱,因此不气馁,终攀得他人难以到达的高峰。一个人,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在人生路上,趑趄前行,却从不放弃。

反观现如今被信息挟裹,被利益驱使前行的时代,人们为何常常感到心灵空虚,失去动力,答案不已经显而易见了吗?一个人,孤立于世,在繁杂的利益链上来回奔波,心中无所寄托,被信息垃圾填满的我们,心灵出现了危机,我们很难,活着像一支队伍。

当“郭美美”们炫富秀时,当“干露露”,们不知廉耻只为利益,当“李天一”们干尽坏事不尽时,我们更该使自己的心灵不动摇,不气馁,才能更好立足繁乱社会之中。

心灵需要寄托,向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活得像一支队伍,从而立于人生不败之地。

教师给分:邓晓静评分:58黄睿评分:49谢作进评分:53

【点评】“队伍”一词不带有任何感情倾向,尽管有“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的内容,而直接通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来判断他是否活的像一支队伍,也似乎不够严谨,我觉得更多的应该分析“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中的一个或几个,给这几个词界定一种自己的理解认识,然后再判断一个人是否活的像一支队伍,这样会更有说服力。内心强大是“队伍”一词最核心的解释,从古至今,不是所有的正面人物都活的像一支队伍,孤独、寂寞、自卑、胆怯等等的心理状态是每个正常人都可能有的,史铁生也曾经想过自杀,杨绛也曾经睡梦惊醒而孤独落泪,直接的赞美不如细致的分析,如何做到内心强大的,如何克服内心的软弱。当然,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正在丰富内心的起始阶段,能做到用社会道德标准判断“队伍”一词,已经非常难得了,更何况,本文可见小作者颇为丰厚的积累和充满正能量的语言。掌声鼓励!(点评老师:深圳市南头中学张莉)

12、快乐不惧穷

刘裕满

一位著名作家在作品中描绘了宁夏西海固贫穷山区里,大人小孩都安详生活的画面,这优美画卷中,他们贫穷,但他们快乐,快乐不俱穷。

在中国许多地方,都存在和西海固一样快乐的生活,呼和浩特的草原上,有追赶牛羊奔跑的孩子;在西北沙漠中,有骑在骆驼背上伴随微微驼铃声的老人;在江南古朴小镇,有走在湖边自照的秀美姑娘。倘若你踏足那些看似不富裕却安宁和谐的地方,也能被那安详满足的气氛渲染,得到一种快乐的感觉。

活在贫穷的地方,并不意味着没有快乐。相反的是,因为在小小的世界,你不必担忧太多。追求的东西不是财权名利,因为在这儿,它很渺小,你的心可以小到只关注岸边的野花的颜色,河流送去多少路人,甚至家前栽种何种树。快乐在这变得简单,金钱获取不易,但在这儿,你无需用金钱购买快乐。

马克•吐温说“有好书,好友,和一个淡泊的心,这就是理想的生活。”我认为,他的理想生活也是对快乐的一种阐释,显而易见,金钱不在理想生活之列。作家笔下总有一个无关金钱的快乐世界,像《哈利波特》的主题是魔法,《老人与海》中主题是个人意志,《围城》的主题是爱情。金钱并没有多数人想象的那么重要。在时代记录者的笔下,贫穷但快乐的世界是十分吸引人的。

杨绛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贫穷的快乐世界便像一座围城。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城里人已经从中逃出来,在城市中苦苦工作挣钱糊口,而许多城市的人,在忙碌的生活里亦会想象生活在那恬静的地方享受慢生活,贫穷而快乐。当然,真正去做的人少之又少。所以,贫穷的快乐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远,以致甚至有人, 不相信它的存在, 。但它却是真, 实存在的,纵便你不会放下全部去追逐它,空闲时候也可去旅游体验一下。城市中富裕人们的到来,也可为贫穷的人们带去更多快乐。

快乐是人人追逐的梦,难以用言语形容。假使你有一颗淡泊名利而易快乐的心,贫穷也罢,富贵也罢,身在哪里都是快乐。快乐不惧穷,穷亦快乐。

教师给分:崔宁情评分:50王文熊评分:48

【点评】特别赞赏小作者第四段内容,尤其是这一句:“我认为,他的理想生活也是对快乐的一种阐释,显而易见,金钱不在理想生活之列。”还有一些语句充满小哲理,例如“作家笔下总有一个无关金钱的快乐世界”;“金钱并没有多数人想象的那么重要。在时代记录者的笔下,贫穷但快乐的世界是十分吸引人的”;“贫穷的快乐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远,以致甚至有人不相信它的存在。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从本文可见小作者是一个肯思考的人,不是简单地赞同作家的抒情,而是深入到“贫穷”和“快乐”之中去寻找两者的关系,尽量去解说“贫穷”与“快乐”俱存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并做到了有一定的说服力,这就是一种思考的力量。(点评老师:深圳市南头中学张莉)

13、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

方创森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队伍的首脑是将领,人的首脑是心灵;队伍的灵魂是纪律,人的灵魂是坚强。(“坚强”似可换成“强大”。这样更切题,也利于统领全篇。因题突出的是“要修炼一个强大的内在”;又纵观全文,第三个分论点才写坚强,强大则可以统领三者。)

像队伍一样活着,必先找到心灵的方向。有人问:“何事最难为?”泰勒斯说:“认识你自己!”掷地有声的一句话让多少人踏上寻找心灵的旅途;鲁迅弃医从文,因他的心灵在拯救国人的思想;苏武牧羊,因他的心灵在捍卫自我的忠贞。他们像队伍一样活着,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他们找到心灵的方向,所以不再迷茫。巨椽如刃,刺入敌人的心脏;气节似火,让民族之魂浴火涅槃。(有了方向则不迷茫,就能形成力量,有利于修炼一个强大的内在。三个例子差强人意。)

像队伍一样活着,以心为将,一切顺心而为。马云还是英语教师时,他目睹了互联网的神奇。随后,他不顾亲友的反对,投身商海而放弃了安逸的生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顺心而为便是追逐自由,阿里巴巴的辉煌肯定了马云所追求的自由,因为顺心为而为,因为自由,马云如队伍般活着,尖峰所指,所向披靡!(“顺心而为”与“追逐自由”指向的仍然是“如何强大”的问题,例子虽然有点生硬,也差强人意。)

像队伍一样活着,请守住人的灵魂——坚强。没有坚强的人就成了没有纪律的队伍,只是一盘散沙,在天地间飘摇,直至无声息地陨落。种族斗士曼德拉,一生致力于消除种族歧视的事业。命运把拥有变做失去,自信的双眼带着期望,激动人心的旋律在心头激荡,讴歌的是曼德拉的坚强,27年的牢狱也抹灭不了的坚强。科比•布莱恩特,NBA最伟大的球星之一,在高龄重伤后,他说:“我即将翻开职业生涯的新篇章,但还不是今天。曼巴精神的真谛便是从不畏惧,从不逃跑,绝处逢生!”他的坚强感动每一个热爱科比的人。曼德拉与科比,他们的坚强为他们的心灵上了一层武装,他们便像一支队伍那样活着,永不气馁。(因为坚强,所以强大。用三个分论点展开,层次分明。方向—自由—坚强三者之间虽无严密的逻辑,但都没有偏离主题。)

有人说:不幸,是强者的晋升阶梯,何为弱呢?我认为,能找到心灵者为强,能顺心而为者是强,能为心灵奋斗并坚持一生者是强。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做无首脑的散兵游勇,不做无纪律的残兵败将,像队伍那样活着,心所指,人必至!(总束全文,落脚到“强”上是对的。内心强大起来,就不再迷茫、不再散漫。既点题、又点材料。)

教师给分:黄文评分:58王文雄评分:47惠天印评分:52

【点评】此作文题内涵十分丰厚,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写好有一定难度。该考生显然对文题理解并不到位,但根据材料提示,基本上扣住了“要修炼一个强大的内在”这一主题。

写得比较聪明,有较强的应试技巧:懂得如何抱着主题说废话,懂得如何用三个分论点展开,懂得时时点题,时时照应等。我觉得本文的价值在于可供作文成绩不够好的同学模仿。(点评老师:深圳市南头中学彭公瑾)

14、幸福不为外物所扰

廖颖

借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句台词,看啊,那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就在我们内心深处,他人无法达到,那就是幸福。幸福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颗种子,不为外物所扰。

贫穷不能干扰。在一些偏远山区,没有便捷的交通,没有完善的医疗,没有富足的生活,但那里依旧有阳光,照耀在每一张幸福的脸上。正如王尔德所说:“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他们贫穷但却不迫于谋生的压力,落后却能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病痛不能干扰。史铁生的一生在轮椅上度过,病痛早早夺去了他美丽的生命。然而在他的笔下,没有颓唐和戾气,没有尖刻和敌意,没有愤满和不平,他说:“这就是你不能单单从中抽掉痛苦的世界。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它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我在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对病痛的超脱和对生活的感恩。不可否认,他是幸福的。杨絳说得多好啊,人多了不起,天堂就在人的心里。幸福就飘扬在这天堂里,无声地流转,黑暗无法靠近,外物更无法触及。

重压不能干扰。我们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每一天都要做无数重复的工作,在生活的重压下感到焦灼,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他被众神惩罚,每天要将巨石推到山顶,可是被当巨石达到山顶,它就会重新滚下山去,西西弗斯每天重复着这看似索然无味的挑战,直到有一天他在这种较量中体会到一种舞蹈般的美感,他开始享受这种挑战,而巨石也便不再滑下。加缪曾如是说道:“单单将巨石推到山顶的奋斗本身就足以填满一个人的心灵,我们应当承认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我们的生活不也如同在推一块巨石吗?如果我们能够把生活的重压看作是生命的鼓舞,也许我们能收获更多的恬静,满足和幸福。

可见,贫穷、病痛、重压都可以改变我们生活的轨迹,但却无法剥夺我们追求幸福的权利,也许幸福并不在很遥远的地方,或许它就在一片阳光、一日生活和一场挑战自我的过程中。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不为外物所扰,花开不败,沃野千里。

教师给分:王宜茹:52分  杨在宏:47分

【点评】一个人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同样,一个人感觉幸福与否,也取决于他对世界的态度。考生从山区人幸福的角度入题,联想一系列材料阐述佐证。从《肖申克》的台词到王尔德的引言,从史铁生的人生到西西弗斯神话、加缪的评述。考生一直围绕与幸福相对峙的因素——贫穷、病痛、重压来阐述幸福观的重要。这样就很切“贫“与”快乐”“抒情”的中心词。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在阐述心态决定生活本身的观点论述时有些无限制的拓展,如果只是紧紧围绕贫穷和幸福关系来阐述则更符合题意。因为,假如去除文章首段山区材料部分,换上“招兵买马”“队伍”的材料,再把各段中心句稍做改动,把此文当作第一道作文题目的写作,也是符合题意的佳作。这提示我们二点:一、高考作文备考,素材观点无须多,关键是要学会根据材料文意转用,这样可以减轻压力、一举多得;二、紧紧围绕素材写作是高考取胜的不二法宝。(点评老师:深圳市南头中学范磊)

15、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

吴筱弦

“每个人心中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梨花开尽春又来”,三毛如是说。我在其中播下种子,用坚持、梦想、自由去收获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人们在裂缝之中徘徊、挣扎、踽踽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找不到一立足之地,而我却认为,心灵是我们永远的驻地,坚持信念,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必能开拓一域疆土,走向未来之路。”

纵观古今,但凡志士仁人,不惟有超世之才,还有坚韧不拔之志,司马迁在生与死中选择了苟活,只为书写心中的信念——《史记》。鉴真七渡日本,克服艰难险阻,即使眼盲也要将佛经传送。霍金坐在轮椅上,忍受疾病和折磨,用几根灵活的手指写下不朽名作。人们常说,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没有错,在面对困难之际,我们不气馁,指使着心中的队伍,一而再,再而三地进去,必能冲破敌军展开自由之翼去召唤美好的未来。

海子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梦想,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在这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世界中。梦想便越发崇高了。我仍记得海伦•凯勒说出“wakr”时的欣喜;记得诗人登上山顶,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霸气;还有在贝多芬演奏结束后震耳欲聋的鼓掌声,这些人,为心灵披上战甲,迎接梦想的召唤,用一个人的队伍,打败了整个世界。

庄周一手抚琴,一手挥毫,《逍遥游》落于案头,他不愿被名利束缚,只愿寻觅心中的自由。卢梭远离尘世喧嚣,在湖畔建起一座小屋,垂钓之际写出《瓦尔登湖》,是何等的潇洒自在。李白也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还有居于大漠中的三毛和荷西,寻遍金石的李清照和赵明诚……他们都热爱自由,不被外物所束缚,只愿听循内心的呐喊。去寻一片洋土,去觅内心的圣湖。一个人的队伍也许有些累,但听从召唤,去爱自由,终能使内心沐浴阳光,使队伍蓬勃发展。

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方能在枯枯荣荣的岁月栈道上一马平川。

不久后,我会带着我的队伍踏上征途,去迎接新生的曙光!

教师给分:邱晶晶评分:56胡艳琴评分:52

【点评】审题准确、论据翔实、结构清晰是本文的优点,在高考阅卷中,这样的文章能占据一定的优势,毕竟,比起大量论点不明、内容空泛、结构混乱的文章,本文能让我们阅卷时揪着心稍稍松懈些。但不足依然十分突出,作为一篇议论文,文章对中心论点的阐发只停留在对材料观点的简单证明上,对材料的解读,既无有深度的挖掘,也无有广度的拓展。论据的提炼不够准确,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霸气”、“垂钓之际写出《瓦尔登湖》,是何等的潇洒自在”等表述,这些瑕疵关键时能令文章的观点不攻自破,因为论据中任何不科学的说辞都能令文章对中心论点的的论述失去支撑。而追求语句的修辞效果则使得文章的语言表述指向性不明,有时甚至产生病句。这些都警示我们在应对高考的作文训练和评卷中不要过于被一些模式化的东西绑架,那样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将会造成其不能承受之殇。(点评老师:深圳市南头中学盛涛)

16、追求精神的富足

郑曼娜

温饱所得到的满足感是维持生命的需要,但精神的富足才是人生而为人的最高目标。该作家显然只看到了温饱于人的重要性,却未明白,只有精神的富足才是我们应穷尽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

追求精神的富足,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享受人生,不羡慕他人的财富。当下的社会,物欲横流(这样的话读得太多了,似乎青年学生对当今社会的认可度不高,多看到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常常艳羡成功人士的优越生活,却忘记唯有紧握自己的所能,方能拥怀天地。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双腿和女儿的廖智,一刻也没有停下来追求自己的价值的脚步。组建残疾人舞蹈团,奔赴雅安地震再去(灾区),她被评为“最美志愿者”。被采访时她坦言:“我只是盯着自己所拥有的,梦与爱。”

说得多好。我们何尝需要尝遍山珍,坐拥豪宅?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努力为他人创造价值,不就是享有一颗美丽心灵的绝佳途径?

追求精神的富足,追求更高的境界,攀登心境的险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塑造一个大写的人。

曼德拉在狱中的几十年中受尽折磨,过着请(暗)无天日的生活,然后,当他走出狱门时,却坚持要宽怒(恕),从(删)未对白人们进行报复,尽管内心曾反复挣扎,碾转反侧,但他为了祖国与人民,放下了仇恨,用一生的道德锤炼,塑造了一个大写的人。他用自己的一声(生学会了宽恕,追求精神的富足,终为南非建立起新的道德坐标。而王石选择到哈佛再深造,马云,史玉柱研究领悟到太极中仁和的思想,并将其实践,又何尝不是在充实内心,努力做一个“完人”?

张天麟曾言:“中国不患物穷而患心穷。”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生活水平日胜一日。但我们是否可以裹足不前,沉浸于物质享受中无法自拔了呢?复旦大学学生林森浩声称将室友置于死地未超出自己的道德底线;都市白领有“宁可坐在宝马中哭”的豪言;以恶搞为趣,一批批“啃老族”屡见不鲜。试问,不追求精神的富足,只贪图物质享受,助长唯利是图之风,那么在这样的精神环境中成长的一代又何以撑起中国未来的蓝天?

人生于世,衣食住行固然是生活所必须的。但只有树立更高的道德目标,追求精神的富足,方能真正立于世。

教师给分:韩旭阳评分:52范磊评分:49

【点评】此文入题用一个转折句表达观点,利落而且鲜明,言之凿凿,不容置疑。两个分论点分别从“珍惜自己的拥有”和“充实自己做一个大写的人”展开去,扣紧中心“追求精神的富足”,论证颇为严谨。不足点没有紧贴材料写开去,材料中作家的抒情“穷但很快乐”一字未提。其实针对西部偏远山区的贫穷,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他们不是生活在千百年的封建农耕时代,不能让时代抛弃他们。不患物穷而患心穷,此语当警今人!(点评老师:北大附中南山分校张继芳)

17、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

陈琪琪

常有人说:人生就是一条不长不短的道路。每个人都是一个人走,一个人活(“一个人活”语意不明),但偏偏有人,能活得像一支队伍,有力量,有信念,不屈服!(与上一句“每个人都是一个人走,一个人活”无法构成转折关系)

(建议将此段修改为:常有人说,人生就是一条不长不短的道路。每个人都以各种姿态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前行着,只是有人活得如一根芦苇,懒散、脆弱、无力,死气沉沉;而有人却能活得像一支队伍,有力量,有信念,不屈服,生气勃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们常常艳羡陶渊明的悠然洒脱,彷徨(应为“伤感”)自己为什么总是身陷“泥淖”却不知(如何“出淤泥而不染”,不懂得)那些诗句中,(蕴含的)不仅仅是避世的闲散,那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力量,一种不屈于时的信念,一种不服于世的力量。与其说他孤独一人生活在山野之中,不如说他活得更像一支队伍,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在自己的王国里洒脱前行!)

当然,在流淌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因为也只有活得像一支队伍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长路上留下更多痕迹。无论是苏轼的洒脱,辛弃疾的悲壮,还是李清照的温婉,柳永的多情,他们或悲或喜,或流泪(怒)或欢笑(乐),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活得像一支队伍,有力量,有信念,不屈服!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如何不让人深思叹服!

有些故事总是相似的,千百年前有那样一些人活得像一支队伍,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千百年后的今天,自然也有:比尔•盖茨,毅然退学于哈佛,这实在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支持的举动,可最后他成功了。他看上去只有一个人,但是他却攀上了常人所无法的企及的巅峰,因为他在心中招兵买马,他将自己的内心从一个人扩建为一支队伍,他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坚守着自己的力量,不气馁,有召唤!(联系现实举例好。但比尔•盖茨是怎样活得像一支队伍,如何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以至最后获得成功的?这些方面需要分析)

再观中国网坛明星李娜,她曾经平凡,曾受挫折,但她不气馁,不屈服,她活得像一支队伍,终也成为一支队伍的骄傲;林书豪,高校毕业,热爱篮球,却坐了多年的冷板凳,但他没有放弃训练,他心中的那只队伍,(而是与)每一个队员相互鼓励着,监督着,终于在属于他的那一瞬间,绽放出光彩,最终守得云散月明,苦尽甘来。

他们都活得像一支队伍,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但无关紧要,这只是世俗的看法,他们让自己不孤单。不孤单,也就不那么害怕,不害怕,自然也就走得更远,看得更多,所以他们不后悔,也无需后悔。

(本段无法全面总结上文。建议修改为:他们都活得像一支队伍,表面看似孤独,内心却无比充实,他们在自己的人上路上活出了各自的精彩,只因为他们有梦想,有信念,并为之努力拼搏,不管道路如何坎坷,都毫不气馁,奋勇向前!)

而我们,或许无法在现实当中拥有一支队伍,甚至必须一个人活,但我们却可以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不屈服,(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强大自我,)最终谱写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教师给分:魏昆评分:55张继芳评分:47

【点评】本文开头开门见山,点出主题。接着联系古今事例论述为什么以及怎样活得像一支队伍。最后总结全文并发出号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活得像一支队伍。全文语言比较凝练,层次比较清晰,事例古今结合、点面结合,内容比较充实。这些都是本文的可取之处。但本文部分语句前后逻辑缺乏连贯,小作者在就例分析时没有完全结合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如结合“比尔盖茨、李娜”等事例进行论证时,没有分析他们是怎样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就自我的,而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列举。究其因,是小作者对“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这个主题理解不够透彻,因而无法深入分析。当然这也是大部分考生的共性问题。(点评老师: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何端芬)

18、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

刘颖欣

有首诗这样写道:“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的确,在人生航程上,总会有波涛汹涌,倾盆大雨,但只要内心强大,活得像一支队伍,终会乘风破浪,到达彼岸。

给心灵招兵买马,是对勇气的征集,是对执着的巩固,是对梦想的启程。这是对止步不前的指责,对半途而废呵斥,是对迷茫惶惑的批判。(正反两方面破题,解释“给心灵招兵买马”)

要活得像一支队伍,一往无前,怀抱勇气踏出征程的第一步。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哪怕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所有的荆棘坎坷在勇气身旁都只会黯淡无光。杨丽萍不惧身边的质疑,勇敢地坚持自己,将舞蹈与大自然融合,创造出孔雀舞,惊艳众人。苏格拉底不畏众人的指责,指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坦然喝下毒药,收获后世的尊崇,名垂千古。亚里士多德曾说:“惟有集人性的幼稚软弱与神性的辽阔宽广为一体,方是真正的伟大。”我们或许无法与伟人般无所畏惧,但可以在心怀畏惧时依旧鼓起勇气,像一支队伍般,毅然向前,收获独特的“伟大”。(内容丰富,能在短时间内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但杨丽萍的事例不够恰切)

要活得像一支队伍,面对再强大的敌人也不丢盔弃甲,而是坚忍执著,永不放弃。俾斯麦提到过,“失败是坚忍的最好考验。”费德勒因身体机能下降而在球场上失败,但他的坚持感动了许多人。汪曾祺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批斗,但他坦然包容地接受了这一切,用温润明亮的语言滋润着人心。杨绛面对失夫丧女之痛,依旧热爱生活,用豁达的态度解读生老病死的人生哲理。面对强敌,不一定要剑拔驽张,但要像一支队伍,永不退后,永不言弃。(本段的事例对观点的支撑不足。)

要活得像一支队伍,有嘹亮的口号和必胜的信心,朝着心中所想的方向前进。乔布斯曾说:“你须寻得所爱”人生的唯一报酬是心安理得,而这心安理得离不开对梦想的追逐。林逋的梦想是当个隐士,因此他放下芜杂世俗,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范仲淹立志保家卫国,兼济天下,因此为朝廷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前段时间某省文科状元考上了港大,但最终随了自己的梦想,决定复读,再次努力考上北京大学,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它们都自由自在,只因找到心中所爱,人应该为自己梦想打拼,不给人生留下遗憾。

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勇往直前,永不言弃,追逐自己的蓝天。(总结全文,干净利落地点明主旨。)

教师给分:贾雪波评分:45谢作进评分:38谢作进评分:58

【点评】本文有两个亮点,一是能紧扣主旨,突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应该如何,第二段对“招兵买马”的解释比较恰切,在叙述事例时也有较强的扣题意识;二是内容丰富,全文有海子、亚里士多德、俾斯麦、乔布斯的名言,有苏格拉底、费德勒、汪曾祺、杨绛、林逋、范仲淹、某高考状元的事例,可谓估计中外俱全,可见该考生在素材积累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不足之处也事例太多而显得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个别事例的叙述简略,不能有力支撑观点。如杨丽萍的事例,虽然字面上有“勇敢”,但其实更多地看出来的是坚持和个性,汪曾祺、杨绛的事例对于坚忍的支撑也不够。(点评老师:深圳市南头中学刘超)

19、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

贾涥

春节联欢晚会后,“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火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不少人直呼:“马年春晚最催泪歌曲”。

时间都去哪儿了?就像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聪明的,你告诉我,逝去的日子都到哪去了?”人生在世,俯仰之间,不过一段有限的时间。人是时间的尺度(与)其在匆匆中叹息,不如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有价值的事业上,活得像一支队伍,一支忠于时间的队伍(忠于时间,似乎与所给材料内涵相去甚远)

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忠于理想(分论点1)“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终于祖国的赤子之心;“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终于自我的贞洁之情。生活中难免会有风雨,人生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狂风骤雨,我们要活得像一支队伍,锻造坚强的心灵,和着理想的鼓点,勇往直前。

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忠于实名。(分论点2)“技不在巧,而在德;术不在高,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任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就是(九十)八岁的胡佩兰医生活得像一支坚强的队伍,坚持出诊二十多年,即便患有腰椎盘突出的病妈依然每周坐诊六天,为我们诠释着“医生”二字的内涵,白岩松问她:“奶奶,您觉得医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胡佩兰说:“医生是救死扶伤,不渴望赚钱,要情感投入的职业。”将心比心,胡佩兰忠于医生的使命,忠于患者,站在患者的角度与她们沟通,难怪她会成为患者心目中的“大医”。如果胡佩兰是一支队伍的话,那么她是有召唤力的人民师。

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忠于事业。(分论点3)这事业,既非职业,也非一般意义上个人化的概念。这事业是全人类孜孜以求共同的目标:自由,自由,博爱,平等,是寻求全人类的解放。保尔•柯察金做到了,他如同一块钢铁,在多舛命运的淬炼中矢志不渝,为祖国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一声。曼德拉做到了,几十年牢狱升后没有将他击垮,他在追求自由,平等的道路上越挫越勇,为黑人的解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是的,人生在世,要学会忠诚。

教师给分:尹学春评分:60陈霞评分:48周荣荣评分:51

【点评】初读此文,文章框架井然,像模像样,入笔语言乖巧,活泼而不失夺目,三个分论点的论述轻重详略有所考虑,事例由点到面,此为长处。值得商榷的是统帅分论点的总观点在哪里不清楚。“三军无帅乃为乌合”。每段结尾处似有对“坚强心灵”“有召唤力”“追求”等核心词语暗扣,但跟分论点衔接不紧,结尾处又想起材料的核心句“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然大势已去,悔之晚矣。(点评老师:北大附中南山分校张继芳)

20、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

邓仪婷

诗里定道:“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多么荡气回肠的一首诗!我感到血液在我的身体里涤荡,是的,一个人活着,就该像一支队伍。

像一支队伍一样拥有信仰,。既然你是一名勇士,你就理当了解你为何而战。信仰是一个人正真的精魂,它游离于特质的圈养之外。不论你是贫是富,是尊是卑,信卯不分贵戝,佗依附于你的灵魂,依附于你身为人的精神。信仰并不能带给你什么切实的利益,但有了信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太白能“仰天大笑出门去,”贫困如印度,也能将火星探测器送上宇宙。他们说:“如果我们没有伟大的梦想与信仰,好我们永远是伐木人和挑水工。”信仰是人生漫漫长路上的引索,即使前方迷雾重生,手中紧握的灯炮也不会被放开,这样,脚步才能依然向前。

像一支队伍一样充满勇气,谁都知道眼前的道路启遍布荆棘,若不鼓起勇气,你便只能留在原地。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远比我们预想的多,而勇气是你披荆斩棘的利剑。也会有许多人跌向深谷,但勇气也是你走出困境的借力。它使人振奋无畏,激励你向前挺进,使你的队伍迎着阳光前行。

像一支队伍一样军纪严明,严于律己使人避开殆荡堕落的漩涡,得以在正路上前进。自律是一种高尚的习惯,一旦形成能让你受益匪浅。它监督你的一言一行,在你犯再错之前及时提醒。一个自律的人不一定永不犯错,但他拥有反思与自责的经历,这能使他将错误铭记在心,如此,小错不至于及过。

像一支队伍一样向往自由,接受内心的召唤。世上众生芸芸,有几人真能坚守本心?幼时的狂乱幻想早已被时间和生活磨得去谈风狂,如果思想不能自由,你的创造力将逐渐失,因而也将步入大众的流潮,慢慢成为毫无特色碌碌之人。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梦想的召唤,若想以梦为马,以梦为翼。为何不听从内心的召唤去自由追逐呢。

像一支队伍一样不气馁,

像一支队伍一样有召唤,

像一支队伍一样爱自由。

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严于律己,充满勇气。

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向往自由,召唤自己。

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心怀信仰,披荆斩棘。

教师给分:严小玲评分:54明牙华评分:45杨云霞47

【点评】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最需要学生展示个体的东西:个体的思考,个体的生活感悟,个体的逻辑思维过程。仔细阅读原作文题及其要求,发现本篇作文没有多少创造性活动。

原材料是诗歌,可以多角度地理解的,但理解的过程得有一定的逻辑性。经查,原诗句为“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从全句来理解,主语是“一个人”,谓语是“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人要做到这几点不容易,但是要相信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宝藏。诗句中间是修饰部分“像一支队伍,招兵买马”,是说人是可以随时随地充实自己壮大自己的,像队伍招兵买马一样。那么兵马力量来自何处?句中还有一个修饰成分“自己的头脑和心灵“,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头脑和心灵都是宝藏,都可以给你自己无穷的力量,要经常用它们来充实壮大自我。哦,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人的“头脑“可以用来思考、判断,有理性的力量,智慧的力量。而人的”心灵“可以悲悯、关爱,具是感召的力量,温暖向上的力量,每个人都有这两样上天赋予的宝藏,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是一支队伍,可以随时充实壮大自我!

当然,对诗的解读,可以多样化,但一定要在理解后、解读后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过程地写作。

可惜本文作者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解读,只是照搬字面,分几条进行扩充,剔除原诗原句,剩下红色的字,是作者的全部思考。分析一下这几行的内容,就发现,写“有信仰“的一段稍完整,举了陶渊明、李白、印度等例子来加以论证,但都是蜻蜓点水,缺乏步骤,缺乏推进。

“像一支队伍一样向往自由,接受内心的召唤”这一段,存在一些常识问题。作为一名高中生,对“队伍“一词的理解太偏差,队伍是个什么东东?步调一致,服从听令,才叫队伍。请问哪支像样的队伍是”向往自由“,可以自由地”接受内心的召唤“的?有这样的队伍吗?

另,我个人觉得,作文标题断章取义,存在一定的误导性。

(点评老师:深圳市南头中学肖红英)

2014“深二模”优秀作文12篇评点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规模超过了831.7亿元人民币,全球游戏产业规模超过了700亿美元,许多国家游戏产业早已稳坐文化产业第一把交椅。还有一组让人惊愕的数据:世界所有玩家花在“魔兽世界”上的总时间超过593万年,相当于人类的演进时长;美国青年在21岁以前,玩游戏的平均时长超过10000小时,而10000小时的练习足以让任何人成为专家;如今中国有600万人每周至少玩22个小时的游戏,相当于干了一份兼职工作……

所以,在许多家长眼中,游戏是洪水猛兽;在玩家眼中,游戏是让人无法自拔的娱乐方式;在主管部门眼中,游戏是新兴的文化产业支柱;在从业者眼中,游戏是很有前途的朝阳行业……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是用哪个坐标系来看待游戏的?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游戏的看法。文体自选(诗歌除外),800字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一定非要写成论述文不可,也可以用记叙性文体艺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在娱乐至死的年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们很快地远离自然,孜孜不倦地创造出一种又一种的休闲娱乐方式,于是便自然有人沉湎于游戏。很少人察觉,在这样一个个游戏和玩家背后,是这个娱乐至死年代的缩影。

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作者犀利地指出“在娱乐至死的年代里,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为什么笑和为什么不再思考。”身处这样一个充满变数、机遇、堕落的时代,我们是否应该停下来,好好思考: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丰盛,更是性灵轻盈。

在游戏中,的确有不少玩家获得了忙碌后的休闲一刻,抑或通关的满足、自豪,但必须看到的是,更多的玩家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精神在短暂的满足后又追求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荣誉,可以说大部分游戏都利用了玩家的这种心理,预支了他们的成就感,导致不少人愈来愈觉得空虚。正如蒋勋在《生活十讲》里提到“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抗衡的力量。”我想游戏也未必一无是处,但亟待解决的是让人们在这种休闲方式中获得更多精神上的启迪,甚至可以和现实中的种种欲望相抗衡。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就需要人们精神比物质迈出多一步。

我们需要的不是屏幕前空洞的眼神,而是思考后从眼睛里透射出来的光辉。

不只是游戏,现在低头族遍地可见,人人都在或大或小的屏幕前流连忘返。无可否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人都在接受着各种讯息信息,较前人比我们有的是“视界”。可是“眼界”呢?类似游戏,当前流行的大多娱乐媒体都很少给予人思考的多元维度,反而使人习惯于被动接受海量信息,思维日益钝化,感官日益退化,那么最终社会也会泛化。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既然人们被赋予了思考思索的天职,又何苦到电脑桌前,何苦盯着手中屏幕躲避思维的训练?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就需要人们不断激出思想的火花。

因为游戏,因为物质,因为娱乐至死,人们似乎已经不再依赖自然,亲近自然。我怀念的,是归有光在他《项脊轩志》中的一段描写:“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对古人这种生活的向往,不仅是其悠闲自适,更因为它没有过多的形式上的束缚,回归到本性,反而收获了最大的快乐。

我知道,对快乐的向往自古至今没有人变过,但如今身处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比起游戏,追求精神、思想和诗意难道不是更为重要的吗?

润泽精神,淬砺思想,怀抱诗意,我们才能在时代的大道上一直向前。

得分:57.5分

评语:“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因为游戏、娱乐、物质,人们远离精神家园、熄灭思想火花、甚至背弃诗意的自然,这就是纸醉金迷的可怜物欲和被商家玩于股掌之间而不自觉的玩儿们的“成就感”,就是这么低俗无趣的娱乐生态,作者却以精妙活泼、不失“文艺”和思辨的笔触去面对,从而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灵动感和可读性。

这是一篇考场作文,作者内紧外松、从容笃定的表达使得文章并没有显现出一般应试作文常见的局促和板滞,换句话说,即便拿应试作文的标准去衡量它,它在观点、结构、材料、表达诸方面也是应有尽有的:它的核心内容的层次很清晰,作者小心翼翼地用了三、五、八三个精粹小段来强化文章主旨以及维护文章的整体性和彼此勾连。至于表达上信手拈来的旁征博引,自然贴切,一望而知,无需赘述。

这是一篇看不到什么高考痕迹的好文章,不过也许正因为此,与满分擦肩而过,呵呵。

(评点教师:深圳高级中学 周 社)

2.莫让游戏掌控了你

游戏,在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的眼中,是自我闲适志趣的表达。老子有“无为”之论,追崇天人合一,自由自在的“游戏人生”;一代文豪苏轼、李白将游戏看作表达意趣的源泉,一壶酒一首诗,终成一代名家。这些人皆是游戏的掌控者。而反观当下,游戏成为童年的“伙伴”,令无数学子废寝忘食,终日沉迷,至此,镜片越来越厚,成绩却越来越低,荒芜了岁月,虚度了青春。不由发出一声慨叹:莫让游戏掌控了你!

“游戏人生”看似现代人消遣娱乐的现象,但其反映的本质却是现代人对快节奏公式化生活的一种消极的反抗。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人们走得太快,以至于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这正是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人们一面在国际竞争、生产力解放的鞭策下拼命创造物质财富,一面又嗟吁短叹精神生活的缺失。在程式化,快节奏的生活驱动下,人们奋力奔跑,日以继夜,仿佛只要加快速度便得完成生产力发展的使命。于是,一有哪怕一丝一毫的休息时间,人们便颓成一滩烂泥,沉迷在游戏之中,无法自拔。

“游戏现象”更是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信仰的缺失。中国人在解放初期时总会自豪骄傲地说:“洋鬼子信仰上帝,咱有马列毛!”以此表达当社会主义者无信仰主义,坚持马列思想的执着。然这么多年过去,随着全球化的加深,所谓的马列毛主义也在淡化,中国人信仰意识变得淡薄,而几千年来的传统,让国人精神层面的空虚变得尤为突出,于是国人便从游戏中寻求慰藉,找寻自己的心灵寄托。

综上所论,面对现代化生活压迫下的“游戏”问题,我们该如何自处?

首先个人,毕竟对待多元文化的选择,做与不做的权利在个人手中。只有我们自觉管理和分配好游戏与学业的时间,劳逸结合,才能减少游戏对我的影响。其次是企业,虽说当下第三产业的发展无可厚非,而游戏作为第三产业的中流砥柱更是重中之重,但企业对游戏的研发更应有所取舍,生产一些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游戏是可行途径。最后是国家,一个人游戏问题或许是个人问题,但一个民族乃至国家游戏问题便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了,这也警示国家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市场监管和教育的发展。

让全社会都携起手来,创建更加和谐文明的环境。莫让游戏掌控了我们,树立更高更有理想的价值观,为实现复兴“中国梦”而出一份力!

得分: 56.5分

评语:此文题目的拟定很好地体现了议论文的文体特点,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观点。文章很好地运用层进式结构来展开论述:开头以古今对比的方式引出论点:莫让游戏掌控了你!接着谈当下人们“游戏”现象的原因:一是对快节奏公式化生活的一种消极的反抗;二是现代人信仰的缺失。最后提出解决办法:要从个人、企业和国家三个层面加强对游戏的选择、研发和监管。结构层层推进、思路清晰明了是本文最大的优点。

本文的致命伤是不耐读,很多语言经不起推敲,表达不通顺。话题的逻辑转换上多处显得生硬而突兀。比如:把老子的“无为”之论,追崇天人合一,硬说成是“自由自在的游戏人生”;苏轼、李白将游戏看作表达意趣的源泉,由此来得出古人能够掌控游戏。这就未免有点生拉硬扯了;还有论述“现代社会中人们信仰的缺失”这一段更是语无伦次,“以此表达当社会主义者无信仰主义,坚持马列思想的执着。”这句话不知道究竟想说什么?在材料的选择上不够准确,也就难以把理说清楚了。总之在论述过程中语言的思维难以深入展开,这也是目前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评点教师:深圳市高级中学  谌晗)

3.用心铸就奇幻稳固的世界

游戏基于互联网应运而生,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我们不应沉溺其中,而是用心带来自我快乐。

材料中“魔兽世界”的风靡与中美两国青年对游戏的追逐显示了未来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却也让人担忧青年。许多年前,当任天堂以铺天盖地的形式涌来时,人们见识了彩色的斑斓。俄罗斯方块、贪吃蛇用最直接的方式予以了我们快乐。而今天各类光怪陆离的网络带来的更多是空虚。游戏应回归使人快乐的本质。面对炫丽的器官冲击,人的心沦陷了,那份快乐的本源被无情地冲刷,只剩下一体化的空虚。

游戏或许是年轻的心的表达。因此游戏应能使那颗惴惴不安的心建立起奇幻而又稳固世界。越南工程师阮城东的橡胶鸟让无数玩家感到疲惫。而曾在21世纪初盛行的“梦幻西游”却让大家回到那个充斥着金庸古龙的时代。今天的游戏更让青年学会自主选择,让他们在那新鲜的世界里找到自我表达的窗口,在生活的千丝万缕中不断抽丝剥茧,找到心灵的港湾,找到快乐。或许策马奔腾的厮杀,风驰电掣的变幻在那一刻占据了你的心灵,却也让你忘却心的起源,忘记快乐。

海子曾说:“没有黑夜能使我沉睡,没有黎明能使我醒来。”可见游戏纵使打开了心灵的窗口,也难一窥全貌。在社会的滚滚洪流中,人心面对迷茫的未来显得脆弱又敏感,这时游戏应当只是暂时的指路灯,而非心间的一泓清泉。游戏弥补了心的裂缝,却不能愈合碎片般的心,人也应回归现实社会,找到自我的精神寄托,不再成为复刻的影子,留下自己的痕迹。这难道不正是另一个使人快乐的精神世界?

激昂在进击中迸发,热血在对抗中彰显。一款使人快乐的游戏应结合人的内心,更应结合现实。而“NBA 2K”无疑将运动这一元素引入到虚幻世界中,而我们所感到的是血脉贲张的节奏,永不放弃的理念,而非阴冷狡诈的斗争。这样的游戏让我们回归到了青春,在机械繁琐的世界中感受到了人与自然本身身体上的艳丽。

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游戏注定是个难以想象、争论不止的话题,而我们所要的是找到内心,在游戏中释放自我,得到快乐,在生活中不断前行,用心铸就那个奇幻的世界。

得分:55

评语: 能够准确把握材料,在规定范围内立意。视野开阔,思路广博,材料丰富且贴近中学生活现实。语言含蓄而又富有张力。关于游戏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的论述,见解精辟,实为难得。个别词句稍显晦涩;材料的运用亦稍显芜杂;作为考场作文,主旨也似乎不够明确突出。是为憾。

(评点教师:深圳市高级中学  何卓燊)

4.莫让人生被游戏消费

互联网时代,人们娱乐消遣、放松身心的方式愈加多元化。然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玩游戏的方式娱乐放松。每每乘坐地铁时,我总能看见低头专注于手机游戏的学生、都市白领……每每此时,我总想走近他们,轻声说一句:“莫让人生被游戏消费。”

莫让人生被游戏消费,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所有玩家花在“魔兽世界”上的总时间超过593万年,相当于人类的演进时长;美国青年在21岁以前,玩游戏的平均时长超过一万小时,而一万小时的练习足以让任何人成为专家。面对这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的确应该静下心来反思:虚拟的游戏世界真的有如此大的魅力吗?值得我们如此“不离不弃”?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前,央视组织了一次新闻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有留时间读书吗?面对记者的镜头,很多人的回答是:没时间,下班后喜欢玩游戏来放松,看书多累。看着他们有些茫然的神情,在谈到玩游戏时眉毛都似乎上扬了几分,站在电视机前的我很想说:“游戏不是娱乐的全部,读一本好书使人终生受益。”

是的,游戏不是娱乐的唯一途径,虚拟世界再美好再迷人,终究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我想,如今人们往往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消遣的原因在于,游戏能快速让人获得一种巨大的满足感。可以说,玩游戏与抽食鸦片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两者都以一种骤然的方式使人们精神获得了极大的愉悦感。在游戏的过程中,人们抛却了烦恼,享受着游戏带来的快乐与刺激,而这种低成本的快乐却能给玩家带来持久的魅力与诱惑。

莫让人生被游戏消费,人生的追求在于质量。游戏也许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然而这种建立在时间的消耗上的快乐却是一个隐形的无底洞。亲情、爱情、友情……游戏的快乐中,我们迷失了自我,丢弃了最为宝贵的东西。真正幸福的人生是一种质感人生,能够带给人真正的精神满足与心灵愉悦。相反,沉溺于游戏中的人生则是一种平面化的人生。

人生如此,一个民族的发展亦是如此。只注重游戏娱乐的民族缺乏历史的厚重感,因此也就缺乏后劲。真正强大的民族,能够科学地娱乐。

“救救孩子……”当我看到那些沉溺于游戏中无法自拔的学生,我想说:“莫让人生被游戏消费!”

得分:55

评语:一口气把文章读完,发现漂亮整洁的书写中唯有一处几乎可以忽略的涂改,全文没有一个错别字,连标点符号都相当规范,真是服了!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第二段化用名句,列举数据,事实胜于雄辩,强调游戏之盛行、游戏之“魅力”;第三段读书与游戏,现实中人们更多选择后者,在比较中再强调游戏之“魅力”;第四段在前两段列举现象的基础上总结游戏之“魅力”;第五段从反面论证游戏之害,正面阐述人生应有的追求;第六段上升到民族层面论证;最后一段再次强调观点,针对性强。当然,若段落内的论证能再集中一些(如第五段可围绕“人生的追求在于质量”,具体分析),第六段的论证再充实一些,文章则更有说服力。      

(评点教师:深圳市高级中学 孟斌)

5.失落的游戏

辛弃疾有一词句特为出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且不论诗中诗人转首遇见她的欣喜,单看这“灯火阑珊”之景,忽的便联想起古人休闲的一大好去处,花灯会。自然,为增添情趣,少不了猜灯谜的活动,此乃古人们的游戏。

而如今,游戏的市场行情依旧风姿不减,古时灯会人头攒动,今有网络游戏产业的大好行势。无论古今,人们皆急需游戏这种娱乐休闲方式来消遣放松。自然,游戏也无一例外的满足了人们这种需求,此乃游戏存在的必要性的体现。然而,游戏逐渐单一化的演变趋势,却是值得我们警醒。

所谓单一化趋势,乃是游戏种类的单一化。如今,但凡人们提及游戏,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网络游戏。可以说,如今的网络游戏已然成为人们休闲的唯一方式。因而,如此极端的演变方式逐渐暴露出弊端。网络游戏成为了人们唯一的选择,而休闲放松的必需无疑是进一步加剧供需不平等,因而很大程度上造成网络繁盛的假象。又因着选择的单一,人们更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青少年尤其如此。因而,在许多家长眼中,游戏已然被视为洪水猛兽,只因孩子对待游戏的痴迷状态。

相较于古人的吟诗作对,猜灯谜等游戏,网络游戏所缺乏的,则是所谓的人文情怀。网络游戏玩家所面对的是冰冷的屏幕,而古时游戏之中你所面对的,乃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从游戏中获得的,不仅是放松过后内心极大的满足感,有时更多的是人与人面对交流时的人生体验。

因而怀念如此的游戏,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嬉笑怒骂,共同享受游戏之乐的过程。自然这种游戏不仅局限于古人吟诗作对的高雅,更多的还是儿时跳皮筋,捉迷藏等小游戏。如今它们似乎已失落。因而,如今游戏产业的形势大好,很大程度上体现其他游戏的没落。我们的游戏,儿时的游戏,是否也如同失落的文明一般,在演变过程中,逐步没落。

“灯火阑珊”,如此别致的风景,却已然黯淡,那些失落的游戏,似乎也将褪去星火,湮没于浪潮之中。

得分:55

评语:凡成为佳作必有其构思独到的亮点。本文有三巧:一是入题之巧,以辛弃疾名句引出古人“灯火阑珊”浪漫隐约富有想象力的花灯会之境,从众多借题发挥的平实开头中跳跃而出,是此文亮点之一。二是古今游戏辨析之巧,由“古时灯会人头攒动,今有网络游戏产业的大好行势。”自然过渡,扣题分析,重在揭示当下“游戏逐渐单一化的演变趋势”所导致的人文情怀淡漠,文气流畅,感情充沛,一气呵成,思考深入。三是结构细节之巧,开头结尾呼应,主体部分“古时儿时当下”纵向比较,内容充实,少了正统议论文的呆板枯燥,论述有层次,多了行文的灵性、灵气,更加耐人品读。

(评点教师:深圳市高级中学 王晓敏)

6.游戏盛行后的生存危机

在现代经济的拓展空间中,虚拟世界无疑占去了半壁江山。游戏产业的繁荣背后是整个世界的青年人为之颠狂。

游戏,准确地说是电子游戏,为何盛行?刘慈欣在《三体》中描绘了一个名“三体”的游戏,它需配备专业一套设备才能进入,最终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与浩渺宇宙中任意穿行——这大抵是游戏魅力的集中体现。模拟现实却又超越现实,丰富而强烈的感官体验,即是游戏之魔力。

但是,游戏的流行在经济腾飞的喜讯之外,真正要引起关注的是其传递出的现代文明的隐忧——实体生命虚拟化。在经济坐标、学习坐标、娱乐坐标之外,用人类文明的坐标衡量游戏,就不能不发现其中的预警。

毋庸置疑的是,游戏损耗了大量时间。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时间是消耗在了另一个人为创造的世界中。真实与虚拟之间的转换,会让人的生命虚无感顿增,以至混淆真实虚拟的界限。百年以前,信息文明的前奏即工业文明已经让沉思者怀疑存在:加缪的《局外人》、萨特的哲学,无不拷问着人造世界与自然世界夹缝中人类的生存。而今天,这种迷茫更深了:常有少年沉迷游戏或仰头大笑或奇装异服地追寻“异度空间”。人存在的实体感被消解、虚无笼罩了生命,这莫不是一场现代人的生存危机?

人的实体生命虚拟化更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来。有美国科学家十年前即预言了这个时代:“世界是平的。”而一语双关,世界亦是屏的。人与人之间的贴心耳语,温暖拥抱为游戏世界,虚拟空间的人机交互取代,滋生蔓延的不仅是隔阂与距离感,更是个人生命孑然无依的飘忽感——一如蓬草,拒绝了现世人情的羁绊。

在此之外,人的思维扁平化亦不可忽视。仓颉造字,是观天象师造化而造出的人世风景;山水画、篆刻乃至于飞机潜艇的创造,无不是人在与自然的交流中取法于自然,在抽象、无限中摄取精华。然而,观之网游,强化的形象给人以无限的强烈的感官刺激,玩家在自我感官的生物性快感中沉迷,逐渐麻木了与自然对话的能力,失却了抽象化的思维能力。这是游戏以一虚拟世界抢占人思维无尽空间的警示!

英国广播公司以《黑镜》一剧描绘了数字化人生的文明失落一面——以不断攻克游戏获得积分,以积分换取生活必需品。最终,主角换取了一次离开的权利,却发现迎接自己的是更大的一盘网游。这仿若“模拟人生”的现实版。现代人不能不警醒:我们真实的生命,生如夏花的绚烂,会否被虚拟飘忽的游戏吞噬?

呼唤生命的至美至真,在夏花中绚烂,在流泉中滋长。

得分:54.5

评语:本文是一篇论证清晰、逻辑严密、主旨鲜明的议论文。从网游的特点入手,论证了网路游戏带给我们的“恶之花”:因沉湎于构建虚拟世界从而忽视个体真实的生存空间;仅透过屏幕进行沟通的方式,隔绝了人们的心灵空间;简单绚丽的硬线条界面扼杀了人类的创造力,最终,思维空间被盗取。逐步深入地论证了人类从身体到心灵的沦陷,网游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本文的最大亮点在于起笔高,材料新,思想美。高屋建瓴的语言见思想的深度,贴切丰富的材料见积累的功力,追问生存的意义,提倡师法自然的宇宙精神更彰显了出于同龄人的眼界,实在难得。

细节方面,段首段尾选取的两个网游事例尤为出色,既遥相呼应又使得主题有一定程度的深化;谋篇布局上,能看得出训练过的痕迹,但又不失为一篇有个性化创造的佳作。

(评点教师: 深圳高级中学  王译堃)

 7.且行且戏

鲁迅在《风筝》一文中忆起自己损坏弟弟的风筝,几十年后追悔莫及,弟弟却早已毫无记忆。在人生最初的记忆里,没有了游戏带来的绚丽欢愉,原本五彩斑斓的生活是如何褪尽了血色而变得苍白无聊!错过游戏,错过的,却不仅是游戏。

只是今天,游戏变成了家长眼中的洪水猛兽,玩家眼中令人不能自拔的毒药。在我心里,游戏不该是PSP等电子产品的大肆消费,不该是孩子瞪着血红双眼、通宵对着荧屏的惨烈厮杀,它该是“儿童放学早,归来放纸鸢”的纯洁欢快,该是采蘑菇的小姑娘挎着篮子跑遍山林的清新自在。

龙应台说:“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土壤,不可或缺。”好的游戏令人放松身心,灵感便在不可预测的时刻优雅到来。《童稚》中摇头晃脑的小儿将蚊子留在帐中,“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为之怡然称快”。小小孩童在普通游戏中创造了多少美!一个下雪天,谢氏家族团聚而坐,吟诵诗文以自娱。俄而雪骤,那位富含才情的传奇女子便于这雅趣的游戏间留下千古传颂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游戏创造了从容闲暇的心境,让人在一路奔忙的路途上创造出诗情与美。大书法家王献之偶然游戏之心兴起,在白衣少年羊欣身上的绢衣留下泼墨之作,到今天仍让人吟诵不已!          

    只是游戏必然是孩童专属的权利吗?我想未必。在更高水平上,游戏成了一种潇洒随意的人生态度,宽容豁达的人生情怀。《西厢记》中小姐说道:这园子委实观之不尽,留着明日再来玩耍吧。生活何尝不是“观之不尽”的园子,曲径通幽,总不能一眼探底。总有些风景要被遗憾地错过,而游戏,便让人放下执念,减少遗憾,随性而动,总有更不同的风景于明日等待。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不也是以游戏般的简单的放松心情,去领略“得时须尽欢,失时莫强求”的豁达么?“一蓑烟雨任平生”,在岁月旅途中的艰苦困顿,且以游戏之心对待,它不是反对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却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大气、旷达。

游戏,创造力的土壤,随性潇洒的人生态度。让我们在这曲径通幽的生活之乐园中,且行且戏,且戏且悟。

得分: 54.5

评语:本文立意有深度、有创意,行文脉络清晰,观点、态度鲜明:通过对比电子游戏与传统游戏对青少年身心的不同影响,就势引出了“好的游戏”之于人生的意义:“令人放松身心” ;“是滋长灵感、创造力的土壤”;“创造了从容闲暇的心境,让人在一路奔忙的路途上创造出诗情与美”,甚至将游戏上升为“一种潇洒随意的人生态度,宽容豁达的人生情怀”。

然而从“切题”的角度来看,写作思路值得商榷。“游戏”有广义、狭义之分,题目材料中的“游戏”应特指“虚拟世界”、电子游戏。本文从第三段始,论述重心倾向于广义游戏、传统游戏了,结尾部分,回扣材料亦不明显。

全文论据丰富,信手拈来,体现了作者开阔的阅读视野与良好的人文素养。文笔饱含诗情画意,彰显了文采和文化底蕴。

(评点教师:深圳高级中学  齐敏)

8.来自星星的“游戏”

楚汉,人尽皆知,狼烟四起,斧铖齐鸣。项羽,纵身跌入乌江,自刎而亡的项羽。不料,斗转星移,七星连珠,苍穹有泪,上苍叹“英才不可草草了此一生,应让其去那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标点符号误用)的21世纪走一遭,才不狂了此生。”

乾坤扭转,万象更新……

“此乃何地,本将军为何身陷此地?难道是地府?”项羽大喝,心存疑惑。

项羽在胆结石漫无目的,像雨打的浮萍随意飘荡,相比于“转世投胎于金陵士豪家中的怡红公子”,项羽可谓无限凄凉!走着走着,来到了一处恰似楚汉锋烟缭绕,厮杀成群,人兽争斗的地方,他不知,此乃游戏厅,21世纪,让众多青年入痴如醉,神魂颠倒的地方。

项羽英雄气慨,男儿本色尽显,他冲进去,力挽狂澜地拯救着“性命堪忧,黑眼圈泛起涟漪的”士兵们,却遭到几个手持电棍的恶汉的制止,将他抓人审讯室。正当保安打算将其送入警局之际,一长发女郎冲出,与保安交涉了翻(别字)便带项羽离去。而此刻,项羽仍为被那“魔兽游戏”所困扰。

“项王,臣妾终于见到您了……。”项羽定睛一看,可知此女乃虞姬。

“虞姬,你如何这身打扮,刚刚那,为何地?”

“项王,此乃21世纪,刚刚那正式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厅,刚刚那些少年都是耗费光阳沉迷于游戏的人……”

“游戏为何物,难不成是刘邦老贼新兵器?”

“游戏,虽无刀光剑影,却能状灭一个人的灵魂,杀人于无形,比缨弓更叫人惊骇,那些孩子,有些未成年,有些刚踏入社会,去都被游戏这群魑魅魍魉所吸附,鲸吞蚕食地吸走他们的意志。这是现代中国的悲哀……”虞姬一面讲一面露出担忧之色。

  对于项羽来说,“游戏”无疑是来自星星的,虽不比来是(“自”的笔误)星星的都敏俊让人温情,却也可重温驰骋沙场的雄姿。于是,不顾虞姬劝说,进入游戏厅,融入这21世纪现代化的产物。

  废寝忘食,脾气粗暴,项羽在游戏世界中享受无与伦比的自豪感与成就感,熟不知曾经碧雪黄沙,金戈铁马的枭雄却成为父母教师眼中的浪荡少年。

 虞姬为了挽救项羽,痛心断了其生活费,不料项羽却偷抢成性,最终也成为不良少年之一。直至有天送入警车,关入看守所,虞姬心痛交加,来到了珠江,写下遗书,“昔日扛鼎项王亡,今朝浪荡少年在,虞姬虞姬奈若何,已以死明志救项羽。”

  后这一遗书在微博上转载量超过三百万,大大高于文章出轨门,项羽在牢中看到,悔恨不已,亦写下遗书,撞墙而死,文曰:昔日视死如归亡,今朝沉迷游戏在,来自星星游戏害,愿回乌江自刎亡,留下英名千古传,不愿负虞救吾死!

  微信,微博,MSN,QQ迅速传播这类似唐婉与陆游的钗头凤的遗书,影响力之大,引起了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于次日发微博称:

  为实现中国少年梦,为壮哉我中国少年,为雄哉我少年中国,我国将禁止一切网络游戏发展。

 从此,中国少年健康发展。

  一曲爱情悲歌,挽救了一代青年。

  “来自星星的游戏”也湮灭于家长,教师的讨伐声中……

得分:53.5

评语:该文是以叙述为主的文章,在众多以议论为主,且说理平平的文章的“狂轰滥炸”下,易使阅卷老师阅读疲乏,评判无语……如此,使得该篇文章有“眼前一亮“之效,打了高分。细究来,理由有三:一、题目巧妙换化前段时间播放的火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令阅卷者心生好感,感觉学生关注生活,有时代感;二、在内容上,将项羽、虞姬角色“穿越”到21世纪,且用大量当下流行元素解说他们的际遇,令人捧腹之余略有思考;三、文章自始至终能紧扣所给材料,围绕“游戏”展开。不偏移材料来写作,是考生写好考场作文的关键,得提醒学生注意。此外,故事叙述完整,人物形象和性格相吻合,人物命运结局和主题表达一致。

然,这篇文章的毛病不少,故事情节单调,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人物形象牵强(项羽穿越到21世纪变成了一爱打游戏的学生?青年?);最重要的是,文章逻辑性差,故事发展唐突,为符合主题而生硬安排项羽和虞姬的命运……窃以为,从总体上看,给这篇作文打54.5分偏高了!  

(评点教师:深圳市高级中学  陈 华)

9.别让游戏“游戏”你人生

世界所有玩家在“魔兽世界”花的总时间超过593年,相当于人类演进时长。中国有600万人每周至少玩22小时的游戏。当这些令人惊愕的数据摆在面前,不得不深思,多少人的人生已被游戏了?

所以,请别让游戏“游戏”你的人生!

梵高说过:“人的情形有如麦子,若不播种在土里等待发芽,便只能被磨碎制成面包。”游戏便是那危险的磨盘,侵害、主导你的人生。

游戏,败坏学业。作为21世纪青年学生,当前的首要任务,便是学习。但如果把过多的时间用在游戏上,又如何有时间去品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前人的精神名言?又如何有时间去演算数学题,研究物理知识,细读政治讲义呢?游戏,会败坏学生的学业,侵害内心,浪费青春这一最美好的学习时光。

游戏,改变品性。可以听到许多类似的新闻:某人沉浸于游戏,拿刀砍杀父母。难道在接触游戏之前,他们便会杀自己的至亲?当然不是。是虚拟的世界改变了他们原本善良的品性,是求胜求赢的游戏改变了他们原本温静的品性,使他们变得急躁不安。别让游戏主导你的性格。

游戏,使人失去了生活价值。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生刘宁,对外宣称没有找到喜欢的工作才乞讨街头。其实真实的理由是大学时沉迷了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原本,他是一等学府的优秀毕业生,而如今就因被游戏“游戏”了他的人生,成了街头的乞讨者。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生活价值,不能在游戏中迷失了自我,不能被“游戏”人生。人生,应在灿烂的阳光下前行!

面对游戏,自己应该有自控能力,不能投入身心,可以认为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偶尔玩玩。面对游戏,家长应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辨明游戏利害,控制孩子的游戏时间。面对游戏,政府应有正确的条例管理,正确发展游戏产业,引向可以给人民带来正能量的方向。

莎士比亚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若卑劣地过一生就太漫长了。”别让游戏“游戏”你的人生,别在昏暗的游戏中卑劣地度过人生。在灿烂的阳光下,感受最美好的生命吧!

得分:53.5分

评语:莫“游戏”你的考场作文,莫“游戏”你的璀璨人生。此文作者当是深谙考场作文之道。无论是拟题紧扣材料关键词,还是行文途中时时扣合题目重申观点、结构框架明晰合理、名言警句适时引用,都符合考场作文的特点。然而此文仍有不少硬伤,主体部分分论点的设置较为粗糙,议论停留在对材料观点的简单证明上,缺少深入挖掘,说理经不起推敲。譬如文章倒数第二段提到可以把游戏当作“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偶尔玩玩”“辨明游戏利害”,这说明游戏有其优点,然而前文分论点却是将游戏直接定位为“败坏学业”“改变”温良“品性”“使人失去了生活价值”的罪魁祸首,这样前后矛盾,令自己的观点不攻而破,应把握好“度”的问题,准确表述为“一味沉溺于游戏之中”会“败坏学业”等。再比如“难道在接触游戏之前,他们便会杀自己的至亲?”问得有点莫名其妙,“政府应有正确的条例管理,正确发展游戏产业,引向可以给人民带来正能量的方向”表述不妥。  

(评点教师:深圳市高级中学  黄晓莉)

10.我在游戏,你在哪里

“一百年以前躺在床上吸鸦片,一百年以后躺在床上玩手机,姿态惊人地相似。”21世纪的今天,人们又沉迷于“游戏”这一精神鸦片,行不离、食不离、卧不离、厕不离——有调查称,如今中国有600万人每周至少玩22个小时的游戏。21世纪,你的闲暇时光倾泻在哪里?

这是一个所谓“娱乐至死”的时代——从iPad到iPhone,从PSP到PC,式样不一的设备配上五花八门的游戏,现代人的“游戏人生”已整装待发。浩浩荡荡的“游戏大军”中,有学生,有白领,有失意者,有得意人。全民放松,知乎所从?

互联网时代为游戏的“风行”打开了大门,新技术手段更为游戏的“风靡”铺设了广道。电子游戏一改传统纸牌游戏抑或各类实在的体育游戏,将玩家置于一个完全虚拟却又“合情合理”的环境中,弥补了玩家现实生活中身体机能的弱项,满足了玩家在和平安稳又平淡无奇的小日子中叱咤风云的心理诉求。粉饰一新的游戏带着精良的场景制作与动人的剧情设计“秒杀”其他一切休闲活动,一跃成为新世纪现代人的“养生利器”。

而现代人生活的枯燥紧张与精神的空虚衰弱,是游戏能够“大行其道”的根本因素。工业化生产出了一种规范的流水程式,也生产出了一批思维固化的劳动大军。人们被迫在每天拿出八小时去高强度地为不是自己的目的、以不属于自己的方式去耗费精力,就范于精准紧凑的节奏。因此,在工作之余,他们会更倾向于一种“彻底的放松”和“完全的解放”,借助游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有不一样的社会分工,有更多的刺激和英雄梦想,有在屏幕之外的似乎永远奋斗不到的事物。人们对游戏的疯狂依赖,正是从侧面反映出人们精神生活的缺失。这份缺失决定了他们向外搜寻慰藉的冲动反应。《新周刊》中有一句话:“精神世界外化,社会生活物化,面对自己石化”,鞭辟入里地揭示了现代人“外化”而空洞的思想内核。

放松是好,但当放松成为习惯,便只能叹一句“中毒太深”了。个体需要娱乐,可“娱乐至死”只会最终让人心充斥着“不知为何而笑的痛苦”。当你的头脑已成为各色角色成长故事的跑马场,当你的心灵已成为虚拟空间里一粒浮沉埃土,请停下游戏的双手,找找内心,找找魂儿。

21世纪,你的闲暇光阴在哪里挥洒?愿你在林荫里,在原野上,不然学学松尾芭蕉,去寂寞的古池塘前,听听蛙响。

得分:53.5

评语:这是一篇相当精彩的议论文。当我们集中笔墨去开列游戏的条条“罪状”、批判玩家们的“玩物丧志”时,本文作者则更深入一层,敏锐地看到了网络游戏大行其道的原因,指出“全民放松”实是工业文明下现代人精神压力与心灵空虚的体现,见解独到深刻。文章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将当下游戏玩家们的心态剖析得淋漓尽致,语言上亦不乏一针见血的点睛之笔。结尾设问照应开头,并巧妙化用松尾芭蕉的俳句,呼唤玩家们回归现实、回归自然、回归心灵,充实精神世界,文辞优美,令人回味。以十七八岁的高中生而能有这样的思想见地和文字功底,且能在考场上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完成这样一篇视角老到、说理严谨、态度鲜明、语言丰富的议论文,实属不易。对同学们来说,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布局谋篇的方式以及叙事说理的手法,都是很值得学习的。

(评点教师:深圳市高级中学 宁赫)

11.指尖上的智慧

数据显示,全球游戏产业正飞速膨胀,伴随巨大的经济效益而生的,是世人对游戏多种的看法。有视之如生命的,有珍其为聚宝盆的,也有惧其为洪水猛兽的。

关于这一争论,依我之薄见,游戏集中了人类最精华的智慧——参与性创造,应良好地开发利用之。

首先,游戏的发展本身就由参与性创造而来,又推动参与性创造发展,游戏经历了单机小游戏到大型网游,现在又回归到了微型状态。它的发展得益于玩家用户体验的参与,或者说,开发者本身就是资深玩家。

拿近年最火的手持设配游戏《愤怒的小鸟》为例,它的成功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在该公司濒临倒闭之时,一个拿着苹果手机在车站百无聊赖的设计师突发奇想,创造了这款游戏。同时,众多线下活动汇集一万玩家意见后又推出《愤怒小鸟2》、《3》、《太空版》、《圣诞版》等。

正是这种双向信息的交互使得这款简单得“令人发指”的游戏占据小游戏市场的半壁江山。

同《愤怒的小鸟》一样,其它类似游戏:《水果忍者》、《植物大战僵尸》,以及最近新兴的2048,都有共同特点——可快速理解、快速融入并有通道参与创造。

因而,游戏实质上集中了人类最精华的部分。

其次,我们应从中找到使人类大脑活跃的因子,并对其加以运用至其他方面。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也是创造性思维较量的社会。我们会发现,人在玩这一方面总是充满了创造力。比如中国最早的下载工具——迅雷的“老大哥”,它们出现就是因为其开发者为了玩大型游戏而又难以下载而设计的。那么是什么激发了人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无疑会有利于发现发展人们创造性思维因而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

最后,对于已经形成的游戏文化产业,要大力发挥其经济文化效益。一方面,游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毋庸置疑的,要发挥;另一方面游戏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文化及社会效益应充分发挥。果壳网曾有过一款游戏,主线贯穿中华传统文化各个方面,这款游戏引来大量参与者,也使中学生受益。若大力发展此类游戏,使之受众面广泛起来,那么将解决许多文化类社会问题,产生巨大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对于新兴的生命力旺盛的指尖上的智慧,我们应客观认识它,发展它,让它造福社会,而非因为它的一些弊端而一味地否定。

它虽存于指尖,却寓于智慧。

得分: 53分

评语:亮点所在:①. 仿用拟题,吸人眼球。作者巧妙地仿用了目前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题的语素和短语结构来拟题,新颖形象;抽象的“智慧”和具体的“指尖”相结合,虚实相生,颇有意味。

②.审题准确,观点鲜明。作者善于准确概括材料的核心内容,起笔三角度概括其他观点;紧承上文,第二段独立成段,突出强调个人的观点。“参与性创造”的核心词语在文中多次出现。

③.观点有“我”,材料精美。“依我之薄见,游戏集中了人类最精华的智慧——参与性创造,应良好地开发利用之。”其中“参与性创造”的观点独到深刻,体现了作者的独立思考。使作者在“作文试卷之山”中独树一帜,迅速被发现。材料选取,颇显功力。无论是经典的《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还是新兴的“2048”、“贯穿中华传统文化”的游戏,都表现了作者的积累研究之功。有“我”之文,再加丰富精美的材料,该文就不会“泯然众文矣”。

升格建议:

①.题目和内容需水乳交融。应扼要解析“智慧”的含义,尤其是它在“指尖上”的表现,然后紧扣题目的含义行文,这样避免题目和内容游离。

②.强化层次间的逻辑。在原文的“首先”、“其次”、“最后”标志性的词语之上,每层使用一个精要的彼此紧密关联的总领句;且注意三个层次的平衡之美。

③.尽量避免核心语句的偏颇、牵强。比如“因而,游戏实质上集中了人类最精华的部分”,该句是承上文得出的结论,实际它不符合客观规律。又如:“它虽存于指尖,却寓于智慧。”

(评点教师:深圳市高级中学  廖 睿)

12.适度游戏,切莫游戏人生

某一著名文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诚然,每一事物都如阴阳八卦图一样好坏兼生,游戏亦不例外。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游戏产业方兴未艾。游戏队伍之强大,游戏时间之漫长无不让人瞠目结舌,游戏作为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标志,其深刻的影响不容忽视。

然而,游戏真的仅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标志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即使不可否认的是游戏的确拉动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但世事无绝对,它也一定程度上起着消极的作用。小学生玩射杀网游以致现实中拿刀伤人的现象骇人听闻,因被家长没收电脑且批评教育而跳楼自杀的惨剧令人寒心...... 这些惨痛的后果背后是网络游戏缺少价值观指导性,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极易跟风盲目,加上没有家长的监护,未成年人则易被网络游戏中出神入化的特效、虚像所迷惑而走上弯路。因此对于游戏开发者而言,这些悲剧也是一警示,游戏的内容和形式理应是健康向上的,莫让游戏成为毒药,噬啮青少年的心灵,摧害祖国未来的栋梁。

游戏的另一缺点是扼杀青年生命与生俱有的创造性和焕然活力。整日玩着别人开发的游戏,享受着他人的成果,日渐创造力便不复生机,这或许是当今现代人多数随波逐流的缘故之一吧。只懂玩,为何不自己去创造呢?美国青年就从游戏获得了启发,他将普通的游戏加上自己的灵感,为游戏加上剧情,吸引玩家。又或将游戏的方向转向培养学生设计自我的城市、房屋规划等具有培育性的游戏方向上。而游戏多以电脑为载体,青少年在发育时期,对其身体具有强烈的消极意义。年青一代老气横秋,眼睛没有了活力,又怎么建设大道国家、又怎么感受世界的美呢?

游戏的时间过度,挤占的只能是思考的时间。人缺少了思考,成长的历程就缺少了韵味。毛泽东曾说:“人应该多思考,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就是说,多思出智慧。”多思考,才能完善个人,提高素质,促成一个人的成长。而“纵使被关在果核里,我也是无限思想空间的王者。”的豪迈壮言也不也警醒着我们思考之重要性吗?用思考的时间换游戏的时间,这无疑是一个亏本的交易。苏格拉底就是在思考中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名言,亚里士多德就是从思考中说出“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定论。思考让人成熟,使人举一反三,让人增加自信。

因此,对于游戏我们应保持理性,将它看作是种娱乐消遣是值得肯定的。但切莫夸大游戏的作用,坚持适度游戏,不要因为游戏缺少了创造力,活力和思考的能力,切莫以散漫、无知来游戏自己的人生。

得分:53

评语:文章的标题有内涵,后半句的“切莫游戏人生”更在引申阐述一种人生观,看起来有高度。篇首用狄更斯的名言,很有文采地说明凡事都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问题,引出对游戏的两面作用的分析,起势不凡。接着,文章从三个角度分析游戏之弊:网络游戏缺少价值观指导;游戏扼杀青少年的创造性;游戏挤占了人的思考的时间——三个层次,观点清晰而明确。文章的结尾有意识地照应内容、篇首和标题,呼应得很自然。另外,作者的钢笔字写得很漂亮,字体清秀,美观的卷面为他增分不少。

遗憾的是,如果仔细推敲,会发现文章的重心是从三个角度分析游戏之弊,并非分析“适度游戏”,更非分析“切莫游戏人生”——标题和文章内容不一致。在考场阅卷的短暂的几十秒中,阅卷老师这样的疏漏常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在考场下笔前,理清文章思路、设计好文章结构的重要性。

                         (评点教师:深圳市高级中学  汪进)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