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乡村记忆系列(六)|苒苒物华休——革命者应焕贤的故事(上)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28 17:26:44
导读从小就听闻父辈说起,同村本族有位长者应焕贤,早年参加共产党,曾经担任中共地下县委书记一职,闹的永康动静很大。

从小就听闻父辈说起,同村本族有位长者应焕贤,早年参加共产党,曾经担任中共地下县委书记一职,闹的永康动静很大。后来离开家乡去了外地……。这一说道,给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接受红色教育的我留下深深的印记。即便岁月倏然而逝,也未有消弭我对这位有似风雾般存在的前辈,一探究竟的初衷与好奇。于是我前往北京,几度访谈应焕贤的长子应克时先生。这位我的族兄长期供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辖属的几个部门,最后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任上退休。尽管年近九旬,依旧身体健硕,思维清明。他同我讲述了不少有关其父亲的往事,并向我展示了几张珍贵的老照片,包括一帧他父亲早年的肖像。好友成超兄则帮我从永康中共党史办找来党史资料,和一份七十年代相关部门有关应焕贤的外调报告,以及焕贤本人的自述材料。自此,便如时空倒转,一个完整、立体的焕贤便逐渐的清晰起来,并山一般地立在了我的面前。

1

应焕贤,原名应化贤,曾用名应子平、钱梅影。1903年的10月出生于永康市芝英镇亳塘村。父亲樟寿,一身武功,蛮力惊人,惜在焕贤7岁时,精神失常,时常发作,殴打妻小。焕贤母亲不堪忍受,便带着小儿子亦即焕贤之弟离家生活。家庭迭遭变故的焕贤和妹妹绍为,从小由祖父扶养长大。

屋漏偏逢连日雨,跟随母亲离家不久的弟弟又不幸落水夭折。极度哀伤的母亲,自此吃素念经,再不归家。父亲则出走失联,再无下落。为生活所迫,焕贤13岁便来到方岩山脚的岩下街,进周义和雨伞店当学徒。不堪虐待,不久返家。16岁,再去县城利生染织公司当学徒。几年过去,祖父去世,重又归家种田。到了1924年,发生堂兄被人打死焚尸惨案,讼事迭起。遵伯父之命,倾力跑腿相帮,以至田脚荒芜,靠借贷过日子,仅有的2亩薄田和几间屋子也全都抵押给了债主。这件案子一定在焕贤的心头烙下深深的阴影,并对他的反抗叛逆精神产生了滋润、催发的作用。男大当婚,焕贤娶配吴氏。成婚后的焕贤生活更其愁苦,只好寄人篱下,来到古山镇寮基村,与岳丈家一道生活。

始于19世纪中叶的近代中国,灾祸深重。一方面帝国列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蚕食、侵略。另一方面封建专制统治和腐败政府的无能与无情压制。进入到二十世纪之初,中国人民长期积压在心头的强烈不满与怒火,便借由1919年的“五四”运动,如火山一样的喷发出来。经由“五四”、和“五卅“运动以及其后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的洗礼,永康这一块浙中贫瘠的土地与民众,也开始从封闭落后的状态中苏醒。那是一个新思想、新观念狂飙突进、席卷神州大地的年代,一帮不安于现状,图求国家富强、个人命运改变的年青人站到了时代的前列,血液里的叛逆种子很快催生出了萌芽。当时一批在上海、杭州、金华等地求学的永康籍青年才俊,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诸如池长根、叶岩襄、余心、黄大馨,应毓兰、李立卓、应业芳、黄锦章等一批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永康的播火者和创建中共永康组织的骨干力量。那个年代,城乡小学教员收入微薄、社会地位低下。他们对新事物新思想比较敏感,具有一定的革命意识。他们同情贫苦农民,与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深得基层百姓的敬重。所以永康中共最早建党和开展农民运动,多以当地的小学为依托,以小学教员为骨干。他们白天教书,夜里革命。1927年5月,永康第一个中共党组织----隶属于中共杭州地委领导的芝英培英小学支部成立。这里成为了当时永康共产党人活动的中心。国民党当局把培英小学视为了永康“共产党的大本营”,把游仙区(现在的芝英一带)视为“赤色区域”。

便如干柴烈火,在共产党人的积极号召与鼓动下,城乡工农群众运动如疾风暴雨,迅速高涨起来。在城镇,他们组建新的工会,宣讲革命道理、维护工人权益,改善待遇。在乡村,发动农民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实行二五减租。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让许多农民和流氓无产者有了生存的机会与复仇的希望。短短几个月内,全县便有270多个村庄成立了农民协会,参加组织的农民达15000余人,占了当时浙江全省农会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许多农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1927年秋,全县共产党党员人数已由成立之初的10多名,发展到了700名左右。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27年的春天,出身于芝英这片赤色区域,曾经在县城做工,如今穷困潦倒,“血液里有着一种革命冲动”的应焕贤,也成为了永康早期的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组织让他感觉有了依靠。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让他热血沸腾,并看到了摆脱困厄、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一线曙光。从此他踏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开启了一段激情燃烧而又惊心动魄的革命生涯。

2

寮基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与永康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小学教员李立卓的家前黄村,咫尺之遥。焕贤便是由李立卓介绍入党的,并担任寮基党支部小组长一职。在乡村本就沾亲带故,在李立卓与焕贤的宣传发动下,寮基村几乎家家户户加入了农会组织,成了红色村落。其岳家老屋也成了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时常有形形色色的人员出入接头、开会,一帮妇女老太甚至儿童便担当起站岗放哨的任务。

大革命时期的永康农民运动,是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开展起来的。自从1927年4月起,南京、武汉的国民政府相继与共产党公开决裂,政治局势陡然逆转。不过当时蒋介石登台初始,南北分治,尚未统合。基层社会的管制也尚未严切。这一切仍给思想活跃、激进的叛逆者一种幻想和一试身手的机会。1927年8月,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清党委员楼廷韶来到永康,改组国民党永康临时县党部。意图解散农民协会,打击迫害共产党人和农运积极分子。当年的9月,当局先后逮捕了与国民党抗争、正在部署发动农民进城请愿的共产党员黄大馨和吕宝丹。结果永康共产党临时县委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拒捕和进城请愿斗争。9月初,上千名农民手执柴刀、木棍追赶、拦截,从警察手中抢回刚被逮捕的在国民党临时县党部中担任农民部长一职的黄大馨。9月末开展的进城请愿更是尤为壮观,参加请愿的数千名农协会员来自全县的各个乡村,从四面八方集队向县城进发。他们手举标语,高呼口号,与当局谈判交涉,最后迫使县政府承认农民协会的合法地位,继续实行二五减租,并释放了原国民党党部秘书中共地下党员吕宝丹,请愿斗争取得了胜利。

在这些斗争中,担任党小组长的应焕贤不遗余力,全身心投入。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依令而行,更也是他向组织表达忠诚,显示自己才干的绝好良机。晚上他熬夜开会,组织发动农民。天未亮,他便带领大家向县城进发。为了方便工作,他骑着一头小毛驴跑前跑后,协调指挥。这一番历练与斗争实践,让他很快成长起来。1928年夏季,改组义和区区委的会议在古山胡岩良的家中召开,会议推举叶岩骧为书记,李立卓、夏XX 为常委,应焕贤被选为执委。

革命党人信奉阶级斗争的理论,视财富为罪恶,将官员和富者列作革命的对象,打土豪、分田地。中共力量的发展壮大,工农运动的不断高涨,在政治上、经济上严重威胁了他们的根本利益以及社会秩序。道不同不相与谋。作为统治者,又是地主资产阶级代表的国民党实行的清党和对共产党人的捕杀,又迫使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对抗的道路。作为曾经的兄弟,国共两党也由原来的主义之争,升级为一场延续二十余载你死我活的缠斗。

1928年的7月,中共浙西特派员姚鹤庭来到永康,在画眉岩主持召开了全县共产党活动分子大会。山路上设有步哨,通过口令才能上山。应焕贤摸黑上去,道观里已会集了不少人,有坐,有站,也有的躺着,约有百人。会议贯彻省委三月扩大会议精神,研究如何进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促使革命新高潮的迅速到来。其后,9.13日永康、武义两县的共产党人又在桐琴召开联合暴动会议。研究部署暴动起义事宜。上级代表强调:“暴动非进行不可,谁反对暴动谁就不是布尔什维克……”。与会者不敢再有疑问,只得服从。期间,游仙区农民在儒塘头杀了地主卢德勋一家六口,烧毁其房屋并没收浮财。怎奈无论从主客观来看,暴动的条件均未成熟,加之内部意见分歧,永武联合暴动不仅失败了,而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暴动过后,永康各地豪绅和国民党军警进行了疯狂反扑,导致了40多名共产党员被捕,4人被杀,7人死于狱中。金丁亥、李立卓、应焕贤、应爱莲等一批领导骨干受到悬赏通缉,共产党的活动转入低潮。

随着国民党基层政权的日渐稳固,共产党面临的政治局势和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面对白色恐怖,部分主要领导被迫撤离永康或避居外地,也有一部分党员产生了动摇情绪。为了尽快发展党的组织,走出低谷,永武联合暴动之后不久,上级先后几度派人重建、改组了永康县委。谓之走马灯似的改组、换人并不为过。1929年4月,中共中央鉴于浙江省委未能很好地推动全省的工作,决定暂时撤销浙江省委的建制。计划在全省建立直属中央领导的杭州、宁波、湖州、永嘉、台州等6个中心县(市)委。当时永康的党组织恢复发展较快。因此中央巡视员卓兰芳等再次来到永康,于8月20日召开了党的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出直属中央领导的中共永康中心县委。永康、东阳、义乌、缙云、武义、宣平等6个县党的工作均归属永康中心县委领导。金丁亥为中心县委书记,应焕贤为候补执委。

“当年秋间,中共永康县委召开全县党代会,决定改组永康县委。“李立卓、程兴尧约我吃过中饭以后到桐岭头会合。因为天气热,路上又要注意避开熟人,直到太阳落山我们才会齐向峰岘岭而去。在山脚挨到天黑,我们才迅速迈向会场。会场设在山腰的一座破庙内,周围百十公尺都有步哨”。应焕贤在写于1970年9月的一份自述中这样写道。会议由卓兰芳主持并作形势报告,接着传达省委(中央)关于改组永康县委的指示及全面发动农民群众做好秋收斗争的部署。最后宣布民主选举永康县委,先提名,再表决选举出新县委成员。散会时已是深夜,大家顺着羊肠小道下山,有的唱着国际歌,有的学山上的鸟叫。有人说:“深夜了,唱轻点”,旁边一位听了不服气,责备说:“你怕死,快走开吧!”。下山后,新老县委成员随卓兰芳特派员来到练结村章会辰家继续开会。应焕贤被选为新县委的书记。

第二天正在开会,村外岗哨跑来报告说,军警要来练结搜捕。情况紧急,决定马上转移到三十五都的上里叶村继续开会。“是在一幢依山而建的新房子的楼上开的。”一个会议连续更换三个地方举行,可见当时白色恐怖之险恶。会议结束后,应焕贤去木坦等地工作了一段时间。通过同仁的努力,永康形势有了好转,恢复了许多党组织。赤卫队,妇女会等也相继恢复了不少。

3

1929年的冬季,中央巡视员卓兰芳在永康林坑陈主持召开会议,改选应焕贤为永康中心县委书记兼组织部长。一顶鲜红的帽子就这样又悄然地落在了应焕贤的头上…...。便似轮流坐庄,原来的上级金丁亥、李立卓等反倒成了新一届的党委、执委。时势造英雄,事实上,许多当年的风云人物不是自己成长,也不见得一定有多大才干,相反往往是时代的大潮将他们推上了风口浪尖。

从现有材料看,应焕贤深得中央特派员卓兰芳的器重。会后不久,应焕贤受派到上海参加党中央举办的政治组织训练班学习,时间一个多月。卓派其参加学习的目的是为浙西地区党组织培养领导干部。学习结束已是年底,应焕贤立马回永,并千难万险带回一台革命斗争所急需的油印机。当时永康刚刚经历了年关武装示威、暴动的失败,36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被捕,区委书记应金献等7人被杀。许多共产党人只好分散隐蔽,革命再次陷入低潮。   

此次返永,应焕贤身负重任。中央指示,要不断扩大组织,培养骨干,加强领导;要开辟苏区,建立苏维埃政权;要建立工农武装,组织红军游击队,以革命的武装对抗国民党当局的镇压。应焕贤千方百计找到了李立卓。两人分头活动,联络了几名党员骨干,并于2月份和3月份先后在练结和下宅举办了两期短训班,为革命培育新生力量。不久,又找到了应爱莲,并先后恢复了10多个党支部。3月份,应焕贤和王振康在四十四坑一带组织了一支武装。起初这支武装只有八、九个人,五、六支枪,不久,就发展到了五六十人。中心县委将这支武装编名为永康红军游击队第一中队,由王振康任中队长。4月份,中心县委又在永康、缙云边界的西施,收编了程仁漠领导的一支农民武装,并将其编为永康红军游击队第三中队。同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永康游击队暂编为浙南红军第三独立团。5月,中心县委在三十四坑建立了永康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徐英湖担任苏维埃主席。

1930年6月,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温州、台州、处州(现丽水)三个旧府所辖地区党的领导,决定成立中共浙南特委。永康中心县委划归浙南特委领导。根据中央的指派,应焕贤参加了这次会议。应焕贤途经丽水,然后乘船前往永嘉。迎接他的是永嘉县委的王书记和另一位同志。半夜时分他们到达目的地,许多人亲热地将应焕贤“拥进一间婚房,问长问短。接着互相介绍了本地的革命斗争情况。有时大家笑作一团,有时黯然无声。直到东方发白才散去。”

第二天一早,应焕贤遇到了红十三军的白政委,正是他奉命筹建浙南特委。船行许久,大家上岸,原拟在这里一个山庙中开会,接报军警正往这边赶来。只好重新下山,换乘另一条船,转移往另一开会地点。船上共有十多号人,其中有二、三位女性。大家伏在船底,上面用篾席覆盖掩护。离岸不久,只听见划船的同志说:“唷,敌人进村了,不少,怕有一营人”。一开始大家都默然不语,只听得滑滑作响的浆声。伏在应焕贤边上的是一位来自红十三军的青年,慢慢的,二人便攀谈了起来。“敌人是不可怕的,只要我们意志坚决,团结一致,我们有办法把敌人消灭”,这位青年非常自信地说。他在红十三军此前攻打处州府城的战斗中沉着、勇敢,立下功绩。他用手指指头顶上刚刚愈合不久的伤疤告诉焕贤:战斗结束不久,他与战友奉命去执行一项任务,不幸全部被捕。第二天,16个人全被拉出去枪毙。他们挺着胸脯,呼着口号,走向法场。一字儿排开,他排在第15个。哨声一响,战友一个个倒下,轮到他的时候,听见雷鸣般“啪哒”一声,他便倒在了地上。过了一会,听见有人说,“这个还会动,再补他一枪。”这时他的背上又像是被“雷击”一样,立时眼冒金星,昏死过去。过了许久,他醒了过来,睁开眼睛,不见一个人影。他推了推边上的战友,喊了一声“同志们起来呀,天色不早了。”没人回应。他慢慢爬起来,这才发现其他十五位都一动不动僵卧在血泊里。这时一块血糊糊的脑壳从他的头上掉了下来。他吃了一惊,摸摸自己的脑袋,没碎,只是擦破了一层皮。原来那块脑盖是第16个人脑袋被打爆时,飞落到他头上去的。

这位侥幸没死的青年揩了下头上的脑浆和血,转身往家里的方向走去。途中,正好遇见他的父亲和哥哥抬着一口棺材前来收尸。看见满身血污的他,父兄俩吓了一跳,连叫有鬼,放下棺材转身便跑。青年英雄赶紧把他们叫住,说明原委,他们才转悲为喜。趁着无人,他们赶紧把棺材盖打开,让他躺进去,再盖时留了一条缝,一路抬回家去。然后家人装成他已经真死,哭哭啼啼把空棺材抬到山上埋了。那时村里人谁都不知道这位青年还活着,并重新回归到了革命洪流。

半夜前后,与会人员终于抵达一个僻静的村庄。接下来为期五天的会议,选举成立了特委,并通过多项重要决议。白为浙南特委书记兼组织部长,王为特委常委兼农运部长,姓邓的秘书为特委常委兼宣传部长,郑同志为特委执委兼军委,应焕贤当选为浙南特委执委兼工运部长。

会议结束后,应焕贤于6月底从温州返回永康,主持、主导将永康、缙云、仙居和义乌的一部分红军游击队改编为红十三军第三团,下设两个营和一个独立中队。或许是历史的吊诡,或许是纯粹的巧合,其时,他的堂妹夫、黄埔6期生骆振韶正任职对垒阵营国军第十三军的营、团长。并于1948年出任第十三军军长一职。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苒苒物华休——革命者应焕贤的故事(下)

撰写:应忠良(梦柯)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梦柯”

微信编辑人:我的名字叫红

请关注新浪微博:应梦柯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