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2021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28 10:46:32
导读说明:我做的试卷分析,是从学生做题的角度,自下而上考虑的;没有高深的理论,也不故弄玄虚。文中观点是我一家之言,难免不妥之处,欢迎诸位同仁指正。 蓝字为原题 红字为答案 黑字是我做的分析 像往年一样,我密切关注着河北中考语文科目的一切信息。先是写了下水作文,知道自己水平不咋地,但倒也体验体现了我对材料的理解;接着就看到了张永军老师团队编发的电子稿原题以及答案。很佩服张老师的敬
说明:我做的试卷分析,是从学生做题的角度,自下而上考虑的;没有高深的理论,也不故弄玄虚。文中观点是我一家之言,难免不妥之处,欢迎诸位同仁指正。
蓝字为原题
红字为答案
黑字是我做的分析
像往年一样,我密切关注着河北中考语文科目的一切信息。先是写了下水作文,知道自己水平不咋地,但倒也体验体现了我对材料的理解;接着就看到了张永军老师团队编发的电子稿原题以及答案。很佩服张老师的敬业和水准,他们的工作,为我做试卷分析打了基础,深表谢意!
第一部分(1--4题 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甲】辽阔的燕赵大地,从古至今_ _ _ (显现、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英维豪杰,他们如同夜空中(shǎn yào)的繁星,熠熠生辉。
【乙】河北的地貌丰富多样,山脉如镰,河流如扇,平原如毯,海洋如盘,(kān chēng)我国地貌类型的“博物馆”。
【丙】从三星堆的“祭祀坑”中,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青铜纵目面具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_ _ _ (震惊、惊动)了天下。
【丁】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1)根据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 (shǎn yào) _ _ _  
②(kān chēng) _ _ _
(2)给上面[丙] [丁]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
①发掘(      )     
②着陆  (      )
(3)从[甲][丙]两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 [丙]两段文字的空缺处。(2分)
去年,使用的是梁衡的《冬日香山》中的一段文字;今年,是摘录了关于燕赵大地、三星堆和天问一号等内容的四段文字,寓拼音、词语的考察于其中,难度不大,属于送分题。需要注意的是:
“着”字的读音。“着”字是一个多音字,分别读zhuó、zháo、zhe。读zhuó时,分别有“穿(衣着)、接触(附着)、使接触(着笔)、着落、命令(着即实行)”之意。“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中的“着陆”一词,取“接触”之意,自然应该填zhuó。
“显现”的意思是“呈现、显露”;“涌现”的意思是(人和事物)大量地出现。涉及燕赵大地一代又一代的豪杰,自然应该使用“涌现”。
“震惊”是大吃一惊,有因受到意外刺激而紧张、害怕或者兴奋的意思;“惊动”主要是指举动影响旁人,使吃惊或受侵扰。三星堆文物出土,其数量和珍贵是人们没有想到的,一下子看到那么多好东西,非常兴奋,所以使用“震惊”一词为宜。
“耀”字第一笔是“丨”;第六笔是“竖提”,不能写成“乚”,两个“习”字的第一笔为“横折”,不能写成“横折钩”。
细致,一丝不苟,才可万无一失。
答案:
(1)①闪耀  ②堪称
(2)①fā jué  ②zhuó lù
(3) 涌现   震惊
(每小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又恐琼楼玉宇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3)_____,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在《论语·子张》中,子夏认为,“博学而笃志,_____”,仁德就在其中了。 
(5)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仅用“__,___,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三峡两岸山势高峻的特点。
去年的第二题,也是古诗词的默写,7分,今年是6分。这不是说此项内容不重要,一定量的古诗词积累,对于初中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
部编本初中阶段语文,课内古诗词共安排了40首,课外古诗词阅读44首。我主张第一次学习时,可适当放慢速度,追求学习的质量,细致而深刻地
学习领悟包括背景、常识、节奏、词意、句意、内容、情感、语言、典故和写作方法在内的每一项内容,而不仅仅是准确背默。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在上面各题的横线上填出答案,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
答案: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高处不胜寒  
(3)山川之美
(4)切问而近思  
(5)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给分)
注意:
“嶂”字是“山”字旁,“蔽”字中的“㡀”中间是一竖。
3

甲:此处芳草地 愿君多珍惜
乙:小草在睡觉 请您别打扰
丙:一花一草皆生命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丁:小草赠我一片绿 我给小草一片爱
我选中的广告词是(   ),理由是:
让写出喜欢某一则的理由,实际上就是从语文的角度,对某一则进行赏析。2020年考查宣传标语的赏析,今年改为赏析公益词,其考察方向都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给出四则,让考生就其中一则进行赏析,不仅是多了选择的余地,而且降低了难度。
答案:
甲:用词典雅,而且押韵,富有文化气息,具有良好的宣传效果。“愿君”二字劝阻委婉,易于接受。
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易引发游客怜爱之心。
丙: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容易引发人们对花木的爱惜之情。
丁:运用拟人,以平实的语言提示我们要珍爱环境,浅显易懂,明白晓畅,易引起游客的怜惜之心。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5分)

在白洋淀的绿水青草之中,建有一条气势不凡的栈道。栈道向水面蜿埏延伸,水面中央有台翼然临空。台上悬挂着一块匾额,匾额上题写着“集翔台” 三个大字。匾额两侧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春水初生群类乐,风弦一曲万方听。
(1)假如你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来到风光旖施的白洋淀。请你结合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相关句子,向同学们介绍匾额中“集翔”的意思。(3分)
这是一个相当好的题目。题目内容取材于白洋淀的经典景点,具有文化气氛。题干直接涉及考生学过的文言文《岳阳楼记》,具体在九年级上册第10课p45页注释19“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
题目告诉学生,要想写出准确答案,必须回归课本,准确理解记忆课本中的重点知识点,除此,别无他路。
另外注意,题目要求是让你向同学们介绍超额中“集翔”的意思,那就不能忘记称呼。
答案:
示例:同学们好!“集翔”是什么意思呢?它使我们联想到《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这句话。这里的“集”是停息的意思,“翔”是飞翔的意思。“集翔”就是鸟儿时而停息,时而飞翔。(称呼恰当、解释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中考前夕一个月,我应金华六中校区的邀请,给初三学生做语文考前辅导讲座,说到文言文,我主张“回归课本”,并就《岳阳楼记》的实词注释当场提问:
薄暮冥冥:“薄”字怎么解?
沙鸥翔集:“翔”、“集”怎么解?
得无异乎:“得无”怎么解?
看起来,“回归课本”是学习文言文的正道。
(2)请对“春水初生群类乐,风弦一曲万方听”这副对联进行简要赏析。(2分)
关于如何赏析对联,也没有现成公式可供套用,大致说来,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指出“对仗”。本联虽不属上乘,但大致对仗工整:“风弦”对“春水”,“一曲”对“初生”,“群类乐”对“万方听”。
分析内容。“群类”和“万方”显示了吗境界宏大。整体描绘了春水初涨、春风和畅、万物自由快乐的景象。
感情表达。对联抒发了作者惬意欢快的情绪,给人以美感。
答案:
示例:这副对联对仗工整,境界阔大。描绘出春水初涨、春风和畅、万物自由愉悦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言之成理即可)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欣赏对联或者书写简单的对联,是初中生应初步具备的语文能力之一。
多年前我曾带学生写嵌名联,至今都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今年“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部分,考察了“拼音”、“字词”、“古诗文默写”、“广告词”、“解说词”和“对联”,没有考察“病句”、“排序”、“标点”、“常识”和“书法”等内容。这并不是说,没有考的就不重要,它们同样是一个初中生所应具备的语文素养,只是试题更加显示出其基础性和应用性。在今后的学习中,更该引起充分注意。
第 二 部 分(5--22题 50分)
内容包括诗词、文言文、议论文、记叙文和名著欣赏等五部分内容。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7题。(共6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自部编本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的第二首。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而写下此诗。
本诗以西北边塞奇寒雪景为背景,以咏雪为主线,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比喻,以春景写冬景,表达了诗人的欣喜和边塞的奇异风光。“忽如”既可见天气变化无常,大雪骤至,又有作者的惊喜和好奇之情。
写出以上几点,是想告诉大家,这是学习诗词基本,还不包括对具体诗句的理解和赏析。学习诗词,越细致越深刻越好。
5.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人名)。(1分)
答案:岑参
6.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2分)
答案:
这首诗是歌行体;是写雪中送别的。
或者写为题目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大雪中送别好友武判官)和诗的体裁(歌行体)。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臼,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答案:
B
该选项中将“梨花比作雪花”有误。
《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对古代诗词阅读曾进行具体说明:
划分朗读节奏
理解词意和句意
欣赏词语和句子
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体会作品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看今年诗词考察题目的设计,计为作者、理解题目含义和对梨花做本体还是雪花做本体的辨析,似乎有些简单了。
请看看今年北京中考的诗词考察,设置情景,注重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逻辑推理,是不是更好一些:
阅读《黄鹤楼》完成两个题目: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蔓蔓鹦鸡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诗歌领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用(    )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    )。
9《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你的理由。
答案:
8.历历  芳草的茂盛
9.合理。“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而诗人漂泊在外,产生了无限乡思。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住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了对家国的思念,所以“记得这名目。”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1题。(共13分)
[甲]蔡元定"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荠。于书无不读。朱熹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道艺纯备,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公延入坐,语之日:“昨雨后出街衢,一舆人蹑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节选白《松窗梦语》)
①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⑧荠:荠菜。④扣:探问。⑤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⑥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⑦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⑧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⑨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⑩蹑:穿(鞋)。(11)历:经过。(12)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13)沾濡:浸湿。(14)居:守持。(15)傥:倘若,假如。
甲文译文:
蔡元定八岁时即能做诗。长大后,曾登上泰山顶峰,并在那里忍饥食菜,潜心苦读。朱熹在了解蔡元定已有的学识后,大惊曰:“这个人应该是我的老友,而不应该是我的弟子。”
乙文译文:
当时尚书台长官是王廷相,他的学问和技能纯正、完备,是当时有名的大臣。我到王公的府上去拜谒他。王公邀请我进门,和我座谈说:“昨天雨后,我乘轿走在大街上,一个轿夫穿了一双新鞋,从灰厂至长安街,他都拣着地面行走,战战兢兢,惟恐弄脏了鞋子。转弯进入京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沾湿了鞋子,此后就不再顾惜了。安身立命之道,也如此罢了。倘若一失足,将会把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我退了出来,佩服王公的这番话,一辈子也忘不了。
结合注释读懂原文,是做出下面几个题目的基础。
《夜航船》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著的百科类图书。该书讲述了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等二十大类125个小类的学科知识。甲文节选了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蔡元定幼时刻苦读书的文字。
《松窗梦语》是明朝张瀚撰写的史料笔记,共八卷三十三纪,记载了明代经济、社会、文化、民情风俗等方面资料,对研究明代社会经济、商业贸易有重要参考价值。乙文节选了,明代哲学家、文学家王廷相的一段文字。
相对来说,读懂甲段较为容易,乙段难一些。会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纳闷,写一个人雨天走路湿鞋是什么意思呢?用心一想就明白了,敢情是借此教育我,要像在意自己的新鞋子一样捡点自己的行为。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分,共3分)
(1)日惟啖荠       日:
(2)余谒公私第   谒:
(3)更不复顾惜   复:
往年的实词考察是4分,前面自己考过“翔集”,这里设计为3分。
《送东阳马生序》中有“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伤仲永》有“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桃花源记》有“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以上句子中的“日”、“谒”、“复”与题目中相同。也就是说,只要把课内的(文言实词)学好,就可以做对课外的题目。
答案:
(1)每天(2)拜见(3)再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翻译须在理解文段和句意的基础上,译出重点实词。比如⑴中的“及”(等),“绝”(极);⑵中的“犹”(像),“是”(这样)等。看起来,理解词语,是正确翻译的保证哦。
答案:
(1)等长大后,登上泰山极顶。(“及”“绝”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2)守持自身的道理,也像这样啊。(“犹”“是”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在平时教学中,对于课下注释的理解记忆和准确翻译,尤其不可草草而过,宁可慢些,也要砸实。关于翻译,我的做法是:
将课本至于课桌前端,笔记本置于胸前,先用黑色笔抄一句原文,换一种颜色结合注释,依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翻译,直至完成再翻来教辅进行对照,用红笔改过不妥之处。在翻译的过程中,只看注释,不看教辅。
10.[甲]文中,朱熹为什么说蔡元定“此吾老友也”?(3分)
“八岁能诗”,说明其聪慧;“日惟啖荠”说明一心读书而不在乎条件的艰苦;“登泰山顶”、“于书无不读”说明求学之专心勤奋。这些,都是朱熹称蔡元定为老友的原因。
答案:
因蔡元定聪明而勤奋好学,读书广博、学问深厚,令人惊叹,所以朱熹称他为老友。(意思对即可)
11.[乙]文中,王廷相对“我”的教导方式有什么妙处?(3分)
如果读懂了乙文,答出这道题,问题不大。王廷相对我没有居高临下使用大道理进行说教,而是列举了一个轿夫穿新鞋雨天走路谨慎小心,及至鞋湿以后,便不再爱惜的例子,以生活小事说理,以小见大,通俗易懂。理解到这里,答案便水到渠成:
以日常生活小事来说理,以小见大,浅显易懂。采用打比方的方式,通过列举人们雨天走路湿鞋的事例引导“我”明白“为官守身”的重要性,通俗易懂,易于接受。让人终身难忘。
河北的文言文属于常规性命题,两段课外文言文,解释词语、翻译和内容理解,都是常见的类型。需要指出的是,不是说既然考课外,那就把主要精力放到使劲儿找课外文言文来死抠;选择课外文言文用来练习是可以的,也是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学好课内文言文!学到一定程度,知识的迁移就成为自然,考试时的课外题目也就不在话下。
请留意《考试说明》说明的文言文考试内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理解14个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4题。(共8分)
拦路虎
初学古文,势必会遇到一些文字障碍,这就好像是遇到了拦路虎。有的人见了被吓倒而退缩,不再读下去;有的人见了就千方百计努力擒住它、降服它,扫清障碍向前,顺利地读下去了。
有些完全陌生的难解语词,现代汉语中见不到或很少见到,这倒是不难对付的。翻检词典、查看注解、请教旁人,都是解决的办法。
有些看起来很熟悉,似乎并不难解的语词,现代汉语中也是常见的,往往是“拦路虎”。这种难以觉查的潜伏的“拦路虎”,字面上同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语相同,而在意义和用法上相差甚大。学古文,接触古汉语,特别要急忙提防这种“拦路虎”。
例如《世说新语*政事门》记载东晋陶侃搜集竹头木屑的故事,其中有一句说:“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厅堂)前除雪后犹湿。”粗粗一看,这句里没有不识的字,各个语词都是常见的熟悉的。其实这里也有“拦路虎”。例如“积雪”和“除”,并不就是堆积的雪和扫除的意思。这里的“积雪”指接连下雪,“除”指台阶。这个“除”同古话常说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除”含义相同。不解决这两个障碍,误以为堆积的雪放睛,就不通了。误把语句读成“听事前/除雪后/犹湿”就歪曲了原意,应读成“听事前除/雪后犹湿”。
古人形容写诗作文的人才气高、文思敏捷,常说“笔不停辍,文不加点”。不少人以为“文不加点”就是文章一气呵成不加标点。这实在是很大的误解。古人著文本来不用标点符号,无所谓加不加标点,不过,才气高、文思敏捷的人写出东西来句读倒是分明不乱的,决不至于点不断、读不断的。原来这里的“点”乃是涂抹、涂改的意思。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史通》有《点烦》一篇,意思就是把多余烦琐的语句涂抹掉。看,这小小的一个“点”竟是只潜伏的“拦路虎”!
杭州有一个名胜叫虎跑泉,相传有个和尚到此没有水喝,于是有二虎跑地作穴,泉水就涌出来了。虎跑泉由此得名。这个“跑”就是刨挖的意思。不少游客不加思索地以为虎跑的“跑”是奔跑的意思,其实老虎并没有奔跑,有只潜伏的“拦路虎”倒是跑出来了,它没有被擒住、被降伏,但是人们往往心安理得,以为很安全,没有关系。
可见,潜伏的“拦路虎”比一望而知的“拦路虎”更加值得注意,为害很大,常常妨害了对文义的理解而人们还不能觉察,这种“拦路虎”最爱找粗心大意者的麻烦。粗心大意者不认真,不细心,满不在乎,自以为是,于是常常出岔子。这种学习态度上的问题,其实也是一种“拦路虎”,而且是危害最大的“拦路虎”。
从2012到2020,九年来,记叙文9年9考,说文文9年6考,议论文8年4考。2019年考了说明文《何尊》,2018年是说明文《漫话石鼓文》,2017年是转基因,2016年是《姓氏的产生与发展》,也是说明文。于是,有好猜题者便预测,是不是命题人忘记了议论文,或者说,议论文并不适合初中生。
都不是,命题人怎么会忘记?只是不让你摸到规律而已。在备考中,还是老老实实把三种文体都扎实练习才对。
12.选文以“拦路虎”为题目有什么好处?(2分)
考虑题目的好处或者作用,往往看是不是“点题”。具体到“拦路虎”,本文指的就是阅读文言文时的障碍,这就是点题。再看题目的特点。“拦路虎”作为题目的特点,是作用比喻,这样,便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
点明选文内容;运用比喻,形象生动,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写到的几种“拦路虎”,所指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B.选文所举的例子丰富、典型,有说服力。
C.选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D.选文观点明确,对我们学习古文具有指导意义。
很显然,说写到的几种“拦路虎”,所指内容完全相同,是不正确的。一种是看起来很熟悉,似乎并不难解的语词;一种是潜伏的;还有一种是粗心大意者不认真,不细心,满不在乎,自以为是的学习态度。
答案:A
14.在古文学习中,我们常会遇到潜伏的“拦路虎”。请再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3分)
这个题目其实考察的还是平时学习细不细心,扎不扎实。那些细心而扎实的同学,是很容易想起许多古今异义词的。比如:
《桃花源记》中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古代指配偶和子女,今天专指配偶。
《送东阳马生序》中“录毕,走送之”的“走”,古代指跑,今天指步行。
《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这里的“率鄙”就是一个潜伏的“拦路虎”。这个句子中的“卑鄙”是两个词语,“卑”是低贱、卑微的意思,“鄙”是浅陋的意思,这里的“卑鄙”是地位低下、见识短浅的意思,不能理解为现代汉语中的“卑鄙”。
(举例恰当、解说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9题。(共14分)
伟大的学者段玉裁
①一九八五年牡丹盛开时,我曾到许慎的家乡凭吊这位伟大的文字学家。稻黄蟹肥、秋菊初绽的季节,又来到江苏金坛参加纪念清代朴学大师、《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的活动。半年之内,随着众多学者来到这两位悬隔一千七百年、为同一部著作付出毕生精力、前后辉映的伟大学者的桑梓之地,寻觅他们的遗踪,想象其为人,这对于我这个许学、段学的崇拜者来说,是一生中的大幸,是永志于心的美好记忆。
②段玉裁的故乡人为他建造了纪念馆。城南偏西,一泓清碧,名曰愚池,是清代一位学者为纪念自己幼年读书的贫困境遇而命名的。愚者,大智若愚之愚、愚公移山之愚,非真愚也,意思是下愚劲苦读。傍池畔西行,过曲桥,经愚亭----亭却是此次所建了----就可以看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纪念馆了。几椽灰砖朱檐的仿清建筑,几枝茂盛的长青,几盆幽兰的盆景,石子甬道旁株株五针松,一切显得古朴而典雅。身置其间,就会油然产生一种复杂交织的感觉:既肃穆又亲切,既深沉又开阔,既恬静又激动。这或许是段玉裁治学精神的感召吧!在这里建造他的纪念馆,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从馆址的选择到环境的布置,可以看出金坛县人民经营的苦心和对这位乡贤的理解与崇敬。
③段玉裁出身寒微,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教书先生。从他记事的时候起,他父亲就长年在镇江(当时叫丹徒)、扬州一带教书,每年春节前带着一年所得的束脩----几十两银子,回到家里过年,春天一到,就又外出教学。那区区几十两银子,就是全家三代七口人来年的全部生活费。家里的食谱终年不变:早、晚喝大麦糊糊(现在的金坛人早已不知大麦糊糊为何物了);午餐则两天米粥,一天米饭。及至他成人游学京师,收入也是时有时无。他三十五岁时,曾向老师戴震借银四十两,直到八年后才得归还,其经济拮据之状可知。他共做过几任知县,前后约有九年,四十七岁致仕回乡,直到八十一岁去世,始终与贫病相伴。为了刻《说文解字注》,跟他齐名的学者王念孙曾资助他四十两银子,但他却挪作他用了,大概是不得已支付了日常开销吧。他的广博知识、宏富而精深的著作,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中获得和写作的。他一生读书不辍,写作不止,实践了“不种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的家训,终于成了划时代的学者。
④段玉裁一生谦逊,笃于从师、为师之道。例如他从二十九岁时就自认戴震为老师,直至晚年,一直把师训牢记于心。虽然戴震去世已四十年,但只要与人言及戴震之事,则必肃然而立;戴震死后,段玉裁便把早年戴震写给他的十四封信装裱成册,并经常取出来郑重诵读。这些,在现代的有些青年看来,也许近乎“迂腐”吧?我以为,段玉裁对老师表示崇敬的方式,在今日固不可取,但这种由于自己造诣日高,因而更加感到老师启迪诱导之功的可贵,从而油然而生的感情却是应该提倡的。起码,这总比那种为了一己私欲而佯作虔敬,实则借师之名招摇撞骗,时过又把老师抛到爪哇国,甚至借贬老师以显己高者强上万倍。
⑤对于年轻后学,段玉裁则平易过人。例如他曾跟著名的校勘学家顾千里争论古代学制问题,往返书信很多,双方相持不下。有人说顾千里“以后期之俊秀与先生抗衡,同辈实所窃议”。段玉裁不同意这种看法,说顾千里“虽昔年师资于愚(我),请业于愚,一旦学邃(深)于愚,愚必北面(古代学生敬师之礼)而事之,愿执经为弟子”。这是何等的胸怀!这是因为他对学术无限忠诚,名利并非他追求的目的,他说:“惟不以意气为用,故学可以深邃诣极(达到顶点)矣。苟无志于学,用为争名之具,是尚未能浅,又安能邃!”这又是何等朴素而深刻的思想!他七十八岁时又收了一个学生,叫陈奂,陈奂就住在他家。他本已很穷,却还热情地供给学生们伙食。陈奂也不负所望,终于成为著名学者,他所著的《诗毛氏传疏》,至今还是研究《诗经》的必读书。段玉裁奖掖后进、唯恐后来不居上的思想境界于此可见一斑。这又是可以让某些以学生为工具、抑此扬彼、欺行霸市的为师者愧赧无地的。
⑥为人与治学是密不可分的。段玉裁于师、于徒如此,其于学自然严谨而勇于创新。即如他的《说文解字注》,对《说文解字》中的每字每句必详加考证,使之从此成为可读之书。他在校勘古代文献典籍、分析古代字词语义、研究古音分类沿革等一切方面,无不全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又发前人所未发。在“《说文》学”方面,他早已超越了戴震。清代乾隆、嘉庆两朝,是传统文献语言学最昌盛的时代,段玉裁和王念孙被后世视为乾嘉之学的两大支柱,合起来叫作“段王之学”,百余年来为海内外治汉民族古学者所共仰,绝不是偶然的。
⑦段玉裁晚年定居苏州。其寓所“枝园”久已荡然无存,据说在今苏州农业学校附近,我并没去实地考察,想必也不会十分宽敞,或者还不及现在的纪念馆。那么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了。纪念馆后门外还有几亩空地,我去时地里的菜蔬长势正好。周县长对我说,将来这块空地上要建起几间小楼,作为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供国内外学人共同使用。小楼就以段玉裁的“经韵楼”命名。这真是个有眼光、有胆略的主意。
⑧金坛并不富饶。境内有个茅山,因《茅山道士》的故事而闻名。山景极佳、又盛产名贵的茅峰茶,但金坛也只占有它的半边。但是这里的土地却养育了不少学问家,远有段玉裁、近有华罗庚,这是金坛的骄傲。听说现在金坛的学生和青年,常以这一文一理两位大师为榜样,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怪不得我在纪念馆里所遇到的大多是年轻人,“谁能预料从眼前这些漫步于愚池之畔的青年中,今后会产生出多少伟大的学者呢?”在告别纪念馆时,我默默地祝愿着。
这是一篇长达2200余字的纪念性文章,选择此文,也是对考生阅读能力的一次检验,同时告诉大家,语文学习应重视阅读。只有那些进行过大量阅读训练的考生,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有用信息,并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写出答案。
我一直不认为做阅读题有现成的公司可供套用,在平时学习时,我只强调三个字——细、全、深,即阅读须细致,考虑须周全,理解须深刻。
15.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段玉裁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缅怀和崇敬。
“崇敬”是崇拜尊敬之意,这好理解;“缅怀”也是一种感情,为深情怀念之意。本文作者,正是满怀深情追念段玉裁平生片段,表达了对他的无限崇敬之情。只写“崇敬”会减分。
16.选文写“愚池”的用意是什么?(3分)
为了便于说明段玉裁纪念馆的位置;介绍愚池的由来,以此衬托段玉裁的治学精神。
或者:
以物喻人,借“愚池”赞颂段玉裁愚劲苦读的治学精神和对段玉裁对后人苦学的巨大影响。
写出写“愚池”是为了便于说明段玉裁纪念馆的位置”,再借以衬托其治学精神,才可得全分。
17.选文第⑥段加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对段玉裁为人的赞颂,领起下面对段玉裁严谨治学的记叙
18.选文第⑦段中,为什么说“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了”?(3分)
答案:
故乡人为他建造纪念馆;拟建“经韵楼”,作为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人们理解与崇拜段玉裁,以他为榜样。
本题须写出三个意思,段老夫子身后有福,是因为:后人为他建馆;为他专建经韵楼;人们崇拜他学习他。《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有“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一条,本题有赋3分,需要周全而深刻地考虑,才可得满分。
19.选文表现了段玉裁哪些精神品质?(4分)
答案:
刻苦勤奋、为人谦逊、尊敬老师;忠诚学术,不慕名利;治学严谨;勇于创新。
 “他一生读书不辍,写作不止”可见他“刻苦勤奋”;第4段可见他的谦逊和对老师的尊敬;第5段写他甘愿才学生为师,可见其“忠于学术,不慕名利”;第6段写他“治学严谨”;他在校勘古代文献典籍、分析古代字词语义、研究古音分类沿革等一切方面,无不全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又发前人所未发。在“《说文》学”方面,他早已超越了戴震,这说明他“勇于创新”。
五、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20--22题。(共9分)
2017年河北中考的名著阅读,考察的是《红岩》,问渣滓洞监狱战友绝食的原因是什么;《格列佛游记》,问“慧骃”是怎么教育子女的。
    2018年考查的是《红岩》和《简爱》,两个题目分别是:在《红岩》中,他被敌人注射了麻醉剂,仍然凭着坚强的意志,保守了党的机密。这里的“他”是谁?“他”入狱前为办《挺进报》承担的具体工作是什么?请简述在洛伍德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简·爱与好友海伦·彭斯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
 2019年,一个题目还是出自《红岩》,通过小罗卜头的几句话来分析他的心理;另一个题目出自《水浒传》,让简述“李逵背母”的故事情节。分值增加到了7分。
去年是阅读《骆驼祥子》和《水浒传》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今年增加到9分。考作者、作批注、对名著的深入理解和写出喜欢的理由,内容涉及《红岩》、《西游记》和《格列佛游记》。
我们应注意到两个问题:
分值在增加。分值的增加说明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提醒广大初中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必须加大名著阅读的力度,增加阅读时间,加深阅读的深度;那种只知道一个大概的蜻蜓点水式阅读,是不能获得理想分数的。
必须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去读原文。看题目就能够知道,不管还是2017年让回答慧駰是怎么教育子女的,2018年让写出成岗负责《挺进报》印刷、刻钢板的工作,2019年简述“李逵背母”的情节,还是今年让写出喜欢阅读《格列佛游记》这本书的理由,没有对原著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认真细致的阅读,是难以奏效的。
20.阅读下面从名著中摘录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3分)
摘录一:许云峰大步上前,扶着成岗的肩头,满怀信心地朗声说道:“让我们迎着胜利的曙光----看共产主义的红日出现在东方!”
摘录二:人们背诵着江姐信中光芒四射的词句:“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摘录三:齐晓轩慢慢抬起头来,望着旁边的窗口,窗外一片蓝天,几朵白云轻轻地浮在空中,缓缓飘动。随眼望着远处油绿的青山,齐晓轩的嘴唇动了一下:“告诉你们,我永远是共产党员。”
(1)上面摘录的文字选自长篇小说《     》,这本书塑造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1分)
这是一道送分题,每一个考生,但凡看到许云峰、江姐、齐晓轩的名字,就知道几段文字出自《红岩》。这种送分题不考也罢,中考和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难道让只知道书名和书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名字的孩子,也可以得到分数吗?中考和高考,不应该太仁慈,谁读书,谁得分,那些不读书的孩子,必须让他们尝到不读书的滋味。
答案:《红岩》
(2)请从语言描写作用的角度对上面摘录的文字做简要批注。(2分)
温馨提示: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可以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等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读摘录一,可看出许云峰对革命胜利的坚信;读摘录二,可看出江姐坚强的革命意志;
读摘录三,可看出许晓轩对党的忠诚。
据此,可写出答案:
表现了英雄人物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钢铁般的革命意志。(言之成理即可)
21.从《西游记》中,有人读出了“取经惟诚,伏怪以力”的感悟。结合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谈谈对“取经惟诚,伏怪以力”这句话的理解。(3分)
这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故居的一副对联。由康有为的弟子、著名女书法家肖娴书写的,这副对联的含意已远远超出《西游记》的本意,它向人们揭示一个人间真谛:“战胜邪恶要靠力量,取得成功凭借毅力”。
答案:
唐僧师徒,凭着坚定的信念、超凡的能力,降妖除魔,历经千难万险,百折不挠,以种种努力战胜一切困难,最终取回真经。(言之成理即可)
22.你喜欢阅读《格列佛游记》这本书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出理由。(3分)
这是一个不错的题目,要写出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一本书的理由,那就必须读过,而且对主题或者主要人物情节有所认识才可。
答案:
示例一:喜欢。这本书充满奇特的想象,具有幽默感,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作品想像丰富,手法夸张,讽刺尖刻,语言朴实,用语简洁。全书的虚构和细节的真实结合完美,具有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力量。
示例三:不喜欢。这本书结构上有些松散;我读不懂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出观点给1分,理由合理给2分)
总的来说,今年的名著阅读,相对于去年的难度有所增加,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类似只填书名、主要人物或者作者的题目,今后应该少出、不出;所有命题,要直接引导学生去读书,去一字不落地读原著,如其不然,就让他少得分,甚至不让他得分。
请大家看看以下题目如何——
◆“尽信书不如无书”是鲁迅先生倡导的读书方法,指读书不要迷信书本,要一边阅读,一边提出自己的疑问。请结合你阅读一部名著的过程,说说对此读书经验的体会。(150字左右)
答案:
初读《西游记》时不明白,师徒四人中,唐僧没有任何本领,为何让他带队去西天取经呢?后来查阅资料,再读后明白,正是一个“凡人”的执着和虔诚,让他走向成功才最真实。即使是一个普通人,只要执着地想着一个目标前进,心无旁骛,也可以做出惊人之举。一边读书一边质疑,让我深入理解写作目的,帮我完成深阅读。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英雄形象,如宋江、林冲、武松……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他的主要经历,来说明小说表达的主题。(150字左右)
示例一:《水浒传》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有万夫不当之勇,其妻被高衙内调戏,但他委曲求全,不敢伸张。后又被高太尉设计误入白虎堂,获罪刺配沧州,一路受尽折磨,但他都隐忍下来。后在山神庙看守草料场,险些被陆谦和富安害死,林中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雪夜上了梁山,正说明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示例二:《水浒传》中武松本是打虎英雄,为哥报仇,先杀潘金莲后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对他的暗算。他被迫血溅鸳鸯楼,投奔二龙山,落草为寇。足以说明了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
◆请从下面的文化经典语句中任选其一,结合你读过的一部名著,简要谈谈自己对这则语句的理解。(100字左右)(5分)
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示例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说人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不能轻易改变自己的志向。唐僧手无缚鸡之力,却矢志不渝。西行路上,妖怪百出凶险不断,各种诱惑层出不穷,他从未放弃,凭借坚定志向,带领徒弟取得真
经。
示例2:
对孟子的话的理解是,艰难困苦磨炼人并最终成就人。保尔出身贫困,自幼受尽凌辱;修路时天气恶劣、缺少吃穿,还有武装匪徒的袭扰和疾病威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坚持文学创作并出版。百炼成钢的保尔体现了这一点。
此类试题,借助问题情境还原了学生真实的语文学习过程,再现了学生真实的理解、体验和感受的过程,再现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利于发现学生能力发展的进阶,便于判断学生能力发展的层级,为更公平、更科学的区分学生学业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附:《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8本课外阅读篇目(河北每年中考从中出题):
《西游记》《水浒传》
《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简爱》《格列佛游记》
第三部分 (23题 50分)
2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材料一:成功不在于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已竭尽全力。
材料二:人生中有些事情你不竭尽全力去完成,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出色。
材料三: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积极向上;②自拟题目;③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评分参考说明:
①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等次里给分;40分以上的作文应占一定的比例;非常优秀的作文可以给满分。
②表达有创意的酌情加1~5分,加到满分为止。
③没有题目或者题目不当的减3分;不足字数的,每少50个字减1分;错别字3个减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有三处以上错误的酌情减1~3分。
④套写、抄袭的在第四类之内酌情给分。⑤文体不明确的酌情减分。
6月24日,我已把下水作文编发到“杜老师语文课堂”公众号上,现连接于此,以便于大家阅读。
想先就评分说明说几句:
①《说明》是提倡判卷老师给高分的,而高分取决于作文的综合因素。在包括书写、标点、题目、分段、字数等各项因素中,是否根据题目写出真情实感,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一点,但愿判卷老师能充分注意到。
②鼓励表达有创意。对于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几种表达方式中,有不同于一般的新意表达,判卷老师尤其应予以眷顾。要知道,有创意是不容易做到的,一旦出现,定要鼓励。
有一个个子不高,长相一般的初一小男孩,写到作业多的时候,有这样几句,至今记得:
我写作业犹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怕是我的子子孙孙也写不完了。愚公能够感动上帝,上帝派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大山背走了;我是无论如何也感动不了我妈。看看自己十一点,听听是谁在打呼噜,又是谁还在写打呼噜的人留的作业。
要我说,这样的文字,就属于有创意。
③一定要记得先写题目;写后字数;尽量不写错别字;一句一个标点符号。
④一定不能套写和抄袭,那会输得很惨。我曾经写过一篇《孩子:你把<红楼梦>抄下来,也成不了曹雪芹》,比较系统明确地阐明了我的观点,可前翻我的朋友圈找到浏览。
⑤至于文体,中考是淡化的。考生实际写出的作文,大多属于记事性散文。一般,判卷老师不会因为文体不明而减分。
下面是我对今年中考作文的分析和我写的下水作文,一并编发。
我写2021河北省中考作文——
一心一意一书生
今年河北中考语文试卷的作文,像去年一样,仍然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没有审题障碍,且非常励志。
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命题人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提供给考生了。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考生可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进行写作。
审题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是把握材料透露出的中心。
材料一的中心:竭尽全力;
材料二的中心:付诸行动;
材料三的中心:坚持不懈。
所提炼出来中心,也可以理解为话题,三个话题可以扩展为:
做事应竭尽全力;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集中精力,坚持不懈,才能把事情做好。
请留意题目要求中的第③“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其他各条稍加注意即可做到,最具分量和指导意义的,就是第③条。据此,我主张考生看到作文题目后,明确材料的中心以后,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素材,进行感悟与思考,选取生活中最典型、最能突出主题生活细节,以小见大,小处落笔,深入挖掘,展开联想,显示出材料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中考还是以事件的叙述为主,通过场景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来展示主题,至于运用修辞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应顺其自然,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而前提是“真”,假的东西,是不会受到欢迎的。
中考不限文体。说到文体,如此成文以记事散文为宜。如果考生平时积累较多,又进行过相当数量的论辩训练,写议论文也未尝不可。
我写的一篇记事散文:
一心一意一书生
四十多年以前,刻在脑海中的两个画面,又清晰地浮现出来:
供销社主任给员工训话说:你们要好好干!谁不好好干,就让他去当老师去。全体默然。
校长开会分配每个人的任教科目,举食指对一个低着头的老师说:你呀,别的科目你都教不了,去教语文吧。那个老师微微点头。
没有想到,命运安排我当了一名老师,而且教语文。
读高中时,学过为数不多的几篇文言文,记得老师讲过荀子《劝学》中有“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几句。那时,我就知道:凡做一件事情,便终于一件事情,将全副精力集中在这事上头来,一点儿也不旁骛。
因此,当我一走上讲台,面对那一双双纯洁清澈的眼睛,早把供销社主任和校长的话忘得没了影儿,倒是想起了奶奶于大年三十的晚上,颠着小脚,神情郑重,在院子里烧纸拜佛的情景。后来,我知道了那叫“虔诚”,是恭敬而有诚意的意思。我退休以后,在暑假给多个学校的老师进行例行培训时,专门以此做了一张ppt:
“像我奶奶跪拜神灵那样,宗教般虔诚地对待我们的工作,做出成绩便指日可待。”
于是——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不知道补课所为何物的背景下,放寒假后,我无偿给初三学生补课至腊月二十七;
为提高自己的上课水平,利用暑假去秦××、廊×、北×等地参加语文研讨会,近距离接触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四位语文大咖,将于×老师的讲话录音整理为厚厚的一本;
牺牲过麦秋收的黄金季节,义无反顾在职进修中文专业的专科,继而本科。
我是一个心眼少至只剩一个的人,心里装下学生,便再也装不下其他。说来不怕大家笑话,我不会打麻将,也不玩扑克,几乎所有可以消遣的娱乐,我统统一窍不通。但只要一走进教室站上讲台,就像一个痴迷于戏剧的演员一样,马上可以屏蔽刚刚还在挠头的负面情绪,自然而神奇地调动起全身心的积极力量,课也便相应活跃起来。
记得那次,我像往常一样拿起课本和教案走进教室,教室里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肃静了许多,大家工整地坐着,目光聚集到我的身上,没有人说话,一改过去上课之初由于翻找书本和课前交流的惯性而形成的喧嚣——我扫视后面,原来有一位文质彬彬的老者正低头写着什么。
哦,是有领导来听课。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早就记不清多少人听过课了。有领导,有同事,也有实习生;有公开课,有示范课,有时也起个名字叫汇报课等等不一而足。因此,久经沙场的我并没有多少紧张,我的状态要比我的学生放松得多。你听你的好了,我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应该是莫怀戚的《散步》吧。导入,介绍作者,范读,以提问的方式研究内容,欣赏精彩段落,总结主旨,一路下来,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我踩着铃声走下讲台,来到那位文质彬彬的老者面前,语调谦虚地打招呼:请领导多提意见!
意见很快就反馈到了基层。原来,是市教研室的领导对学校工作进行全方位验收来了。那位听课的领导,就是时任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石××。让我感到欣慰还有些洋洋自得的是,石主任在讲评我的课时,除了指出“允”字的发音不对以外,大加赞赏——这是主管我们年级的副校长面对大家传达的信息。
40年来,一直教中学语文,我知道学校不是出产官僚的地方,跟医生一样,靠业务吃饭,所以,凡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我都关注;凡与业务有关的活动,我都参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长期以来,我孜孜以求,对于语文,我有着如奶奶对待神灵一般的虔诚,以至于退休以后,“杜老师语文课堂”又相当活跃起来。
时光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40个春秋交替,我退休了。回想如蚯蚓般“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遂有感于斯:
一笔一板一老翁,
一心一意一书生。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生一世一青松。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