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三国最完美英雄是谁?忠义不亚武圣关羽,武力比肩虎将文丑!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25 00:33:18
导读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注于《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第六》里补充记载赵云人物生平的传记《云别传》中有一句赵云回答公孙瓒的话就能体现出其救民大义,即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

原标题:三国最完美英雄是谁?忠义不亚武圣关羽,武力比肩虎将文丑!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赵云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其矛盾的结合点就在于个人的理想信念。特别是在封建王朝里,赵云忠君救民的理想信念根本是无法辩证统一起来。在封建社会里,个人的理想信念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意志,而非决定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纵观赵云一生而言,特别是从古城起,就忠于刘备父子三十年,是小忠,忠君不忠道,忠人不忠事。但他从出道起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救民。救民,就是拯救老百姓,是忠于民生,是大忠。然而赵云忠于民生,一生心系社稷,心系百姓的大忠与数千年所宣传的大忠(忠道不忠君,忠事不忠人)又有本质的不同。因此,1800年前,赵云的救民理念堪称为义,大义。义,本义是正义或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义,可分大义和小义。大义是为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而小义则是为个人兄弟朋友的情分。因此,“大义”彰显人间正道,“小义”抒写英雄本色。赵云在界桥之战时,力战文丑而救下公孙瓒后,很直白告诉公孙瓒: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由此可见,赵云或是自小或是临出道时就为自已定下“救民”的大义。民在赵云的心中就是那时代的黎民百姓,是普通老百姓。赵云救民的人生理念,在世杂纷繁,动荡不安的东汉末年,相比于那些同时期且一味为主效力卖命的将士谋士而言,是极其前卫,更是人间正道的大义。

赵云之义与关羽之义有本质之别。赵云之义,是大义,是救民,心系民生的大义,是对普通百姓而论。而关羽之义,是小义,是报恩,基于情分的小义,是对朋友兄弟而言。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注于《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第六》里补充记载赵云人物生平的传记《云别传》中有一句赵云回答公孙瓒的话就能体现出其救民大义,即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从这一句话,就能一目了然获悉赵云的人生原则是追随施仁政的人,人生目标是解民于倒悬。赵云的人生理想在封建社会中,是难能可贵,更是至高无上。为此,赵云先归袁绍是为此,再投公孙瓒也是为此,最后效力于刘备更是为此。赵云离开袁绍和公孙瓒而效忠刘备,决不是单纯出于私人的感情,更不是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而是忠君救民之心所引导。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处最能体现赵云这种大义,义于人民的利益,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欲将成都城中的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刘备这一举措本无可厚非,可谓是一举三得,即一来奖励有功之臣,二来安抚新投靠的益州刘璋旧部,三则是收卖人心,稳定军心。然而,赵云一翻劝谏,虽让刘备改变初衷,但在无意中将刘备集团所有人得罪尽了。

赵云的原话: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令安居复业,民心方服;不宜夺之为私赏也。从界桥之战,赵云第一次出场,至平定益州,刘备分赏诸官止,从191年到219年,赵云仍然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坦坦荡荡为民谋福利。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在拥有地盘或坐稳江山之后,无不论功行赏,封官赐爵,进行利益重新分配的。几乎没有人会顾及普通百姓。而赵云反而心系整个益州百姓的安居与生产的恢复,而不是包括自己在内的官员利益。

在救民的大义与忠刘的小忠共同作用之下,赵云一生孜孜以求地实现自己“忠君救民”的人生理念。为此,赵云一生不改的救民大义,在封建社会里,不愧是一个响当当的真英雄。

笔者按:义,字意指天下合宜之理。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后用于比喻礼仪、威仪,并引申指品德的根本,伦理的原则。赵云,齐名关羽张飞的蜀汉上将,一生亲民爱民重民。特别是刘备平定益州后,欲将成都的肥田沃土、名庄贵宅赏赐官员,独被“浑身是胆”的武夫赵云冒着被所有功臣记恨的危险所反对。为此,赵云一生心系百姓的安居与生产的恢复。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