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如何评价《风云战国之枭雄》中对荆轲刺秦的解读?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24 18:49:47
导读荆轲刺秦,真相从来不止一个谁是英雄,史书说的算吗?姬丹,战国末期燕国的最后一个太子。在《战国策》中…

荆轲刺秦,真相从来不止一个

谁是英雄,史书说的算吗?

姬丹,战国末期燕国的最后一个太子。

在《战国策》中,他是一个中性人物。姬丹本在秦国做质子,后来逃回燕国。秦军打到了燕国的家门口易水,燕国面临灭顶之灾,姬丹拜托剑客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嬴政。

【原文: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出自《战国策•燕策》】

到了《史记·刺客列传

》,他成了有反面倾向的人物。太史公是个极其擅长塑造人物的写手,他敏锐地深挖了燕太子姬丹和秦王嬴政的前史。

【原文: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骥。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姬丹和嬴政是共患难的发小。他们小时候一起在赵国做质子,太史公用“骥”这个字形容他们的关系,很好很铁的关系。两人长大后,秦国强大燕国孱弱,倒霉蛋姬丹又被发配到秦国继续做质子,而嬴政不但在机缘之下成为秦王,更要升级成为吞噬六国的灭霸。太史公表示成年后的秦王对姬丹“不善”,姬丹愤愤不平逃回燕国,策划了这场惊天的刺杀行动。

再到后来编撰者不详的传奇小说《燕丹子》,进一步强调了嬴政对姬丹的无礼,让姬丹怀恨在心,这成为他复仇计划的导火索。

综上所述,荆轲是个义士,是位侠客。而姬丹,大概率是个卑鄙小人。

如果,历史是这么简单,那就好了。

荆轲:侠客还是间谍?

荆轲的真实身份,仅仅是个有侠义之风的刺客吗?

司马迁在写“荆轲刺秦”这段故事的时候,距离真实事件已经100多年。

这与其说《史记·刺客列传》是一段历史,不如说是太史公最成功的小说。司马迁把他对于英雄的最高理解,都加诸于荆轲身上。

有学者提供了有趣的研究角度,他根据《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描述,把荆轲剑客时期游历的足迹串联起来,可以看到这样一条线路。荆轲先从卫国都城濮阳,前往秦国占领的太原郡附近的榆次,然后游访赵国都城邯郸,最后进入燕国都城蓟城。注意,这个路线和秦军东进的路线,一直在微妙的重叠。

荆轲行动路线图

想了解一个人,不妨去看看他的家乡。

荆轲的母国是卫国。卫国是周武王弟弟康叔的封国,存续时间漫长,大约九百年有余,辖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公元前 241 年,卫国被秦军占领,设立了秦东郡。后来卫国主君元君被流放野王一带,荆轲失去了故国。

我们再回头看荆轲的游历路线,他的四处奔走,只是一个剑客的流浪,还是另有目的?榆次所在的太原郡那时是嫪毐的封地,能得到一些秦军的动态或者情报。公元前 243 年,秦赵两国关系恶化,以至于相互归还质子。荆轲进入邯郸,有没有可能是为了观察赵国下一步的打算?燕太子姬丹逃回燕国,他又好巧不巧地来到都城蓟,天下人都知道秦王与燕太子有私交,荆轲是不是正想利用这一点呢?有没有一种可能,荆轲一直奔走在前线地带,为东方各国对抗秦国寻觅时机、搜集情报?

史书上说,荆轲是田光介绍给燕太子的剑客,可谁又能知道,荆轲不是正在等燕太子登门呢?所谓守株待兔。

与其说荆轲是个刺客,不如说他更像个间谍。

《刺客列传》中还描写了春秋的刺客曹沫,他仅用一把匕首就成功胁迫了齐桓公,逼他在公开承诺返还鲁国的土地。春秋时期还是盟约的时代,一旦立下誓约,强者必须遵守。

曹沫之举,或许才是荆轲真正想要效法的。所以他要利用太子丹,给他一个可以触碰到秦王的机会。同时,他又不是真的想要杀死秦王,他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仍然对“君子之义”有着最美好的向往。他要以他的方式向四百年前的曹沫致敬,兵不血刃换来疆土与和平。

秦始皇:可恨还是可怜?

关于秦始皇的童年,《史记》和《战国策》都没有详细记载。

不过,《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一句话,却容易勾起读者的好奇心。

【原文: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

在一统天下之前,秦始皇只有三次出国记录,这就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第三次是“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彊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

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怨,使秦始皇在统一战争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要亲赴现场,监督这次恐怖的阬人行动。事件的起因虽已难以知晓,“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几个字,暗示着秦始皇的悲惨童年。

秦始皇出生在长平之战的次年,公元前259年。

早在公元前270年,战国七雄

曾经的大国齐国、楚国遭受毁灭性打击,真正的强国只剩下秦赵两国。魏国在此之前已被重创,而韩、燕两国只能算是边缘国家。

公元前269年,阏与之战爆发。战争开始秦国是失利一方,赵国当时拔得头彩,秦始皇的父亲秦异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安排到赵国做质子的。接下来,战争的天平逐渐倾向秦国。最后,长平之战赵军被秦将白起阬杀了四十万。长平之战后,邯郸被秦兵围城三年,直到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57年,也就是秦始皇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嬴异人吕不韦

逃回秦国,把孤儿寡母弃留在凶险的敌国。三年围城,父亲跑路,小嬴政和他母亲度过了怎样的日子?要知道,当时赵国举国上下同仇敌忾,情绪空前高涨。

秦始皇的童年,无需赘言,当我们仔细去观察这些历史背景,怀着了解之同情,是不是可以有些明白他的暴戾,他的偏执呢?

燕太子丹:卑鄙者还是枭雄?

流传千古的只有荆轲刺秦王,燕丹抗秦的故事却无人知晓。

世人皆知荆轲,姬丹却多被坊间讥笑。

燕太子姬丹作为失败者,史书中他从没有过话语权。

真实历史中,秦军最终攻下燕国的时刻,燕代联军在易水死守,战况相当惨烈。代军可以理解为,赵国被秦灭之后的残余势力。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姬丹应当是这场战役的领导者之一。

易水是燕国和中原的分界点,是燕国的天然屏障,中原各国想要入燕必须渡过易水。燕昭王

时期就意识到了易水的重要性,他在易水沿岸修建燕南长城,并营建燕下都,燕丹时期修缮和坚固了燕下都。

燕代联军和秦军,在易水两岸对峙。燕代联军驻扎在南易水北岸,以汾门要塞,也就是燕南长城的关门为依托。秦军驻扎在南岸,以武遂、龙兑二城为基地。

但人心是最难掌控的,代军中了秦军的离间计,最终两国联军土崩瓦解。

【原文: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年,王贲攻(蓟)[荆]。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没有哪个史书,愿意多添笔墨于此处。毕竟那是公元前226年,中国历史聚变期,距离公元前221年只有五年。那些不知姓名的燕人,他们血染黄沙、无家可归的样子,又有谁在乎呢。

这样的对峙战略,可以看出姬丹是有远见和军事才华的,也可以看出他拼死一搏的勇气和决心。这样格局的人,策划刺杀秦王的行动,绝不是出于私怨。

这时候再说什么合纵为时已晚。刺杀秦王,是他在燕国当时情境下能做的唯一选择。

秦国战车势不可挡,得益于历代的驭手都是强者,这位他最了解的秦王尤甚。秦国的隐患,不在战阵之中,而在庙堂之上。只有驭手被击中,战车才有可能失去方向。当年秦武王暴亡,昭襄王自燕国归秦,主少国疑,第二年就有赢壮谋逆,其后蜀侯恽反叛,最终凭借宣太后

的手腕才得以平定局势。这个变数,就是燕国的喘息之机。只可惜赌徒姬丹和他的赌注荆轲,不是一条心,这场惊天豪赌失败了。

或许姬丹早已经料到了结局,他只是要用鲜血写下自己的心声:

这场战争,不过是飞蛾的挣扎,蝼蚁的反抗。

姬丹的生平,除了那场刺杀,史书不会为我多说半句。

我只是不甘心,不甘心地想问一句,替我们燕人问一句。

弱者,就不配有尊严吗?

如果真有天命,不让我选择想要的活法。

那我,是否可以选择有尊严的死?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