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关于临沂市第二届“最美医生”、“最美护士”、“最美乡医”推荐候选人选的公示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24 08:31:47
导读他古道热肠,见义勇为,受到当地群众称赞;他兢兢业业,以纯真质朴的医者情怀救死扶伤;他说艺多不压人,干技术需要

姚加强先进事迹

扎根基层,护佑群众健康

-----铜石镇卫生院“山东基层名中医”姚加强

       病魔肆虐,大爱无疆

      有这么一种病被称为“不死癌症”,患者极度痛苦,生不如死,这就是脉管炎病。溃疡性脉管炎和静脉炎、老烂腿是一种疑难杂病,初期红肿、热痛、肢体发凉、麻木、颜色改变、肌肉萎缩,肢端干性坏死和慢性溃疡,局部疼痛难熬,夜间较重,患者抱膝而坐,甚至彻夜不眠。有的病人疼的在地上翻滚,以头撞墙,哭干了眼泪,疼痛难熬,受到病痛折磨,产生自杀心理,使患者亲人十分痛心和揪心牵挂,到处求医治病,病情依然不见好转。为了看病,有的病人花去了几十万元积蓄,几乎把整个家庭折磨的倾家荡产。

      在美丽的铜石镇龙泉村,被称为“脉管炎克星”的姚加强大夫就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并将满腔热爱和精湛医术奉献于此。姚加强,出身中医世家,姚氏中医养生堂第三代传人,现在铜石镇卫生院中医科脉管炎专科坐诊。他自幼继承家学,悬壶济世,利用祖传秘方和名老中医精髓,结合现代医学精深研究,独辟蹊径,开创独树一帜的脉管炎治疗方法,效果显著,从医30年来累计治疗过省内外慕名求医,患者20多万人次,用爱心和执著,书写了自己的人生。姚加强大夫具有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资格证,2012年被平邑县卫生局评为中医特色专科,2014年被临沂市卫计局评为临沂市基层名中医,2015年被临沂市卫计局列为中医脉管炎重点专科。2017年5月姚加强大夫被评为“山东省基层名中医”。

       大医精诚,厚德精医

      他的家乡,方圆几十里内全是山路,道路崎岖坎坷,病人看病不方便,但他随叫随到,上门看病,日日夜夜,风雨无阻,最大程度的减轻病人的痛苦。过去受条件限制群众缺医少药,他经常上山采挖中草药,免费用中药方剂和单方、验方为当地老百姓治病,减轻乡亲们的经济负担,为了乡亲们的健康,不计个人得失,付出了许多。到医院工作后,时刻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视病人为亲人,治疗之余亲自照顾病人,给病人送菜送饭,交心谈心,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照顾的无微不至。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一路艰辛,用爱心与挚着,书写了自己的人生。在乡亲们的心中,在故乡的热土上,留下了群众的好口碑。

      在治疗脉管炎病过程中,他看见了太多的人间悲剧和痛苦,他不计得失,时刻以病人为中心,心里时刻装着病人,以治愈患者疾病减轻患者疼痛为己任。家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岗新区的尹某,因患脉管20多年,左足溃烂,局部疼痛难熬,夜间加重,时常抱膝而坐,彻夜不眠,为了看病,花光了所有积蓄,妻子离散后走投无路,产生自杀心理,在他最绝望德时候,他接到舅舅的电话说山东平邑铜石镇卫生院有医生用独特疗法治疗脉管炎,效果很好,他抱着试试的态度,不远千里来到铜石镇卫生院治疗,在治疗期间他向姚大夫叙述他的所有经过,姚大夫一边安慰他要有战胜病魔的决心和信心,又为他的遭遇感到难过和同情,决定为他免费治疗,在治疗期间看到无人来护理照顾,就主动给他送饭送菜,为他端屎端尿,3个月后病情痊愈,临别时尹某感动的泣不成声,拉着姚大夫的手紧紧不愿放开,感谢姚大夫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费县赵姓患者52岁就患了脉管炎三年,造成左足干性坏死,不能下地行走,在多家医院治疗无好转,医生说要手术截肢,病人坚持不肯做手术,并做好了一死了之的准备,后听说姚大夫擅治此病,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他,姚大夫先从思想上开导病人,配合治疗,用中药内服外敷,经过一个疗程就好转了许多,几个疗程后病人痊愈,多年来一直未复发。

      像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很多,在姚大夫“山东省基层名中医姚加强诊室”的墙上,一面面锦旗和感谢信就是无声的表白。当别人认为他“傻”和不可思议后,姚大夫微微一笑,说:“咱就是为人看病的,就要为病人负责,服务是咱们的天职,他们那么远来到我这里,虽然又脏又累,不能有怨言,看到病人的康复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会继续做下去”

学无止境,医德高尚

      他长期致力于脉管炎疾病的研究,依据祖传秘方及他个人的潜心专研,苦心求证。经总结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依据传统医学精髓,结合现代中医技术,运用“寒则凝,热则通,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原理,认为脉络闭塞导致疼痛,血瘀血毒导致肢体溃烂坏死,遂结合中医著作《黄帝内经》、《医宗金鉴》、《本草纲目》等经典古籍潜心钻研,苦心求证,终于独辟蹊径,创出纯中药制剂“六脉神茶”及“四部疗法”治疗脉管炎的独特方剂,帮助无数患者战胜病魔,重获健康生活。

      姚大夫历来注重医德,立志要做一名群众欢迎的医生,解除患者的痛苦,永远把患者的疾苦放在第一位,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年给五保户、孤寡老人、特困家庭患者免费发放医疗药品费。长期以来,响应国家的号召,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积极为病人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宣传、落实各项公共卫生工作。   

      2017年10月,他突然间感觉自己四肢刺痛、无力,去济南省立医院治疗,医生让在院观察1个月,住院那几天他多次接到患者咨询电话,想到还有很多的患者在等着他回去治疗,他坐不住了,治疗了5天要求出院,回到家后,不顾及自己的病情,忍着疼痛,天天上班,自己无力走路,需要妻子、女儿架着上楼,硬是没有耽搁一位患者的治疗,姚大夫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医院身边的每个人。

      姚大夫30余年来用中医治愈脉管炎近千人,患者遍布省内外,最远的患者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药处方占80%以上,并尽量选择疗效好、价格低的中药材。看到一个个脉管炎患者通过治疗后奇迹般康复,心里更加坚定弘扬中医文化的信心。

       姚大夫凭借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每年都被卫生系统评为先进个人,2017年更是被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山东省基层名中医”。其事迹多次被大众日报、侨报、沂蒙晚报、鲁南商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对荣誉,姚大夫看得很淡,只想做一个扎根基层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健康卫士,并继续努力学习,精益求精,为广大患者服务,做人民群众健康的卫士!

梁克山先进事迹

他古道热肠,见义勇为,受到当地群众称赞;他兢兢业业,以纯真质朴的医者情怀救死扶伤;他说艺多不压人,干技术需要有学无止境的精神,是做医生职责和本分;他人到中年考取博士,成为县级医院为数不多的博士医生。他就是临沂市见义勇为英雄、平邑县道德模范、平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梁克山。

医者仁心

――记临沂市见义勇为英雄、平邑县人民医院医生梁克山

古道热肠的好医生

      路遇摔倒在地人扶不扶?当人们为此犹豫片刻的时候,梁克山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施救。成功救治病人后,又成了这名病人朋友,长期当起这名病人的健康顾问。

      被救人是平邑县经济开发区白庄村李江林。说起救命恩人平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梁克山,李江林打心眼里称赞他是好人,是好大夫。

      事情发生在两年前深秋的一个早晨。晨曦中,梁克山像往常一样沿着县城文化路南段散步晨练。突然,他发现路边躺着一个浑身是土的人,旁边倒着一辆自行车。 “不好,有人晕倒了。”梁克山没有片刻的犹豫,俯下身子仔细查看。倒地是一位年近五旬的老人,他面色苍白,头冒虚汗,微微呻吟,奄奄一息。也许是求生的欲望,看有人施救,老人强打精神,说出家人电话号码,便昏了过去。

      时间就是生命。梁克山意识到这是一位危重病人,必须马上到医院抢救。他边呼叫120救护车,边在路边拦车。接连路过的车辆和路人都不肯出手施救,梁克山急得满头大汗。最后,一位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在梁克山恳求下才帮着将老人送到平邑县人民医院。梁克山和同事给病人做检查,看到老人的心电图,梁克山大吃一惊:好险!病人急性大面积心肌梗塞,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一直抢救到病人转危为安,梁克山通知老人家人后,悄然离去。

李江林清醒后多方打听,才找到梁大夫。他感动地说:“俺这条命是梁大夫给捡回来的,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恩情啊。”事后,有人问梁克山,很多人怕惹上麻烦不肯伸手相救,你不怕吗?梁克山不假思索地说,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我怎会袖手旁观呢?

      大爱有源。在梁克山家乡,一直传颂着小梁克山勇敢救落水儿童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夏天,上小学四年级的梁克山和弟弟背着草筐在野外拔草,在村西头的水塘洗草时,突然听到水塘东边传来呼救声。他快步冲到塘前,见到一个小手在水面晃动。他顾不上想什么,快步冲到塘前,一下子跳进水中,只有十二岁的他被落水少年抓住衣服一同沉下水。小梁克山没有惊慌,挣脱落小孩子的手,绕到他身后,猛地使劲把落水少年推向岸边。在梁克山和弟弟帮助下,将落水少年拉上岸。定睛一看,原来是本村村民徐合祥的五儿子,年龄和他相仿。事后,徐合祥感激地说,自己有七个儿子,像手有十指,但少了哪个也不完整啊。少年梁克山勇敢救人的事迹,至今让乡亲们啧啧称赞。

      青年梁克山勇斗小偷的事迹,让他大学时代的同学记忆犹新。1990年,梁克山已是青岛医学院的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正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实习。

       一天上午,梁克山值完夜班后回宿舍休息,刚进住宿区,眼前见一个人影闪进了相邻的宿舍。这个时间怎么会有人啊?好奇的梁克山随后也进了这间宿舍。他看见一个比自己高一头的陌生青年。那人看到梁克山进来,慌忙躺在靠近门口的床上。见是陌生人,梁克山礼貌地问他找谁。陌生人一脸慌张,前言不搭后语地说是上铺的亲戚。

      看到此情境,机警的梁克山心中明白了几分,这人可能想偷东西。梁克山边问是谁的亲戚,边找门锁。当梁克山一把抢锁在手后,那人见势不妙,赶忙从床上起身。此时梁克山已跳出门外,关门就要上锁。怎奈陌生人人高劲大,没及挂锁,门便被强行拉开。在宿舍外,陌生人从腰间拔出一个凶器便打向他。梁克山边退边大叫捉小偷,随手抄起旁边的一个拖把应战。俗话说,做贼心虚,那青年看到梁克山没有退却,撒腿就跑。梁克山毫无惧色,边追边喊捉小偷,直到追到几百米外的一个居民拆迁区,消失了。后经公安部门努力,小偷第二天落网。为此事,他实习所在的医院和母校青岛大学为梁克山召开了表彰会。

      许多年来,梁克山不改本色,热心助人。作为一名当地知名的专家,梁克山医务繁忙,但他积极参加医院举办的下乡义诊、到敬老院为老人免费查体等公益活动。2011年,经过层层选拔,他参加了山东省“健康山东行动”,成功当选“健康大使”,成为全县唯一获此殊荣的专家。近3年来,梁克山举办20多场次健康讲座,受众达1万多人次。今年初,他听说离县城30多公里的临涧镇农村有一名鳏寡患者,因患严重的脑科疾病,行动不便,便主动上门义诊,带回病历和省城大医院的专家远程会诊。

      2012年3月,梁克山被平邑县人大常委会授予“平邑县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将获得的3000元奖金当即捐给母校平邑一中,救助素不相识的贫困生。2014年2月,梁克山被临沂市人大常委会授予“临沂市见义勇为英雄”荣誉称号,颁发二级荣誉勋章。

纯真质朴的医者情怀

      梁克山常说,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就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关系,世界上大概没有任何一种关系,如同病人对医生那样,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与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建立起信任和密切的关系。原因无他,一切故关生命。而患者对于医生信任也来源于此。

      梁克山给病人看病,要求自己用老百姓能听明白的话,不是照搬医学上的晦涩术语,诚信行医,规范诊治。在他的工作区,身边周围总是围满了前来求医问药的患者或家属,耐心地询问病情,查找病因,直到患者满意才放心。对一些疑难病症,梁克山刨根问底,问病情找病根,千方百计查资料,请教专家,不轻言放弃。

      梁克山对工作兢兢业业,敬业精神让同事非常敬佩。作为一名当地有名的内科专家,梁克山抢救病人有时要一连十几小时,无论多么劳累,一旦投入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山东冠鲁集团职工刘国朋患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命悬一线,在应用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堵塞动脉瘤后,梁克山连续三天在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终使病人转危为安。梁克山查房,每到一个房间,身边也围满了人,既有患者和家属,也有实习的学生。每到一个病床前,问询病人症状,他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病因,讲解治疗方案,让患者听得明白,积极配合治疗,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信任。

      “治血栓,找克山”。由于梁克山在治疗脑血栓方面颇有成绩,得到当地信任,人们口口相传。在他所在神经内科,常常挤满了慕名而来的病人,只有48个床位的内科区病房区,常常住上百名患者,每年收治3800多名住院病人。加上每天几十例门诊患者前来诊疗和参与抢救急病病人,梁克山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有时一天甚至几天都得不到休息。平邑县司法局三十七岁的李晓律师患大面积脑出血,出血量达80毫升,出现脑疝,生命垂危,梁克山应用软通道微创引流术治疗,并在病房连续观察48小时,终于将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梁克山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患者服务,遇到疑难罕少疾病,他积极查找相关文献,浏览国内万方数据,搜索国外PUBMED,直至找到正确诊疗方案。流峪镇唐村岭病人徐瑞蒙,四肢无力、行走困难1年来诊,梁克山搜索美国medline网找到诊断方法,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焉传祝教授和同行专家远程会诊,利用济南金域实验室提供的基因诊断技术,将其确诊为我省第二例肉碱缺乏症患者,现已基本痊愈。在他的手机相册里,有数百个脑CT、磁共振影像资料。这些资料既有患者发给他请教诊断的,也有他遇到特殊病例留下的。手机在他手里也有了特殊作用,成了随身携带的病例资料储存库。

学无止境的情怀

      多年来,梁克山从一名普通的内科大夫,如今人到中年,成为平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滨州医学院教授、山东省脑血管病学会委员、山东省心功能学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临沂市脑血管病介入学会副主任委员、临沂市神经电生理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荣誉满身,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奖1项,山东省科技情报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临沂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山东省卫生厅健康大使称号、临沂市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临沂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项;理论成果硕果累累,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它科技期刊30余篇,著作3部。他主持的“软通道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出血项目”编入人民卫生出版社《CT介入治疗学》中并担任该书副主编。经过他和同事们10余年努力奋斗,平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2年被评定为临沂市重点医学专科,他本人也成长为临沂市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梁克山在医学事业中孜孜以求,边实践边学习,尽管治病颇有成绩,但接触的病例越多,他越感觉到自身医术的不足。2003年起攻读青岛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1年,不甘落后锐意进取的他又成功考取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研究生。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要下功夫考取博士时。他认真地回答,作为一名医生,要不断地学习,长技能增见识,才能在学术上不落伍,才能做一个让患者信赖的人。考博士既有压力更有动力,他攀登上人生又一个山峰。站在这座山峰上,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创新成果,解决过去解决不了的事情。时代在进步,只有务实地追求知识,更新知识,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落伍。

      梁克山出身农村,是一名农民的儿子。他用农民朴素的语言说:艺多不压人,干技术需要的是学无止境的精神,这是做医生的职责和本分。

      的确,如今的梁克山,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正在向更高的山峰进发。无限风光在险峰,最美风光正徐徐展现在梁克山眼前。

李敏先进事迹

一提起精神病院这个名字,总会让大家联想到那些令人恐惧的精神病患者,联想到那些不知脏净还有冲动暴力行为的” 疯子”。但是,平邑县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护士长李敏,本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在精神科的护理岗位上饱含热情,兢兢业业,整整工作了19个年头。工作虽平凡,但不简单,在平凡的岗位上镌刻出不平凡的人生,这群白衣天使像和煦的春风,拂去患者的疾苦;像热血,温暖寒冷的心灵;像爱的丝线,缝合病人身心的创伤……。    今日,我带你走进这群特殊白衣天使的世界,品味她们的酸甜苦辣,感受她们身上的人性之美……

平凡的岗位 不平凡的人生

---记平邑县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护士长李敏

       一个寒冷的冬夜,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李敏从睡梦中惊醒:科室有一个自杀未遂的精神病人需要抢救,情况非常危险。李敏没有多想,当即翻身下床奔向医院。当她赶到医院时,病人已经生命垂危,李敏顾不上换衣服,更顾不上病人有无传染性疾病,立即给与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半个小时过去了……..后来在同事的配合下,经过气管插管、吸痰、病人终于得救了。当看到满身是伤的精神病人苏醒,看到值夜班护士脸上露出了微笑,李敏刹那间忘却了所有的劳累。

无悔的选择,无私的奉献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李敏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精神科病房,映入她眼帘的不是宽敞明亮的病房,而是一群目光呆滞的病人,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他们有的退宿,有的热情,有的还想拥抱,有的大声喧哗,老护士告诉李敏,在精神科病房不仅要学会护理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一套防身本领,因为你说不准那一会会遭到精神病人的袭击,甚至一个人走出病房时, 都要背对着墙侧身走,因为不知什么时候会有患者对你发起攻击。她茫然了,曾在内心中无数次问过自己,这是我心中的护士工作吗?她甚至有了放弃的想法.

      刚上班不久,记得有一次,她正在为患者做治疗时,该名患者突发冲动,突然冲向手无寸铁的她,她成了活靶子,被患者打着、踢着,她的身上布满了伤痕,当回到家,妈妈看到伤痕累累她时,不禁老泪纵横,嘴里念叨着:闺女呀,你是干的啥工作呀。她当时抱着妈妈痛哭了一场,她无法理解为什么精心的照顾换来的竟是.....。

       精神病人真的不可理喻吗,精神病人真的没有感情吗,我们的付出真的就没有回报吗,出院的精神病人及家属在外边见了都不和我们说话,他们害怕被人知道是精神病人.谁之过,我曾经无数次的问我自己。

      那是参加工作第二年的三月八日,一个很特殊的日子,一位曾经住过院的患者来到我科,他的儿子说”母亲其实在家生活是可以自理的,待人接物也行”就是吵着要到你们这儿来,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位患者看到我突然紧紧抱着我的脖子亲昵的说”妮,我想你们了”,并且拥抱了这里的每一位护士.就简单一句”妮,我想你们了”就这一句,融化了所有护士的心,也让我留下了欣慰的眼泪,所有的汗水和泪水都融进了这一句”妮,我想你们了”。从这一刻,她决定了这一生的选择---精神病护理工作。

用心工作,抚慰患者心灵

      在精神病院,病人大都生活不能自理,许多患者家属都躲得远远的,他们往往是将患者送到医院后就很少见面。这时候她便为患者承担起做护士和儿女的双重责任,亲自为患者洗头、换衣服、剪指甲、打扫卫生送饭送菜、打针换药。她所在的科室里有一位长期住院患者朱某,因合并患有严重的脑血管疾病,近一年的时间里偏瘫在床,因该患者是一位孤寡老人,没有亲人照顾,李敏就带领着科室的姐妹们承担起照顾朱某的责任,凡事她都是走在前面,为朱某接屎端尿、洗澡翻身全是她一人承担。下班了她要最后一个走,看看还有没为老人做好的嘛;上班她是第一个来,手里总是领着可口的饭菜,有人问她,一个素味平生的精神病人,你为啥这么费心去照料,她总是笑笑说:老朱没有儿女,我们就当她的儿女吧,也送老人一程。朱某在弥留之际,还握着李敏得手,热泪盈眶。医院患者及职工都称李敏是“最可爱的天使”。

      精神科护士的工作,不只是手的劳作,更是心的付出。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技术外,还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工作中,她一边不忘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一边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各种能力,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精神科护士,以应对病人提出的各种古怪问题,拉近与病人的距离,取得病人的认同。为了鼓励病人树立信心,消除恐惧,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特别是在疾病的康复期,她经常和同事们组织并指导病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娱疗活动:聊天、读报、看电视、玩扑克、下棋、做游戏等,她说我们每天都要用心去发现和肯定他们的进步,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帮助他们主动接受继续治疗,促进病人康复,早日回归社会。曾有一名离婚多年患者,他曾经萌生了轻生的念头,她发现患者的情绪不对,经过反复开导和劝说,患者终于说出自己最大的渴望是看一眼十几年没见面的女儿,她听说后给患者妻子打电话,多次联系沟通,终于带女儿来见他。看着女儿长成大姑娘,患者激动的泪流满面,打开心结,病人很快康复出院。

事无巨细,积极推进科室发展

      在别人看来,成为护士长,就不用做具体工作了,安排给其他护士就行了,但是她却不是这样想的,她认为护士长不仅做好管理,更应该做好具体工作。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护士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她能够知人善用,用人所长,了解每位护士的长处与不足,妥善安排工作。工作对的给予表扬和肯定,不对的就提出批评,掌握好“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大家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下工作。

      她听说医院要推行“品管圈”,她便主动请缨,要求在她们科室首先开展“品管圈”工作。接到任务后她便废寝忘食的钻研品管圈培训课件,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品管圈的各个步骤。不懂的地方她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到县医院请教学习。她自己掌握后便手把手就交给圈长、圈员们。在她的努力下五病区的品管圈搞得有声有色,有的人告诉她:别这么拼命,到最后造造材料就行了。她却严肃的说千万不能有这种思想,医院推行这个管理工具,就是要我们搞出实效,能真正指导我们的工作,改进我们的工作,作假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在她的认真与坚持下,我院的“品管圈”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着。她的兢兢业业,使得她所在的五病区,环境整洁、病人衣着整齐、物品摆放有序,看上去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各项护理工作名列前茅。

不忘初心,让人生意义升华

      良好的工作表现,让她获得了不少荣誉,每年度的县级先进个人、优秀护士、模范家庭。有人问她你为何做的如此优秀,她会用一个词回答你:不忘初心。面对不同患者,既要有爱,又要因人施护,用适当的方式。你要爱患者。你要把他们当朋友,多沟通。他们就会信任,依赖你。你要勤加练习,工作中细心发现,琢磨研究,熟练处理复杂问题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有多年积累。记得又一次,大家都在观察患者进食时,突然发现有一位老年患者倒在了地上,都在大家一脸惊慌的时候,李敏已经意识到:发生噎食了!她一个箭步来到患者跟前徒手将患者口腔里的食物,并用腹部挤压法促使患者排出了吸进气管的食物。并有条不紊的组织在场人员通知医生进行下一步处理,患者病情逐渐缓解,患者转危为安了,大家都在为她的机智干练赞叹。

      她说:“我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我就能理解患者的痛苦,如果没有爱心,和精神病人在一起呆上一分钟都是一种痛苦。虽然工作中有泪水,但我甘心情愿,下辈子还想做精神科护士。”她与形形色色的精神病人打交道一晃就是17年,她怀着对精神病人的无私爱心和对护理事业的执著追求,无怨无悔地为那些失去理智和尊严的精神病患者倾注了作为人全部的爱心和作为女性所有的细心和耐心。对待问题不回避、对待成绩不骄傲,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始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精神病人共同用爱与被爱组建起充满亲情的大家园!她的人生得到了升华!

      有人说,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因为我们用爱心和微笑去抚平病人所受的痛苦;有人说,护士虽然不一定有很美丽的容颜,但是一定要有一颗温柔善良的心。她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天使,因为这些都是她该做的工作,病人的满意就是她的追求,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用心去服务,用爱去服务,把我们满腔的热情奉献给我们热爱的护理事业,把我们的爱心送到每一位患者身边”,这是李敏同志的心声。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路任重道远,她说唯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断进取,不断努力,才可以使天使的光环熠熠生辉,也才可以使天使之路更加坦荡。

李翠萍先进事迹

翠锦斓斑奉献路 萍飒风池洒沂蒙

          ——平邑县人民医院“最美护士”李翠萍先进事迹 

      李翠萍,女,55岁,护理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1983年7月参加工作,从事护理工作已有35个春秋,从精神卫生中心护士到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从护士长到护理部主任,她一步一个脚印,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南丁格尔誓言,用诚信、仁爱、和谐、博精的平医人精神,展现了沂蒙老区白衣天使的风采。

临床工作任劳任怨,抢救生命分秒必争

      1987年,她成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急诊科是医院最忙、最累、工作环境最差的科室,当然,对护士的素质要求也最高,有的护士忍受不了这种环境,走了一批又一批,而她任劳任怨一干就是12年。工作中,她总是与时间赛跑,抢救生命分秒必争。1998年7月平邑县化工厂在调试新型乳化炸药生产设备时发生特大爆炸事件,当场炸死3人,重伤13人,事故发生后,身为急诊科护士长的她,带领大家迅速反应,熟练、有序地参与抢救配合工作,经过抢救,13名重伤患者全部转危为安。同年8月,仲村镇北仲村二村煤矿发生严重透水事件,也是她冲在最前面,与其他抢救人员赶到现场,风餐露宿、幕天席地,在恶劣的环境中连续奋战四天四夜,第一时间为从矿井下抢救上来的伤员实施救护,由于抢救及时,6名矿工无一人伤亡。

      在“非典”、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袭时,还是她站在了第一线。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她勇跃报名参加抗击“非典”救护小组,在消毒隔离,防非典物品准备、人员培训等工作中,顶住压力、恪尽职守,为平邑县防治“非典”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09年,医院收治3名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她身先士卒,带领第一梯队六名护士长首先进入隔离区,“我已经给病人测量完体温、听过肺、吸了痰,你们先别进去了,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在迎战“禽流感”的日子里,这番话让很多的护理人员感动地落泪,也鼓舞着大家齐心协力、勇敢战胜疾病。九月的平邑,天气炎热,她带领着第一梯队人员身穿多层防护服,一天身上不知要出多少汗水,连续8小时滴水未进;在她的带领下,大家以顽强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历时8天,以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康复出院。

护理管理抓创新,与时俱进做典范

      作为一名护士,她任劳任怨,不遗余力,全力抢救每一位病人,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良好的口碑用心照顾。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她立足实际,创新思路,与时俱进,积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带领着平邑护理人乘着改革的东风,阔步向前。

      2010年5月她主动向院领导提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活动申请,并得到了院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使平邑县人民医院成为临沂市“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为了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她先后申请了洗头盆、洗头车、理发器等物品,为了给病人理一个漂亮的发型,她带领大家学习理发技巧;由于这里是沂蒙老区,住院的病人多数比较贫穷,为了给病人节省费用,她将废弃的旧床单、旧被罩改造为中单和尿垫,免费提供给患者使用,减少长期卧床患者一次性材料、尿不湿等费用的支出,同时棉布透气性好,又可以预防压疮的发生。在探索整体护理方面,她提出要实行责任制,护士必须“包”病人,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护士“包”病人的责任制整体护理相关要求,建立了“护理模式亲情化、护士培训规范化、护理人才专科化、护理服务特色化、护患交流畅通化、护理管理精细化”的“六化”服务宗旨,为医院顺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了保障。她常说,病人不仅只是独立的个体,还是一个社会人。为了提高护患之间的沟通效果,她组织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行为规范》,对与患者接触的关键点,如患者入院时、昏迷患者清醒时、术后患者下床时等,进行标准化管理,使行为规范、语言沟通等无形问题可“触摸”,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服务能力。在她的带领下,医院护理工作多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认可,2012年神经内科一病区被评为山东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2014年护理被评为临沂市临床重点专科。

      在全省县级医院,她率先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应用PDCA、品管圈等管理方法,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在她的指导下,护理系列于2013年首先开展品管圈活动,组建“曙光圈”,运用管理工具,使高危药物静脉炎发生率由66.5%降至27.7%。在总结2013年品管圈活动的基础上,2014年在全院范围内推广品管圈活动,护理系列共组建33个圈,为了保证品管圈活动有效开展,她组织制定了品管圈推行方案。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她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产科一区“呵护圈”荣获第二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三等奖。“畅乐圈”荣获第三届、第五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二等奖;“精益圈”荣获第四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一等奖。她本人也荣获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颁发的2013-2017年品管圈积极推动优秀个人。

      医院的护理工作开展好了,她没有忘记那些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同仁和病人们。首先,依托“卫生强基工程”、平邑县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管理等帮扶,举办优质护理服务讲座10余次、护理部主任培训班三期,将优质护理、护理管理经验带到白彦、郑城、地方、城关、仲村等各乡镇卫生院。近几年为各医院培养进修护士50余名,每年接待参观学习70余人次。其次,每年,她组织护理人员走进社区或深入农村,开展健康查体及疾病健康知识宣教,对老年慢性病、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康复进行床边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

护理教学善钻研,护理文化结硕果

      工作中,李翠萍同志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护理理论,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利用业余时间先后自学取得了专科和本科学历;在临床护理教学方面,她始终坚信,护理质量管理始于培训,终于培训,护理教学质量直接关乎护理质量与安全。她根据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特点,建立了本院特色的培训体系,与各层级护士核心能力要求相结合,将护士层级培训划分为5级10个阶段,明确各阶段培训目标,形成了以评估-计划-实施-考核-整改为主导的培训体系。同时,她还改革了考试模式,开展床边综合能力测评,注重系统评估、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护理措施落实等考核,使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2017年,她在全市率先采用微信“e答”进行理论考试,试卷随机生成,考试结束,成绩随即获得;不但拓展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培训效果,而且解决了出卷、评卷、印制费时费力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培养专科护士方面,她积极申请省级专科护士培养指标,已培养省级专科护士25名,增加了医院培训的师资力量;通过借鉴省级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创新院内专科护士培训机制,2013年建立院内重症医学、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和资质认证,取得了初步成效,2014年又在急诊科、消毒供应室、肿瘤科、新生儿科等部门开展院内专科护士资质认证,截止目前,她组织培养院内专科护士120余名,大大提高了医院的专科护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除此之外,她还创造开展了“改善短板,科间进修”活动,医院有38个护理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薄弱点、短板问题,针对自己的薄弱点向做得好的护理单元进行短期科间进修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2014-2017年组织科间进修达150余人次。

      她主张以科研促进学科发展,构建学习型护理文化。她鼓励护理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参加高等继续教育,如自学、成人高考等;在她的鼓励下医院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占护士总数达到99.2%,其中,本科学历管理人员占护理管理人员总数达到90%。她还鼓励护理人员结合临床从事科研、论文等工作,如“烧伤患者临床护理的研究”获县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她本人近几年在省部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论文7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荣获山东省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一项。2016年由其负责的“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保留灌肠有效率方面的临床研究”获批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并已完成结题。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李翠萍同志正是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和勤奋敬业、善于钻研的工作能力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同行的尊敬、领导的认可。她个人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健康服务创新奖”、临沂市“沂蒙先锋共产党员”、平邑县道德模范、平邑县“劳动模范”、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担任山东省医院品质管理联盟首届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护理伦理委员会委员、临沂市护理学会理事、平邑县护理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平邑县品质管理联盟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

华君昌先进事迹

白衣卫士二十载,仁心仁术护百姓

   --记平邑县流峪镇西古路沟村最美乡村医生华君昌

      西古路沟村地处流峪镇腹地,如果没有西古路村卫生室或者说没有华君昌大夫,这里和鲁西南大部分山村一样,宁静而普华。而现实,这里每天都像赶集一样热闹,从进村到卫生室不用打听也不用问路,沿着车流和人流就能找到卫生室,毫不夸张的说,因为卫生室的存在,或者确切的说因为华君昌大夫的存在,村卫生室门口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商业圈”,对门一个小卖铺,沿路常设一个煎饼摊,一个卖儿童玩具的地摊,还有经常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卖水果的、卖咸鱼的等等,然而挤攘病号的背后,却没有人去更多的追问......。

      没有周末,从早七点半到晚七点半,一整天除了吃饭的时间基本没有休息的个人时间;从清晨病人繁杂的脚步声到傍晚落日的余辉;从万木萌发的春天到到白雪皑皑的冬天;从你进门那一刻起,一直到你离开,他都不曾离开病号的视线,为了能给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病号看上病、看好病,无论白天、黑夜,他从没拒绝也从未休假,为了能离病号近一些,他甚至连家都搬到了卫生室。为了能了解病源、看懂病情他常常自费追着病号到县医院、市医院甚至省医院去了解病情,他把看病当成了一种乐趣、一种责任、一种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他就是“平邑县优秀乡村医生”“平邑县优秀共产党员”华君昌。

给牛看病,他从“默默无闻”到“声名渐起”

      因为有一个贫困的家庭,有一个时常犯肺炎的奶奶,年仅二十岁的他从济南军区145医院学习期满后,义无反顾的返回了贫瘠的家乡。那时候农村的赤脚大夫还是“一个针头用全村”,用开水烫一下就等于消毒的年代,从省城归来的他学的东西显得格格不入,改变农村医疗技术的抱负和现实的差距让他触景伤情。不得已被分派到隔壁村的卫生室,由于年轻,初出茅庐却又没有识贤的“刘皇叔”,一年里连一个找他看病的病号都没有,唯一个找他看的却是给牛看病的。气的他想扔下“病号”就走,可那时候牛是农村主要“劳动力”,宁可人吃不好也要牛没病,给牛看病也算是“拯救”农民的危难,他就硬着头皮给牛瞧病,那家的主人也是“死马当活马医”,因为当时值班的除了“小华”大夫没有别人,结果却是意料之中,几副药下去,那头牛却奇迹般的起死回生,随后华大夫给牛瞧病的本事就渐渐传开了,接着给羊看病的、给鸡拿药的......,到最后给人拿药的,华大夫这个“毛头小子”才被“乡里乡亲”所接受,也是通过最初的给动物看病,包括给动物做手术,才进一步巩固了他所学的医学知识,以及在以后的医学道路上的理论实践应用,让他在乡村医疗队伍中越走越远。

医术精湛,把病人的利益当做最高目标

      医者父母心,华大夫最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不能看到病人的痛苦。尤其是尚未懂事的小儿,为此他苦练扎针,先是从挑土豆皮再到给自己扎,给妻儿扎,让他扎针的手艺炉火纯青,刚出生七天的小儿,他能轻易的“一针见血”,然而背后的辛酸又有谁能知道。当妻子怨恨他是“狠毒”的丈夫时,谁又知道一声声“华神医”让他心里流泪,只有他知道,当针扎在他没有疾病的孩子身上时的那种心痛。他时常说,只有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才能减轻患者身上那“一针针”无言的痛。

      治疗儿童的疾病,有两大主要特点,一是,能看懂病情。二是,能给上药物。他的自信源于他每天上百号的病例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方圆几十里的病号,在县医院瞧不好病的、在省医院挂不上专家号的,都涌到这座不起眼的村卫生室。而对每一位前来的患者,无论他多么熟悉疾病的病因,多么熟悉看病流程,他都会仔细询问每一个细节,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挽救”一个又一个的急危病号。十四岁的孩子会得糖尿病?七八岁的孩子会得鼻窦炎?一个不可能,一个很可能,然而两例病的最终结果都是相反的的。为了弄清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为什么配了眼镜还是看不清,他亲自领着孩子检查视力,检查角膜炎,检查视觉神经系统,最后当检查到白内障需要抽血的时候,才发现是血糖高引起的视力下降,及时对症治疗,最终挽救了这个孩子的视力。而那个七八岁整天喊头痛的孩子,在医院按额窦炎输了七八天的液不见效后,领到华大夫的跟前,他用“撑鼻夹”撑开鼻腔仔细看,发现鼻腔深处有个白点,慢慢的用镊子夹出来后发现是一团塑料泡沫,最终那个孩子连药都没吃就好了。严谨,是他自始至终的行医态度,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从病危床上救下将要入土的病人,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施救”病入膏肓却不自知的病患,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有人所称奇的“妙手回春”。神医并不神,他的神奇之处在于,他能仔细的聆听病人的每个发病器官所反馈的病灶信息,并能用恰当的医学知识去“答疑解惑”。

医德高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医疗体制改革的当下,医患矛盾、医疗纠纷是报纸上屡见不鲜的新闻。试问,当你的亲人在挂号、排队、检查、缴费中循环不断,却又不能减轻病痛时,你心里会怎样?当医院看不透病,却一遍遍的催你缴费的时候,你又会怎么想?是的,这是每个病患愤怒的集结点。而又有多少大夫能体会到患者四处看病却身心疲惫的痛处?华大夫却能,它不仅能体会患者的痛处,更能用实际行动去帮助患者。听诊中,无论病号有多拥挤,他始终侧着身子倾听患者的病情描述;就诊中,遇到没有钱的病患,他会用自己的钱垫付医疗费;远路的病人,他安排食宿;孤寡老人,他自带药品上门服务,甚至连他们吃的、用的都是他提供。多年来,垫付了多少药钱,帮助了多少病人,他自己都数不清。很多人都问他,这是为了什么?他也曾被精神病人的刀架在脖子上恐吓,也曾因拒绝诊治看不了的病被威胁过,有更可气的是,刚被他救治好的病人,因为治疗时血管收缩扎了两次针,前脚出门,后脚就骂骂咧咧的。而他却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更要重医德,我不能因为几个人的抱怨而丧失了一个医生的基本职责。然而,无论多么谦虚,感激却从未间断,多少个经他之手痊愈的病号把头直接磕在地上,多少个病号感恩戴德把他时常挂在嘴边,又有多少个病号拖家带口的一家人“投奔”他看病。一声“华神医”不是莫须有的炫耀,更多的是朴实百姓发自心底的对他的赞许和信任。深居闹市的你可能体会不到老百姓心里的满足感。毫无背景,大字不识,又视钱如命的现实,有了病不是撑不下去了,绝不会去看病,遇到这么一位在家门口能治病,却又花钱少的大夫,他们怎能不感恩戴德?他们又怎么能不满足?

薪火传承,没有良心要花钱去买

      做人要有良心,没有的赶紧花钱去买。这是华大夫最常跟学生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跟过他的学生没有一个不说他苛刻的,但是又没有一个不说他热心的。对待医术,他倾囊相受;对待错误,他六亲不认。事关人命的事,谁都马虎不得。他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有把握看的病,他会亲尽全力;没把握看的病,他会想方设法的帮助患者转到上一级医院治疗。他把医者父母诠释的“淋漓尽致”,别人行医是为了养家糊口、是为了赚钱,而他行医就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他从来不卖高价药,更不会赚取“不义”之财,他总是用最少的钱让病人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为此,他得罪了多少同行,受到了多少人的白眼?很多人说他傻,都什么时候了,市场经济多少年了?凭他的医术,敞开了收钱,一年在县城买套楼房不成问题。但是只有他自己最知道他做的值不值。损失的虽然是钱财,换取的却是百姓的信任和尊重,却是一个医生未泯灭的良知,一个是有价的,一个是无价。他常常讲,人与人最重要的是感情,每一个人都该认真对待,“亦师亦友”多少病号最后成了他的朋友,多少病号把他当自己的家人,他用心恢复病人的健康,却不想年纪轻轻就已两鬓斑白。常年坐诊,又让他换上了严重的颈腰椎病。他把自己毫无保留的献给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

曲高和寡,他用听诊器托起人间大爱

      他是我听到最美的故事。聊天中他一直谦虚的说,我只不过是千千万万名乡医队伍中的一份子,我没做什么多大的贡献。是的,在他看来他没有什么突出的发明贡献,没有什么骄人的重大成果,更没有什么动人心魄的感人故事,但是当你面对一屋子塞满挤满的病人;一幅幅紧张而又焦虑的面孔;一双双翘首以待认真“倾听”华大夫病情讲解的眼睛;还有一声声急颤而又仓促的“华大夫”的喊叫时,你才会明白,老百姓的事情没小事,老百姓的事情更不能轻视,在老百姓眼里,他就是权威,他就是‘神医’,他对病情的诊断能让老百姓“五雷轰顶”,也能让老百姓喜极而泣。老百姓相信他,尊敬他,爱戴他,更在心里装着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难吗?面对外面的世界又有多少人经不起这样或者那样的诱惑?而华大夫却能二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着,坚持着他那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他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品格,心系患者、情系百姓的情怀以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无不彰显新时期卫生计生职业精神。有一首诗,我想迫切的读给他--《愿你》,我真心的希望你经治的病人都身体健康;愿你每天的心情都如花绽放;愿你周身充满美好,天明看到希望,夜里望到星光;愿你一心向着远方,坚毅向前行走,坚强永不退缩;愿你救死扶伤,痴心不悔,行医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华君昌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坚强的党性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四讲四有”的新时期优秀共产党,是新时期沂蒙精神的道德典范,他用朴实的听诊器谱写出了新时期基层乡村医生的华彩乐章-----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徐思营先进事迹

徐思营主要事迹简介

      徐思营,男,汉族,出生于1958年12月,中共党员,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黑将村人,毕业于临沂卫生学校,中专文化。1973年9月在平邑县临涧人民公社卫生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一医院培训学习,1974年任临涧公社黑将大队赤脚医生,1978年1月参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9324部队卫生兵服役,三炮连卫生员,被39324部队评为先进个人,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1981年复员回乡,1982年任乡村医生至今,2008年任白彦镇英光社区卫生室室长,2009年任山阴社区卫生室室长,2007年与2013年被平邑县卫生局评为先进个人。在乡村卫生室整整坚守了40余年,跑遍附近所有村庄,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奉献了全部心血,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同和信赖。

      扎根山区,爱岗敬业

      自1975年1月在黑将村任赤脚医生以来,山区医疗条件差,每月只有10块钱的补助,有的村医放弃了,可他默默无闻的坚守村医的岗位上,白天踏进周边的大山刨取药材,有茵陈、杏叶参、荆芥、百合、蒲公英、丹参、柴胡、石竹花、甘草、桔梗、槐米、土元、蝎子、薄荷、葛根等等中草药材,晚上石碾制面,有的药材需精心晾晒,结合祖传秘方严格程序制作,精心配制而成,有时还到外地采摘草药近百余种,制作出对一些疑难杂症治愈率高达98%以上,从而,解决了病人的痛苦,减轻了经济负担。免费为当地百姓服务,不收一分钱。因其居住在四开山脚下,山区百姓常年腿痛、背痛、腰痛、颈椎病较多,他常用按摩、拔罐、刮痧、针灸等常规治疗,被治愈过的病人无计其数。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无论白天与黑夜、严寒酷暑只要有患者需要随叫随到,不论是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从未中断,对病人高度负责,视病人如亲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让患者满意。

      由于工作繁忙,从未睡过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的节日。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不管是严冬还是盛夏,立足乡村,在最基层的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从医至今,总是急病人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曾有人问他,这么没日没夜的工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他说凭一名医生的医德,做一名守护人们健康的忠实卫士。

       响应党的号召,踊跃入伍

      1977年12月他积极报名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9324部队担任一炮连二炮手,1978年9月,推荐到部队卫生队学习,担任三炮连卫生员。1979年2月3日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空军114医院救护伤员。战斗打响后,他曾给家是合肥的战友输血,第二天急需给身负重伤的河南战友又一次输血,在部队其间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跳伞能手,受到部队多次嘉奖。1981年复员,复员后继续担任本村赤脚医生,把他在部队学到的卫生理论知识及业务能力临床知识和经验继续发挥余热。

      心系百姓,服务患者

      复员回乡担任乡村医生以来他每天接触的病人非常多,可是晚上出诊的现象也时常发生,记得1998年11月,时间已是凌晨,突然间有人在门外边喊边敲门,大声说道:“母亲有病不省人事。”他听见后急忙起床,背起药箱,沿着崎岖的小道,不顾一天的疲劳,立即起程步行十几里山路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观察治疗,终于病人得以脱离危险,像这种半夜出诊的现象,对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又如,本村徐思付的长子(乳名:河子)吸入性农药病毒,他陪同其家人送到白彦镇医院,由于病情严重高烧不退,连夜冒着大雨送往滕州人民医院就诊,由于送来及时,病情得以转危为安。黄崖村,张德才,常年患有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因受凉急性发作,情况十分危急,患者家人只是给他打了个电话,他就不顾一天的疲劳与寒冷,立刻起床赶到病人家,对病人进行抢救,使病人脱离危险,患者家人十分感谢,又经过十多天的观察护理与治疗得以好转,因患者家庭十分困难,只收取了连成本费都不够的医药费。还有程家庄村,程学苍的母亲1994年到1997年,患肺气肿、冠心病、气管炎哮,家中无人照料而且经济又非常困难,他就主动上门了解病情为他免费治疗,送药、测血压、查心率等等。耐心的向她讲解有关康复知识,帮助她做康复锻炼,垫付医药费近3000余元。岭后村,吴功秀患有肺气肿、肺心病、水肿,长期治疗,就诊垫付多半医药费,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在一次给她出诊回家的路上因下大雪,结冰路滑,他摔倒在地造成左腿颈骨骨折,住进临沂市人民医院,花费了近两万余元。这些年来他从不收取病人的出诊费,即使半夜三更也是这样,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他经常给他们垫付医药费。爱心是他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每年都会帮扶困难患者,记得离村不远有个长期病号,患有慢性病,常年吃药打针,他长年累月送药,没收过他的一分钱,现在还有陈旧的发黄的单子。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几十年如一日,他接诊病人几十万人次,出诊达十几万人次,却从未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却为经济困难的患者垫付了近万元的医疗费,他跑遍了辖区所有村庄。所有村庄的每一条羊场小道都有他留下的脚步,熟悉了卫生室所辖自然村每一户村民的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都熟知。

      他知道身上肩负的重任,牢记党的宗旨,处处为患者着想,来不得半点马虎,真正的为孤寡老人排忧解难,出力出资。因为他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献身于医学事业,埋头苦干,为当地群众强身健体,精心呵护医治病人。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危重病人、急症病人需要送专业医院治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属有需求,友情必应,他都会随车护送。定期给所辖村民免费进行测血糖、测血压、查心率、测脉搏、对孕妇进行健康查体,对临近学校学生每年两次健康查体,对村民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村卫生室不仅肩负着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而且承担着配合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及当地卫生院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预防工作是消灭传染病保护百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村卫生工作始终以防病工作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防疫工作,利用广播墙报宣传栏等向群众讲解各种预防措施,使预防接种工作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室对新生儿童进行普查登记,及时上报,做到不漏登、无登,建证建卡率达百分之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他冲锋在前耐心宣传新型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更好的解决了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的销售,从不多收取病人的一分钱的同时,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的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全辖区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提供定期上门随访服务,为了关心老年人的健康,每年都配合镇卫生院为65岁老人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并及时将健康信息存入个人档案。

      新时代,新要求

      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法律法规。努力学习党的章程,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定地向党中央看齐,言行一致,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孝敬父母。

      对于乡村医生来讲,实行微机操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压力大任务重,每天都是超负荷的工作,但他没有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宣传医改政策,室员定期进行知识学习,他还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并帮助他们尽快熟练操作流程。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消除病痛。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弘扬白求恩精神,践行五个一工程,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完 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工作积极主动,有条理,有办法,有原则,有创新。用他毕生的精力,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苦,视病人如亲人,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我们的中国梦保驾护航。手持银针,心系群众,随叫随到,免费医疗,勾勒出赤脚医生,悬壶济世的“好人形象”。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使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作风得到进一步改善,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在困难时不能畏缩,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他想:只有虚心投身于不断的学习中,热心投身于医疗事业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才能体味到追求与幸福的真谛,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热血,做一名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

祝您健康

长按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