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欢迎回家!33天太空之旅顺利结束,英雄凯旋!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22 18:02:58
导读北京时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北京时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3时1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 13时 59 分,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着陆场站及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第一时间到达返回舱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并向任务总指挥部报告了情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表示,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贺电。

33天,他们在太空里做了啥?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飞向浩瀚宇宙。在他们离开地球的33天里,二人在太空里的生活都是咋样的呢?

10月19日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环接触,在顺利完成一系列技术动作后,两个飞行器形成组合体。航天员成功进入天宫二号。

10月20日

航天员开展太空养蚕实验,完成首次太空跑台训练以及在轨眼手协调、听力等身体机能的测试。同日,天宫神舟组合体由倒飞状态转为正飞。

10月21日

两名航天员进行在轨脑力负荷、在轨情绪特征研究等实验和测试。

10月22日

航天员通过笔记本电脑收发邮件、实时下传实验数据。

10月24日

景海鹏50岁生日,接受了工作人员来自地球的祝福。当日,天宫神舟组合体首张合影图像传回到地面。

11月9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同景海鹏、陈冬通话。

11月17日

景海鹏和陈冬撤离天宫二号,并进入神舟飞船,返回地面。

航天员顺利返回借助了哪些“安返神器”

  看航天员返回,你是不是也挺紧张的?他们的顺利返回究竟借助了哪些“安返神器”?全是高科技!小编带你去看一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面对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十战十捷’所积累下的雄厚技术储备和成熟产品序列,五院没有止步不前,而是针对神舟十一号飞船运行、返回轨道提高所带来的新风险,开展了持续的技术创新,在保证航天员返回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自我加码,聚焦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这一更高的要求,对成熟技术、产品、工艺进行了创新和优化,让航天员回家之路更安全、舒适。”

神器一

飞船舱门快速检漏仪

  检漏是航天员进入返回舱后的首要工作,只有确保舱门与接口处完全密闭,才能保障航天员在乘返回舱回家时,始终处于一个安全的空间内。“我们研制的载人飞船舱门快速检漏仪,整个仪器不到5公斤,自动完成全部检测所需时间小于8分钟,可以实现对舱门密封情况的快速、准确检漏,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五院510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舱门快速检漏仪将成为后续空间站和货运飞船等任务的标配,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神器二

多层防护衣

  从距离地球393公里的深空返回,对于神舟飞船返回舱而言是一次从未经历过的极端挑战。 在返回舱身处深空低温环境中时,轨道高度的增加将让返回舱经受更长时间的低温考验,舱内数十台设备存在因低温结露而罢工的风险。而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后,因与大气的剧烈摩擦,表面温度会急剧上升,最高可以达到1500多度。为了让航天员和舱内设施经受得起这“冰火两重天”的挑战,五院总体部勇于创新,为神舟十一号返回舱武装上了“多层防护衣”这一利器。

  防护衣的里层是厚厚的划分成网格状的防烧蚀材料,防护衣外表面喷涂了特殊设计的有机热控涂层,在大大提高外热流吸收能力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红外辐射能力。此外,在防护衣内部,五院技术人员还通过增加舱壁加热回路、优化风机管道布局、增加设备单独隔热层等措施,增添了新保险。通过多重保护,确保了返回舱温度始终维持30度以内这一适宜的温度。

神器三

智能控制系统

  为了让航天员在返回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也能泰然处之、安全归来,五院502所和西安分院用更加智能的产品武装神舟十一号,让其具备“出现一个故障系统正常工作,出现两个故障保证飞船安全返回”的高强本领。西安分院研制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显著提升了飞船自主运行的能力,让飞船可以在地面指挥系统无法提供支撑的紧急关头,自主进行应急返回,并通过神经网络计算落点的控制参数,辅助航天员确定落点的优选方案。在502所自主研制的新一代SoC片上系统芯片和SpaceOS高可靠实时星载计算机操作系统支撑下,神舟十一号返回的制导与控制性能将更为优异:在落地精度上有了大幅提高,优化的轨道方案将减轻失重下高负荷对航天员的压力;使得飞船具备了“半自动控制模式”这一独特本领,在航天器姿态失控时,航天员只需要操作几个按钮就可以建立正常姿态,为安全回家再上一道保险。

神器四

γ光子测距技术“精准刹车”

  降落伞和缓冲发动机是保障航天员安全返回的重要防护网,他们将联手合作,让返回舱温柔地拥入地球母亲怀抱,减轻着陆冲击对航天员健康的损害。针对飞船回收着陆系统不可测试环节多的特点,五院508所利用仿真手段进行了充分有效的校核验证。γ光子测距技术是决定缓冲发动机“精准刹车”的关键,508所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γ高度控制装置,填补了国内高精度γ光子测距技术空白,通过神舟十号全面验证了产品性能,为神舟十一号返回舱落地前“稳、准、好”的刹车提供了有力保证。

  新闻多一点

  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发展历程

  神舟十一号飞船顺利返回, 两名航天员安全回家,离不开飞船回收着陆系统的支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从1958年起就一直研制致力于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研究,承担我国各类航天器的回收着陆重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相关科研人员向《经济日报》记者介绍了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发展历程——

◆ 1959年7月10日,508所提出T7M探空火箭研制任务,以此探索液体探空火箭研制的技术途径。该型号是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启蒙型号。

◆ 1960年4月17日,T7M-003探空火箭发射升空,箭体乘降落伞徐徐降落在东海之滨,这是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历史上的首次成功。

◆ 1966年发射的两枚T—7A火箭,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批次小狗上天的回收着陆任务。

  相关科研人员介绍,在我国国防装备大型实验数据舱回收系统研制中,为了摸清有效载荷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需对再入段进行实时测量。当再入速度达到马赫数10甚至更多时,有效载荷与周围空气摩擦产生的温度可达到千度以上,会出现“黑障”现象。在当时遥测方法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必须将这阶段的数据先存储在有效载荷的数据舱磁带中,在着地前将数据舱弹出,对其实施减速并回收,然后通过回收磁带的方式获取数据。

  508所承担了此项任务,先后参加了四十余次发射,全部完成回收任务,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使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80年5月18日,在我国首次远程火箭全程试验中,南太平洋成功回收数据舱就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成功范例。  

  科学实验卫星回收系统是我国第一个卫星回收系统。508所科研人员经过大量理论分析计算、地面试验和风洞试验验证,解决了降落伞、时间机构、真空润滑等多项关键技术。1976年12月10日,研究所首次成功完成科学实验卫星回收舱的回收任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卫星回收的国家。

  2016年4月18日,实践十号卫星安全降落在预定着陆区域,我国返回式卫星时隔十年后再次安全回家,为我国返回式卫星金牌回收系统再添一枚新的勋章。截至目前,508所先后完成了我国所有7个型号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的研制,参加了25次发射飞行试验,成功率达到100%。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的“曙光一号”飞船的酝酿,到八十年代“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论证,再到1992年立项的神舟飞船回收着陆系统的研制,508所坚持自主创新,对飞船回收着陆系统进行了数十项改进,打造了国内回收质量最大、着陆速度最低、可靠性安全性最高、系统最复杂的一套航天器回收系统,使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再上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发射,21日成功降落在着陆场,回收着陆系统首次圆满完成飞船回收与着陆任务。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16日返回舱载着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着陆,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2013年6月,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载着3名航天员成功着陆,为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画上了圆满句号。2016年6月26日,多用途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首次飞行任务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回收分系统研制中,508所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首创了非平衡开伞载荷设计理念、自适应平衡弹盖拉伞方法,在降落伞尺寸效应机理研究、回收控制集成设计等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降落伞轻量化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14年,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在完成近80万公里的绕月旅行后,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并采用半弹道跳跃的方式再入返回地球家园。这是我国首次航天器深空飞行后进行回收着陆,标志着航天器回收技术达到了能够满足深空探测返回的水平,是我国航天器回收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我国后续飞船的论证和研制中,基于返回质量和飞行参数等技术条件的不同,回收着陆系统将采用基于群伞的气动减速方案,并需要在超音速条件下打开稳定减速伞。目前,508所已经成功完成了大型群伞技术的验证和超音速稳定减速伞技术验证,为我国载人航天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外,508所还在致力于我国火星探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近空间飞行器、先进导弹武器等领域中回收着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并不断对高超音速充气式再入减速技术、重载荷安全可控回收技术、地外天体着陆与附着技术、弹载式减速浮空技术等新型技术途径开展深入研究,以全面推进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来源:经济日报

投稿信箱:sdzxgzh@126.com

本期编辑:晓蕾

征稿动员令

政协开门办,大家来共建。即日起,“山东政协”公众号欢迎各路达人踊跃投稿,议政建言、协商新风、学习感悟、随笔时评、民声民意……体裁不限,篇幅不限,只要您支持政协、关注政协就OK。

投稿请发至sdzxgzh@126.com,并附个人基本情况介绍。咱们的“山东政协”,大家的网上家园。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