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请教如何理解林斤澜的小说《溪鳗》?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22 15:40:56
导读知乎,中文互联网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于 2011 年 1 月正式上线,以「让人们更好的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为品牌使命。知乎凭借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氛围、独特的产品机制以及结构化和易获得的优质内容,聚集了中文互联网科技、商业、影视、时尚、文化等领域最具创造力的人群,已成为综合性、全品类、在诸多领域具有关键影响力的知识分享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建立起了以社区驱动的内容变现商业模式。

怎样看懂一篇小说?我以为,小说要有故事的载体。即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先锋文学”的浪潮中,追求着小说的写作技巧的一些小说,比如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余华的《往事与刑罚》、格非的《雨季的感觉》,其中也有一个故事的载体,探索技巧并不意味着削减故事的趣味性,相反,使得故事更加有趣,小说更加优美。

来看这篇《溪鳗》,被写作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者是林斤澜,一个探索短篇小说的老作家。

《溪鳗》中有故事吗?当然有,而且是一个斑斓的故事,充满了灵异气、乡土气。有故事,就有人物。我们可以说,一篇小说写了一个故事,故事主要讲几个人物的形象。也可以说,一篇小说写了几个人物和围绕人物关系所发生的故事。这算是一个进入一篇小说的角度:故事或者人物。

另一个角度,较为形而上。无论是情节,或者人物,都会在文本中产生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比如隐喻,比如哲学上的思辨。可以说,故事或者人物是木偶,是珠,而隐喻和哲学上的思辨是木偶线,或者串珠线。这个角度也许比上一个角度难一些。

故事和人物袅在一起,呈双螺旋状。说故事,就是说人物,说人物,要靠讲故事。所以,要进入这篇《溪鳗》,我们就从第一个角度进入。

《溪鳗》写了什么?一个叫溪鳗的神秘女子,一个才子袁相舟和他的老婆“丫头她妈”,一个镇长。溪鳗开店铺,充满了诡异,神奇,她本人勤劳而美丽。袁相舟来做什么?来店铺吃菜,取店名。镇长做了什么?年轻时对溪鳗有想法,后来发生了匪夷所思的事故并因此瘫痪,在溪鳗店铺里被赡养。

《溪鳗》怎么写的?叙事角度大体上是袁相舟的视角。什么时代?1980左右,政治意识紧张的时代过去,改革开放的时代开始。所以小说一开始写了两段铺垫,这叫“无话则长”,林斤澜的一贯笔法。“无话则长”何谓?写风景,写人物的过往,叫做闲笔。

然后袁相舟视角展开:溪鳗做特色雨菜,身材好,美丽,积极阳光,好像看不见时间的痕迹。这些描写像水一样光滑,都围绕着“溪鳗”两个字,像在描写一个由溪鳗精怪。

袁相舟吃特色菜,滋味美妙。滋味美妙的特色菜是溪鳗做的,所以还算是“溪鳗”的衍生物,吃了这种菜肴的袁相舟取名当然就会想到“花非花,雾非雾”。

袁相舟最终取名“鱼非鱼”。读者看到这里迷迷糊糊,文笔很好,但是写些什么呢?想知道,就偏不写明白,让你“懂非懂”。这叫“有话则短”,这些话一旦写出来你就懂了,就透明了,就因为失去变化而失去了艺术性。

取名之后,进来了一个男人,瘫痪的前镇长。

袁相舟的视角(也是我们的视角)中开始围绕这个前镇长讲故事。故事是往事,三十年前,1950左右,政治意识紧张的时代。镇长微醺遇见又年轻又漂亮的溪鳗。

白鳗肚子涨了,到下边下籽。”这句对话好,写得暧昧,夜色中一对男女。下籽何解?白鳗的性和繁衍,主要是性。镇长也受气氛影响了,性欲大起,但是他喝醉了,喝醉了之后出现了一些鬼魅气的幻觉,拔腿逃走。这段叙述中有白鳗的白和镇长的红两个色彩,注意这两个色彩造成的鬼气。

这是一件关于镇长的往事,林斤澜怎么从这件往事中抽出身来继续叙事呢?先从对往事本身的叙述中转到“有人说”,有人说袁相舟自然就能听到,流畅地又进入袁相舟的视角。

说溪鳗有孩子,但是找不到父亲(和《李地》中的李地如出一辙)。孩子,是人类的性的结果,即繁衍。

袁相舟改“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为“今日春梦非春时,但愿朝云长相处”,有一种翩眇不可求改为了人力可求的意思。

为什么这样改?袁相舟是叙事视角,改的原因就在接下来的故事。

写了一下瘫痪男人的瘫痪,然后又回到三十年前。写镇长仕途的下跌,而他的健康也跌倒了--成了一个瘫痪。因为什么而瘫痪?因为一条溪鳗,一条鱼,不是那个叫溪鳗的女人,也不是加了引号的“溪鳗”。

瘫痪的镇长被溪鳗接来赡养。时代进入改革,个体经济复苏。

视角又回到袁相舟,溪鳗的女儿突然出现了。她梦呓一般说“妈妈,鱼叫。”什么鱼?只能是溪鳗。瘫痪男人也仿佛入了魔怔,也看到了“溪鳗”。

溪鳗说:“女儿,女儿,你是溪滩上抱回来的,光条条抱回来,不过你命好,赶上了好日子,妈妈有钱也有权开店了。妈妈教你,都教你,做好人,开好店,”说明溪鳗在已经逝去的政治意识紧张的年代是遭受了一些不公对待的,当然林斤澜没写,和镇长到底如何瘫痪一样,是“有话则短”。

然后就结束了,结束在袁相舟和丫头她妈这里,把故事引到非主要人物上,更加使人想知道溪鳗和镇长还有溪鳗女儿的事,你想知道?林斤澜偏不写。

真的不写?已经写了,就是这么一个故事。视角是可见度受限的袁相舟的视角,每个人的视角都有限制。

然后我们进入第二个较为形而上的层次。有两个关键词:性和道德。镇长由年轻变瘫痪是写了他的性的衰败,而溪鳗对镇长因一条溪鳗而致瘫的事情充满了愧疚,把他接过来赡养,在道德侧面上她自我完成了。溪鳗身上的性没有衰退,所以她一直好像没有衰老。

“今日春梦非春时,”:镇长如今已经瘫痪,性已经衰败、凋零,不是以前你年轻的时候了,即是“春梦非春时”。“但愿朝云长相处”:你这个镇长年轻时候的性是早晨的云,在事故之后要去无觅处,但是我溪鳗赡养你,希望你“长相处”,你“长相处”了,我就在道德上完成了自我,问心无愧。

我是觉得这篇小说有些惊心,也有点残酷。

这篇小说就是这样,程绍国说这篇小说斑斓,真是评价的准确!这篇小说也写得太好了,是“矮凳桥风情”中最好的一篇,其他的比如《丫头她妈》和《袁相舟》等也可以读一读。

此外还着重推荐林斤澜的《李地》系列。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