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词中之龙辛弃疾——人生有多精彩,就有多苍凉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22 11:53:32
导读1140年,距离北宋的“靖康之耻”已有14年,岳飞在朱仙镇大获全胜,金军节节败退,岳飞本欲一鼓作气“直捣黄龙府”,但被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被迫班师回朝廷。只顾在歌舞升平中享受岁月静好,已经完全忘记…

原标题:词中之龙辛弃疾——人生有多精彩,就有多苍凉

三百年南北宋之动荡,才造就了千古词人辛弃疾。南宋已然成为历史车轮碾过的泛黄纸页,却在清风明月下,灯火阑珊处勾勒出了辛弃疾的脸庞。

说起辛弃疾,总被他的豪放所折服,却不知他的人生精彩却悲凉。剑甲换了纸笔,笔尖流出“天凉好个秋”。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风雪

1140年,距离北宋的“靖康之耻”已有14年,岳飞在朱仙镇大获全胜,金军节节败退,岳飞本欲一鼓作气“直捣黄龙府”,但被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被迫班师回朝廷。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割地赔款,以岳飞性命换来了临安城的一时苟安。正是在1140年初夏,辛弃疾出生于满目疮痍的“北方沦陷区”。祖父辛赞把“克复中原,驱逐外族”的宏愿寄托给了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希望他能如大汉冠军侯霍去病一般封狼居胥、饮马瀚海,故取名“弃疾”。

少年时候的辛弃疾,跟着祖父辛赞“登高望远,指画山河”,传承了祖父收复失地、立志还乡的志愿。除了经史子集,辛弃疾苦练武艺。

公元1157年,18岁的辛弃疾一路北上金国燕京参加科举,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辛弃疾此去并不是奔赴官场青云路,而是绘制金国山川地形图。见过了金人统治下千疮百孔的故土山河,更让辛弃疾起事之心坚如磐石。辛弃疾却毫无意外地落第而归,却满载希望而回。

1159年,20岁的辛弃疾再赴燕京,修缮山川地形图错漏之处。归家之际,辛赞已奄奄一息,这个被南宋朝廷遗忘的沧桑老人,弥留之际仍念念有词:“起事!起事!起事!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611年,金主完颜亮迁都开封,征兵备粮,喊着“百日灭宋”的口号,大举南侵,誓将那个十里荷花的旖旎江南收入囊中。中原沦陷区的汉家百姓借此良机,如同野火烧不尽的劲草,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22岁的鲜衣怒马的辛弃疾,加入耿京的队伍,不断招揽贤才贤才。但旧识义端和尚却盗叛逃,辛弃疾难辞其咎。一腔怒气的辛弃疾提朔上马,三日便取回了义端的项上人头和印信,濒死之际,义端后悔莫及,“辛弃疾是人中青兕,力能杀人,悔不该背信弃义。”

后院起火的完颜亮自顾不暇,愈发暴虐,引得义军群情激奋,将完颜亮缢杀于军中。宋金停战,南宋君臣在临安旖旎春光中声色犬马,白白让中原燎原的起义军势燃成了灰烬。 金国新帝完颜雍安定内乱后便镇压中原起义军。耿金的起义军陷入水火中。辛弃疾对局势动若观火,提出归附南宋朝廷。

1162年正月,辛弃疾南下交涉。但张安国临时变节杀死耿京,投奔金国。

辛弃疾行至海州,才得知张安国叛变,耿京被杀。“虽千万人,吾往矣”,22岁的辛弃疾提枪上马,带领五十人奔向济州,生擒了张安国。血气方刚的辛弃疾一战成名,引起了南宋朝野震动。辛弃疾本以为迎来了大展拳脚的机会,收回失地指日可待。

然而,南下归宋,刀光剑影化为笔下叹息。“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被江南富贵烟云遮蔽了双眼的南宋君臣,哪里看得到中原的兵荒马乱。只顾在歌舞升平中享受岁月静好,已经完全忘记了水深火热的中原百姓,辛弃疾只能扼腕叹息,在闲散的文职上虚度光阴,尽管“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却“无人会,登临意 ”,只能在夜深人静时一遍遍擦拭生尘的枪头,幻想驰骋沙场,却也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让“铁马冰河入梦来”。

辛弃疾洞悉时局,向朝廷献上了军事著作 《美芹十论》《九议》,但如同一粒碎石投向了一汪死水,久久没有得到回应。 1172春,辛弃疾被派往滁州。

临行前,辛弃疾写下千古流传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经繁华的滁州城郭成墟,民户寄居于瓦砾之场。辛弃疾励精图治,三次陈请朝廷,豁免州民租赋。组织青壮到山上砍树,烧制砖瓦,农忙时耕种,农闲时操练民兵。

仅半年时间,夏麦秋禾丰收,市区店铺林立,一扫荒敞之气。在滁州任职期间,辛弃疾不忘收付失地之初心,时刻关注金国的一举一动。开始担心北方虎视眈眈的蒙古族,预言“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而后来的历史,真的沿着辛弃疾所预料的方向演变。具有真知灼见的辛弃疾,也被后世称为天才预言家。

1173年冬,34岁的辛弃疾迁升江东安抚使参议官。数月后,叶衡入京拜相,推荐辛弃疾剿灭茶匪,短短三个月间,辛弃疾就打得茶匪落荒而逃,为南宋朝廷除去了心腹大患。途经江西万安县,写下了“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176年,辛弃疾调任京西路转运判官,次年升任江陵知府,兼湖北路安府使。1178年,辛弃疾官居大理寺少卿。但他志在沙场军帐,奈何一身真功夫毫无“用武之地”。

 廉颇老矣,壮志终难酬

南归数十载,辛弃疾始终囿于“归正人”身份枷锁,饱受嫉恨和歧视。“臣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若非孝宗皇帝的赏识有加,恐怕辛弃疾早就在官场唇枪舌剑中尸骨无存了。在湖南任职期间, 辛弃疾大刀阔斧的改革,杀贪官酷吏,修水利,筑岐塘,开仓放粮,兴办学校,誓要拼出个青天明月。更是创建了金人忌惮的飞虎军,镇守了湖南30年安宁。

但孝宗皇帝也怕辛弃疾拥军自重、生出二心。一年后便将辛弃疾调离湖南,帝王猜忌让辛弃疾心酸且无奈,却也只能将满心愤懑化为笔下不甘,“想剑指三秦,君王得赢一战东归。追往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战衣。”

辛弃疾的雷厉风行、杀伐果断,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忌惮,捕风捉影的诽言谤语喧嚣甚上。1181年腊月,台官王令弹劾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未给辛弃疾一丝一毫的辩解之机会,就堂而皇之地收到了撤职诏命。

42岁的辛弃疾,被迫过上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的田园生活。”但他从来没有忘却金戈铁马梦,仍旧为好友陈亮写下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1192年,53岁的辛弃疾再次踏上了前往京城临安的道路。面见光宗,辛弃疾陈言“安居虑危,任贤使能。修车马,备器械。使国家有屹然金汤万里之固”。南宋要保住半壁江山,就不能失去荆州和襄阳。

此时,在官场上如同一叶扁舟般沉沉浮浮几十载的辛弃疾,已经看到了北伐中原的渺茫前景。但显然,光宗皇帝并未重视辛弃疾的忠告,而是打发辛弃疾到太府做少卿,而后又派福州知府兼福建路安抚使。辛弃疾本预在福建建立强力的地方武装,却又惨遭弹劾罢免,只能回家种田。

时光蹉跎,八年转瞬即逝。1203年,64岁的辛弃疾垂垂老矣再被启用。此时,南宋朝堂已然是另一片天地,宰相韩侂胄想以北伐建立万古流芳的盖世功名,试图笼络“主战”的辛弃疾,辛弃疾不喜韩侂胄夜郎自大、狂率轻薄,也预见了南宋北伐的难以善终。毅然决然地拒绝了韩侂胄的橄榄枝,改任镇江知府,到北固亭观赏风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而朝廷,以一纸罢免文书,无情浇灭了辛弃疾残存的一点请战热情。

1206年,南宋发起北伐,却被金军打地全线溃退。惨败的南宋朝廷,在危难之际想启用辛弃疾,但他力辞诏命。

1207年,辛弃疾疾病缠身,带着满腔未酬壮志,在瑟瑟秋风中走向了生命尽头。生命最后,仍旧不忘“杀贼,杀贼!”终究是风雨飘零中的南宋,辜负了辛弃疾的一腔报国热忱。

辛弃疾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一生金戈铁马的梦,终究成为了缥缈的水中之月,辛苦打捞了一生,却只留满手苍凉。家国不幸诗家幸,恰是这份千古悲凉,成就了万卷诗词。辛弃疾之不幸,却是时代之大幸。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