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追溯五十年代的“慰问婚姻”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20 22:52:36
导读#头条文章发文任务#法国有一句谚语说的好,“爱是结婚的曙光”。中国也有一句老话:“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枕眠”。沿着昨天和今天的坐标,我追溯

#头条文章发文任务#

法国有一句谚语说的好,“爱是结婚的曙光”。中国也有一句老话:“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枕眠”。

沿着昨天和今天的坐标,我追溯到50年代,寻找那些由纯真的爱带来的美满婚姻。

从50年代初抗美援朝,到1954年9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班师回朝,当时的中国姑娘曾掀起一阵阵寻军热的高潮。

在那期间,中国姑娘心中的天平向军人倾斜,一个又一个出色的姑娘飞向军营,使那个绿色空间地带有了好中取优的机会。

当时,中国军人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他们雄赳赳气昂昂的对那些一心奉献爱情的姑娘,提出了自己的择偶要求和高标准:“政治可靠、人才美貌、中等文化、自带饭票”。

当时的政治可靠是一个硬碰硬的条件,政治不可靠的美貌姑娘,即使有工作,受过中等教育,军人也不去问津的。

一次次军营慰问活动,使数以万计的姑娘嫁给了自己的慰问对象。

60多年过去,当年那些为理想把自己的爱奉献给军人的姑娘,现在都已是步入桑榆晚景的老妇。

她们一直同自己的丈夫恩爱不移,纯洁的爱情是她们婚姻的基础,不讲物质只计较人品的爱,则是她们婚姻长河的源头。

下面讲一个感人的例子。

1954年春天,当满山遍野的金达莱花开遍前沿阵地的时候,有一位名叫潘同华的炮兵排长,在战斗的间隙里走回坑道。

他从来自祖国的一摞摞慰问信件中,随手抽出一封看了起来。

赴朝之后,26岁的山东籍潘排长一直把祖国人民的慰问信,当做一剂精神滋补品加以珍视。

尽管收信人是统一的志愿军同志,地址也是千篇一律的朝鲜战场。但写信人的名字却是千差万别,都是一个个有详细地址的祖国人民。

被潘排长拆开的信,寄自于山东济南的一所师范院校。

刚刚展开信纸,年轻的排长就被信上那清丽、工整的钢笔字和优美的文字吸引住了,信是这样写的——

敬爱的志愿军同志,你们辛苦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一篇文章,把我们带到了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

新闻纪录片又使你们保家卫国的英雄身姿跃然银幕之上。你们吞炒面、吃雪团使我们能伏在安静的书桌上读书学习,祖国人民热爱你们,你们是对祖国奉献最多的人,是最可爱的人”。

潘同华在坑道的松明下读着这封信,他被写信人那一番革命激情打动了。

他一边看信,一边沉思,他感到有必要回封信来感谢祖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于是他提起笔,给这位名叫葛建锦的“祖国人民”回了信。

潘排长怎么也想不到,他那封信竟然顺利的寄到了那个署名葛建锦的女大学生手中。

从此,他们开始了济南与朝鲜战场的两地书。

当志愿军班师回国,终于使这一对尚未谋面的恋人,在济南火车站相见了。

潘排长和女大学生同时手持对方的书信愣住了。潘同华没想到葛建锦竟如此貌若天仙!女大学生没想到她的偶像竟其貌不扬,脸上还留下了战争的疤痕。

然而,潘同华和葛建锦对自己的爱人都充满着向往和信任,虽然两人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很大,但他们还是毫不犹豫的结婚了。

60多年过去,这对夫妇恩爱不移。纯净的爱使他们的婚姻有着牢固的基础。

在60多年间,他们一起度过了风风雨雨,现已进入了相互搀扶的幸福晚年。

在护城河边,常常看到这两个老人蹒跚的身影。没有人想到,是六十年前的一封慰问信,将两个人连接在了一起,正所谓“千年修得同枕眠”……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