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1940年,黄桥决战粟裕一战成名,毛主席盛赞:他了不得,必成大器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20 17:40:05
导读自1931年9月18日爆发“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军民便开始了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漫长历程。14年抗战,中国军民

自1931年9月18日爆发“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军民便开始了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漫长历程。14年抗战,中国军民同仇敌忾(kài)、团结一致,将日本侵略者彻底赶出了中国,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图|卢沟桥事变

1940年,抗日战争逐渐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确定了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陈毅粟裕负责率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进入苏北地区,在黄桥地区建立根据地。

长期盘踞()在苏北的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消极抗日,与日寇长期保持“互不侵犯”的状态。除此之外,韩德勤还坚决“反共”,凭借着其精良的装备、丰厚的物资以及对当地的熟悉程度,对挺进苏北的陈毅、粟裕部虎视眈眈,集结兵力妄图歼灭江南指挥部主力,称霸苏北。

此时的新四军虽然制定了向北发展的计划,但是新四军在苏北的兵力仍旧处于劣势之中。苏北不仅仅有大股日寇,还有十六万的国民党军。

图|新四军战士们油画

十六万大军中分为几大派系,除了韩德勤外,还有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的李明扬李长安两个地方势力。

新四军要想在苏北打开局面,韩德勤就是最大的阻碍,而要想解决韩德勤,就必须得争取其余几股势力保持中立。

谈判的过程并不算顺利,新四军决定以打促谈。

1940年5月,新四军刚刚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李明扬就派出了十三个团围攻新四军,新四军以内外线配合的方式快速击溃了李明扬的三个团,粉碎了李明扬的围攻。

战斗一结束,陈毅就找到了李明扬谈判,争取李明扬能够在后续的战斗中保持中立的态度。

图|李明扬

除了李明扬以外,陈泰运部也是当地比较强大的一股势力,陈毅故伎重施,最终成功争取到了陈泰运保持中立。

黄桥战役开始前,苏北最大的三股势力中,李明扬和陈泰运均保持中立态度,韩德勤被孤立出来,单独对战新四军。

黄桥镇地处苏北泰兴,南扼长江天险,北接苏中平原,以黄桥为中心点建立根据地,对我军控制长江通道、威胁日寇和切断国民党韩德勤与长江敌军的联系有重要意义。

一旦黄桥根据地建立,我军就能长驱直入苏北,在苏北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打开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图|粟裕和陈毅

苏北虽然只剩下韩德勤孤军,但我军依旧处于劣势,韩德勤主力89军军部第33、第117师共计1.2万人,人数众多、装备优良,指挥官为李守维,是黄桥战役的中路主力。

翁达率领的“梅兰芳部队”虽然只有3000人,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战能力极强。

除此以外,还有左路军保安旅,共5个保安团,约2000余人,装备较差,主要负责策应任务。

右路军陈泰运部4000余人,李明扬部8000人负责配合,虽然陈毅早已争取到了此二人的中立态度,但是两人依旧进入了战备状态,对战场虎视眈眈,一旦我军落入下风,陈、李二人很可能落井下石、趁机偷袭。

除此以外,黄桥周围还有西南泰兴一带的日伪军“看热闹”,难保不会趁乱“掺一脚”。

反观我军战力,陈粟部满打满算7000余人,实际战斗部队不到6000人,装备落后、枪支弹药缺乏,不少战士以梭镖(suō biāo)、红缨枪等冷兵器为武器。

图|梭镖

此外,我军一直都非常缺乏重武器,陶勇仅有山炮两门,炮弹数发,我军与韩德勤部的兵力、装备、物资相差巨大,是处于绝对劣势当中的。

黄克诚在得知开战消息后星夜兼程,前来支援,虽然在最后的决战时刻,黄克诚部仍未到达,但是仍旧对敌人起到了战略牵制作用。

图|黄克诚

叶飞王必成陶勇各自指挥了一个纵队,一个纵队大约一两千人,三个纵队就是我军的全部作战力量。

除此以外,当时我军的通讯能力也比较差,一旦战斗开始,很可能会失去联系,那个时候就必须各自为战、随机应变,独自迎战!

好在共产党的部队深得民众爱戴,一路走来得到了沿途民众的强烈支持,黄桥附近群众全力支持我军作战,士气大振。

以上便是本次黄桥决战敌我双方的情况,截至决战开始前,敌30000大军来势汹汹,我军7000人被动迎战。

图|黄桥战役

此等恶劣形势下,我军必须赢,不能输,因为我们的敌人不只有韩德勤,还有李明扬、陈泰运、日伪军等势力,一旦我军战败,多股敌人群起而攻之,我军势必会陷于万劫不复之境地!

黄桥决战,我军必须赢!

战斗开始前,陈毅命人将自己走到哪带到哪的诗文担子埋在了一处山丘上,做好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准备,新四军领导和军部多次致电了解战况,确认陈粟部是否能够取胜。

这次战斗,对于陈毅、粟裕二人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陈毅在战斗开始前,负责与敌人周旋,最终成功争取李明扬、陈泰运保持中立、按兵不动的态度,接下来就是粟裕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图|陈毅和粟裕在黄桥战役前

国民党军官大多见利而动,说话不算话,虽然李、陈二人信誓旦旦地答应了陈毅的要求,但粟裕依旧对他们不放心,这种人一次失信便终身不可信。

虽然我军只有7000余人,但是粟裕还是决定派王必成带领2纵在黄桥西北一带防守,警戒李明扬部和陈泰运部突然发难。

叶飞带领作战能力强、武器装备较为完善的1纵在黄桥附近的严徐庄埋伏,主要应对翁达率领的“梅兰芳部队”。

做好两手准备后,粟裕在地图前陷入了沉默,这是粟裕的一个习惯,每次打仗粟裕就会一言不发地站在地图前,一看就是大半天。

图|粟裕在地图前

对于黄桥决战,陈毅是这样认为的:

“此战是背水一战。打得好,苏北局面改观;打不好,我们就真的要被顽韩赶到长江河里去喂鱼了。”

陈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韩德勤曾十分自信地对蒋介石夸下海口,此战定让新四军下长江喂鱼。

图|韩德勤

做战前部署的时候,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几种战术:

有人认为率兵北上,让韩德勤自己打黄桥,我们北上海安打游击;

还有人认为应该将敌人引到黄桥附近决战,缩小战场,同时抽出一部分兵力东进,进攻敌人的薄弱地区。

粟裕考虑了很久......

说实话,我们能想到的战术敌人不是想不到,此次决战我军处于绝对劣势之中,不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是敌人比我们更强,此前打过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中,我军最起码能够利用对地形的熟悉程度来牵制敌人,但如今韩德勤部是苏北的“地头蛇”,我军才刚刚挺进苏北,对黄桥附近的地势还不了解。

图|粟裕在前线指挥

除此以外,敌将李守维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与我军交手多次,对我军的战术风格了如指掌,如果我们采用太普通太常规的战术,李守维肯定一眼就能识破,预料到我军的下一步行动,这对于我军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

对于大家提出的几种战术,粟裕都没有同意,像是北上打游击的那个战术,就存在很多的弊端,北上海安的话,海安城工事坚固、防御力强,我军在长途奔袭后,是否还能够坚持攻坚战役?如果黄桥守兵一旦失守,那我军就是丢了黄桥也打不下海安。

粟裕看着眼前的地图沉思了很久。

其实粟裕一直都主张坚守黄桥的,但是按照我军目前的兵力和装备,坚守黄桥无异于羊入虎口,怎么样才能又守住黄桥又能打一场歼灭战,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呢?

图|粟裕

电光石火间,粟裕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非常冒险但一旦成功就是全胜的战术!

粟裕提出:一部以黄桥为轴心进行攻势防御,主力隐蔽黄桥附近、在极短时间内挥师出击、各个击破。

此话一出,众人均陷入了沉默,粟裕这一战术闻所未闻,又险又偏,但一旦实施成功,那就是大获全胜!

粟裕这一战术中巧妙利用了军队与民心之间的关系,黄桥附近的群众在战斗开始前帮助新四军抢修工事,送猪肉、抬伤员,帮了新四军很多大忙。

图|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战士

我军守卫黄桥,坚持抗日除奸,是完全正义的,政治上充分有力,可以得民心、得军心。反观韩德勤部消极抗日,本就丧失民心,如今还主动挑起内战,对守卫黄桥的新四军发动战争,韩部战士也是流淌着红色血液的中国人,对于韩德勤发动的内战必然不满,久而久之就会厌战。

所以说我军必须坚守黄桥,此外,韩德勤部赶到黄桥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给予了我军充分的准备时间,可以在沿途部署伏兵来骚扰、消耗敌人。

粟裕的战术得到了大多数同志的支持,最终决定以粟裕的战术来部署兵力。有了确定的战术,新四军全体指战员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如今看来,粟裕这一招确实很适合当时的陈粟大军,由于我军缺乏弹药,所以传统的防御战是不适合我们的,消耗的弹药和物资太多,我军没有补充,属于下下策。

图|粟裕

最终粟裕部署3纵守卫黄桥,2纵、1纵为突击部队,在黄桥西侧的顾高庄、严徐庄、横港桥一带待机,特务营为预备队,在高桥一带伺机追击残敌。

做好一切部署后,粟裕将自己的战术上报了新四军总部,领导们纷纷被粟裕这一战术而震惊,实在是太过冒险了,但是大敌压境,根本没有时间调整部署了,只能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粟裕和前线将士身上。

1940年10月3日,李守维带领中路主力部队由海安出发直奔黄桥,我军早在李守维沿途设下伏击,我军一击即退,李守维误以为新四军战斗力低,产生了轻敌的情绪。

自信过头的李守维也不等翁达了,兵分两路,直奔黄桥。

4日上午9时,李守维部靠近黄桥,负责守卫任务的3纵前哨部队与李守维交火,粟裕下令其余部队按兵不动。

图|李守维

3纵陶勇将主力部署于东北门,其余几个方向各自有十几个人警戒,就连伙夫、马夫都上了战场,负责警戒。

等敌人进入黄桥地界,河流密布、交错复杂,受地形限制,敌人最多一次只能派出3000余人展开进攻。

11时,李守维派出三个团展开试探性进攻,城墙被敌人毁坏后,陶勇甩开膀子,扛起机枪对毁坏地点一顿扫射,愣是将进来的敌人全部赶了出去。

同时北门也即将失守,粟裕见状振臂高呼:“同志们,江南增援部队到了!赶走敌人,我们赢了!”

战士们瞬间士气大振,奋力反击,击退了北门的敌人。

图|新四军战士们英勇作战

李守维见状后撤,休整补充,准备在下午发起第二次总攻,翁达率领的“梅兰芳部队”得知李守维前线受挫的时候,一路上磨磨蹭蹭,想要等我军被李守维部消耗殆尽的时候,再来争抢胜利果实。

下午,李守维发起了第二次总攻,粟裕下令3纵依然负责守卫黄桥,尽可能在黄昏前后打破敌人的第二次总攻,1纵、2纵则对向黄桥以北进发,如果在半路上遇到翁达部,则先击溃翁达部,再与黄桥3纵配合。

黄昏时,李守维再一次集中3000余人向黄桥猛攻,我军先发制人,取得先机,成功击溃了敌人这一次进攻,保卫黄桥的战斗基本取得了胜利。

图|翁达

翁达率领的“梅兰芳部队”拥有着极其精良的装备,翁达一向爱惜,一兵一卒都不舍得丢弃,除了军官都是高学历的军校生以外,还配备了清一色的七九步枪,每个连都有崭新的捷克式机枪。

叶飞虽然也是我军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将领,但是1纵和翁达部的装备差距实在是太悬殊了,面对此等强敌,叶飞决定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对敌人实施突袭,分散敌人兵力,速战速决。

战斗打响后,1纵迅速迎战,如下山猛虎一般打了翁达一个措手不及,惊慌失措下翁达部被分成四段,被我军分别包围,此等形势下,翁达羞愧自杀,其余残兵迅速向张家庄一带逃窜。

10月5日,敌援军赶到黄桥东北,粟裕决定提前发动总攻,在1、2、3纵队的配合作战下,李守维部溃不成军,慌张逃窜时,李守维落入河中淹死,残部慌张逃窜,最终被我军歼灭。

图|新四军战士勇敢作战

粟裕下令乘胜追击,拿下海安。攻占海安后,我军短暂地休息了一天,便以风卷残云之势拿下了富安、安丰、东台等地,黄桥决战大获全胜!

此次战斗中,我军共歼灭国民党顽敌韩德勤部1.1万余人,俘虏敌人3800余人,缴获物资弹药无数。

粟裕一战成名!

战斗结束后,毛主席盛赞粟裕:“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粟裕同志了不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人。”

事实证明,粟裕的确“了不得”,先后指挥了苏中战役、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著名战役,黄桥战役是粟裕天才般的军事指挥天赋的最佳体现!

图|粟裕

井冈山时期,粟裕只是一名小小的班长,也没有什么好文凭,虽然勤勉老实,但是毛主席并没有发现粟裕的指挥天赋。

但粟裕是个很有“悟性”的军事指挥员,自参加革命以来,粟裕就奉毛泽东为老师,默默无闻地跟着毛泽东学打仗,每次战斗结束后,粟裕都会静下心来研究、琢磨毛泽东使用的战术,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后来毛泽东去永定“养病”的时候,粟裕负责保卫毛泽东,在这段时间中,粟裕和毛泽东的距离越来越近,尽管这段时期的毛泽东心情不太好,但他还是非常欣赏老实肯干的粟裕。

1930年,粟裕终于走进了指挥员行列,开始正儿八经地学习指挥,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正是粟裕献计活捉了张辉瓒zàn)。但是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再一次迎来低谷,粟裕在师级待了好几年。

图|红军时期的毛泽东

后来毛泽东来到延安后,急需人才,这个时候他想到了曾经忠心耿耿守护自己的粟裕,于是四处打听粟裕的消息,没想到却得到了粟裕可能已经牺牲了的消息,毛泽东大为惋惜。

1937年烈士追悼会上,粟裕还被列入了烈士名单,成为了“英灵”。

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毛泽东再次得到了粟裕还活着的消息,自然是欣喜非常,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已经成为了红军的领袖。

粟裕没有让毛泽东失望,黄桥战役、车桥战役等胜利带给了毛泽东许多惊喜,毛泽东也丝毫不吝啬自己的嘉奖令,经常给粟裕加油打气。

粟裕打了不少的胜仗,但偶尔也会马失前蹄,但是由于毛泽东的欣赏,粟裕写下检讨请求处罚的时候,毛主席总会耐心地鼓励他。

图|毛泽东

1948年,粟裕找毛泽东商量华野的战略行动,这是两人阔别17年后的再次相见,从不出门主动迎“”的毛泽东,由于太激动打破了自己的规矩,亲自跑出大门外迎接粟裕的到来。毛泽东拉住粟裕的手,激动地说道:“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欢迎你,粟裕同志!”

粟裕也17年没见毛泽东,情绪也非常激动,两人连连问好,毛泽东回过神来,立马将粟裕迎进了屋内,给粟裕摆了一桌“辣椒宴”,给粟裕接风洗尘。

粟裕由于肠胃不好,没有多吃,情绪高涨的毛泽东大快朵颐,吃得满面红光,两人激动地聊起了粟裕当年的杰作:孟良崮战役

毛泽东激动地说道:“消灭七十四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有想到,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我毛泽东本人。”

图|建国后的粟裕

粟裕听到这话感到十分振奋,这是毛主席对他的肯定和褒奖啊!

毛主席算是粟裕的伯乐,自从黄桥战役后,毛主席盛赞粟裕“他了不得,必成大器”后,就对粟裕十分器重。

开国大典的时候,毛泽东朱德贺龙之后,就是粟裕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铲土奠基,足以证明粟裕在中共和毛主席心中的份量。

图|毛泽东和粟裕

毛主席经常对人提起粟裕,拿粟裕打比方。杨尚昆虽然没和粟裕打过交道,但是长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他生生被毛主席念叨得对粟裕了如指掌。

七战七捷后,毛主席对粟裕赞不绝口,从此只要有重要战役,毛主席总会发一封电报,征求一下粟裕的意见。

蒙哥马利来中国的时候,毛主席就曾自豪地对他说:

“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是我们湖南人!”

能获得毛主席如此赏识,不仅仅因为粟裕能打胜仗,更值得为人称颂的是粟裕的高风亮节。

图|左三粟裕

1955年授勋大典前夕,毛主席说道:“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

但是粟裕却三辞元帅军衔,他说道:“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粟裕将军戎马一生,却不在乎军衔,主动请求辞帅,其高风亮节实在是令人敬佩,其一心为公的赤诚之心让人叹服。

对于粟裕辞帅一事,毛主席感慨万分地说道:“难得粟裕!壮哉粟裕!”

图|晚年的粟裕

粟裕将军一生南征北战,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却从不要求褒奖与军衔,踏实勤恳,一生为民,这样的人当真称得上是“千古一将”,能拥有粟裕将军,实乃国家之幸,人民之幸!

愿粟裕将军英魂永垂不朽,这盛世,如您所愿!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