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分工不同,并肩的战友一起守护希望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20 06:30:31
导读谢谢你夸我,口罩后面我一直在咧嘴笑! 马骏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肿瘤放疗科主管护师 3月8日 武汉同济医院 雨 今天的班是早5点到9点。3点半就要起床准备去上班了。 现在,病房好多病人都陆续出院了,我们有条不紊地护理着继续治疗的患者。 晨起后的护理工作是忙碌的,两位同事给一名患者进行鼻饲,我一连给三名患者留置了套管针,操作都很顺利。一名患者看我为

谢谢你夸我,口罩后面我一直在咧嘴笑!

马骏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肿瘤放疗科主管护师

3月8日 武汉同济医院 雨

今天的班是早5点到9点。3点半就要起床准备去上班了。

现在,病房好多病人都陆续出院了,我们有条不紊地护理着继续治疗的患者。

晨起后的护理工作是忙碌的,两位同事给一名患者进行鼻饲,我一连给三名患者留置了套管针,操作都很顺利。一名患者看我为他扎好套管针后,冲我竖起大拇指,他说:“你穿着防护服,一针就成功了,技术很不错啊!”旁边的患者也说:“是啊,她们的技术很好的!”如果我没有戴着口罩,此时他们一定会看见我正在咧着嘴笑呢。

有位老奶奶病情很重,一直需要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面对这样的患者,我们每个班都会加大巡视频率,我们也常常握着她的手给她加油打气,鼓励她要坚持下去,老奶奶有时候也会捏捏我们的手予以回应。听其他队员说,医生决定给奶奶上有创呼吸机了。“奶奶,你一定能度过难关,我们一直都在,加油!”

分工不同,我们却是并肩的战友

黄倩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妇产科护师

3月11日 武汉同济医院 多云

今天是来到武汉的第三十四天。

回忆起这三十四个日日夜夜,从空无一人的病房,到收满五十一张床;从第一例气管插管到第一次抢救,再到迎来第一个出院的病人,第二个,第三个……

每一次踏着星辰上班,每一次迎着曙光下班,一帧帧好像电影画面,在眼前闪过,回忆很甜,更多是温暖。

每天风雨无阻接送我们的司机大哥,半夜起床顶着一头来不及梳的乱发,在我看来您最有型了。二十四小时守在酒店门口的测量体温的工作人员,夜里很凉,别只顾提醒我们多穿衣服却忘了给自己添件外套。总在食堂里转悠的厨师大哥,别怕我们吃不饱,您做的饭真的很好吃,我们一点都没有浪费。楼道里默默打扫的保洁大姐,总说我们辛苦了,其实我知道您也很多天没有回家了。

在这场战役里,我们都一样,虽然分工不同,但我们是并肩的战友,一起走过最困难的时候,一起守护着武汉,守护着希望。 

今天大家把闲置的呼吸机排放整齐,那一刻,我看见了队员们在微笑!

“疫”线的别样生日!

崔男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妇产科护师

3月11日 武汉同济医院 多云

今天是我来武汉的第40天,也是我27岁生日,一个难忘的生日。

第一次离开家人朋友这么久;第一次被称为“逆行者”;第一次远程过生日。

在手机的另一头,老公端着蛋糕帮我点好蜡烛,让我许愿。随后,老公、爸妈和我一起,一边举着手机,一边举杯庆祝;第一次拿着水煮蛋在全身滚了一圈,滚走全身霉运!

这样过生日我很幸福。

虽然我离开了家人,来到武汉却多了更多“妈妈”,多了更多的“兄弟姐妹”,他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在乎我们的需求,关注我们的情绪变化。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真正家一般的温暖。3月8日领导们策划的女神节惊喜,美丽的鲜花,可爱的老鼠钥匙扣,下了班收到礼物,看见男老师们录的视频唱的歌,简直太感动太温馨,疲惫全无。

能来到武汉我很荣幸。我用所学做着我应该做的事情,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工作上我已经收到了太多的“生日礼物”——患者们道的一句谢谢,治疗过后的一个微笑,共同对抗疫情的一个坚定的眼神,持续平稳的生命体征。这些都是我今年的生日礼物。 

我愿,疫情早日结束,大家都能和家人早日团聚。

小气球作用大 百宝箱干劲足

镇晶晶 核工业总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管护师

3月11日 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多云

早班的路上,我意外的发现同济医院的花都开了,那么的美丽,那么的美好。猝不及防的疫情袭来,整个冬天只剩下寒冷。如今生机勃勃的春色令我动容,回神加快了上班的脚步。

今日进舱又传来了好消息,我床位上的一位大哥出院啦。前几天的护理组长例会上王英护士长提出,要加强早期康复训练,认真落实健康宣教。我们积极行动,上班时教会了大哥如何通过吹气球锻炼肺功能。原先,他吹两分钟气球就喘,现在他一天能吹两次,一次能吹15-20分钟,进步很大,我每天都为他点赞,他也越发积极配合。今天,他终于顺利出院了,我由衷地替他开心。

为大家介绍一款哆啦A梦同款口袋。姐妹们都深有体会,上班期间我们的白大褂口袋堪比机器猫的百宝箱,黑笔、红笔、记号笔、胶带、剪刀、指甲刀……需要什么我们就有什么。在舱内,穿上防护服后,东西无处安放,拿东西需要来回跑,是大家常会遇到的事情。于是,姑娘们开展头脑风暴,大展手艺绝活,利用废弃的清洁无纺布制作成实用的简易小挎包,背着亲手制作的“限量版”包包,干起活来都特别带劲。

你不会倒下

——有感于医护人员被感染

刘晓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老年病科护士长

3月12日 武汉 多云转晴

你不想倒下,

你是妈妈,

家有儿女初长成,

写不完的作业,

学不完的芭蕾等你陪。

你不想倒下,

你是儿子的爸爸、爸爸的儿子,

上有老,下有小,

在家就是顶梁柱,出门还得是英雄汉。

你不想倒下,

你是忙碌的医生,

病房里的病人在等你——查房下达医嘱做治疗。

你不想倒下,

你是小小的护士,

3床的老奶奶还在等你为她修个指甲灌个肠。

你不想倒下,

你是勤劳的检验师,

一排排标本等着你,

一个一个来排查。

你不想倒下,

你是一流的放射人,

门外又排成了大长龙,

等着你CT片定去向…

你不想倒下

你是我是他也是,

身躯已憔悴,

喉咙已喑哑,

泪水已流干,

可你们是一群敢拼逆行的梨医人

你不能倒下,

我的战友我的兄弟姐妹,

你不分昼夜勤劳为大家,

你不能倒下,

我的同志我的伙伴,

疫情是命令,

防控是责任。

你的职责是救死是扶伤,

你的任务是赴汤蹈火是负重前行。

办公室的大门

在等待你温暖的叩响,

寂静的夜空,

在翘盼你热情的点亮

你不能倒下啊,

不能倒下啊。

你不会倒下,

你不会倒下。

向你致敬,

向你学习,

以你为荣,

以你骄傲。

防护!

加油!

保重!

你是最棒!

温暖的声音此起彼伏,

字字滚烫,句句贴心,

传达的是意志,

传导的是温度,

传递的是信心

坚持,再坚持!

挺住,再挺住!

加油,再加油!

悲怆里发出了生命的呼唤,

口罩里发出了抗争的呐喊,

泪水里扬起了生命的风帆!

相信春天,相信中国,

再创奇迹,再写华章。

走过去,生命像花儿一样绽放!

走下去,天上艳阳更加照亮!

患者的病情好转,开心!

李曼 支援地坛医院ICU的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儿童病区护士长

3月12日 北京地坛医院ICU 多云转晴

时间过得好快,一转眼来地坛医院已经三周多了,我和李龙对地坛医院ICU的一切从陌生到熟悉。

李曼(左)、李龙正在调试ICU设备

这天我的任务是护理一个82岁的老爷子,老爷子情绪不高,不能配合护士做康复活动。我说:“您现在不好好锻炼,身体怎么恢复啊?您看看旁边房间的病友原来和您差不多,现在经过努力,情况一天天好起来。”

听到这话,老爷子的眼睛突然得特别大:“什么?其他人?”老爷子惊诧的表情告诉了我他的内心。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老爷子一直以为整个ICU 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了,想想自己已经80多岁了,还活啥大劲呢?

找到了老爷子的症结,我对症下药,向他灌输病友战胜疾病转出ICU 的故事,给老爷子加油。

现在老爷子已经有所好转,还主动和护士聊天,用笔在纸上写:“你叫什么名字啊?”

ICU的医护人员会因为患者的病情好转而开心,这也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60多岁的周先生开始病情重,经过大家的努力他一天天好起来。从插管、上呼吸机,到撤机、拔管、封上切口,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一天天见好。可他因为病情好转每到大小便时就特别不好意思,“不好给你们添麻烦。”

我劝他:“您现在还不能起来去卫生间。这样对您病情不利。”这位武汉大叔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只能听从护士的安排。他说:“以后来武汉,我请你们吃热干面。”

这次支援,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考验。原来扎个点滴、抽个血都是小事,可现在不一样了,抽动脉血,考验护士的真功。毕竟我在ICU历练过,儿科正干着,所以还没失过手,不过确实穿着防护服、戴着双层手套操作起来增加了很大难度。

温暖的家庭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这次来支援地坛,我把两个孩子交给了婆婆,从没想到老公公司紧急做上了防护服的压边机,他也常常加班加点,我俩在不同战线为抗疫做贡献。

李曼(左)、张博(中)

应对ECMO不怵了

李龙 支援地坛医院ICU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ICU护士

3月12日 北京地坛医院ICU 多云转晴

这次支援,让我学习到了真本领。

我的小老师是ICU的邹琪,我们哥俩都是男护士,话题自然很多,但两人聊得更多的是工作,泵怎么用、血滤机怎么回事。邹琪会主动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我,特别是我原来没有见过的ECMO,现在应对ECMO也不怵了。

3月3日科里转入了新的患者,需要下胃管,虽然这和患者口鼻距离很近,有感染的风险,可只要病人需要,没什么犹豫的。我戴上新风面罩开始下胃管。有护理经验的护士们知道,判断胃管是否下的成功方法之一就是用听诊器放到左侧肋下听有无气过水声,可现在这装束,听诊器听诊效果差,我就给胃管另一端放到水中,看有无气泡儿,抽液,看有无胃液。

三招儿都用上了,万无一失,断定没问题,我心里才踏实。

在ICU,我有时还要干一些 “挠挠 ”的细致活儿。

张奶奶70多岁了,因为耳背交流很困难,而且永远沿着自己的思路回答医护人员的问题。可有一点老奶奶让我明白了她的意思,她需要“挠挠”,可能因为躺得时间长,张奶奶见到我就会要求“挠挠”。

我这个大小伙子虽然从没给别人干过这活儿,可这有什么,满足她,给老奶奶“挠”。说实在的在家我都没给我爸、我妈挠过痒痒。

张博(左)、李曼(右)

这次来支援地坛,我一直和家人撒谎,除了爱人知道我上了一线,爸爸、妈妈都还蒙在鼓里。视频时我妈说,你鼻子怎么了?我说,没事,口罩有点儿紧。老妈也没细问,她一直认为我还在宣武医院呢。我保密工作做得好,就连北京工作的弟弟也瞒得严严实实,他知道,我妈就知道了。

农历2月11日是爱人生日,也是我们结婚两周年纪念日,正日子不能在一起庆祝,等疫情过去,我们再补吧。

查房

李小龙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泌尿外科护士

3月10日 武汉同济医院 多云 

今天,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了一次护理查房。查房内容为一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护理病历分享,作为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伤口造口师,我有幸参加。

这次查房由中日友好医院的护理同仁主办,他们介绍了临床常用的呼吸技术支持,人工膜肺(ECMO)工作原理,护理关注内容、气道管理、感染防控、管路安全、皮肤管理等内容,从事泌尿科的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会上,中日友好医院的老师分享了一个特殊病例。病人转入病房时,骶尾部带入了20*20厘米的2期压力性损伤,周围皮肤红肿,经过他们的护理,病人压力性损伤也在逐渐好转,相信这位患者经过他们的专业护理,患者一定能康复出院。

不仅如此,这次中华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专业组主任委员王泠老师也参加了这次查房,会后她嘱咐我们从细节出发,注重患者的皮肤管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尽管现在处于特殊时期,但专业组还能进行查房,分享护理经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就是专业的力量。这是我专科护士生涯中最有意义的查房之一。今后,我也一定要继续努力,学好专科知识,学习最新最前沿的知识,护理好我的每一位患者。

相关链接:

期待美好的明天,见到英雄城的别样风情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千里逆行,为了所有病人都顺利出院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方舱再见,愿不再相见!武汉再见,我们还会再见!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因为缺憾,所以更加难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你们早日康复,就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 陈瑜 马爱平 实习记者代小佩 约稿整理)

编辑:张爽

审核:管晶晶

终审:冷文生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