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林冉教程,写实光影造型】超详细笔记!!!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20 04:09:59
导读这可能是一篇超长文章,也许您一次消化不完,不过这绝对是一篇值得反复阅读的文章,之前整理过一篇 写实CG大师——林冉,那些消失的心得(整合版)还有一篇大师赵无极12条经典绘画笔记(整合版)加上今天这篇,在…

这可能是一篇超长文章,也许您一次消化不完,不过这绝对是一篇值得反复阅读的文章,之前整理过一篇写实CG大师——林冉,那些消失的心得(整合版)还有一篇大师赵无极12条经典绘画笔记(整合版)加上今天这篇,在您遇到瓶颈期的时候翻阅一下,可能就会有所启发,往后我也会继续增添更多的此类内容,因为帮助大家的同时,我自己也需要经常翻出来阅读。今天这篇文章是大师林冉的语音讲座,我把他整理成文字,这应该是全网独一无二的文章了。文字的好处是你可以停下来思考,反复思考!听语音你也能有收获,但是相信我,你马上会忘记他说什么。

josenh zhukvic,澳大利亚水彩画大师“约瑟夫·祖布克维克”

——空间意识

对于写实绘画来说,为什么先要介绍水彩呢?相对于素描、水粉。水彩更能帮你建立“空间意识”,因为你画的一切都不是在你画布表面上发生的,而是在你画框里面发生的,画框里面的空间就是你表达的舞台,没有舞台和场地,那么什么戏也演不了,当然除了皮影戏。

我们学习和掌握一样事情,要掌握三个阶段——“what”,“why”,“how”

“what”,我们要学习一个对象,他的结构特征是什么?是什么让他有别于其他东西,而值得特别去对待?

“why”,我掌握它之后会有哪些改善,和提升,它对我有什么好处?

“how”我应该用什么最简单的方法去获得它?我们总是寻求最简单的方法,这是一种本能,如果没有捷径,人才会被迫的努力练习。

对于绘画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你要分清,哪些可以是捷径?哪些需要去练习。千万要警惕一件事情,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欲速而不达,该老老实实付出的时候一定不要偷懒,我今天讲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把我自己的经验传达给你,这就节省了你自己探索的时间——这就是捷径。而要把理论落实到能力的层面,就需要你自己的努力。

看这篇我整理的文章也是一种捷径

刚才说空间意识是最最重要的,“约瑟夫·祖布克维克”是水彩领域对空间表达最突出的一个,并不是说所有水彩画都表达了空间意识。空间就是“约瑟夫”水彩的最大特点。

以下详细解说一下“约瑟夫”的水彩和以往的学院教学有什么不同。

媒介本身都有它自己的特性。比如铅笔善于捕捉物体的轮廓,转折,刻画质感,但是不善于铺大面积的调子和做渐变。水粉也是如此,它的优势是笔触和块面,用块面塑造形体会让物体看上去很扎实,但是水粉不擅长描绘流动的气氛和色彩的融合,更不擅长表现空间的推移和光的渐变。我们的美术高考都是基于铅笔和水粉的体系。这就让我们的表现体系有别于那些习惯用水彩的欧美画家。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美术教育体系的呢?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宣传画。而这个时候相同体系的苏联老大哥就是榜样

于是苏联这一套手法就引进来了,帮助我们培养一批能画自己宣传画的画家。当时的宣传画要画的很大,有的甚至要铺满建筑,所以可想而知它的创作难度!画家在绘制之前会有一些小稿,小稿的整体性只有在小的时候是显著的,真正落实在大幅的时候很难顾及到全局,只做到把人和相关信息画扎实就算完成任务了。谁还有那个脑子那个体力去考虑“他妈的”十几米的空间推移?也更难估计色彩整理的冷暖渐变。

所以他们只能把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画扎实,这样说完你就能明白苏派的这种扎实的风格,没有灵动感觉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灵动不起啊。实在是因为宣传画起伏太大了。列宾美院在培训绘画的时候,虽然是小幅的,但也还是为了最终那个目的去服务的,思维定式已经存在了。他们对形体的强调,盖过了对空间和色彩的讲究。这只是属于历史某一时期风格。我们可以崇拜它,但也要跳出来看待。经典并不意味它有不可改善的余地。它也早应该被改善。很遗憾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还是受苏派影响。即便进入美院不再接触水粉,但还是会或多或少的被影响。

水粉的塑造说白了是用色彩在画苏派的素描,多少再加一点印象派的色点并致,仅此而已,它注重结构而没有顾及固有色在空间中的渐变。

对比水粉与水彩体系,不否认水粉的表现力,但相对于“约瑟夫”的水彩,空间本身没有加它自己的色彩进去,致使所有的颜色都以其自己固有色原貌站在原地,而没有根据空间彼此发生推移,彼此发生冷暖的变化。色彩的冷暖,哪怕是固有色本身的冷暖,已经可以暗示空间,可以暗示非常非常真实的空间。更具体的色彩理论后边会讲到。再对比“约瑟夫”的水彩对于空间的表达,这个区别就很明显了。水彩更多的在意到了固有色本身的冷暖变化,之所以你之前没有建立这方面的变化,是因为它太细微了。轮廓和转折的暗示,在辐射状的变化下,都有了。剩下的笔墨不用在体积上。很多都用在塑造明亮的空间、光影、气氛、水彩有点像抒情诗,像散文。左边的水粉就有点像说明文。

微妙的冷暖差别才会体现真实感,如果太强烈的话反而缺乏真实感,变得卡通了。而只有这种微妙才符合我们日常观察真实生活的经验。这种视觉经验本身唤起了真实的感觉。所以一定要自己先敏感到这个地步,然后再还原这个敏感,——就能够还原真实。在轮廓与转折的地方,在细致的点和该刻画的地方刻画,这样就做到了整体放松而又严谨。所有关键所有实在的地方就在于“轮廓、转折、高光”。我们在整体“虚”的语境上去做一些“实”的暗示,画面其实是最好看的,而不是相反。

苏派先翻过去了,拿美国的画来看一看。从时间上来说,它离我们是最近的。在风格上也与苏派形成鲜明的对比。介绍几位美式风格当代比较有代表性的画家——“Richard Schmid”

“Richard Schmid”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他的导师威廉・摩斯拜(William H. Mosby )是一位出色的欧洲和北美写实主义绘画的技法专家。威廉・摩斯拜曽経学习和研究了荷兰、比利时、意大利、法国、英国和西班牙大师以及所有的19世纪後期、以及欧洲和美国的画家的绘画概念和技法。他重点系统的研究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一次性画法(意大利文:Alla Prima ), 或直接画法。因此,直接影响了理查德・斯契米德(Richard Schmid)後来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以及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其实Richard Schmid的手法和“约瑟夫”的水彩是有相似之处的,他这种Schmid风格也成为现在美式风格的一个代名词,你可以发现他是强调固有色的,他的特点就是把固有色都控制在中间灰的明度值当中,所以他们在空间当中就能串连起来,这一点跟水彩是非常像的,依靠轮廓和转折的地方来暗示形体。

先做大的黑白灰,而固有色的边缘大多是松动的,边缘是彼此融合的,只在需要暗示体积的地方做一些强调。鸡的胸脯过度是柔和的,尾巴过度是硬朗的,完全的漫反射就用高光暗示转折,但并非刻意强调,整体还是把固有色联系和虚化在一起。

这张鹿前边,被雪覆盖的树枝,基本上就是在固有色中微妙的变化,冷暖变化,眯起眼看,它的明度变化是很“窄”的,非常明朗非常浅灰的调子,有点像自发光的感觉,这种手法“ZORN”的画中也有相似之处。

ZORN是瑞典画家,殿堂级的大师!

树冠和草丛完全是一个大的渐变,与前边那个鹿的画在处理手法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这种语境是印象派的语境,树和草地的色彩暖变化,大额渐变一气呵成,边缘基本是虚散的,只依靠最少限度的刻画把轮廓暗示出来,不是“扣”出来的。记住几个关键词“轮廓、转折、闭塞、高光”。轮廓和转折是呼应的,转折是内部的轮廓,而闭塞与高光是呼应的,高光是冲着你来,离你近的那个点,而闭塞是离你远去。做到这几点你画面中的形体就是有纵深的。转折是微弱的,相比较闭塞、高光更重要。如果在原画界你能实现这样一种语境,你作品的格调和范儿起的就比较高了。

Jeremy Lipking1975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他是美国最好的现实派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意境独特、画面流畅,对于所画对象的动态、表情都处理的非常好

Jeremy Lipking

他的作品中,固有色的冷暖变化做的不如前边那位好,毕竟还是为年轻的画家,他被评价未来可以和萨金特、佐恩匹敌的画家。他的风格虽然和Richard Schmid不一样,但是思路还是一脉相承的。

就是强调人物固有自发光的。虽然是自发光,但是他没有把自发光变成面片。他在固有色“自发光”的基础上做到了微妙的处理。,不管是冷暖和素描关系。如果没有这些微妙的变化,完全就平掉。所以最真实的和最平面的,差的只是一点点。但是你只有理解了,你才能把这一点点给抓住。就是强调固有色的最微妙的色光,明度,色相的变化,带来最真实的感觉。

再看看当代画家Mark Tennant

看看他是怎样做到虚实的结合,他的重点放在轮廓和转折,虚的地方行云流水,他做的比之前几位更自由一些,Mark Tennant在马里兰艺术学院学习,在纽约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他教书30年。

他的“实”是用块面去替代,基本上整个黑白灰关系的逻辑是一样的,“轮廓、转折、闭塞、高光”这几点在画面中也都体现到了。“虚”线本身已经可以代替线条,如果你在写实绘画中用到“实”线,基本上就很难看,你们看胡塞尔的现象学(phenomenology),其实印象派在做的就是用现象学的眼光在画画。现象学说的是以事物本身的复杂,那种混沌去表现,所以这种画是一种混沌风格,人眼睛自己会用去总结整体感,去挖掘这个到底是什么。有一个词总结这个现象,“好多东西同时存在,我们会得到一个总体印象”——格式塔。

格式塔是作为心理学术语的格式塔具有两种含义:一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一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也就是说,“假使有一种经验的现象,它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而且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即因为它和其他部分具有关系,这种现象便称为格式塔。”总之,格式塔不是孤立不变的现象,而是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的现象。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完整的特性,它既不能割裂成简单的元素,同时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任何元素之内。20世纪30年代后,人们把格式塔方法具体应用到美学中,与心理的各个过程结合,促进了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学研究。

我们把很多不相干的东西组合成一个想干的东西,如果你给别人余地,在一堆貌似不相干的里面得到一个想干的东西,那就会让人觉得很爽!如果在绘画中还原这种技巧的话,你的画面看起来就会很有灵气。

美式油画比较普遍的样式尺寸都不太大,他们很少画大尺寸,小尺度好处是所有因素都可以纳入画家的考虑,区别与苏派。这时不仅仅是面对一个单独的物体,而是面对一整个舞台,一整场完整的戏剧。对整体的空间,画家有了更好的把握。他可以把暗部连城一个整体去做渐变,因为这种人为的处理,画面会显得极有意味。所以苏派重体积感,美派重空间和整体的意味。这一点上与中国的水墨有些相似之处。多了解中国的写意水墨再了解美式风格,和水彩就简单多了。

中国的写意包罗很广,只是没有一个知识系统。中国的东西就是这样,每个点都很牛逼,串连不起来,单靠个人天才去发挥,这一点很讨厌。悟性高的还好,没有悟性的跟这个体系就无缘了。所以这不是做教育的态度。这一点上西方的体系是面向全民的。而不是一种极少数的精英主义。

前边讲了一些水彩,而水彩主要强调空间和光。那么暂时先把水彩这个词屏蔽一下。而用空间和光来说。因为水彩是一个媒介,它所解开的知识点才是内核,它的内核就是空间和光。但是下边也先把空间和光暂时放一放,去讨论和写实有关的其他的一些规律。空间和光虽然重要,但也只是写实的其中一个方面,它有点像最后的“渲染”,模型阶段我们要解决什么呢 ?就是物体的结构。

我们对苏派的认识,最直接的来源于——列宾。了解更多的朋友可能还会提到像谢洛夫,苏里科夫,克拉姆斯柯依,莫伊谢延科,但我们今天不是讨论某一个具体的画家,我们要考察的是这些扎实的画风,所具备的一些共性!那就是饱满的体积、清晰的结构、沉稳的量感。就这些共性来看,美国黄金时期的插画和他们是很相似的,就对结构意识的掌握程度来看,美国的插画家也是非常强悍的,也有很多位大师级的人物。比如Norman Rockwell诺曼·洛克威尔

Norman Rockwell诺曼·洛克威尔

这个是“禽兽级”的大师!!!每次看他的插画,到最后几乎都是热泪盈眶。太有爱了!每一个细节都是爱!太厉害了!(林冉已经语无伦次)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搞不明白他是怎么能够画出来那么写实的画面。我也是自己画照片画了很久,才把他的东西明白透彻。他的写实功力,同时代的人跟他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差太多了,他真的是非常写实的一个人。

Dean Cornwell这个画家的作品,插画味道就比较重了,相对于Rockwell一下就降下来,他也还是很厉害,但Rockwell的光芒太强烈了,很多的优秀就显得平庸了。很多时候大师就是不给人活路。

Dean Cornwell作品

阮佳应该也会喜欢这个画家,或者也做过相似的练习的吧,这个看了还是蛮明显的一个。Dean Cornwell对结构的重视,是黄金时期比较统一的共性。这一点上阮佳能有那么大的一个进步,现在可以做的那么扎实,说明他沿袭了一些真正宝贵的传统和习惯,这一点上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对于结构的建立而言,最终的第一步到底是什么,你发现没有,这样的线稿如果你自己能画出来,你心里就很有底了。临摹Dean Cornwell的作品非常管用,他在线稿阶段就已经满足了体积的概括,对于学院派来说这样的概括略显僵硬,但对于插画和游戏设计来说,这样的结构是很必要的,做到这样你基本上已经得到一个模型了。这种线稿阶段的好基础,让他的画再后续绘制中显得更加饱满。

完成稿就是线稿的完善和加强而已,但是他的色彩运用绝对不提倡!这种色彩就是几乎等于没有颜色。但是我们只说他的线稿对于塑造形体的帮助。那真的是没话说,非常漂亮。需要达到这种概括的能力,要的不仅仅是练习。练习只是实践积的方式,那么在“出发”之前,你就要明白正确的方向在哪里。这里概括四个几何体。这个不是我创造的方法,而是那些画家就是按照这个方法做练习的。

“球、柱、方、锥”这四个字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千万不要小看这四个字。在塞尚的眼里,他们就是世界的全部。我们认为世界不是这么简单,是因为我们没有达到塞尚的高度。能够简化事物是非常高深的能力。塞尚会认为,假设一个人直挺挺的站在原地转一圈,那就是个圆柱体。如果一个人张开手臂转一圈,那就是个圆锥。塞尚会把负空间和整空间联系在一起观察,在抽离的思维中把它当成一个总的体积去看待。我们要做的是建立这四个几何体的剖面意识。

这几个图我们美术生可能看了无数遍了,看的都要吐了。但是我们把它们跟经典,跟那些大师一起说,告诉你这些大师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练习出来的。决定物体的体积不是轮廓,而是内部的剖面。

如果你坚持用剖面意识去画画,慢慢的你会发现别人画面中存在的问题。在相同的外轮廓下,有些人画的是立体的,有些人画的就是平的。这就是内结构。你画的物体必须要鼓鼓囊囊的存在于内部空间的。上图中,轮廓就是剪刀剪纸,内空间就是刀切开的苹果,一目了然。

提醒一下,

这里不是在讨论绘画基础,而是讨论写实绘画的底层思维

除了考虑剪影,更好考虑馁剖面。细节真的不重要。把内剖面变成自己的本能。这样你才能画好复杂的形体。形态再复杂,它外围那些点的连线还会形成一个虚的形体。而这个虚的形体又可以归纳为一个简单的形体。

用几何形体意识概括不规则形体。自然界本来就是不规则的,我们必须得用体积意识去理解,否则画什么都是平的。你画不好的原因就是你懒得做这一步,好像说做这一步显得low,不帅。其实做这一步才是非常的高大上!“当代的”绝对是下面的,上面的就变成“插画了”。你看莫兰迪的画更像下边的还是上面的,就是这个意思。

上面的理解好,下一个观点就是建立空间棋盘

有了空间棋盘,你画面中的物体就像下棋一下摆放位置,我们可以把所有物体都想象成左边那个样子。这样一切就简单多了。

之前我写的那篇关于透视的文章,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

一次性解决透视问题!“化繁为简、大巧不工”

关于角度的选择,到底怎样的角度可以被确认是好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信息的清晰与简洁”

在某些角度,物体间会发生重叠。这样信息就变得缓慢了。右边的就比左边要缓慢得多。

之所以说缓慢,意思是说人还是很聪明的,因为被遮挡的地方你还是能分辨到底是什么,但就像我说的,速度会变得缓慢起来。这种缓慢的代价就是视觉冲击力这种东西跟你就没关系了。这种低调到底是不是你需要的,一定要考虑清楚。这里有个工具是可以帮你建立空间模型和角度的,那就是乐高。

最后提一个就是空间对称,刚性联动。这是建立基本功的一个关卡,这里有一个技巧

空间对称,就是指单个物体要有自身的中轴十字线。还有上下对称,这个更高端了,通过这种练习,你对空间才会真正的敏感起来。

刚性联动的概念,三视图的概念,心里把它在空间中转动。想象一个茶杯的柄在空间中随着茶杯转动,就已经形成刚性联动了。

三折体训练,刚性联动的升级版。把三折体在心里随意转动的话,基本上你可以画任何东西了。没有比这个更复杂的了。脑子就需要那么一点点训练就好了。

重复与强调

我们再画东西时候要养成习惯,先画内结构,再画明暗交界线。别上来就画调子。有了内结构,你对体积和明暗交界线会敏感的多。把棋子的内剖面理解透彻,把空间棋盘装在心里面,才能避免物体在空间棋盘上放不稳,避免错误的穿插。

多画一些站在空间棋盘上的练习,贵在坚持,贵在换一种思路。你只要熟悉了空间棋盘网格,再回味以前的一字排开,你就会不堪忍受。然后练习空间对称和刚性联动,想象茶杯的转动。

线稿的话我不建议初学者看大师的速写,可以多看一些日本的动画。如果能买到动画的台本来临摹就最好了。他们的人物虽然是二维的,但却是非常有空间和体积感的。日本人做刚性联动做的非常牛逼。像福音战士那些机械。他他妈不是建模,不是3d,是一个一个画的,整个模型装在脑子里面,旋转和推进拉远,甚至带着镜头的鱼眼透视在里面。真的很恐怖的能力。还有大友克洋的机械。台本的话推荐“人狼”

狼的作者是冲浦启之。冲浦启之的功力是非常恐怖的。人狼的台本没有过多的细节,他所推崇的就是空间棋盘。它每一个画面本身就是直接拍摄成电影画面的。完全够用的。它包含了一切,唯一没有渲染而已。动画人强就强在结构这一块,而不是渲染这一块。

然后再看——(恶童、金敏的千年女优、东京教父、prefect bule、红辣椒、大友克洋的阿基拉、森本晃司动画版里找猫的那段)

不光是写实,他们这些人的造型也很有品味。像剑风传奇这种造型就非常土。“荻原一至”这种就造型就不能看,少女不少女少年不少年的。对于形体本身没有一种自己的判断在里边。完全是商业化的一个走向。我更推荐兼顾商业和艺术性的作品。

像今石洋之的天元突破,庵野秀明,像汤浅政明的mind game那种就是牛逼到天上去了。

prefect bule

prefect bule也是从故事版里面出来,除了质感查了一些,他们在写实程度上已经做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再看下千年女优的画面,直线条,概括的感觉,再看高考速写为什么那么烂,就是一看就想把书撕了的感觉,为什么!轮廓直挺挺,内部一些细节,一个字概括就是——整!!!

日本人的品味真的太高了 ,角度取的刁钻,所有气氛一下子就出来了。

建立内结构意识。

有过写生经验的朋友就会发现,显示当中我们假设米开朗基罗画人体有模特(他很有可能是默写),人物的表面还是很光洁的,这种内部起伏表现的那么突出跟强烈,到底是为什么?达芬奇评价米开朗基罗的画是“麻袋里的土豆”,有点调侃的意味。达芬奇是很承认米开朗基罗的,甚至是有些妒忌,达芬奇确实也是千古奇才么,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基友之间的冷嘲热讽,其实全是爱么。

米开朗基罗是雕塑家,使得他对结构的意识超乎常人。另一位对结构表达近乎疯狂的画家就是丢勒

我以前很讨厌他的画,一点都不美型,画人物妈的扭扭歪歪的,什么东西嘛画的。但是理解了他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那就迷恋的不行。他几乎是用力透纸背的深度,去刻画物体外部与里头的关联。看得懂就开心了,以前讨厌就是因为看不懂。

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就是门采尔。

你们现在能看懂这只脚了吧?为什么要画的跟打靶归来似的,跟他妈插完秧似的……就是里边的内在结构跟外部有一个很好的吸附。这样你就有东西画了。表面有可能没内容,但是你待着里边的理解再看表现就有东西了。一张画如果没有形状、斑驳、装饰性也确实没东西看。有的时候我们也知道没东西看不好,但是想画的时候又没东西画,这就是我们常遇到的纠结。现在有东西画了,很可能我们的画就会好看起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看在我那么多坑坑洼洼的份上,你也得给我鼓个掌点个赞。之前几何结构理解了以后,你下一步就要细化了。

康勃夫

他的画内在骨骼,像帐篷似的绷起来。没有刻画的地方,肉的感觉才史无前例的饱满起来。反而不用画的地方就变成高光了,这种雕塑感就很强了。

总结一下:

几何结构,不管是空间棋盘上放置还是彼此穿插,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外在”与“外在”的关系。而内结构更多涉及的,还是内与外的关系,这样结构这个词所包含的内容才会完整。所以不管是画卡通的还是二次元的,还是写实风格的人体,不管是雕塑还是3d人物模型,真正严谨的艺术家,动画艺术家也好,油画艺术家也罢,一定会把素描先画出来,至少要先考虑到,再套上衣服,再做褶皱或裙摆。这不是他的功力有限,反而是他成熟的标志。所以我看金政基那些速写,我很不要看的,完全没有里外的内结构,他都是平摆上去,内结构他是没有的,他都是一气呵成,他没有把里边的东西考虑进去。他很强,我仅仅是在这个层面上说,他没有做的很好。而再看那些传统的动画大师们,金敏和宫崎骏那些,修型的,人设的,那真的是画的好啊!所以那个态度摆在那边,就不是随便勾几笔然后讨个喝彩那种人可以比拟的。那种是奉献的,他有职业精神在里边。现在很多人物建模是把人物和衣服当成一个整块来做,那相比有裸模的就会僵硬许多。很多三维人物都是裸模做好,衣服是靠解算的。有的雕塑家甚至是把骨骼建好,再上肌肉,再上皮肤,这是因为功力不够吗?这是功力爆棚的表现才是!

接下来讲——灯光、空间、形体的关系

说到灯光,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光线本身有没有自己的形态?

有些人认为光在空间中移动时,是圆锥的。有些人认为光是圆柱体。而其实呢,我们来看一看,它更像一个球体,我们可以通过高速摄影来观察光线在空间中进行时的一个形状。

通过观察可见,中心是最亮的,能量最高的部分,它像是光球的内核。随着距离的增加,随着前进,能力也开始减弱,球体的感觉会越来越明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光的衰减。也就是路灯照在地面的那种感觉。这种从中心往四周衰减的模式,最容易产生凝聚力和戏剧感。

我们可以把“一切”理解为球体,因为光就是球体,当这个球体砸到任何一个空间和环境中的时候,这个环境就会产生球体的那种衰减的感觉。让一切现形的那个东西就是个球。

带着这种理解再看一些作品,就很好理解了。眯起眼睛看,把人物和背景分离开观察,人物的收光就像一个球的受光差不多,一定不要把所有朝上的面都画的一样亮,受光部分是有明显衰减的。右侧的画中,手臂也有一部分受光,但绝不能画的跟胸部一样亮,但是往往会有很多朋友会不自觉的提亮手部的受光部分。但是如果有球的概念,就会避免了。

右边陈丹青这个练习就犯了这个错误,下边画的过量,左侧的维纳斯处理的就好了很多。

很多作品,对于细节的过多刻画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查尔斯.雷德

查尔斯.雷德,重要的轮廓和转折都体现出来了 ,很多细节都可以舍弃了。

右侧这张画,球光运用就就非常好,会把人的肩膀提亮的+1。一定要忍住。忍不住你还是学弟,忍住你就是学长了!

如果光源是古典的,那么暗部必定是浓重发黑的,色彩就被大大折损了,光的四散和流淌就别想了。只剩下体积和幽暗的空间,是有美感,是有神秘感,但是代价太大了!

于是印象派的画家就走到了户外,让微弱的直射光,变成充满空气的散射光。但这里问题就来了,整个世界一下子就笼罩在了雾气里边,都说印象派是解放了光,但是他更是解放了空气。所以画面整个的风格全部都改变了。我之所以把这定义为前印象派,是因为接下来还有后印象派。前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西斯莱,莫奈。绘画从戏剧化就走回了生活。

如果说古典派强调了物体的形体,印象派强调的就是光和色。那种颤动、不确定、兴奋!古典画派强调戏剧性和神秘性,而印象派强调柔美和欢快。这种风格红红火火的发展了很长时间,知道他的不足逐渐显露出来。那就是人们发现形体消失了。全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莫奈在1890年后,画的一些户外的风景,已经玩儿的非常过分了。几乎全都是光和雾。前印象派过于注重了光而忽视了形体的明确感和稳固感。偶尔这样还好,长此以往就把艺术变得形式化了。

高更

莫奈你不是把形状给忽略了吗?我高更就把他强化出来,来个180度大转弯。强化了色彩强化了形状。又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但是人们也感受到了后印象派的不足。就是过于注重固有色,平面式的拼图感。传统的空间,在后印象派,在高更手里已经基本死亡了。已经达到了我们讨论的最低限度了。我们讨论的是写实,即空间意识,开篇的时候提过。

从写实这一点上,约瑟夫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还有一位安德鲁怀斯,但他的水彩画是当做坦培拉来画,当成干画笔来画,边缘扣得很实,但是没有这种空间连续的。(此处各种感叹约瑟夫……)

不放弃边缘与转折,同时有串联起固有色,空间和光色就是在这个语境里建立的。水面上近处的冷紫到远处的暖,这一道渐变,卧槽!整个空间棋盘全有了!

josenh zhukvic,澳大利亚水彩画大师“约瑟夫·祖布克维克”

关注合为视觉,会有更多原创“技艺”分享给大家

《伦勃朗全集》“扫描版”

这套可不得了,每张图的尺寸都是超超超高清,说实话我都有点舍不得,347幅素描线稿5.69 GB,276幅油画12.0 GB,我用人品保证你不会后悔。

获取方式,

关注合为视觉,加微信,转发朋友圈截图,发云盘链接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