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关于李清照的一生历程所思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18 13:53:22
导读问题一:为什么李清照一个闺中女子可以拥有如此高深的文学成就? 问题二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相识? 问题三 :李清照的历史观念新颖之处? 问题四 :政见不合的双方家庭,在古代怎么可以喜结秦晋之好? 问题五 :宋…

问题一:为什么李清照一个闺中女子可以拥有如此高深的文学成就?

问题二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相识?

问题三 :李清照的历史观念新颖之处?

问题四 :政见不合的双方家庭,在古代怎么可以喜结秦晋之好?

问题五 :宋代理学思潮影响下,当时妇女的贞洁观念和社会风气?

问题六: 为什么没有关于李清照的记载?(个人传记)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是宋代婉约派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唯有李清照和魏夫人,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1045-1105)是赵宋之世有名的文学家,他和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著有《礼记说》据《宋史-李格非传》载,“妻王氏,洪辰孙女,亦善文”,可知李清照的母亲也出身名门,能文善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在李格非山东章丘的宅子里,李清照诞生了,她是三月里即将绽放的蓓蕾。

说起李清照不得不说她的父亲。李格非一生清贫,有大多数读书人的清高气质,在河北担任通判时,地方来了一位道士,声称自己会妖术,拯救百姓疾苦,欺骗蛊惑民心,李格非知道后,令人将这个道士驱赶出城。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能有反对迷信鬼神的思想,可以说是很清明的。李格非在当时最高任职,礼部员外郎一职。在汴京做官时,把一家人带到了这繁华的都成。

问题一

1历史学家缪钺先生在《诗词散文》中有提到“议案继承父母两系之遗传”李清照出生优越,自幼受父母熏陶,勤读古词诗文,研习百家经典,故乡的泉水也给她很多大灵感,自然的灵气和她少女的情怀相融合,李格非比较开明,没有用封建社会的教条约束李清照,将她所在寂寞深闺大院,而是任由她在自然中游玩欣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李格非看到李清照的小令以后,读了好几遍十分欣喜,这并非一般闺中女子可以达到境界,还拿去到士大夫之间阅览。一代文豪捧着女儿的词满是笑颜。

2张耒,晁补之,经常到李格非的家中,研究诗文,大锁畅谈国家政务,感叹在北宋这无比繁华的景象中,背后所隐藏的巨大的社会危机。晁补之和李格非关系密切,晁补之也非常喜欢李清照,认为她的词很独特,每当李清照有作品时都会跑去像晁补之请教指点,所以李清照的词风和晁补之相近,因此也长进许多。为以后打下基础

3李清照经历过家事变故和国难山河破碎,感情世界丰富,懂得很多,性格率真。敢于冲破常规戒律,向往自由,但是感情生活有很细腻。日后也学习到很多,积累完成《金石录》等,婉约派的代表。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问题二

1李清照以落花自比,流水自怜,半世姻缘,一生的跌宕。当她到汴京感受繁华都市的时候,自己的作品已经甚有影响,在士大夫之间流传。她的文采和容颜迷倒万千,引得京城中许多公子的青睐,好像把李清照娶回家中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许多人到李府中一睹李清照的样貌,媒人上门拜访,但都被李格非婉言谢绝了,在古代婚姻大事都掌握在父母手中,当然李清照也不例外。

李清照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就是赵明诚了。赵明诚(1081年—1129年)是北宋著名的金石学家。赵明诚的父亲是赵挺之(1040年—1107年)北宋的大臣。赵明诚出身于官宦世家,从小喜爱收藏金石书画,经常对苏轼及其相关文人的作品进行摘录,后来进入太学学习,也是满腹经纶的太学生。陈师道虽然曾经和赵挺之在政治上过节,但是他对赵明诚还是很欣赏的,认为他和赵挺之不同,对金石文章的鉴赏能力极强,对政治倾扎涉及较少,单纯的读书满足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追求。

2说起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相识,也是很浪漫的。

据说有一日,赵明诚和李清照的兄长李迥夜晚游赏灯花的时候,蓦然一回头,那个心里日夜惦记的人,就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了。赵明诚曾经想成为李清照的随身衣物,日夜陪伴她,也可见他的一往情深,李清照的笑颜印在他的脑海中,与绚丽的烟火相比,她的一颦一笑摇曳了星云。可就是这样的相遇,恍若万年,一生只爱一个人就够了。赵明诚虽然平日里对金石喜好,但是也知道李清照的文章,只有他能读懂她,所以想要知道她的全部。

另一种说法,据元人尹世珍所著的《琅嬛记》中有对赵明诚有这样的一段记载。美其名曰“芝芙梦”。话说在赵明诚年幼时,赵挺之欲为明城择妻,有一天赵明诚在白天的时候睡觉后做了一个梦,梦中他自己在朗诵一首诗,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讨教.他的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吾儿要得一能文词妇也.”明诚大惑不解.他父亲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就是说明城日后的夫人是一位诗词水平极高的女性。

3 《点绛唇》作者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一首词,讲的是李清照早上起来,慵懒的舒展身体,露珠还在花朵上,自己在秋千上玩耍,身穿了一身便衣,运动装。汗水印湿了自己的轻衫。在自己的闺中大院里,突然有人来了,自己的金叉掉在了草地里,鞋子也没有来得及穿好,就害羞的逃走了,但是少女心还是有的,这个人是她很想见到的人,为了不失矜持,于是靠着门回头看,假装闻嗅着青梅,却偷偷看着这个来客。

首先,我认为一般人闯进李府的后院里,李清照或者府中人一定会赶走,或者很生气,堂堂文豪的女儿的院子怎么能随意让人来访。所以这里不是和怒走,而是和羞走。我也在此推测,这个人会不会就是赵明诚。

4关于他们的相识,至于真假,有待考证,但是如果说是民间为了衬托他们幸福的写照,这些美丽的传说,我们又何必非要弄清真假呢?

这个观点,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但就是这样思考的。

问题三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其一

作者 李清照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斗鸡暗指唐玄宗喜欢斗鸡娱乐,玩物丧志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尘土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着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子仪和李光弼 是平反安史之乱的两位将领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时,  虽生已被姚崇卖。 姚崇辅佐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

其中红色部分,意思是说,为什么唐朝的军队一打仗就会溃败,不能像以前一样所向披靡,这是因为唐朝精良的战马大部分都用来给杨贵妃传送荔枝了。

我查阅资料是这样记载的。:《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由于骏马兼程急递,诸许多马因递送荔枝而累死。

对于还只是年轻的闺中女子,对朝代的兴衰能有这样独特的见解也是属于稀少。开元盛世之后,我们知道达到了唐的鼎盛时期,但是由于唐玄宗本人怠于政务,酒肉迷离。任用没有才华的杨国忠,过度信任安禄山。导致安史之乱,从此唐都盛转衰。唐代藩镇割据势力由此开始。但是李清照则有自己的史学观念,认为唐代的制度完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基础,主要还是因为统治者荒淫无度不理政务,而导致唐代的衰败。这个角度比较新颖。

问题四

可以说赵明诚日夜思念李清照,自己也是书生,自己不好上门提亲,这门婚事只能让父亲出面。因为赵明诚喜好金石收藏,所以早年不过问政事。赵挺之当时是朝廷的吏部侍郎,是稳要的职位,官居三品,政绩突出。赵挺之也是聪明人,懂得在政治中保护自己,朝廷当时两党派互相侵扎,不管属于哪一派,将来都有可能被颠覆。赵明诚和父亲说明自己的意向以后,赵挺之阅人无数,当即明白了儿子的心思。

原因1赵挺之是王安石变法的拥戴者,但又和蔡京勾结,而李格非是苏东坡的学生,苏东坡,黄庭坚又是反对变法的旧党人士。在政治上虽然泾渭分明但是他们两人之间没有直接或者说过激的冲突。在宣仁太后的支持下,朝廷逐渐废除新法,旧党势力得到回升,如果两家联姻,日后无论赵挺之沦落了,也不至于一无所有。赵挺之表面很难为,对赵明诚说这桩婚事不好办,赵明诚未历人事不懂得这些,所以再三请求。赵挺之心知肚明,自己的算盘,于是答应了。

2 北宋诗人陈师道在《历山居士集》中曾说道:“正夫有幼子明城,颇好文义,每遇苏黄文诗,虽半简数字必录藏,以此失好于父,几如小刑矣。”赵明诚虽然是新党赵挺之的儿子,但是却醉心苏黄诗文,金石收藏。赵挺之多次怒斥明城,让他安心仕途,不要节外生枝,但赵明诚还是我行我素,并且与旧党宰相刘挚的儿子等人结为了挚友。

3官居六品,任礼部员外郎的李格非早有听闻,他对与赵明诚有自己的抱负,以及不被亲父和强权所左右,感到很欣赏。毕竟赵明诚也是太学生,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论两家人的身份,都是官宦世家,虽然不是大权贵,但也算是“门当户对”。对于赵明诚的人品和才情,把李清照许配给他,自然不会委屈李清照的。当然李清照本人也不能免这个俗。

4李格非当时没有立即答应这门婚事,反而私底下与赵明诚见面,被赵明诚的刚正英健的气息打动,于是李给非也暗示李清照,李清照并没有异议,这门婚事也就有了眉目,缘分终于到了。

5俩人的爱情坚贞,也是有目共睹的,从相遇到相识,性格的率真胆大,也是促成这一喜事的重要原因吧。毕竟在古代,书信很远,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因此政见不合的两个家庭因为千丝万缕的原因,囍结秦晋之好。

问题五

魏晋时期玄学的发展,到宋代后,将道家无为的思想和儒家中庸思想相结合,形成了理学。宋代著名的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他们都属于儒学的范畴,都是唯心主义思想,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主张“格物致知”;陆王心学主张致良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对儒家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理学注重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和道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理学用三纲五常压抑人性,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维护封建统治,重男轻女,严格的等级秩序,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很多人认为宋理学是迫害妇女的开端,抨击朱熹,在我看来是对宋理学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不熟悉。朱熹的思想在当时虽然传播广泛但是并没有在现实中产生根本的影响,只在舆论方面中说妇女的地位下降,但是实际上理学真正影响到妇女的生活是在明代开始。宋代的妇女还是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这种说法的影响下,使得对妇女贞洁很看重,衡量妇女的标准都要以此为依据。这些都是妇女内心的一种自我规范,是应尽的一种义务,人们以此为荣。当然统治者的宣传和管理,相比前朝更加严格,相关法律规定守节的妇女可以得到褒奖。使其更加制度化。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影响,在封建社会束缚了人民的思想,及其保守一辈子都要活在贞洁的影响下,挣不脱这道枷锁。

问题六

为什么历史没有关于李清照的记载,我搜索了很多,找到的资料只有《宋史·李格非传》中有记载李格非女好诗文的字眼出现。但是作为一代词宗在文坛中曾经辉煌过让人铭记。所以只好从这些文章文字史料中发现探寻了。

参考文献:卢静云《李清照词传》

分割线

更新于2019.4.13

有讲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但关于李清照是否改嫁问题,有待考究。

改嫁之说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在当时离婚是需要丈夫同意的,但是由于这些事情,将张汝舟贬官,惊动了皇帝,所以很多人还是对李清照比较惋惜的。”

但是个人认为改嫁不符事实。

史据:李慈铭《系年要录》。易安《金石录后序》。

绍兴十一年(1141)綦崇礼婿阳夏谢伋寓家台州,自序《四六谈尘》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