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咸人咸才——第二届“人才兴咸”大会(五)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17 11:08:59
导读咸阳市突出贡献专家(农业技术类)与果树“共情” 绘果业蓝图——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吴婉莉吴婉莉,高级农艺师,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果树中

咸阳市突出贡献专家(农业技术类)

与果树“共情” 绘果业蓝图

——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吴婉莉

吴婉莉,高级农艺师,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果树中心主任、陕西省果蔬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石榴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近年来先后主持参与省市果树类科技项目19项,主持研发推广果树实用新技术4项,取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13项,荣获个人荣誉称号21项,获得专业技术工作聘任证书1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

坚持项目优先,促进产业发展。主持“渭北旱地苹果高效栽培模式研究及应用”项目,形成渭北旱地苹果栽培模式1套、技术规程3套,累计推广面积118.3万亩,实现经济效益14.01亿元,该项目获得2020年陕西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咸阳旱地苹果节水省肥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有效推广面积50.49万亩,实现经济效益 3.4亿元,该项目获得2018年咸阳科学技术二等奖;目前正在主持实施2021年陕西省千亿级果业专项“陕西省苹果无病毒原种保存圃及母本园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填补陕西省苹果无病毒原种保存的空白,加速推动陕西苹果产业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果农增收。为了解决咸阳市果园有机质低下的问题,在乾县、永寿等县研究、试验、示范并推广果园套种油菜绿肥技术;针对咸阳果区果园水肥缺乏的问题,在淳化、旬邑等县研究、示范、推广旱地果园节水省肥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针对咸阳北部旱原区果农一家一户的栽培模式,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一套自压式简易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发的果园套种油菜绿肥、自压式简易滴灌水肥一体化、苹果矮化自根砧靑砧1号无支架栽培管理和渭北旱地苹果高效栽培模式4 项果树实用技术,为2022年咸阳农业主推技术。

坚持科技服务,发挥人才作用。在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应用中,积极参与咸阳果业新举措、新规划的制定。连续多年参加“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产业帮扶工作,为帮扶的永寿县引进苹果新品种8个、新砧木2个,推广新技术4项,针对果树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编写宣传培训资料,通过电视台、微信,利用农技培训、科技下乡等形式,开展农技宣传、讲座和咨询服务,年均深入生产一线80天以上,累计宣传培训1万多人次。

用青春“蔬”写致富路

——泾阳县蔬菜产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翁爱群

翁爱群,从事工作20年来,扎根蔬菜产业一线,用行动“蔬”写责任与担当,先后荣获“陕西省技术状元”“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首届陕西农业青年科技奖”。

“为民服务,提产助农”是翁爱群从事蔬菜研究的初心,多年来,她深入蔬菜产业一线积极开展蔬菜科技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农业政策、健康知识等科学技术,促进科普宣传工作便捷高效。她参与实施的《咸阳市设施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获得咸阳市农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膜两用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咸阳市科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先后在蔬菜生产方面发表论文12篇。

近年来,翁爱群带领团队,研发出番茄宜机化栽培模式技术;推广作物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温室增施CO_2气体施肥技术等十余项实用生产技术;开展番茄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通过品比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不同茬次的优良番茄新品种8个,引进名优新特蔬菜品种5类50多个,新品种推广面积达10万亩,大力推广“三改一提”关键技术,集中示范改造棚型、改良土壤、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技术,节约了人工成本、节省了施肥用水,为泾阳番茄提质增效带来了明显成效。

翁爱群作为“蔬菜试验站专家工作站”驻站专家,吸纳培养基层农技员31名,每到生产关键期,以分组包片的方式对全县蔬菜产业逐镇逐村进行技术帮带指导,先后举办培训班50余期,培训菜农14500人,发放技术资料3万余份,组织联盟单位开展技术协同创新、合作研究、产业共性关键问题联合攻关研讨会20余次,接待专家调研、技术交流等活动30余次,公布电话随时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就共性问题在县电视台发布技术指导信息。2022年被聘为咸阳市农业特色产业蔬菜科技服务团成员、蔬菜产业链发展指导教师。

围绕乡村振兴发展主旋律,翁爱群带领技术人员指导全县新建百亩以上蔬菜生产基地8个,跟踪建设育苗点2个、育苗工厂1个,强力推进泾阳农产品进入新“三标一品”。与团队人员积极开展“泾阳西红柿”地理标志申请工作,“奋斗柿”牌西红柿等6个产品品牌入选2022年度陕西省农业品牌目录,“泾阳西红柿”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纳入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泾阳县认证绿色蔬菜产品8个、有机蔬菜14个,为提高泾阳县蔬菜市场竞争力作出贡献。

情系果农践初心

——长武县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君广斌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说起长武县政协副主席、高级农艺师君广斌,大家都称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果树专家。自参加工作以来,君广斌一直从事果树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工作,不管在任何岗位,他都坚持扎根在田地,情系果农群众。面对长武县树种单一、产量不高、优果率低等苹果产业形势,君广斌常年奔波在果业生产一线,踏遍了长武县8个镇(办)133个村的各个角落,制定调整全县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全面提高了果农技术水平和务果技能,全县苹果产量、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苹果产业初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近年来,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指导果农大力引进瑞阳、瑞雪、秦脆等一大批新品种,并大胆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口碑和可观的成效,极大地提高了长武苹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他提出劣质品种更换、由乔化转为矮化、密闭果园改造途径、大树腐烂后一次性更新等技术问题,为创建新一轮长武特色矮化苹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每年有90%的时间都坚持在果业生产一线,从果树种植到发芽,再到开花、结果、收获,他顶烈日、冒严寒、踏积雪,与农民同吃同住,一遍遍地向果农讲解种植知识,认真回答果农提出的各种问题。他工作扎实,吃苦耐劳,一心扑在果园上,尤其在苹果生产的关键季节,连续一天跑2至3个乡镇,开展多场次的技术培训。他将专题讲座、田间实践、现场指导、远程咨询紧密结合,培训内容与果树栽培过程中不同时期所采取的措施相结合,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他先后举办多期培训班,听课人数达到数万人次,提升了果业技术干部、乡镇技术员和果农群众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水平,培育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和技术能人。

面对新老果园更替,连续几年受自然灾害影响,广大果农对发展苹果产业持等待、观望的情况下,君广斌一方面对果农进行思想宣传,一方面大力开展老园改造,在多方努力配合下,指导丁家镇顺利完成了100多亩老果园改造工作,让更多的果农看到了发展果业的前景,更加坚定了广大群众发展苹果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心系农民保粮丰

——兴平市植保植检站高级农艺师宋梁栋

宋梁栋从事植保事业32年来,敬业爱岗,痴迷昆虫研究。在各类专业杂志共发表论文35篇。2019年发现襀翅目昆虫新种4种,叶峰1种,天牛中国新纪录种1种,并在国外《ZOOTAXA》SCI刊物发表文章3篇,为秦岭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撑。参与编撰《麦田杂草识别与防治》《麦田害虫及天敌图鉴》《黏虫监测与防治》等书。

群众经常咨询各种病虫草害的问题,宋梁栋不厌其烦解答。他几乎每天都带领同事调查小麦条锈病、黏虫、蚜虫、红蜘蛛等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并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在田间指导群众病虫草防治。他要么在下乡,要么在下乡的路上。

2022年的秋天,宋梁栋带领同事们在2米多高的玉米田里进行草地贪夜蛾的性诱调查,当时正值玉米扬花期,田间温度有39℃左右,他的汗水从两颊不停滚落,头上、衣服上、裤子上,鞋上都落满了玉米花粉。花粉和汗水搅和在一起,他的眼睛几乎睁不开,但他还是带领同事很好地完成了调查任务。当他满身花粉从田间出来时,同事们笑说:“你真成了‘拟态’的模样”。

2023年3月20日——4月20日,兴平市庄头镇金龙村、马嵬办李村、桑镇东桥村、丰仪镇周村接连有群众反映田间小麦出现发黄情况,群众不明原因,十分着急。他带领技术人员立即深入田间进行调查,田间采集样本寄送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浙江宁波大学进行鉴定,并请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郝兴安副教授到田间给群众讲解发黄原因,指导群众防治。经后期田间查看,小麦发黄情况得到改善,防治效果明显,群众十分满意,解决了群众棘手难题,保证了群众的夏粮丰收。

针对群众反映禾本科杂草难除及容易发生药害等问题,2022年至2023年他带领技术人员进行多个田间试验,筛选出了防除禾本科杂草多花黑麦草、看麦娘、蜡烛草、野燕麦的适宜药剂,找到群众防治节节麦容易发生药害的原因。实验结果在2023年春季化除时得到大面积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得到群众好评。

农业丰产增收的“最美守护人”

——乾县植保植检站农艺师巨亚绒

春监测,夏防病,秋拌种,冬除草。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在田间地头时常能看到巨亚绒忙碌的身影,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

多年来,巨亚绒一直深入基层一线,潜心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荣获“陕西省植保工作先进个人”“咸阳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咸阳市巾帼建功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巨亚绒的带领下该站先后荣获“陕西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陕西植保工作先进单位”。

巨亚绒生于农村,从小就和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爱农村、懂农业、惜农民,她始终牢记情系“三农”服务宗旨,扎根基层,奉献了青春和汗水,成为农业丰产增收的“最美守护人”。她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常年奔忙于田间地头,栉风沐雨,无怨无悔,无数节假日奋战在农作物病虫害普查、防控一线。

乾县泔河酥梨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乾县注泔镇、阳洪镇群众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梨小食心虫的危害大大降低了梨果的产量和商品率,为解决梨小食心虫这一顽疾,巨亚绒多方查阅资料,得知迷向技术防治梨小食心虫效果好。她积极联系生物公司在乾县注泔镇东南村进行迷向技术试验,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乾县成为咸阳市第一个推广迷向技术的县城。巨亚绒积极争取省市资金,进行迷向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如今,建立起示范基地4个,累计示范面积4000亩,并打造出乾县泔河酥梨绿色品牌。

她带领同志们认真监测,率先发现63头全国检疫性害虫苹果蠹蛾,拉响了全省苹果蠹蛾阻截防控的警报,并立即行动,采取悬挂诱捕器、覆盖防虫网、火焰灭杀、农药消杀等措施,有效遏止苹果蠹蛾的发生蔓延。她始终坚持冲在最前面,攻坚克难,一心扑在工作上,聚力小麦条锈病、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她将汗水挥洒于田间地头,摸清摸准常见病虫发生、繁殖、危害等规律,积极奋战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一线。为了扩大重大病虫监测及防控技术宣传的覆盖面,巨亚绒将站内同志分派到全县16个镇办,负责各自区域的病虫害监测、防治技术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她带领同志们下基层,讲技术,实地培训,把病虫害防治知识制作成抖音、美篇等进行宣传,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取得良好宣传效果。

基层铸本领 大地筑粮仓

——三原县种子管理站高级农艺师杨茂胜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要解决粮食的种子问题,选好优质良种,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和应用,这是奋斗在一线的农技专家杨茂胜时常挂在心中的话。

杨茂胜积极试验农作物新品种,重点围绕品种审定、良种良法试验示范、大田主栽品种筛选、农业技术培训4大主要功能,全力开展工作。重点推广玉米“5335”技术,小麦“3335”技术,小麦宽幅沟播技术。积极选育特色油菜品种,每年建立油菜温室大棚10个,筛选普通油菜品种5个,不同颜色油菜品种7个,适宜机械化品种2个。加快大豆高产高油高蛋白品种选育引进,建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试验田,结合农机农艺配套,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参与编写《中国玉米新品种动态》一书,《双低油菜新品种秦优12选育》《陕西省夏玉米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等十七篇论文在《中国种业》和《种子世界》等中国农业优秀刊物上发表,为推动行业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建成国家、省级的玉米、小麦、油菜、大豆等多项综合性新品种试验站,累计完成国家、省市各类品种试验近700组7800多个品种,其中公益性试验近450组5500多个品种,其他试验250余组2300多个品种;累计向品种审定部门推荐品种425个。推广玉米主栽品种农大372、联创839、郑单958等10个,小麦主栽品种金麦1号、致胜5号、西农511等5个,全县粮食年产量增加2万吨以上。充分发挥试验基地优势,向科技示范户、广大农户宣传推广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选育引进了特用玉米,强筋小麦以及黑小麦等优特品种。

他利用三原县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站平台,打造全方位集品种筛选、抗病鉴定、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展示于一体的示范中心,每年征集普通玉米品种20个、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10个、特用玉米(包括青贮、甜糯黑等)20个、增密度品种试验20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20个、彩色小麦品种10个,每年组织两次大型品种观摩会,大力推介新品种。积极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小麦新品种技术协同攻关,建立小麦新品种示范园,共同建立主推品种的示范样板,加快新品种快速转化,引导和推动三原县乃至咸阳市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把论文写在家乡大地上

——礼泉县农业机械管理站高级农艺师孙向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便是孙向军30年工作的写照。作为礼泉县农业机械管理站副站长,他常年深入园区、村组和田间地头,指导作务,用农民的话讲技术,深得群众喜爱。他常说:“搞好技术服务,让农民得到效益,就是我们农业人的使命”。

30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深深地明白: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责任和使命。2013年,他到县农机管理站任副站长期间,开展各种调研和技术服务工作,尽力帮助和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干部和群众。为了解决群众果园施肥费钱、费力问题,他先后协助企业研制开发了Km-30型开沟埋肥机和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并获得了国家专利。为解决果园打药费时、费工问题,他率领技术团队,开展植保无人机技术攻关,通过80余次的试验和改进,采取“弥雾+静电吸附”技术,作业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他带领技术团队开展葡萄新品种的选育工作,通过7年的坚持与努力,“礼泉超红”葡萄通过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他始终没有忘记一名科技工作者的使命。近年来,他先后帮助村集体或园区编制产业规划20余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余个;志愿参加了省科技厅“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有针对性地推广了“鱼鳞沟”和“生草覆盖”等旱作农业生产技术,实现亩增产30%以上;针对果农存在的“卖果难”问题,他多次开展专题培训,指导群众使用“淘宝”“微店”等网络营销手段,完成网上销售收入500余万元。

2020年以来,他负责筹建礼泉县农业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带领驻站专家,通过技术研讨、现场指导、流动课堂和农民夜校等方式开展技术巡回服务,年均开展技术服务200余场次,组织现场观摩会10余场次,有效解决果农和园区技术、管理等方面问题500余个。孙向军先后发表技术论文1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2项,咸阳市科技进步奖3项,获得陕西省职工优秀科技创新成果铜奖、咸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咸阳市第十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咸阳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平平凡凡做事,平平凡凡做人,平凡的积累就是不平凡。孙向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三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心把论文书写在了家乡大地上。

咸阳市突出贡献专家(教育教学类)

赤诚医者心 护佑健康梦

——咸阳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杜翔

有一种信仰是献身医学,有一种情怀是治病救人。这句话是咸阳市中心医院杜翔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

杜翔,现任咸阳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同时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场指导老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常委、陕西省医师协会理事、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陕西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等职务。

从事临床工作26年来,杜翔始终怀揣着一颗脚踏实地的赤子之心,团结带领医疗队伍用专业知识,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用名医风范践行着医者仁心,用实际行动坚守使命担当。2017年,杜翔负责组织创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顺利通过,促进了区域脑卒中救治水平及危重神经系统疾病诊疗能力的全面提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作为一名党员、同时身为市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组副组长、咸阳市中心医院医疗队长,他带领10余名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区,圆满完成了50余名患者救治任务,曾获“三秦战疫最美家庭”“咸阳市十佳卫生健康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从事医生这个职业,需要有爱心、有耐心、有担当。多年来,杜翔始终坚持以身作则,认真负责,对患者进行诊疗时,他总是用心问诊,耐心讲解;遇到焦虑的患者,总是耐心关切,认真开导,遇到重症患者,总是冲锋在前,尽心救治,在咸阳及周边地区,他的好口碑声名远扬,业内同行给予他一致认可和好评。

作为学科带头人,杜翔在工作中勤学善思,立足科技惠民,带领团队积极探索,获得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4项,咸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所创建团队被咸阳市科技局授予“咸阳市神经科危重症诊疗技术创新团队”称号。

日月轮转、初心不变,杜翔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立足于群众健康需求,积极参与医院“医声医视”云讲堂为群众宣传脑卒中防治知识;在“脑卒中日”“世界帕金森病日”“老年性痴呆宣传日”等,带队走村入户开展义诊义检,为群众送医送药,科普卫生知识,发放健康宣教资料,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坚持定期赴县区及卫生院进行业务指导、带教和学术讲座,帮助提高基层医院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业务技术能力,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百姓。

大医精诚、无私奉献。杜翔用行动践行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铮铮誓言,用炙热与真诚、责任与担当谱写了咸阳市中心医院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之歌。

打造咸阳呼吸科的“天花板”

——咸阳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何小鹏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刻苦钻研……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从医二十多年,何小鹏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医学生誓言。在大学志愿的填报上,何小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医学专业,带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求学。1997年从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咸阳市中心医院工作,正式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2007年,咸阳地区首家呼吸内科专业成立,何小鹏带领年轻人组建科室。第一个七年里,呼吸内科在人员上不断扩大队伍,何小鹏积极参加国内外著名专家的讲课和学术会议,不断学习提高,技术不断精进。2014年,科室搬迁,病区扩大、队伍进一步壮大,技术不断创新,使科室在省内排名前列。2021年,随着医院新大楼建成,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名牌科室,中流砥柱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科室研究室成为“咸阳市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

守正创新,国内首创“Double-Trocar”。Double-Trocar内科胸腔镜技术是科室团队于2019年探索出的一项自主创新技术,新术式名为“Double-Trocar内科胸腔镜下肺大泡减容术”。经过反复论证,使用该方法治疗肺大泡,取得了成功。该手术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双孔法”进行手术,可为因心肺功能差而不能耐受全身麻醉、不能进行外科手术、药物治疗达到“天花板”效应的慢阻肺合并肺大泡者提供全新的治疗选择。《健康报》《中国医院院长报》《临床研究与探索杂志》对该技术进行报道,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创新的双孔内科胸腔镜技术使结核胸膜炎的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2021年该技术获得“中国防痨科技进步奖”,填补了陕西省空白。目前在肺大泡减容方面不断改进,已为30多位患者手术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

何小鹏特别注重钻研业务,团队技术过硬,呼吸介入技术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二十多年从医路,他始终坚持自我的“高标准”“严要求”,充满责任心地面对每位患者,用高超的医术为患者减轻病痛、恢复健康。

咸阳市突出贡献专家(医疗卫生类)

不遗余力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鱼丽萍

她,怀揣悬壶济世之梦,从医二十九载,兢兢业业,勤于学习,用心守护百姓的健康;她,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带领团队在全国初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排名名列前茅,使市一院神经内科成为咸阳市专科联盟、省级重点专科;她,注重内涵建设,甘为人梯,努力培养后备人才,为医院发展倾注全部心血。

作为市一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鱼丽萍坚守医者初心、勇担健康使命,始终奋斗在卒中急救技术推广及卒中患者救治的道路上。作为市一院的业务副院长,她事必躬亲,秉承“生命至上、患者至上”的理念,始终把医疗质量、患者安全、技术能力的提升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为提升脑卒中患者救治能力,她带领团队致力于卒中中心建设,使市一院2020年通过国家卒中中心认证,提升了卒中救治能力,使卒中患者的DNT时间缩短到10分钟,以实际行动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市一院是神经内科专科联盟的牵头单位,作为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她致力于联盟成员单位急诊急救能力的提高,自2019年开始,每年带领三大中心建设团队在礼泉、彬州、长武、永寿、乾县、淳化、武功等地开展三大中心建设巡讲,与联盟单位密切配合,帮助基层医院打破学科壁垒,采用多学科协同作战的诊疗模式,实现了多学科间的无缝对接,“提速”了基层医院卒中、胸痛、创伤的救治效率。指导基层医院掌握卒中、胸痛适宜技术,在她所带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彬州、礼泉、乾县、长武、淳化、泾阳县等十多家县级医院已独立开展脑卒中患者、胸痛患者的静脉溶栓技术,旬邑县人民医院、三原县人民医院、长武县人民医院、兴平市人民医院、泾阳县医院成功开展脑血管造影和血管介入手术。

对鱼丽萍来说,临床治疗重要,而科普宣传同样重要,为了大力推动健康知识普及,针对严重影响群众健康且高发的猝死及卒中事件,2022年她启动并全力推进了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情暖城市“心脑联动”健康科普公益行活动,对各类人群有针对性地在全市开展徒手心肺复苏专项技术、脑卒中识别科普活动。截至目前已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公共服务行业、群众团体开展“心脑联动”健康科普30余场,培训人员近2000人,有效提高市民的心肺脑急救知识水平、心肺复苏技能及全民健康素养,助力健康咸阳、健康陕西建设。

过往皆为序章,前路道阻且长,在卒中防治的道路上、在专科共建的道路上、在健康科普的道路上、在种种与人民健康事业相系的道路上,她将不遗余力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

大医精诚 一诺如山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毅

从医从教以来,张毅时刻不忘自身职责,始终坚持神经外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努力带领学生探索学科前沿、提升能力,以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多项,主持省市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国内学术期刊论文60余篇,收录SCI2篇。

面对不断增多的医疗需求,实行目标管理。在人才培养上,他为年轻人创造各种学习提高的机会,鼓励大家外出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在科室的建设和发展上,他以自身的严格要求,勤恳踏实的作风,良好的责任心,带动和影响着大家,营造了和谐向上、团结进取的浓厚氛围。经过神经外科艰苦创业,逐步形成以诊治重型颅脑损伤、脑外伤昏迷病人促醒、微创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肿瘤为特色的专科。目前业务方面已创省内先进水平,同时和北京天坛医院建立远程会诊制度;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建立科研、临床协作关系。

他对脑血管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有较深造诣,擅长颅脑及椎管内肿瘤及颅神经疾病的诊治,并致力于微创神经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在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方面颇有建树。同时还总结了中医药促醒、脑出血后神经功能康复、中医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张毅始终秉承“求真求实、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教导学生遵守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在学习和科研方面,他乐于为学生提供一切条件、平台和帮助,通过内部讲座、论文修改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每位同学沉浸感受神经外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多维度分析患者病情、厘清主次矛盾、耐心分析病情演变、讲解诊疗方案,帮助学生拓宽重症思维、增长知识积累;始终活跃在神外临床诊疗一线,笃学敬业、以人为本的职业精神也获得同学们的景仰。

张毅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立足基层,多次前往下级医院进行专题讲座、义诊、手术等帮扶工作,努力为患者出具合理的诊疗建议及治疗方案、耐心答疑解惑,帮助基层提高医疗水平、满足广大患者健康需求;帮助完成疑难病症的全程诊疗及手术教学,对亟待解决的医疗专科知识进行协调统一培训;为下级医院的骨干医生通过实时授课、进科带教等多种途径提高诊疗水平。

他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以病人利益为中心,以为社会发展为宗旨,其事迹多次被媒体进行报道。大医精诚,一诺如山!他用一把寻常的手术刀,画出了一条璀璨的人生轨迹。

尽最大责任 作更大贡献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贺朝

贺朝从医以来,始终坚持把“无私奉献、治病救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心不离病人,身不离医院。三十年如一日,他凭着对医疗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患者的高度负责,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濒临垂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真挚感人的医患之歌。

不孕症是目前广大妇女面临的较为常见的病患,好多妇女都因不孕导致家庭破裂。1997年贺朝率先在陕西开展输卵管介入再通术,配合中药治疗,目前已完成病例30000余例,治愈率达到60%以上,使众多家庭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贺朝被誉为“现代送子观音”。科学路上没有止境,2008年贺朝在国内率先将臭氧应用于输卵管阻塞介入再通治疗上,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及咸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陕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内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臭氧治疗不孕症输卵管梗阻的专用设备已进入全国各大医院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受孕率,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国内上百家三级医院推广应用。

2006年,他在陕西省内率先开展了产后大出血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已为3000余例大出血患者挽救了生命,保住了子宫;2017年,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又成功开展了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预防凶险性前置胎盘大出血,已为500多例患者保留了子宫,成功率100%。2010年,医院成功攻破了目前欧美国家治疗脑中风最先进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他成功开展了1300例脑血管动脉造影术和500余例颈部血管狭窄扩张及支架植入术。

介入治疗是医学界近十年兴起的介于内外科之间的第三大治疗学科,操作医生必须在X线设备引导下进行,长期从事该项工作,操作人员都会受到X线的辐射。近二十年来贺朝主任由于X线的辐射白细胞、血小板都处于正常值以下,脱发、白发近三分之一,经常牙龈出血,身体任何部位小伤口都发生感染一周才能痊愈。一台手术穿着三十余斤的铅衣两三个小时,无论冬夏都是浑身湿透,但每当谈及此事他总说“搞介入工作的人员都是敢死队,都是活雷锋,为患者治病而忘记自己是值得的,况且上了手术台也顾不上想那么多了。”

2020年以来,伴随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防控,贺朝号召影像医学学会的战友们立即投入抗疫一线,应用胸部CT检查筛查发热患者上万人次,为临床提供更加明确的诊断,还有许多影像医护人员积极支援社区核酸采集,坚守发热患者CT检查工作岗位,随时进行线上会诊。

秉承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初心。用贺朝的话说,只要能造福人民,降低发病率,减少社会灾难,他愿意尽自己的社会责任,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不忘初心三十载 一心为民守健康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护师梁芳

她眼眸坚定,闪烁仁爱星辉;她步履匆匆,诠释前行勇气。梁芳,作为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分管领导和工会主席,一肩双挑,在光阴历练中,坚守神圣使命、守护一方健康。

三十多年的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使她养成了严谨、敬业的良好习惯,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任劳任怨、默默坚守。从发热门诊到隔离病房,从治疗室到患者床头,她事无巨细、勤勉执着。先后主导开展了“一科一主题”“护理主题月”等活动,创新服务举措300余项。率先在全市推行“磁性护理”“叙事护理”“人文护理”病区“9S”管理等暖心服务。坚持推进老年延续性照护服务,每年随访出院患者38300余人次,上门随访900余人次。

她改革护理质控模式,建立和完善护理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四大质控监测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她创造性解决临床护理难题,最早在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推行加速康复,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她积极推进科研与创新,在全院开展PICC置管、深静脉置管、中长导管、输液港等新技术新项目,倡导并组建了多个护理学组,开设了护理专科门诊,培养培训一批专科护士。仅2022年,她带领护理团队,完成省市区科研立项5项,发表论文90余篇,有力推进了医院专科能力建设和护理学科发展。

她凭借着对护理事业的执着与热情率先在咸阳地区创新开展“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等,备受业内好评,先后有十余家基层医疗单位参访学习;面对社会老龄化现状,率先探索建立了专科护士主导的“十位一体”延续性照护服务模式,先后承办了2期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和北四县4基层医疗机构培训班,面向全省推出了护理精英培训班、每周一期的“精品课堂”,线上线下万余人参与学习。先后定点帮扶永寿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兴平市人民医院等,多次组织“心脑联动”进企业和义诊服务进社区等活动,为基层专业人才培养和百姓健康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多年来,她始终恪守医者初心,将自己全部心血和汗水投入到卫生健康事业和患者生命安全之中,树起了医院护理管理的良好品牌,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先后荣获“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作为陕西护理联合会科普委员会名誉主委,她眼中有光、心中有爱,带着更高的热情、更严的标准,更优的服务,投入到推动全省护理事业发展和推进百姓健康行动之中,乘风破浪、勇毅前行!

把荣誉书写在抗疫前线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雷根平

雷根平,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沉潜医、教、研一线30余年,拜名师、读经典、勇实践,以仁心仁术,服务苍生,在救死扶伤的实践中谱写华章;心怀大爱,勇毅逆行,把名中医的荣誉书写在前线抗疫的实践中,为我国和我省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医以来,他扎根临床一线,经验丰富,疗效显著。诊疗治愈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累计达10万余人次,遍布西北五省,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华侨和外国友人。在繁忙临床工作的同时不忘科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新冠课题及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4部。2018年获评陕西省名中医,2020年当选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获得2022年度陕西省师德标兵。

2020年2月以来,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雷根平同志带领医疗队先后驰援武汉、西安、上海、内蒙古,均圆满完成抗疫任务。2020年初武汉疫情暴发后,他主动请缨,响应党中央号召,作为国家(陕西)援鄂中医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领医疗队奔赴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奋战37天,不放弃每一位病患,制定“江夏方舱系列方”,广泛用于病区,取得了零转重、零死亡、零感染骄人成绩。“江夏方舱系列方”获国家发明专利4个,获批院内制剂3个。医疗队被评为国家卫健系统抗疫先进集体,个人荣获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2022年年初,西安疫情严重,4月上海疫情暴发,10月内蒙古疫情告急,雷根平带领中医抗疫医疗队支援西安、上海、内蒙古。四次出征,不负使命,完善陕中附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机制建设,加强疫病防治人才培养和储备。真正做到了“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国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普及新冠知识,服务基层医疗。主持制定院内中医协定方,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用上中药,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力。

立足本职岗位 争做行业引领者

——陕西核工业二一五医院主任医师沈乃营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初心就是救死扶伤,使命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沈乃营立足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始终将“维护人民生命健康”这一国之大者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初心不改,勇毅前行,用最完美的手术解除患者病痛,把最美的论文写在三秦大地,始终保持赶考的精神状态引领行业发展。

沈乃营专家团队对于专业精益求精,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提出技术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原动力,经过不断地刻苦钻研,2015年主导开展了咸阳市首例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成功填补了咸阳市技术空白,为科室的微创技术在腹部重大疾病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沈乃营带领团队先后在咸阳市率先开展了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全腔镜下胃、结直肠癌根治术、单孔腹腔镜技术及NOSES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填补了咸阳市十余项技术空白,带领肝胆普通外科不仅成为了咸阳市重点专科,也获得陕西省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为科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沈乃营专家团队先后与兴平、武功、淳化、泾阳、旬邑等多家医疗机构建立对口帮扶关系,采用专家长期坐诊帮扶、手术示范、专题讲座、疑难病例讨论、院际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工作,一年来帮助县域医院开展三四级手术近百台,其中绝大多数为县域医院首次开展,在提高县级医院技术水平的同时,极大满足了县域老百姓的就医需求。

沈乃营专家团队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多次获批优秀教师,并在西安医学院讲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同时注重科研创新,2022年获得咸阳市科研基金一项,中陕核集团重大科研项目一项,荣获第七届咸阳市青年科技奖,陕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得国家级实用型专利1项,在SCI发表文章1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协助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1名。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沈乃营表示,他将始终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保持优良的医德医风,全面提升专业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立足本职岗位、引领行业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弘扬中华国粹 传承中医文化

——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闫曙光

闫曙光,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咸阳市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常务委员,陕西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学科带头人,方剂学教研室主任,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胃肠病证方药重点研究室主任。

作为一名中医学核心课程的教师,闫曙光多年来秉承着“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育思想,坚守在教学一线,主讲《方剂学》《温病学》《伤寒论》《中医科研思维与方法》等多门课程,每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在教学中能够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人,以热情饱满的精神鼓舞人,以生动灵活的案例引导人,以孜孜不倦的态度感化人,工作十余年来多次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教学事迹被“华商报”多次报道,他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宝库,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在医学临床实践中,还有更多的难题需要我们去攻克。面对众多的临床疑难问题,闫曙光同志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在溃疡性结肠炎、肺纤维化、急性肺损伤、胃黏膜损伤的发病机制和中医药治疗方面积极开展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揭示了经方《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发现了治疗肺纤维化的有效方药;拓展了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和中医药治疗方法;开发了防治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导致胃黏膜损伤的中药茯茶。在临床工作中与附属医院肝病科展开深度合作开展肝病领域国际国内前沿诊疗项目,例如肝癌癌前病变的诊断模型构建和中西医干预方案,高敏HBV和HCV病毒检测,HBV和HCV基因分型等。在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以及肝硬化—肝癌的发病机制与中医药干预两个方向上努力探索攻坚克难。在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参与制定陕西省中医防治五大传染病方案(慢性乙型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艾滋病、手足口病、肺结核),参与咸阳地区禽流感疫情防治方案的制定,带领研究生完成了多项科学研究项目,承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项目多项,发表于SCI及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获多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咸阳市科学技术奖。

在中医教学、科研和临床天地里,闫曙光将探索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不遗余力地培养具备科学探索能力和素质的当代中医高级人才,是他的使命担当,也是动力所在。看到学生心智被点亮时发光的眼神,他总是感到莫大的享受;每每在科研工作中有重大的发现,他总是激动万分,他将继续秉承“精诚仁朴”的校训,在中医药领域发光、发热。

做实对口帮扶 普惠基层群众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宫小勇

宫小勇,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等学术任职。

武功蓝天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位于武功县郊区,服务范围辐射武功县城及附近村镇。蓝天医院外科分为普外科和骨科,原来泌尿外科业务开展甚少,缺乏设备和技术,作为帮扶专家的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宫小勇,积极对接外科侯涛涛主任,调查研究,制定计划,采用在科室学术讲座、业务查房、会诊手术等方式,让蓝天医院外科增设了“泌尿外科”业务,医生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作为医院管理干部,他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但他时刻惦记蓝天医院的发展和在蓝天医院就诊的患者,虽然武功距离咸阳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好多患者还是觉得在家门口看病比较方便,为此,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下班后时间赶往蓝天医院为患者会诊手术,手术结束往往到半夜才返回咸阳。例如患者李某生,男,75岁,因排尿困难住院,后经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并尿潴留,在前期微信线上会诊的基础上,2022年12月28日晚,他亲自到蓝天医院为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增生微创电切手术,蓝天医院外科侯涛涛主任、段小林医生现场观摩了手术,不但切身体会了手术技巧,而且对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使手术后的管理更加规范和安全,患者得以及时康复出院。近年来,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对蓝天医院泌尿外科线上线下的业务帮扶事例不胜枚举,受益患者数百人,有力促进了蓝天医院泌尿外科业务的发展。目前,蓝天医院已成功开展了泌尿外科常规手术比如膀胱穿刺造瘘术、膀胱肿瘤活检术、肾囊肿腹腔镜去顶减压术、膀胱结石切开取石术等手术项目。

在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引导下,武功蓝天医院泌尿外科在他的帮扶下,已实现了一般疾病就地解决,大病无障碍上级转院的畅通运行,让群众既能在蓝天医院得到基本医疗服务,又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级医院的服务技术和保障,节省了医疗资源,让分级诊疗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以仁心诠释职业誓言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主任医师王丙聚

王丙聚,延安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党委书记,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感染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王丙聚从医二十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刻苦钻研、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不断用医学事业的初心践行着责任与使命,奉献着青春与力量。在临床工作中,他团结同事,尊重前辈,关心新同志,对年轻的医师耐心带教和指导,毫无保留地传授所学,坚持以工作为第一,遵章守纪,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在他的带领下,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涌现出一大批精于临床重实践,勇于探索勤于科研的青年骨干力量,为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先进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保驾护航。

王丙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态度和蔼,对待患者一视同仁,耐心为患者诊治,讲解病情,并提出诊疗意见,让患者安心,也让患者放心,遇有急危重患者,无论早晚,随叫随到,始终把患者生命放在第一位,积极参与诊疗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自参加工作以来,王丙聚注重自身技术水平提高,严防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同时善于思考,努力学习,能够把自身掌握的丰富知识与临床实践工作相结合,近年来先后荣获“咸阳市先进工作者”、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全国脑卒中防治“菁英先锋奖”、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优秀中青年专家”“咸阳市第十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第六届咸阳青年科技奖”咸阳市“三五”人才等荣誉称号。主持多项省、市级科技研发项目,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咸阳市科学技术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收录在SCI论文3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

王丙聚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用精湛的医疗技术,解除了百姓群众的病痛;用执着的付出,影响着身边的同事;用高尚的医德医风,诠释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誓言;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广大百姓铺就了一条健康之路!

来源:咸阳日报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标签: 第二届 大会 人才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