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瞭望·诗歌〗宋曙光诗歌专辑(2)红色恋情(组诗)‖刘笑伟点评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17 10:53:03
导读宋曙光诗歌专辑(第二辑)红色恋情(组诗六首)【名家点评】刘笑伟刘笑伟(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托物言志与寓景于情,

宋曙光诗歌专辑(第二辑)

红色恋情

(组诗六首)

【名家点评】

刘笑伟

刘笑伟(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托物言志与寓景于情,是诗歌创作的技巧,也是诗人宋曙光这一组诗中常用的方法。他写血染的锦旗,写一支步枪……其实是在写自己心中的党史军史;写黄洋界哨口,写井冈山的烈士陵园……是把情感抒发到所描绘的风景之中。这是需要技巧的。

宋曙光的诗,高明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情感“隐藏”于景与物中,这种“隐藏”使得情感更加含蓄、深沉、浓烈。“景与物”是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情与思”则是人的主观感受,把景物与情思交融在一起,让主观与客观协调、合拍,需要诗人多年的艺术功力。在这方面,诗人宋曙光的诗作给我们带来了愉悦与思考。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红色恋情

——写给井冈山

(组诗 六首)

从北京出发

我们从北京出发

奔向井冈山

一程水路

一重山道

历史的车轮风驰电掣

穿越过昔日的炮火与硝烟

遥遥两千里路程

仅用十五个小时

便来到井冈山麓

迎着热情的竹林和野山花

敬献上我们这些

远道而来的红色后裔

心中的崇敬

当年 红军战士

从井冈山出发到北京

却是走了二十个年头

一路崎岖

一地艰险

弯弯折折的遥迢路途

就为了一幅瑰丽图景

让黄洋界上的炮声

变成天安门城楼

开国的礼炮

从那时到今天

已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共和国广场上的松柏

因为源于井冈山水土的基因

枝干依然苍劲

它们高高擎举着的

依然是前辈们血写的誓言

在烈士陵园默诵英名录

一万五千多个英灵

长眠在井冈山的竹林里

他们年轻的姓名

被嵌刻在偌大而坚硬的石壁上

不是用笔写

而是用錾刻

不是用墨迹

而是用鲜血

每一撇 每一捺

都铿锵有声

我第一次默读这些陌生的名字

就感受到一种异样的亲切

我知道他们的故事

他们的乡音和倔强的性格

我甚至看到了

在淌尽最后一滴血的瞬间

他们投向这片山脉

留恋而难舍的目光

石刻的英名录

一尊无言的纪念碑

那上面记载的每一位英烈

都将自己最后的一份情缘

遗赠给了这座红色山峦

他们因而获得永生

感情树

两棵有情感的树

并立在红军旧居的屋后

一棵红豆杉

一棵柞树

从什么时候开始

它们便如此相依相恋

同生死 共患难

两棵树的根

交织在一起

两棵树的叶

相挽在一起

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吗

身前的槲树说 是

身后的杜鹃花说 是

流经它们身边的山溪也说 是

记忆中的那次杀戮

惨烈而悲壮

白色围剿毁的就是红军树

但是它们却不倒

枝叶焚焦了

根仍活着

于是彼此相约

两棵树重生在新中国诞生的春天

我见到它们时

两棵树仍在相偎絮语

似在述说对于人世间

绵绵不尽的相思

茨坪:毛泽东旧居

推开门板

迈进这间普通的民房

我把脚步放得很轻很轻

生怕打扰了里面的主人

墙壁上还挂着当年那张军事地图

上面的红色箭头蜿蜒曲折

记录着中国革命极其艰难的跋涉

桌案上那盏煤油灯

同时可以点亮三根灯芯

然而为了节省油钱

主人夜夜只点燃一根照明

这就是漫漫长夜里

最终燎原的星星之火

灰瓦的屋顶下

生息着一支工农队伍

他们来自歉收的田畴

不仅咀嚼苦难

更承受着牺牲

现今展示的所有粗糙的旧物

全都裸露着岁月的蚀痕

但是主人乐观

在井冈山的怀抱里孕育信仰

红米饭很香

南瓜汤很甜

茨坪的这一片旧居

是中国红色工农武装的摇篮

军械处曾经炉火很旺

打造兵器的叮当声昼夜不断

会议室里放置的桌椅

仍然留有主人离去时的温热

清晨的操练声

拉启了革命战争的恢宏序幕

单响枪 大刀和鸟铳

一次次驱散压顶的阴霾

井冈山啊 你是一座

拥有珍贵树种的山脉

就在茨坪这个英雄的所在

每一间屋 每一口井

甚或每一处景物

都是中国革命最为珍贵的遗产

它们为共和国的后继者

昭示着崇高的理想

黄洋界哨口

只有登临险境

才能领略无限风光

屹立山巅的红枫树是消息树

林间的飞鸟是报捷鸟

何况还有一门雄踞的迫击炮

镇守着进山之路

风从谷底旋起

雨从山顶倾泻

风雨一阵阵横扫过险峻的哨口

却不能遮蔽红军战士

斗笠下大睁着的警惕的眼睛

汉阳造 梭镖和尖刀

被雨水冲刷得寒光闪闪

只待一声开火的命令

比雷声更响

比闪电更亮

从黄洋界哨口出膛的第一发炮弹

滑过如磐的夜空

轰然炸响在敌阵

催生了新中国一角崭新的黎明

惊天动地的炮声

随后便凝固成历史的巨响

那根钢质的炮管

至今仍在微微发烫

曾是掩体的工事还在

浸过血的崖缝儿草木葳蕤

挑粮上山的小径蜿蜒如初

保卫战的硝烟久久不散

是的 黄洋界哨口啊

你已将那炮声存储在群山之间

让它时时发出回响

告知曾与你并肩战斗过的

红军旗 山地鞋 红缨枪

昨天并没有被遗忘

钟情于一面旗帜

在革命圣地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史展览馆,珍存有一面印有“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字样的军旗,依然保持着鲜红颜色……

你是布质的吗

为什么无惧枪林弹雨

你是漂染的吗

为什么颜色鲜红如血

我能想象

你迎风招展的英姿

曾经像一团烈焰

在漆黑的大地上播撒火种

那是一个凄风苦雨的年代

中国工农革命军

第一面红色军旗

迎着黎明

踏着歌声

翻飞在1927年的罗霄山脉

前有堵截

后有追兵

你以一次次突出重围的奇迹

向黑暗势力

宣告红色武装的不可战胜

忠诚护卫着你

信仰鼓荡着你

高举铁锤与镰刀的意志

向前 向前 向前

在井冈山的竹林间

呐喊着冲锋

你的生命属于战场

属于无产者推翻反动统治

最英勇卓绝的拼杀

每一位战死的勇士

都把遗嘱交付给你

请你将共同亲历的腥风血雨

转述给后代子孙

由此 你从未倒下过的旗杆

更深深地插进

这片已被鲜血浸透的红土地

一生飘扬着

让所有年轻的聆听者

重闻猎猎风声

宋曙光

【诗人简介】宋曙光,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日报》原文化专副刊中心负责人,长期致力于党报文艺副刊编辑工作,继孙犁等老一辈编辑之后,保持、继承并发扬了《天津日报·文艺周刊》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所编发和创作的文学作品,除了荣获中国新闻奖、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天津市新闻奖、全国冰心散文奖外,还曾不断被报刊转载与收编,并获天津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天津市有特殊贡献专家称号。著有诗集《迟献的素馨花》《穿越时空的情感》,散文集《忆前辈孙犁》,策划并主编纪念丛书“我与孙犁”(共五册)。

瞭望中国新媒体刊头题字 马誉炜将军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