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原创 鄱阳湖之战——八十万吴汉军队会战下的乱世曙光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16 03:19:13
导读公元1363年,就在朱元璋苦恼于四周势力环绕,为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人团团围困,一不留神之下便有倾覆之祸时,一条来自北方的求援消息却彻底改变了朱元璋主攻陈友谅、防卫张士诚的战略规划。当其行至江西湖口…

原标题:鄱阳湖之战——八十万吴汉军队会战下的乱世曙光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明史·本纪·卷一》

很显然,在蒙古人残暴的统治之下,哪怕是曾经威压欧亚大陆、军事实力盛极一时的大元王朝同样也得在内部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冲突走向天下板荡的末路。就在公元1351年,当受够蒙古人残暴统治的刘福通、韩林儿等人于黄河流域愤然举起大旗起义,而徐寿辉等人同样也于长江流域响应时,反抗蒙古统治、追求民族独立的烽火便迅速遍布整个中国南北。

头戴红巾的红巾军们手持大刀、长枪,高唱“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的豪壮军歌,凭借着高昂的士气和坚韧的毅力将曾经驰骋天下、霸道蛮狠的蒙古铁骑们通通掀翻在地。

然而,政治永远没有当初那些淳朴的起义者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公元1363年,就在中原声势浩大的红巾军由昌盛走向分裂、逐渐为元军各个击破,而大元帝国同样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叛乱中奄奄一息时,原本就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江南之地也在这十数年的历史进程中完成了暗潮涌动的势力分化

曾经同为红巾军、携手抗击元朝残暴统治者的各位义军领袖们纷纷开始因为走上高位,在继续抗击元朝大军的同时私底下却是暗生龌龊、彼此攻伐,纷纷渴望通过吞并融合,成为这个元末乱世逐鹿天下的最后胜利者。

于公元1368年正式称帝,被后世之人尊称为“明太祖”的朱重八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一员。

公元1363年,就在朱元璋苦恼于四周势力环绕,为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人团团围困,一不留神之下便有倾覆之祸时,一条来自北方的求援消息却彻底改变了朱元璋主攻陈友谅、防卫张士诚的战略规划。

这一天,原本趁着元军主力西进山东,起义失败后在安丰整整坚持了四年之久的小明王韩林儿和义军领袖刘福通等人在张士诚部下的围攻下彻底坚持不住了,不得不咬牙向名义上还是韩宋政权臣子的吴王朱元璋求援。

不听。友谅闻之,乘间围洪都。太祖曰:“不听君言,几失计。”——《明史·列传·卷十六》

朱元璋或许是出于继续使用龙凤年号来拉拢北方红巾军以抵御元军可能的南下,或许是遏制下游张士诚势力进一步膨胀、为统一天下扫平阻碍的考虑,竟然不顾刘伯温“汉、吴伺隙,未可动也”的反对毅然决然地率主力出兵营救。

而恰恰是这时,听闻消息的陈友谅便当机立断,水陆两栖作战,起兵六十万围攻江西洪都(今南昌)!

然而,也许是“天命在朱”,陈友谅不愿围困洪都、将主力顺流而下直捣黄龙,而作为朱元璋骨肉重臣的朱文正也在这时尽显名将风采,凭借着坚壁挫锐、顽强坚守的防守策略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技巧硬生生地抵抗陈友谅大军长达85天之久,极大地消耗陈军的有生力量,为朱元璋的战略反攻赢得了时间。

当最佳的进军时间流逝,朱元璋也率二十万生力大军南下来援,万般无奈的陈友谅只好带着六十万的疲惫之师暂且后退,打算于鄱阳湖之上发挥水师优势,大破朱元璋于此。

丁亥,遇于康郎山,太祖分军十一队以御之。戊子,合战,徐达击其前锋,俞通海以火炮焚其舟数十,杀伤略相当。——《明史•本纪•卷一》

陈友谅打算水师会战,朱元璋经过同一众谋士的谋划同样不怂。就这样,公元1363年七月二日,双方水师在康郎山(今江西鄱阳湖内)湖面遭遇,开始共同上演中世纪以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战!

时陈军巨舰联结布阵,展开数十里,气势夺人。面对己方舟小仰攻不利的情形,朱元璋干脆针对巨型战舰笨重且彼此连接、不易移动的特点,将麾下机动舰队划分为十一队,由徐达、俞通海等人以火炮、火箭攻其先锋、焚其战舰。

而这时的汉军骁将张定边也率舰趁机直接向朱元璋的旗舰发起了冲锋,如果不是徐达及时回援将其射伤、迫其退走,恐怕这场规模庞大的海战就这样戏剧的结束了。

“己丑,友谅悉巨舰出战,诸将舟小,仰攻不利,有怖色。太祖亲麾之,不前,斩退缩者十余人,人皆殊死战。” ——《明史•本纪•卷一》

尽管如此,当二十二日再次发动进攻时,面对汉军的巨舰,驾驶着矮小船只的吴军士兵们还是畏缩不敢前行,逼得朱元璋不得不亲自斩杀十数个退缩不前的士兵,并亲临战阵指挥以鼓舞士气。

好在,东风已起,朱元璋等人灵机一动,选择众多死士驾驶七艘装满火药材草的船只借风迫近敌舰,顺风放火,方才凭借着火攻将其大败,为这场看不到希望的战争赢来了转机。

“辛卯,复战,友谅复大败。于是敛舟自守,不敢更战。壬辰,太祖移军扼左蠡,友谅亦退保渚矶。相持三日,其左、右二金吾将军皆降。” ——《明史•本纪•卷一》

大局已定之下,陈友谅的屡次失败均已失败告终。不得已,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峙,陈友谅被困湖中,军粮殆尽,计穷力竭。于是孤注一掷,冒死突围。

八月二十六日,陈友谅由南湖嘴突围,企图由此进入长江从而退回武昌。当其行至江西湖口时,便遭到了傅友德等人的伏兵阻击,左冲右突,打不开生路的危机情形之下,就连主将陈友谅也在吴军的刻意针对下中箭而死,以自己的身死为朱元璋“我不当有安丰之行。使友谅乘虚直捣应天,大事去矣。乃顿兵南昌,不亡何待。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画上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

值得一提的是,传闻就是在战争结束的第二天,朱元璋于寺庙之中大笑僧人,在墙壁上写下了“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主,只顾哓哓问姓名。”的诗句。

看完,还不点赞关注?茫茫人海,以后你可就遇不到我了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