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曙光英雄

他,生于福建厦门,为救别人卖掉两套房,妻子患癌,却婉拒捐助6岁女儿突然暴瘦,去医院检查时让娃摘掉“项链”,爸妈慌张:娃没戴啊!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15 21:45:12
导读传说中的超级英雄们,平日里,他们是勤恳的写字楼员工、儒雅的教授、稚气的学生…… 灾难来临,“哔哔哔~”,他们脱下西装、除去工作服,瞬间变身,成了拯救别人的“英雄”。 在厦门,也有一个“联盟”,他们中有警察、大学生、企业老总…… 只要集结号响起,他们便披“战袍”出征,奔赴最危险的地方,助人、救人。 他们来自“厦门曙光救援队”,一个公益救援的民间救援团体。 成立8年来,哪

传说中的超级英雄们,平日里,他们是勤恳的写字楼员工、儒雅的教授、稚气的学生……

灾难来临,“哔哔哔~”,他们脱下西装、除去工作服,瞬间变身,成了拯救别人的“英雄”。

在厦门,也有一个“联盟”,他们中有警察、大学生、企业老总……

只要集结号响起,他们便披“战袍”出征,奔赴最危险的地方,助人、救人。

他们来自“厦门曙光救援队”,一个公益救援的民间救援团体。

成立8年来,哪里有需要,他们奔赴哪里,灾区、山地、水上……

他们还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救援。

8年来,他们参与各种自然灾害救援50余次;仅近三年,他们接各类求助约3000起,救助近300人生还。

在人们心里,他们是妥妥的“英雄”。

(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和队友)

发起人、现任救援队队长的王刚,从事救援更达14年之久。

为救援事业,他放弃安逸的生活,曾卖两套房筹措救援资金,长期面对高危救援,生死不定,他一次次写遗书……

但14年来,他“救人”的初心始终未变。

他获得了多项赞誉,更得到民众的支持。

他是厦门的名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王刚的故事。

出身军人世家,参军练就本领

1976年,王刚出生于厦门一个军人家庭。

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军人。

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爸爸出生在攻打厦门的路上,妈妈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舅舅参加过自卫反击战。

受家庭熏陶,他自小胆识过人。

爱舞刀弄枪,还爱拆卸开来一探究竟,动手能力强。

不光有胆识,还有爱心,自小爱喂养小动物,猫、狗是最爱,甚至还将蛇悄悄养在院子一处防空洞里。

14岁,他被家里送去参军。

军营,锤炼了他的体能和意志。

2000年左右,他复员回到厦门工作。

这一年,他24岁。

单位领导很快发现了他超强的工作能力,碰到棘手的问题,会交给他。

而他也不负众望,总能处理妥当。

日子倏忽而过,转眼到了2007年。

这一年,他遇到了当老师的红豆。

两人相爱了。

王刚的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他本人也没有物质方面的压力,也正因此,他对物质方面不执着。

如果这样下去,他会过得不错,大概率日子会安稳、安逸。

但旺盛的精力,总让他觉得前面应有无数个可能。

关键是,他还有在部队练就的出众的体能,和坚强的意志……

安稳而安逸的日子,不能使他满足。

他更追求精神上的丰盈。

(救援队训练)

当驴友、游祖国大好河山,便是他很享受的事情之一。

山海湖泊,名山大川……

他挥洒着充沛的体能,也探寻着人生的可能。

但内心里的渴望,注定会在生命中显现。

突遇地震,救援让他找到使命

2008年5月,他和驴友一行17人,驾驶5辆越野车,打算经成都市区、都江堰,一路探秘西藏。

5月10日,他们到达成都,准备休整两天再出发。

5月12日早上,其中一辆越野车突然抛锚。此时,酒店已退,一行人只能一边将车子拖去维修,一边在街上闲逛。

下午2:28,四川汶川,8.0级地震。

瞬间,消息在互联网上传开。

王刚他们当即决定,女生打道回厦门,男的奔赴汶川救灾。

事后回想这一幕,王刚说如果车子没坏,下午2:28,他们应该走到都江堰,是死是生,都说不定。

蹊跷的是,那辆车子后来并没有检查出问题。

他很“宿命”地说,这是留下他们的命,让他们去救更多人的命。

车开不进灾区,他们买了居民的三部摩托车,到了都江堰一个塌方的学校。

眼前的景象令他崩溃。

孩子们被压在废墟下,他们只能用撬棍拼命救人,16个小时里,他眼看着孩子们一点点没有了气息,却没有任何办法。

这也是王刚第一次见到尸体。

汶川、都江堰、北川……

他常用双手去刨瓦砾,刨得血淋淋的,右手受伤,就用左手去缝针,缝错了,就拆了再来。

当时都感觉不到疼,只是在拼命地挖刨、救人。

王刚在灾区待了32天。

(2008汶川地震)

多年后,他闭起眼睛,还是能感受到那种崩溃和冲击。

医生说,他这是PTSD(创伤性应激障碍)。

汶川地震,社会各界纷纷参与了救援。

还有几个国际救援组织,也来到了汶川。

这次救援,让王刚思考自己的人生该怎么度过。

他有体能,有意志力,却没有救人的经验。

但加以训练,他会比别人更有救人的优势。

关键是,救人,让他感到自己人生更有意义。

他一下子找到了方向。

这一年,他32岁。

将救援作为事业

2009年,他和红豆结婚了。

一开始,因为担心他的安全,红豆对他做救援不能释然。

但面对王刚的坚持,红豆说服了自己,并也成为了救援队的一员。

有时间,她会和王刚一起参加任务。

她会记录队员们的情况,帮助分析队员和任务的匹配度,提醒大家注意事项……

她还考了心理危机干预师。

总之,王刚有了一个贤内助,一个得力的救援助手。

(王刚和妻子红豆)

自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开始,王刚便全力投入其中。

当时,救援工作还没有什么经验可循,只能边干边探索。

2011年开始,王刚开始做打拐救援;

2013年,他参与了雅安地震救援……

2014年6月1日,王刚自筹资金,同其他13位爱心人士一起,注册了厦门曙光救援队。

这一年,他38岁。

看过瓦砾下、黑暗中人们无助的眼神,他更懂得曙光的意义。

他想做他们的“曙光”。

救援队成立之初,他们只能边走边摸索。

先确定“做事纯粹、用心纯净、守望相助、互助友爱”理念;

队里只有王刚的两辆越野车;

油费、过路过桥费、租用设备的费用等,暂定AA制分担;

因为公益救援没有工资,加入救援队的人,首先要有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

救援往往在夜里,在经厉了彻夜的救援后,队员们第二天要各上各的班。

没有任何的物质报酬,团队怎么维系?又怎么保持团队的公平、有活力?

他们确定施行轮值队长制度,每年一选举;所有重要决策,全部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

“救人”是他们的初心,也是他们前行的“指明灯”。

方向有了,路就慢慢趟出来了。

从2015年起,他们找多方合作,为救援工作打开新局面。

2015年1月,加入厦门110联动系统,承接联动接警任务;

2015年4月和11月,走出国门,两次进入缅甸果敢战争区域,对难民营进行人道主义救援救助;

2016年1月,受台湾金门消防局邀请,他们去考察交流,并签订双方灾害互助协议;

2016年4月,参与对厄瓜多尔地震国际救援,在联合国OCHA的系统内出色完成了任务;

2017年10月,他们邀请荷兰专家携先进救援装备,来传授国际最先进救援技术和装备使用技能……

(救援队开会)

经费紧张问题,也在探索中解决。

王刚和队员们虽然不惧出力又出钱,但不能否认,社会捐助仍是救援工作可持续的最有效手段。

2018年6月,一条“众筹”信息在厦门人的朋友圈传开。

曙光救援队公开了财务报表,余款只剩下12971.05元了,他们向社会发出求助。

1万多元,王刚说只能支撑出几次任务。

一直以来,他们无偿向社会提供援助,民众心明眼亮。

“众筹”消息一出,短短8天,筹款便超65万元,万余人献出了爱心。

王刚说,预计这笔款项可以支撑救援工作近1年。

“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意外,也很感动。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对救援中怎样保证安全和效率,王刚他们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队员们陆续考了心理危机干预师;

全体队员定期参加培训,内容涵盖自然灾害预防及救援、医疗、通讯、心理学、山地救灾等;

队里的救援装备也会及时更新换代。

(王刚在楼顶和轻生者“谈话”)

这些年,王刚习惯了每一次救援后做总结。

因为做救援,经验太重要了。

对于轻生的人,他利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进行“谈话”救援。

他将案子一一记录、总结,还画出分析图表。

有的人仅因为200元钱,有的人因为突然间压力叠加……

结果,他们徘徊在了生死边缘。

没有得到回应,他就放弃自己了,但你去拉他一把,可能就有不同的结果。

这些,都放在他的经验总结里。

他说,无论多辛苦,在救下他们那一刻,一切都值了。

困难从来都在,“救人”初心不改

救援中,问题不断出现,也考验着王刚和队友们的决心和智慧。

队员们上有老下有小,来自家人的爱有时又成了出发时的拦路虎。

2014年8月3日,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发生了6.5级地震。

当天晚上12时,救援队紧急集结奔赴灾区,但有两个队员却掉队了。

一名队员临出门,被老母亲搬起凳子挡在了门口;一名队员,妻子将年幼的儿子塞到他怀里后躲了起来。

后来,这两名队员只能作为第二梯队赶到灾区。

其中一位队员说,他那天夜里哭了一夜。

遇到队员家属的“阻挠”,红豆能理解,那种等待中的煎熬,她也感同身受,遇到这样的情况,每次完成任务,她会“逼”着队员第一时间给家人报平安。

她觉得,她也有义务关心队员和家属。

(鲁甸地震救援)

资金问题,其实一直是个困扰。

虽然,社会捐赠是维持救援队正常运转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在资金紧张时,王刚也不得不自我牺牲。

2016年救灾任务多,需要购买、更新救援设备,王刚和妻子卖掉了家中的两套房子,来帮助队伍渡过了难关。

有时,他们为了能赶趟给灾民送物质,就先找亲戚东借西挪凑上十多万就急。

除了要过亲人的关、资金的关,王刚和队友们还要过网友不够善意的评判的关。

2015年11月,10名厦门驴友在漳州乌山失联,救援队徒步11小时成功救出全部10人。

但不久,网上传出,有驴友指责救援队员不够专业,设备不行,效率不行,拖累他们很迟才下山。

这让一些救援队员心里很不舒服,网友们也替队员们抱不平。

对于类似信息,王刚和队员们慢慢已能自我过滤掉,而回归到救人出发点。

遇有驴友被困求救,他们仍然义无反顾。

救援队成立以来,坚持一个理念,不只是救人生还,预判大概率无法生还下,也一定想尽办法,将人找到,哪怕是遗体,也要让被救人“回家”。

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在王刚的观念里,被救人无论生死,自己都有义务将他们交给家人,让他们归家。

多年的救援,见多了悲伤的结局,王刚内心越来越柔软,充满悲悯。

他看不得被救人被亵渎。

一次,受家长委托,王刚带领救援队去打捞一个溺水男孩的遗体。

同时被委托的,还有“水鬼”(专业捞尸人)。

王刚他们很快摸排了自己负责的那片水域,没有发现男孩。

剩下的水域是“水鬼”负责。

王刚过去询问进度,竟然发现遗体已打捞出,被他们故意藏在船底。

因为“水鬼”按打捞时间收费。

家属还在焦急等待,“水鬼”却能做出这样的事。

这让王刚很气愤。

有段时间,社会上、网络上不少人提出疑问,老人摔倒扶不扶?不关自己的事管不管?

王刚对这些疑问的提出,不敢苟同。

事实上,他的每一次救援,也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说:

“曙光救援队里的每一个爱心人士,和每一个奉献的人,他们其实就是一把泥土。

而这把泥土存在的意义,不是在于被淹没,而是由无数把泥土,去构筑成一座山峰、一片群峰、一条山脉;

通过我们每一把泥土汇集的力量,形成山脉去改变风的走向,去改变水的流速,而这风就是社会的风气,这水就是文明的进程!”

是啊,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总能做些什么,总能影响些什么。

他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话,一直在播散着助人、救人的善意。

“我一直觉得人生的宽度远比长度重要得多”

救援中发生伤痛、忍痛实施救援,对王刚来说也是常事。

一次,一位少年在厦门海沧大桥跳桥轻生,王刚当时腿上旧伤复发,他拄着双拐站在桥上,在酷暑中和少年谈了5个小时。

最终少年将手递给了他。

这一画面被网友拍下。

(网友拍下的王刚在海沧大桥救援轻生少年)

救援工作,不仅艰苦异常,还面临生死不定。

但王刚说,当时根本顾不上想这些,只想快一点、再快一点赶到救援地点。

害怕,也都是事后想起来的后怕。

王刚记得,2015年尼泊尔地震那次,他带着队友们前往西藏日喀则地区救援。

车走到半道,前面车抛锚,自己的车也坏了。

零下15度,海拔5000米的山道上,一侧是万丈悬崖,别说车过去,人走一走,都感到头晕腿颤。

他们被困了十几个小时,高反、没有吃东西……

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去的。

有几名队友因此患了肺水肿,在西藏的医院里躺了一周。

回想这一幕,王刚说:“只能说是靠意志力了。”

但当他们要离开,看到藏族孩子们的笑脸,看着他们在纸箱壳上写下的感谢的话时,觉得一切都值了。

王刚参与了90%的救援任务,一次次面对危机事件,身心不免受到影响。

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援,他曾患PTSD;

近几年,每年任务近千起,在做救援时,他开始出现心率过高,有时静止心跳突破130次;

昼伏夜出,每天睡眠时间4小时左右。

(王刚在救援中)

面对救援中的生死无常,王刚习惯了写遗嘱。

而且,从2012年雅安地震救援开始,任务越来越多,危险系数越来越高,王刚便每年更新遗嘱。

遗嘱的内容也越来越简化。

但有一句话一直未变:

“能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离开人世,于我而言是最大的圆满。”

他必须时刻有这种准备。

但因为清楚知道怎么定义自己的人生,他对生死已经很看得很开。

他说,“我一直觉得人生的宽度远比长度重要得多。”

妻子患癌,“祝福都收下,汇款都原路退回”

救援队员的家人也承受了不亚于他们的压力。

红豆就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这种压力。

丈夫在家时,电话一响,她的心就揪作一团。

红豆有时间的话,会随着王刚出任务。

但更多的时候,她只能在家里等待救援队的消息。

有时王刚出任务一连几个月。

每一次任务,任务中的每一天,她都能想象到丈夫面临的是什么。

她曾经发过一句朋友圈,“我不要你英雄的光环,我只要属于我们的平凡。”

她退出了一些曙光的救援的群,对群里的信息,甚至一个表情符号,她都感到了压力,只好退出来。

周末,独自一人时,她喜欢去商场“抓娃娃”,慢慢地,她抓娃娃的技术越来越高超,后来,竟然抓回来一屋子的娃娃。

“抓娃娃”,能让她舒缓下。

2019年底,红豆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她被诊断患了卵巢癌晚期。

得知这个消息,纵然是铁打的汉子,王刚还是流了泪。

这么多年,他感到愧对妻子,没有给她陪伴,却给了她不堪承受的压力。

2020年初,他陪妻子住院做了手术;6月,他开车带着妻子游玩了12天。

这是他们结婚以来最清闲的一次旅行。

得知红豆患病的消息,王刚的朋友们纷纷给他汇款、送祝福。

王刚和红豆两人商量,祝福都收下,汇款都原路退回。

其实,红豆每21天要做一次维持治疗,每月要吃四盒靶向药,一个月就要用去四万块。

说没有经济上的压力,那是假的。

但他们说家里有一套房子,不行就卖掉,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

而且,红豆的父母和妹妹也对她的治疗花费有准备。

幸运的是,红豆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而王刚,在救援集结令响起的时候,仍奔赴在一线。

2020年夏季,南方水灾,王刚参加江西、安徽两省四灾区救援,长达一个月时间。

2021年,参与河南水灾救援。

2021年9月,厦门疫情,王刚投身在抗议一线,妻子也力所能及地参与其中……

因为化疗,红豆免疫力弱,未注射新冠疫苗,有一次,两人在高速服务区相遇,但也只能“隔空相见”。

(王刚和红豆在服务区隔开5米的相见)

对王刚和红豆来说,物质不是他们要追求的,够用就好。

能帮这个世界点什么,这种精神上的追求,才会让他们愉悦。

这两年,王刚会多陪红豆,有时去外地参加会议会带上红豆,他想尽量弥补对妻子的亏欠。

写在结尾

2022年6月的一天,早上9:00,位于同安区滨海西大道的曙光救援队指挥中心,王刚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会议室开会、总结经验、部署新的救援任务、培训新队员、海边实战训练……

这是王刚普普通通的一天,紧张而充实。

仓库里挂了500余面锦旗,有政府部门送的,有机构送的,有被救人或者家属送的。

红彤彤的,染亮了整个仓库。

这是关于厦门曙光救援队的一组数据:

自2014年救援队成立以来,先后参与云南鲁甸地震、西藏地震、厄瓜多尔地震、河南洪涝灾害、江西洪涝灾害、河南水灾等紧急救援行动50余次。

从2019年到2021年三年间,救援队共接到各类求助任务2879起,其中生命救援任务349起,及时救援274起,生还292人。

2022年4月,王刚被交通运输部评为第二届“最美搜救人”;

2022年6月,王刚被公示为2022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候选对象;

2022年6月,王刚入选年度福建省“最美退役军人”公示名单。

(王刚)

这些年,救援队队员在更替、增加,救援设备在更新、换代……但王刚不曾变。

“救人”初心没有变,心里装着别人的安危,没有私心,也没有变。

无疑,王刚和救援队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但他们在一次次救援中感受到生命的宽度和厚重;

这也是他们赋予生命的意义。

为了这份意义,他们一直在全力以赴。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