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原神

《笼中鸟》观感集丨我想打开笼子,让羽毛亲吻阳光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8-01 15:56:09
导读关注精神疾病和疾病患者们的世界

观感

《笼中鸟》播放后,我们收到了大量观众们的观后感。两周以来我们持续发布和讨论着这个一直被忽视的话题。今天我们选取和整理了一部分尚未发布的观点,和大家一起继续关注精神疾病和疾病患者们的世界。

今晚,新一集的《人间世2》即将播放,欢迎大家观看后继续投稿和留言!

所   怀

风在吹,云在笑

梦随云雾飘

鸟儿在那笼内跳

像庸人自扰

日出复日入

我看着它的眼睛

就像它注视着整个世界

它的眼神充满哀婉

为自己,也为这自然

它是林子中的鸟

而如今被禁锢在笼中

囚禁着一双翅膀

和一个可爱的生灵

我爱这只鸟

就像它热爱着自然

和四面葱茏的树木

我想打开笼子

让翅膀牵手蓝天

让羽毛亲吻阳光

让心在白云上飞翔

可是我不能

我只能透过铁柱之间的空隙观望

眼神同它一样

充满着哀婉与忧伤

风在吹,云在笑

梦随云雾飘

鸟儿未能腾飞,何故炫耀

春天满乌云,不知重多少

—— 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 徐萍

Love

关于爱

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它应该是全社会所关注的。就好像片中开头的一位病患所写的:“每一个人都是小鸟,向往着自由的蓝天。”在当今这个压力巨大的社会中,其实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些困惑,有的人找到了、解脱了,有的人一直在寻找……。片子让人们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了这个他们熟知而又陌生的地方,以及这群神秘的特殊群体。但感觉也给公众带来了局限性,因为大多数的镜头还只是对准这些长期的病患,封闭的治疗。来让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有了客观的认识。

但还是希望可以从更多角度的来拍更多层次的病人,更多的精神卫生工作者,让公众知道这些工作者他们的陪伴、坚持和守护,同时更应该多的拍这些精神卫生工作者坚持不懈的为公众开展的科普活动,让公众产生共鸣,使他们真正了解精神疾病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这些神秘的群体其实就在自己身边,让公众知道如何去真正的面对他们,帮助他们。让病患以及他们的家属知道社会是在行动,虽然这个路比较长,但是已经在进行了,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关心这个特殊的群体,更多的人正在加入这个行动中,而不再带着有色的眼镜来看待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行动,也就多一些希望。真心的愿每个人的笼中鸟真正进入自由的蓝天。

—— 心理测量评估师  罗学宁

世间的苦难,何其多……思绪又回到直播,我不由深深感叹:精神的痛苦是任何身体缺失不能比拟的,它无形、无色、无踪,却又日复一日如影随形。每个人都是一部故事,我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无法给予助力的,也应心存善念、善待每一个他人。我们不是救世主,可能不能帮到每一个患者,但我们能做到的还有很多,最起码能做到尊重他们,不因他人之短而嗤笑……也愿笼中人都能走出病痛,拨开云雾,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

——嘉定区方泰幼儿园 刘俊珺

Support

 支 持

在与患者沟通时,他们问得最多的是: “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我都住了30年了?”“坐牢还有期限,无期徒刑只要表现好还会变成有期徒刑,而我们将是终身无期徒刑?”“我不要关一辈子,我要回家!”

在与家属沟通中,却经常会听到“经典”的几句话:“我们不能带回家的,他们住院都已经几十年了,不适应外面的生活了”,“他们回去了,我们家里人怎么办、不太平的”,“我们是110送进来的,当然出院也要110同意的”……

所以每当一提到“出院”两个字,就会发现病人一次次地期望眼神,而后却一次次地失望转身。很心酸,更多的是无奈。这就是目前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现状:离不开的医院,回不去的家!

——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王秀梅

凝重下的思考:如果让他们重获比生命更可贵的自由,为何这么难呢?因为这与隔断肉身的精神病院围墙无关,而是九重无形的枷锁。第一重是疾病本身的症状枷锁,这里不但指幻觉妄想,更多是类似衰退自闭的症状。症状康复是医院治疗的主要抓手和参考标准,也是精神病人全面康复的先决条件。第二重是自理能力枷锁,指相当数量病人丧失了生活中照顾自己,料理个人卫生,承担家务的能力。自理能力康复是院内康复疗程的基础。第三重是认知功能枷锁,指智能水平不能复原,丧失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药物与康复治疗的研究热点,但这一重,医者已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第四重是病人自己的心理调节枷锁,因为往往面对比正常人更巨大的未来压力,负性情感更加难以宣泄,如病耻感、无助感、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对重返社会惧怕退缩,或者难以恢复自知力,排斥治疗等。第五重是社交能力枷锁,指人际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丧失,这方面的康复又是个复杂而需要长程训练的过程。第六重是家属的监护能力枷锁,指家属的冷淡、对疾病的错误认识、本身责任心或身体条件不足等等,导致病人在外不能得到有效监护,无法踏出院门。这个问题同样棘手和常见。第七重是社会态度枷锁,指整个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偏见与抛弃等,让病人不被接纳,即使离院,如同身在大牢笼。第八重是职业能力枷锁,与认知水平受损和社会态度相关,导致病人离院也毫无生存能力与立足之地。第九重是法律枷锁,不过我国相关法律在不断修改完善。

——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 潘洁

Inclusive

 包 容

一同追剧的老婆开玩笑说:“怎么感觉每个人都比我正常?”我说:“你没有看到他们不正常的时刻。”的确,他们当然会有不正常的时候,否则他们怎么会被家人朋友送到医院?《人间世2》节目组也坦承“曾经用镜头记录下病人发病时上束缚带的画面”,但他们选择了不播出,因为“跟他们漫长的人生比起来,尤其是在医院治疗后,发病并非常态。”即使是你我这样的正常人,谁不曾经历过艰难的时刻呢?当我们面对无力的人生时,也曾在某个瞬间崩溃大哭;当我们遭遇误会责难时,也曾在某个情境歇斯底里;当我们无法自控时,也曾经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举动言行。但我们都知道,那不是我们的生活常态。我们前一秒咆哮着吼完孩子,下一秒会调整情绪继续陪他完成作业;我们前一天和爱人争吵打闹,第二天会调整情绪让生活里的鸡毛蒜皮继续;我们狠心转身撒手不管把纷争抛在脑后,走几步再回来稳住自己,捡拾一地鸡毛……而那些被关在精神病院的人,他们可能仅仅需要更多一点时间来调整自己适应生活而已。

——青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戴旭晨

整部纪录片非常有深度,引人思考。疾病类型、患者的诉求还有各自原生家庭的情况很有代表性。但能拍摄的都是看上去相对较好的,或者说摄制组截取的都是相对温和的、康复治疗较好的精神病人。因此还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急性发作期的病人以及肇事肇祸病人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全面的展示这个疾病。最后,呼吁大家共同关注精神疾患,将鸟儿囚于笼中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希望能够整合多重资源,构建更好的康复方法,让鸟儿重回蓝天,家人重新团聚。

——徐汇区  李潇

神病医院中大部分治疗的病人不仅丧失部分自由,更丧失亲情慰藉,这些比身患其他生理疾病带来的内心痛苦,无疑更加沉痛地打击到人们最柔软的内心深处。因为他们也是人,虽然无奈成了“笼中鸟”,只能眼睁睁地隔着窗户,张望着外面热闹纷繁的花花世界,却好像与己无关。更多身处笼外的正常人、普通人,时时用怪异的眼神窥视着他们,却无视他们内心强烈的需汞。如果把这些患者比喻为溺水之人,大多数人仅仅站在岸上远远地观望,并不肯伸出援助之手,理解这些“笼中鸟”内心无法抑制的企盼,这又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们想想,尽其所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浦东新区  陈敏

Hope

 希 望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片子里一位嘉宾说的话很有道理:对待他们,社会即使不能关爱,但是要包容。他们其实要的也不多,他们只希望拥有同样正常生活的权利。我感觉很多精神疾病患者的内心很纯善,也比普通人更渴望被理解和接纳。有时候,给他们一个问候,一点关注都能够让他们感到非常开心。少一些偏见、多一分关爱,多一点包容,你会发现这群人真的很可爱,正如片子里那位说出自己对人生理解的小哥:人活着本来就意义很大呀,你可以享受生活,你可以体验生活,你还可以帮助别人,你还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   史曜维

与女儿一起观看此片时,她不停的问我:妈妈,这些是精神病人吗?为什么他们看上去如此正常的啊?他们为什么被关在医院内不能回到家里呢?是啊,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康复良好的患者无法重回那记忆中美好、温暖的家中呢?听完之后我五味杂陈,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对孩子说。

谁也无法保证自己这一生,永远不会有溺水的那一刻,让我们带着爱心,倾听下他们的声音、如果可能伸手拉他们一把,让更多经治疗康复的患者能重新回归属于我们也同样属于他们的社会大家庭。

——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张琪超

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双双病人的眼睛,虽然透着些许的淡漠,但是还是渴望医院之外的精彩。即使大多数人用特效遮住了脸,还是透着回归的心切,现实的无奈。

还有那个学法律的女大学生,起初那纤细的身影总是望着窗外,经过医患之间共同努力,终于康复了。然而就在面临回归社会的来一刻,来自学校的建议是 “更适合回到压力小的地方去。”的确,精神病人的回归牵涉到众多风险和责任,此事无关对与错。终于要离开,一个真诚的拥抱能让人释怀,一声贴心的关照能让人温暖,一句坚定的鼓励能让人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多么让人动容的一幕!那个年轻的男医生,会心一笑的瞬间,一定感动了所有人。为了不做“笼中鸟”,很多人为此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这些精神疾病患者们和我们一样,希望被理解和支持,希望有人倾听,希望自由,希望被爱!作为精神卫生工作者,从院内的医疗护理,到院外的社区服务,我们总是力争为患者及其家属营造尊重、接纳、关注、关爱的良好社会氛围。

——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  孙祝平

组稿、编辑:李黎

 本科普内容受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项目编号:18dz2307700)资助

您可以:

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2. 点击菜单查看更多实用内容

3. 发送下列关键词获取更多信息

>>>>抑郁:了解抑郁症及抑郁情绪>>>>

焦虑:了解焦虑症及焦虑情绪

>>>>

分裂:了解精神分裂症相关信息

>>>>

心身:了解心身健康及心身疾病

>>>>

康复:了解精神疾病康复信息

>>>>

儿童:了解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

>>>>

自杀:了解自杀预防相关信息

>>>>

戒毒:了解毒品及戒毒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绿丝带

凡本微信平台标注“原创”的作品均经作者授权首发,合法拥有版权,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但转载前须注明“来源: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未经授权不得用于除转载外的其他用途,违反本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