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游 > 保卫萝卜4

天下所有爸爸想对孩子说的话,都在这4本家书里了

来源:网络 时间:2022-11-08 01:51:27
导读作者:爱读书的人是会发光的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这是他的生命留下的留下来的散文诗那天无意中听到了李健的一首歌《父亲写的散..._新浪网

  作者:爱读书的人是会发光的

  这是我父亲

  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留下的

  留下来的散文诗

  那天无意中听到了李健的一首歌《父亲写的散文诗》,那么有诗意的名字,加上李建的有磁性嗓音,听起来格外的舒服,仔细看看歌词,发现歌词都是最朴实的语言,也许只有这最朴实的语言才就是最美的语言。

  但你是否发现,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话越来越少了,曾经的我们那么亲密,而今许多话到了嘴边却说不出来。

  在不知如何沟通的时候,或许可以试着写写书信,将那些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语汇成文字,寄于信纸。

  今天这期书单,就要为大家介绍四本家书。

01

  须在五十岁之前将应看之书看完

  何兆武的《上学记》里曾写过这么一句话:

  “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够做到立德,立功,立言的只有二人:王阳明,曾国藩”。

  曾国藩之所以长久为人称道,不仅是因为他的文治武功,更是因为他的文章与道德。而他的文章、道德之精粹,无不包涵于家书之中。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曾国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在中国近代史和文学史上占有着特殊地位,是晚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政治、军事、文化上极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十分值得一读。

  一直以来,曾国藩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风”,“痛恨次骨”。

  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曾国藩的一生也是故事性十足。

  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身份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他因母丧而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在他辞世后的第七个年头——1879年,由李瀚章编、李鸿章点校的这部《曾国藩家书》由传忠书局刊刻传世,一时洛阳纸贵,四野流传,迅速成为一部争相购买的家藏典籍。

  这部家书的篇幅很短,很适合睡觉前读两篇,曾国藩的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读起来,就像是自己的哥哥在劝勉自己一样,非常亲切。

02

  当你孤独了,你就会创造一个世界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毕生翻译作品三十余部,主要有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弥盖朗琪罗传》等。

  初读《傅雷家书》时,很多人或多或少会有点排斥,觉得那些信里说教的口吻重了些,让人想起了母亲的絮叨,想起了父亲居高临下的教育。但慢慢地读下来,开始被吸引,懂了傅雷夫妇的爱子之情,也体会到了字里行间的温暖和真诚。

  这部《傅雷家书》也不只是普通的家书,更是他的孩子傅聪和傅敏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傅雷曾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两个孩子,都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也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03

  我对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

  梁启超的一生中有子女十人,长大成人的有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九人,但是思忠英年早逝。

  九人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个家庭中能出一个院士就难得了,出了三个院士可以说是极少见的。

  而这些孩子之所以能个个成才,与梁启超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忠、思庄送往国外学习,这期间梁启超与子女有密切的书信来往。

  即便他处于忧患之中,依然安慰女儿:“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

  对于孩子的职业前途,他也颇为关心。比如提到梁思成“胡闹”,“他来信一字不提(根本就来信太少),因此我绝不知他打何主意,或者我所替他筹划的事,他根本不以为然,我算是白费心了”。

  可气生完了,还是原谅了儿子,仍细细嘱咐大女儿对弟弟“责备他、教导他一下”。

  对儿子的关切、爱护之情,溢于言表,真是舔犊情深。

  家书把梁启超从一个遥远的、不真实的历史人物,一个历史符号、文化符号,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即便有时候并没有太多话要讲,梁启超还是会写上几句:“他事如常,无可告,聊书数行,慰汝远念耳。”

  家庭、妻子、儿女、朋友、饮食、起居、疾病、财产、社会活动等等细节,这些都在《梁启超家书》出现过,因此而产生的真实性,也勾画出了一个“活人”的生活画面。梁启超在信中所表现出的慈爱、怜悯、愤怒、恬静、忧虑、童心等等感情,让他这位大家也更加血肉丰满了起来。

  这一刻,我们透过一封封家书,窥视了一个大人物的家庭,看到了一群活泼可爱、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更看到了一位乐观开放、循循善诱、没有端着架子的爹爹。

04

  想成为谁就去靠近谁

  有读者曾这样评论《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读过之后我才知道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成功的秘诀”。

  的确,这本书通过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真实地揭示了洛克菲勒是如何创造财富神话的。这原本不是一本写给公众的书,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更真实,更有价值。

  没有花哨的修辞手段,没有夸张的比喻,没有讨巧的写作技巧,没有媚俗的语言,没有盈利的动机,没有道德的牵绊,这是一本纯而又纯的家书,一本关于人生关于经营的书,一本长者对自己的后代娓娓叙述自己人生感悟的书。

  在这书里,洛克菲勒强力的输出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财富观,38封信就是38个观点,38条信念。

  比如在谈到成功时,洛克菲勒告诉儿子两点:“任何事情,只要具有价值,且已经为此努力奋斗过,就一定有收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想别的事情,否则,一个人终究是没多大作为。”

  再比如,书中第4封、第22封、第28封,第32封信这几篇,每次读都有让人新的感受。虽然洛克菲勒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的话却就象是一位老朋友刚刚在我们耳边说起的。

  本书的文字不多,每封信篇幅也不长,但很显然每封信都饱含着父亲对成长中的儿子的爱,这种爱既有父亲的浓浓期待、也有为了激励儿子成长的宽容。

  而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照镜子,它照亮了我们身上潜在的优点,也找出了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缺点。

  没有人是完美的,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完美。

  写在最后

  父母与子女同程的路,只有短短几十载,最终父母子女,都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绽放自己,少留遗憾,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路。这也是彼此最想看到的。但父母子女间血浓于水的亲情,那种彼此相互依靠、无限信赖的精神寄托,有时候会让这场分离进行的很艰难。

  想缓冲一下时,把工作暂时放在一边,多陪陪家人。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704559159@qq.com

Top
加盟网